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院校專業思政建設體系與實施路徑研究

2022-12-17 10:07
濟南職業學院學報 2022年4期
關鍵詞:育人思政素養

劉 瑋

(成都職業技術學院,四川 成都 610041)

一、引言

2018 年,教育部下發的文件《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教高〔2018〕2 號 ),對強化課程思政和專業思政的建設和實施提出了具體要求。

專業思政是以專業為單位系統籌劃德育育人工作,課程思政是以顯性或隱性課程為單位,其理念是要在每一門課程中融入德育元素??梢钥闯?,其實廣義的課程思政的概念在向專業思政靠近,單獨進行狹義的僅僅圍繞某一門課程的課程思政無法系統地構建起立德樹人的教育體系[1]?!罢n程思政”已經成為眾多高校和學者研究的熱點,但僅僅依靠課程思政實現立德樹人還不夠系統,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的協同效應還不夠突出[2],有必要系統地從專業建設的角度全面探索專業如何進行專業思政建設。

二、專業思政與課程思政的關系

(一)課程思政

課程思政是以課程為載體,以立德樹人為目標,在教學實踐和活動中,通過挖掘課程中所蘊含的思政元素和有精神價值的素材,將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與課程內容中富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內涵相融合,并融入課程教學實踐的全過程[3]。通常有顯性和隱性兩種形式,顯性形式是政治理論課通常采用正面直接的教育方式,隱性形式則是指非思政課,通常是指專業教育課程、綜合素養課程等。

(二)專業思政

專業思政是以專業為載體,根據不同專業人才培養特點和專業能力素質要求,提煉專業所要求的核心價值,融通到專業人才培養過程的專業建設中。人才培養方案、專業課程、專業實踐活動、學生團體等均可作為專業思政的載體,實現專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與發展,形成特色鮮明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三)專業思政與課程思政的關系

專業思政與課程思政有何關系?課程思政是以專業教育中的課程為載體進行的思政教育,因而課程思政是專業思政的基礎。專業思政則站在專業的高度確立人才培養思政目標并融入培養過程,因而專業思政是課程思政的深化,是課程思政的系統提升。

三、研究綜述

(一)課程思政研究多,育人體系未形成

以課程思政為關鍵詞在知網進行搜索,大多數研究主要從課程思政發展思路、價值意蘊、內在要求等方面加以解讀,探討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的關系,對課程思政生成路徑、模式研究、理念融入的要求進行闡述。對于具體課程的思政研究比較多,集中在教學、思政元素融入、實踐建設方面,積累了許多有益的課程思政建設實踐經驗,但這些研究僅限于思政與課程的融合、應用,較少圍繞不同學校的優勢進行特色化的課程思政體系研究。

(二)專業思政研究少,協同效應未彰顯

專業思政是一個全新的教育理念,它的真正實現需要有相應的制度保障,這就需要建立起涵蓋領導機制、管理機制、運行機制、評價機制等一系列切實有效的制度體系[4]。專家學者們提出了在進行專業思政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在現有專業思政建設過程中,重視專業知識的顯性教育,忽略課程思政隱性教育[5]。專業思政校內外協同不足,沒有充分實現課程思政下的協同育人機制與教學目標等方面的協同,思政教育流于形式化和表面化[6]。專業教師和思政教師之間協同不夠,彼此之間缺乏深入的合作,導致專業課程與思政課程的教學之間不能有效協同,知識與思政元素不能充分結合[7]。教學方式主要還是集中在理論宣講的層面,相關案例教學也較為形式化,與學生的學習和思想建設存在較大的差距[8]。

(三)頂層設計較缺乏,育人效果難保證

構建專業思政體系是當下專業思政建設的當務之急。閆長斌提出厘清專業思政與課程思政耦合育人的內涵,同步推進專業思政與課程思政耦合育人建設[9]。李春旺通過對“專業思政”提出過程的歸納梳理,厘清“專業思政”內涵特征及其與“課程思政”“三全育人”之間的關系[10]。學者們結合專業建設的實踐與思考,提出專業核心價值體系引領、融合專業學科特征的專業思政體系構建和實施方法。

從上述來看,目前國內關于專業思政的研究尚未形成全面化研究態勢,關于如何融通思政目標與專業目標,如何具體貫徹落實專業思政的實踐研究十分薄弱,專業思政缺乏具有理論性、實踐性、示范性的研究成果。如何將思政教育貫穿于整個專業領域?高校應該充分挖掘各專業特點和優勢,在專業思政上做好頂層規劃,實現專業教育和思政教育一體化建設。

