?

高職院?!皪徴n賽證”綜合育人發展歷程與未來展望

2022-12-17 10:07孔慶聰
濟南職業學院學報 2022年4期
關鍵詞:資格證書融通職業技能

孔慶聰 舒 娟

(武漢信息傳播職業技術學院,湖北 武漢 430223)

2022年2月8日,教育部發布2022年工作要點,強調要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提到要推進“崗課賽證”綜合育人?!皪徴n賽證”融通既是企業、行業、培訓評價組織等社會各界積極參與現代職業教育的重要方式,也是高職院校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抓手,為院校發展與改革提供了方向。梳理“崗課賽證”綜合育人發展歷程,結合當前問題提出未來展望,實現“崗課賽證”綜合育人良性發展。

一、“崗課賽證”綜合育人發展歷程

(一)起步探索期(1991-2007)

“崗課賽證”綜合育人機制的推進可追溯至20世紀90年代,1991年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的決定》(國發〔1991〕55號)明確提出“未經職業技術教育,達不到崗位規范要求的一律不得就業上崗”,體現了職業教育以職業崗位為導向,開啟了“崗課賽證”融通的實踐與探索。

1.提倡產教結合,鼓勵企業參與職業教育專業建設

職業教育由于其本身就具有跨界性,產教結合是其核心要義。1991年1月,國家教委下發《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平逃ぷ鞯囊庖姟?教高〔1991〕3號)強調,高職院校要爭取企業參與人才培養方案,開展教育教學改革試點。同年10月,《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的決定》(國發〔1991〕55號)也指出,各類職業技術學校應積極發展校辦產業,辦好生產實習基地。提倡產教結合、工學結合。在專業設置等方面要回應產業部門的需求。產教結合的概念正式提出,為后續建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產教深度融合奠定良好基礎。

2.提出雙證書制度,雙證書的內涵逐漸明確

1996年頒布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明確了職業教育實行學歷證書、培訓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這一規定為“雙證書”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據?!秳趧臃ā芬嘀赋?,對規定的職業制定職業技能標準,實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國發〔2002〕16號)強調完善學歷證書、培訓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需要指出的是,雙證書制度除了學歷證書之外,人們認為崗位合格證書、培訓證書、職業資格證書、技術等級證書等都可納入雙證書范疇中。2002年《關于進一步推動職業學校實施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意見》(勞社部發〔2002〕21號)指出,實現學歷證書與專業技術人員從業資格證書相銜接,明確了雙證書為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此后,政策文件中多次涉及,如2007 年《關于印發高技能人才培養體系建設“十一五”規劃綱要的通知》(勞社部發〔2007〕10號)提出要在職業院校中大力推行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并重的“雙證書”制度。通知中明確使用了雙證書制度的表達,雙證書制度的內涵得到清晰確認。

雙證書制度要求職業教育進行專業設置與人才培養時,需將職業資格標準融入課程標準,實現職業技能與課程內容的對接。

(二)優化拓展期(2008-2018)

1.以賽促教,實現課賽融通

課賽融通起源于2008年6月首屆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由此開創了創新設計、全面推開的大賽制度構建之路[1]。自大賽成功舉辦以來,逐漸形成了專業覆蓋、層層選拔的校賽、省賽、國賽的技能競賽序列,建立了層次多樣、程序規范的完備競賽制度框架,形成了綜合統籌、分級管理的完善的競賽組織架構。大賽賽項設置面向重點產業、應對產業急需、呼應產業升級,向新技術、新產業、新工藝傾斜?!度珖殬I院校技能大賽章程》明確指出,大賽內容設計圍繞專業教學標準和真實工作的過程、任務與要求,以賽促教、促學、促改。技能大賽為職業院校改造、優化、調整專業提供了方向引導,推動高職院校專業建設,促進產業與專業、企業與院校的深度合作,讓各行業企業、職業院校有了更深入的良性互動。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起到了“領航”“定標”的作用,“撬動”高職院校教學內容、方法的革新,將大賽的賽項內容、技術標準等融入課程教學中,形成課賽融通的人才培養模式、制定課賽融通的專業課程標準、重構課賽融通的課程教學內容,推動職業教學改革縱深推進。

2.切實推進落實雙證書制度

自確定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后,國家制定了一系列推進政策。2009年教育部《關于加快高等職業教育改革促進高等職業院校畢業生就業的通知》(教高〔2009〕9號)強調,高職院校要將獲得相應職業資格證書作為學生畢業條件之一。2010年國務院《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年)》中提及在職業教育中推行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雙證書”制度。2011年教育部《關于充分發揮行業指導作用推進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教職成〔2011〕6號)提出,推進建立和完善“雙證書”制度,實現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至2013年底,國家和地方設置職業資格證書分別達618項和1875項。針對職業資格數量多、重復嚴重的問題,2014年開始,人社部陸續取消7批434項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2017年《國家職業資格目錄》公布,職業資格進行清單式管理。同時,各職業院校積極組織開展試點,著力落實推行“雙證書”制度,并制定了相應的實施辦法,依據職業能力標準和知識、能力、職業素養要求,進行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核心專業課程開發以及技能訓練,使學生在獲得學歷證書的同時擁有職業資格證書。此階段鮮有提及職業技能等級證書。隨著全國職業技能大賽的舉辦與雙證書制度的推進,“崗課賽證”融通的外延得到拓展與優化。