四、專業思政建設體系構建

(一)實施“三機制、三平臺”專業思政頂層設計

高職院校應構建“頂層設計、部門聯動、質量評價體系及激勵”三大機制,構建“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教務部門牽頭抓總、相關部門聯動、院部落實推進,學校特色鮮明”的專業思政工作格局。黨委全面負責專業思政頂層設計,教務處牽頭抓總,馬克思主義學院負責政治把關,科研處負責理論研究,黨委組織人事部負責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和師德師風建設,黨委學生工作部負責協調聯動,團委負責平臺拓展,二級學院負責落實推進。構建由第一課堂、第二課堂、實踐課堂和教師層面、學生層面等評價組成的多維評價體系,實施職稱評聘、績效考核和薪酬分配等三大激勵措施。搭建“教學實踐、理論研究、交流培訓”三大平臺,形成具有學校特色的專業思政教育模式。實施培養目標全貫通、建設專業思政資源、搭建專業思政教學實踐體系,分類推進開展專業思政教學實踐;立項專業思政教育教學改革項目,開展專業思政研究,提升專業思政理論研究水平;分層分級開展專業思政培訓,通過教師教學能力大賽、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等提升教師政治素養和教學能力水平。

(二)明確專業思政建設目標

適應產業轉型升級對技術技能人才提出的新要求,高職院校應以“價值引領、能力本位”為方向,將“立德樹人、德技并修”貫穿專業思政建設全過程,明確融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三者融為一體的專業思政建設目標,將知識學習、技能掌握轉化為內在品德和素養,將學生個人發展與國家發展、行業發展結合起來,激發學生為國家學習、為民族學習、為自我學習的熱情和動力,突出德技并修、同向同行的協同作用。通過開展專業文化建設、“崗課賽證”產教融合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推動資源、教學團隊建設,實施課堂革命,將學生培養成“品德高尚、專業過硬、熱愛勞動、職業自信”的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

(三)構建“五階遞進”專業思政指標體系

以“立德樹人”育人目標為總攬,將專業思政的教學要求納入各門課程的教學大綱。通過思政目標體系化、思政要求標準化,按照“學校-專業群-專業-課程-課堂”,將思政育人目標全面、深度融入專業建設目標,提升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標準、教案的“思政味”。

1.構建專業思政建設指標體系

高職院校的育人重點在于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強化職業素養,提升政治素養、家國情懷、專業使命、職業操守等專業核心價值要求,并將其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各專業還需立足行業需求和學科特色,確定學生在職業領域所必備的價值觀念、道德品質和職業素養,根據不同專業特點、各專業有具體的能力素養要求,梳理出包含共性思政和專業特性思政的專業思政指標體系,形成專業思政建設方案。

2.形成專業思政目標支撐矩陣

根據OBE成果導向理念,各專業將專業思政指標體系落實到每一門課、每一堂課,確保每個專業思政指標通過轉化到課程、課堂的方式而落地落實,同時也確定每門課程思政教學目標的具體指向,從而實現課程目標對專業培養目標的支撐。各門課程需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進行整體設計,將課程目標框架進一步細化到教學單元,形成對應的一個單元、一堂課的教學目標,確定專業內每門課程、每一環節對專業核心價值的支撐關系,推進專業思政目標與課程支撐體系深度融合,形成課程思政實施指南。

(四)凝練課程思政教學實踐模式

高職院校應通過深入挖掘課程思政元素,提煉專業建設思政主題,將課程思政融入公共課、專業課、拓展課三類課程,融入教學設計優化教學內容,融入課程教學優化教學方法。通過將課程思政建設目標融進第二課堂和實踐課堂,充分發揮文化活動和實踐項目的課程思政作用,確保思政目標層層分解在第一、第二和實踐課堂,實現三課堂聯動。將課程思政納入課程考核結果評價、教師評價、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等體系,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人才培養的全過程,最終形成“目標貫通-多維融合-三課聯動-多元評價”專業思政育人模式。

五、構建教師課程思政能力結構

(一)教師課程思政能力結構

教育部《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明確提出,要“提升教師課程思政建設的意識和能力”。教師課程思政能力是指教師在課程教學中挖掘思政元素,有機融入專業建設、教學實施、實習實訓、社團活動等人才培養全過程,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所呈現出來的個性心理特征和行為表現[11]?!罢n程思政”理念把握、目標設計、元素挖掘和融合、方法應用與創新、自我評價和自我保障等是教師實施“課程思政”應具備的6種核心能力[12]。趙光等學者結合洋蔥模型三個層級,將專業課教師勝任力理論模型分為個人特質、思政認知、知識技能三個維度[13]。蔣占峰等提出應從課程內生思政元素、外生思政資源能力、教育教學方式方法等三個方面提高教師課程思政教學能力[14]。

教師是實踐專業思政目標達成的主力軍,分析教師課程思政能力、構建教師課程思政能力體系是非常有必要的,提升專業教師的課程思政能力是提升專業思政育人成效的有效途徑。為更好地實現“立德樹人、德技并修”專業思政育人目標,將課程思政貫穿專業課程教學全過程,本文圍繞課程思政育德意識、專業素養、育德能力、科研素養四個方面構建教師課程思政能力結構。

(二)教師課程思政能力提升策略

1.增強育德意識

教師應當堅定政治方向,具備良好的師德師風,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職業品質和職業情操,增強自身責任感、使命感,規范職業行為。通過課程思政師資培訓,培養教師思政意識和思維,堅定對思政教育的認同,將課程思政價值理念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有效地傳遞給學生。通過切實加強教師思想政治理論的學習,鼓勵教師通過閱讀原著、黨課學習、講座報告等形式,增強教師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責任感。推進黨建+專業、黨建+教師等建設,以師德師風和職業道德建設為主線,充分發揮基層黨支部作用,有效提升教師思想政治理論素養,引導教師明確育人責任,提升育德意識。