(三)改革推進期(2019-至今)

雙證書制度的推行對于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和技能、促進教育教學改革起到了重大作用,但隨著雙證書制度的不斷深化,出現了職業資格證書通用性不強、社會認可度不高、課證融通難度大等問題。因此,時代呼吁新的制度和措施產生,“崗課賽證”融通進入了改革推進期。

1.實施“1+X”證書制度,崗課賽證融通條件逐漸成熟

隨著國家著力提升職業教育質量以促進社會發展,2019年國務院頒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國發〔2019〕4號)提出啟動學歷證書和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同年4月,在教育部等四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在院校實施“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方案的通知》(教職成〔2019〕6號),“1+X”證書制度正式落地實施并迅速推廣。首批“1+X”證書制度試點批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6種,試點院校共計1988個[2]。第二批“1+X”證書制度試點批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10種,試點院校共計3278個[3]?!?+X”證書制度試點已然在全國范圍內如火如荼地開展?!?+X”證書制度與雙證書制度均強調以學歷證書為基礎,增加相關崗位職業技能方面的認可,但雙證書制度的職業資格證書是按照國家制定的職業技能標準進行考核鑒定,是求職、行業準入的資格憑證,“1+X”證書制度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則是學習者完成某一職業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所學的知識、技能和素養的學習后獲得反映職業活動綜合能力、突出技能水平的憑證?!?+X”證書制度突破了學歷證書與勞動證書彼此割裂分離的境遇,是構建和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進行職業教育改革的一項重要創新?!?+X”證書制度的推進工作促使高職院校各專業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時需進行課證融通的路徑設計,制定“1”與“X”融合方案,構建完整“崗課賽證”綜合育人的課程體系。

2.“崗課賽證”綜合育人機制下形成不同的融通模式

2021年10月《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中提出,完善“崗課賽證”綜合育人機制,按照生產實際和崗位需求設計開發課程,提升學生實踐能力??梢?,“崗課賽證”融通綜合育人機制已成為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的重要抓手。高職院校積極推進實踐探索,針對“崗課賽證”融通形成不同的人才培養模式。如深圳職業技術學院與華為聯合培養信息技術技能人才,實現課程與專業認證共生共長的“課證融通”模式。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將大賽項目融入人才培養方案,課程內容對接教學內容的“課賽融通”模式。山東職業學院實現“課程教學-技能競賽-企業考證”的融通培養的賽證課融通模式[4]。除此之外,常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通過校企深度合作,構建“模塊化”人才培養新模式,實現“課崗融通”,將技能大賽的新技術、新規范融入課程,構建“三位一體”實踐教學體系,實現“課賽融通”,將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對接課程標準,技能培訓對接課程內容,實現“課證融通”[5]。

2021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競賽,全國共有107家企業與89所院校合作承辦了各類賽項,公布職業技能等級證書464項,職業資格證書139項??梢姟皪徴n賽證”融通綜合育人已顯成效,發展前景廣闊。

二、“崗課賽證”綜合育人未來展望

(一)融通路線:從“片面追求”向“多向融通”轉變

“崗”反映的是職業崗位需求,職業素質、經驗與能力是崗位任職的核心內容;“課”是人才培養的核心載體,其對象是學生。因此,課程應以學習者為主體,以促進知識的學習和技能的掌握?!百悺斌w現的是專業技能水平,其產生是基于產業鏈中新技術、新工藝對人才的渴求,具有競技性?!白C”是職業資格證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都側面反映勞動者為適應崗位需要而運用知識、技能的水平。由于崗課賽證各自的邏輯、目標不同,這也導致崗課賽證融通難度系數較大,同時,“崗課賽證”融通意味著在教學情境中需融入更多對崗位和生產過程的模塊化技能訓練,實現“學習場”與“生產場”的雙場合一,對教學場域、師資等資源也面臨不小的挑戰。在實際課程教學中,易出現“崗課賽證”融通過程中片面追求的現象,如有的院校專業課程完全圍繞職業技能等級證書開展,過于強調證書通過率;有的則將課程重心放在比賽的項目和訓練上,青睞含金量高的比賽,完全忽視學生自身需要,這些“崗課賽證”簡單疊加的做法極大降低了學生的積極性,同時也增加了學業負擔,無法達到綜合育人的目的。故此,需要對“崗課賽證”的內在邏輯關系進行重新審視,職業性作為職業教育的屬性之一,課程設置應符合崗位職業需求是題中應有之義,即“課”是由崗而來,以崗定課?!百悺弊鳛檎n程教學的高端示范,起到標桿和提升課程教學的作用,課賽之間是一種由課而賽、以賽促課的關系?!白C”作為終端輸出,是對“崗”“課”“賽”的檢驗和認可。崗課賽證四個要素共同形成了“四位一體”的崗位育人機制。為推進“崗課賽證”綜合育人,需進行廣泛深入的職業技能市場調研活動,立足于“崗”構建課程模塊,形成“崗”“課”聯動的耦合機制。同時,對專業課程標準體系進行整合,把崗位職能標準、大賽標準、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復合為專業課程標準,精細化為教學質量標準,實現崗位工作任務化,工作任務課程化,賽教融合一體化以及證書驗收達標化[6]。

(二)融通主體:從“局部配合”向“多元協同”轉變

從參與主體來看,高職院?!皪徴n賽證”是關于政府、學校、企業、行業、培訓評價組織等多個利益相關主體進行對話、交流、融合、博弈的復雜場域。政府以服務社會公共利益為宗旨,期望高職院校發揮職業教育的社會經濟價值,提高執政滿意度。學校主要是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追求育人價值。企業作為營利性組織,遵循的是市場邏輯,關注投入與產出,以追求利潤最大化為宗旨。行業組織則期望通過院校合作提升行業的社會聲譽。由于各利益相關主體尚未建立穩定的投入產出機制,各方無法保障預期收益的有效達成[7],導致企業、行業、培訓評價組織參與課程教學全過程的積極性不高,未充分發揮其育人主體作用,各參與方處于關系松散、淺層資源整合階段,“崗課賽證”綜合育人表面化。要做到真正落實“崗課賽證”綜合育人,需充分調動多方利益主體的主觀能動性,關鍵在于關注和保障各方利益、關切和訴求,發揮政府協同作用,建立和完善清晰的“崗課賽證”綜合育人的相關政策,如不同利益主體的權、責、利,通過制定稅收、人力資源等優惠政策,對企業、學校、行業及培訓評價組織進行有效的指導和激勵,建構穩定、互贏、持續、有效的多元協同機制。學校和企業深入產教融合,深度對接職業院校課程教學與企業生產過程,加快構建校企命運共同體,共同訂制人才培養方案,共同開發課程,共同實施項目合作,同時明確企業和學校在“崗課賽證”綜合育人活動中各自的地位和作用。行業及培訓評價組織及時洞察產業變革與發展,收集相關信息,向政府提供決策咨詢,以職業技能大賽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為依托,以提高職業教育質量為己任,為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賦能。

(三)融通評價:從“結果導向”向“多維分層”轉變

當前,“崗課賽證”融通在教學實施中已形成不同的二元(崗課)融通、三元(崗課賽、崗課證)融通模式,但在效果評價上,仍舊偏“結果導向”,表現在“課”上的考核脫離“崗”,偏重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而忽視了工作情境性技能的考核?!百悺睅淼莫勁茦s譽反過來局限了當前課程內容,考“證”使得高職院校走向非考不教、非考不學的怪圈。這種只注重“結果輸出”的評價模式違背了育人規律,不利于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皪徴n賽證”綜合育人本身是將產業、職業、教育等要素整合而成的一種社會化人才培養模式[8],評價需從對象和維度上進行分層和多維評價。在評價對象上,依據不同生源,基于學情、學習能力等實際情況,采用分層教學、分類指導,實現所學內容與新技術有效銜接,做到“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在評價維度上,構建課程實施前、實施中、實施后全過程評價體系,課程實施前注重對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標準等進行診斷性評價,確?!皪徴n賽證”融通高度對接。課程實施中注重對教學方法、組織形式、階段性的學習效果進行形成性評價,課程實施后側重對學習者素養、知識和能力等方面的終結性評價,將崗位生產項目的標準性、比賽情況、獲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以及職業素養綜合納入課程考評體系,采取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既關注人才培養結果,同時也重視人才培養過程。關注培養結果是“崗課賽證”綜合育人成效的應然要求,關注過程則有利于發現不足,便于及時反饋和改正,促進“崗課賽證”綜合育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猜你喜歡
資格證書融通職業技能
四鏈融通 創新發展 推動新商業人才培養改革
法國現代學徒制的“多元融通”特征及啟示
人社部將組織開展2021年全國行業職業技能競賽
2021年對口升學考試獲獎加分(免試職業技能)專業對照表
什么是綏芬河
對完善查驗員資格管理機制的思考
關于對國家職業資格認證培訓與職業技能提升的研究
職業技能大賽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研究
崗位、證書、課程“三位一體”教學方案設計改革研究
風險警示:香溢融通、物產中拓、申達股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