2.提升專業素養

專業課教師應重視對價值引領的融入,把思政元素列入專業課程教學標準,將公民素養、職業素養、科學素養等思政內容融入專業教學中,在價值傳播的過程中重視專業知識與技能的融合。通過聚焦課程思政教學實踐,做好公共基礎課教師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和專業課教師的“對接”工作, 突破專業壁壘,匯聚教師合力。同時做到關愛學生,做好學情分析,掌握學生思想動態、學習習慣、心理健康等情況,理解學生學習需求并關心學生學習過程,有效激發學生對課程學習的熱情與興趣。

3.增強育德能力

結合大學生應具備的思想政治素養,充分發揮專業課程的思政教育功能,教師應從“家國情懷和民族自信”“優秀文化和傳統美德”“大國工匠和敬業精神”“職業道德”等[15]角度深入挖掘專業知識與技能中所蘊含的思政元素,完善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建成一批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和資源庫。通過案例與實踐等方式有效調動學生課堂參與的主動性,在潛移默化中堅定理想信念、樹立工匠意識,培養奮斗目標。

4.提升科研素養

教師應對教學設計、教學實施、學習效果等內容進行反思,加強課程思政教學設計、資源挖掘、教學評價等方面的研究,總結課程思政教學經驗,強化課程思政理論研究,從學術的角度探討教學改革理念、教學方法改進、德育元素挖掘與融合的思路與途徑等,通過理論研究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將知識技能育才與課程思政育人有機結合。

六、構建課程思政質量評價體系

目前高校以課程思政示范研究中心建設為引領,從專業思政、課程思政示范課程、教學團隊、教師課程思政能力等方面分類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然而課程思政評價、教學效果反饋等研究相對較少?!陡叩葘W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教高〔2020〕3號)提出,高校應建立健全課程思政建設質量評價體系。張瑞等剖析了課程思政教學評價的內涵、阻力及化解[16];唐馨[17]提出以人才培養目標為主線,將知識、技能、素養目標融為一體綜合評價,細化課程每一個學習任務的評價標準,通過多任務、多階段的過程評價和增值評價實施課程思政的教學效果評價;李玉香[18]、譚海林[19]等從師德師風、思政素養等方面構建了教師課程思政教學能力評價指標設計。

專業課程思政評價是對專業思政目標構建與貫通、課程思政教學設計與實施、課堂教學效果、學生學習效果等方面進行有效測評。專業思政是一個全員全方位全過程的育人體系,涉及人才培養的多個環節、多個維度、多個主體。本文嘗試探討建立合理的專業思政評價機制,探索和建立課程思政評價指標,打造 “專業-課程-課堂”課程思政質量評價,教師成長和學生成才增值性評價,構建專業思政考核體系,促進專業思政不斷提質增效。

一是優化專業質量評估。推進校級層面常態化的專業評估,從培養目標、培養規格、課程思政教學與實踐、課程思政教學團隊、人才培養效果等方面設定對專業思政實施質量評價指標,監測專業思政實施過程中課程和思政教育的結合與實施情況,將專業思政作為專業認證評估的關鍵指標納入高水平專業建設質量評價體系。

二是完善課程效果評估?;趯W情制定出適合學生需求的知識、能力、素質等融為一體的教學目標,通過教學設計將課程思政培養目標融入多個學習任務,根據課程教學目標和相關指標點確定若干評價指標,為每一個階段性任務設計合理的評價要素,課程實施中按任務分階段,結合過程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增值性評價實施課程目標達成、學生學習效果測評。

三是開展專業思政評教。從教師育德意識、專業素養、育德能力、科研素養等幾方面構建教師課程思政評價體系的指標設計,從教師師德師風、思政素養、目標設定、內容設計、資源挖掘、教學手段、理論科研等維度評定課程思政教學能力,并將教師參與課程思政建設情況和教學效果作為考核評價、職稱評聘、評優獎勵的重要內容。

四是關注學生培養成效。結合學生綜合素質測評,以課程評價為主要途徑,充分發揮第一課堂、第二課堂、實踐課堂的聯動作用,多主體、多維度評價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職業素養、學習態度等方面,檢測課程思政賦能學生成才,全面反饋學校育人目標的達成度,持續提升課程思政實效。

專業思政聚焦專業這一主線,從專業整體出發實施體系化、全要素的思政教育,是深度加強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有機融合的必然要求。本文對構建專業思政建設體系進行了深入思考,為深化專業思政建設、提升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提供參考。在專業思政實施過程中,將進一步完善目標矩陣、細化評價體系,不斷提升教師課程思政教學能力,持續提升專業思政協同育人效應。

猜你喜歡
育人思政素養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家校社協同育人 共贏美好未來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抓住本質重理解基于素養活應用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集合學習中的數學素養
多思少箅彰顯素養
強化家庭教育 提升家長素養
“我們都是CEO”育人模式簡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