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胎齡早產兒支氣管肺發育不良的臨床特點及危險因素分析

2022-12-19 12:23楊冬菲鐘小毅向晶晶李少華王玉
醫學研究與教育 2022年5期
關鍵詞:母體胎齡子癇

楊冬菲,鐘小毅,向晶晶,李少華,王玉

(1.河北大學臨床醫學院,河北 保定 071000;2.河北大學附屬醫院兒科,河北 保定 071000)

支氣管肺發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 BPD)發生在任何氧依賴(吸入氧濃度FiO2>0.21)超過28 d的新生兒中,是一種引發持續性呼吸窘迫的慢性肺部疾病[1]。中國一項研究顯示,BPD的發病率隨著胎齡的增加而顯著降低,早產兒BPD的發病率為1.26%,其中胎齡<28周、28~29周、30~31周、32~33周及34~37周BPD發生率分別為19.32%、13.11%、5.62%、0.95%及0.09%[2]。隨著產前糖皮質激素的應用及保護性通氣策略的實施,BPD逐漸以肺泡和肺微血管發育受阻或停滯為主要特征[3]?;純涸陂L期氧療及機械通氣下,易發生呼吸道反復感染[4]、癥狀性動脈導管未閉,從而導致肺血管床減少及肺血管重建,甚至發展為肺動脈高壓及肺心病[5]。本研究主要分析不同胎齡早產兒BPD的臨床特征、診療措施、并發癥等情況,為減少各胎齡階段發生BPD的高危因素,選擇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案提供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2年2月河北大學附屬醫院新生兒重癥監護室收治的241例BPD早產兒的臨床資料,按照胎齡分成3組:胎齡<30周組(105例),胎齡30~32周組(83例),胎齡>32周組(53例)。入選標準:(1)胎齡<37周;(2)住院及生存時間≥28 d;(3)本院出生且生后立即轉入新生兒重癥監護室;(4)病例資料完整,診斷無爭議。排除標準:(1)先天發育畸形(如復雜先天性心臟病、胸廓畸形、膈疝);(2)先天性肺發育不良。

1.2 觀察指標

比較各組患兒入院一般情況、母體高危因素、治療及并發癥。一般情況包括性別、出生體質量、分娩方式、Apgar評分(Apgar評分:滿10分者為正常新生兒,評分≤7分的新生兒考慮患有輕度窒息,評分<4分考慮患有重度窒息,本研究對象為Apgar評分≤7分的患兒)。母體高危因素包括產前子癇、妊娠期糖尿病、產前激素應用、胎膜早破、胎盤異常、絨毛膜羊膜炎。治療包括生后糖皮質激素應用、枸櫞酸咖啡因應用、機械通氣時間、氧療時間、住院時間。并發癥包括肺炎、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NRDS)、顱內出血(intracranial hemorrhage, ICH)、腦室周圍白質軟化(periventricular leukomalacia, PVL)、敗血癥。

1.3 統計學方法

2 結果

2.1 3組患兒一般情況比較

符合納入條件的BPD患兒241例,其中男165例,女76例。不同胎齡組性別、Apgar評分、分娩方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胎齡>32周組出生體質量較胎齡30~32周組及胎齡<30周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不同胎齡BPD患兒一般情況比較

2.2 3組患兒母體高危因素比較

3組間胎膜早破、胎盤異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母體妊娠合并產前子癇、妊娠期糖尿病、產前激素應用、絨毛膜羊膜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患兒胎齡越小,其母體高危因素發生率越大。見表2。

表2 不同胎齡BPD患兒母體高危因素比較

2.3 3組患兒治療情況比較

不同胎齡組機械通氣時間、氧療時間及住院時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胎齡<30周組機械通氣時間、氧療時間及住院時間均較胎齡>32周組及胎齡30~32周組長。見表3。

表3 不同胎齡BPD患兒治療情況比較

2.4 3組患兒并發癥情況比較

不同胎齡組敗血癥、NRDS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肺炎、ICH、PVL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不同胎齡BPD患兒并發癥情況比較

3 討論

BPD一直以來是早產兒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該病并非由單一的病理生理過程所致,而是多種慢性肺部疾病的合并,以早產兒常見的囊性肺泡發育為特征,伴有不同程度的肺泡間隔損傷、肺纖維化、血管發育及重塑異常[6]。

胎齡越小、出生體質量越低,BPD發生率越高[7-8]。早產兒BPD的發生受到多重因素的影響,包括產前及院內感染、長時間的機械通氣、氧療以及高濃度氧氣吸入等[9-10]。本研究旨在分析不同胎齡早產兒BPD的高危因素、治療措施及其并發癥等,盡量降低BPD的發生率,減少其損害程度。

在本研究結果中,不同胎齡BPD患兒中母體妊娠合并產前子癇、妊娠期糖尿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胎齡<30周組中母體產前子癇及糖尿病的發生率遠大于胎齡>32周組及胎齡30~32周組。有研究表明母體產前子癇是BPD發生的高危因素,嚴重影響胎兒宮內發育,從而肺部血管發育受阻致呼吸系統功能不全,增加BPD發生率;妊娠期糖尿病容易誘發早產,從而增加患兒發生BPD的風險[11-12]。

本研究顯示,不同胎齡BPD患兒中產前激素應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目前關于母親產前應用激素促胎肺成熟與新生兒BPD的發生是否關聯,尚無定論[13],因此,產前應用激素與BPD的相關性還有待進一步探討。母體患有絨毛膜羊膜炎對BPD的發生風險與胎齡有關,國外研究[9]也證實了這一點。有研究表明,早產兒及時予以枸櫞酸咖啡因治療后BPD發生率顯著降低[14],但本研究顯示不同胎齡BPD患兒中,生后枸櫞酸咖啡因的應用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因此有關枸櫞酸咖啡因與BPD的關系需進一步考究。

目前普遍認為早產兒BPD的發生與機械通氣及氧療時間關系密切[15]。長期機械通氣和高濃度氧氣吸入,造成肺泡通氣過度、肺血管破壞畸形、肺部組織嚴重受損而不能正常發育,成為早產兒BPD的高危因素之一。胎齡越小,所需機械通氣及氧療時間相對越長,肺部受損也就更加嚴重,這在胎齡<30周組尤為突出。

多項研究表明,早產兒肺部發育不成熟,尤其在機械通氣的反復插管下,極易造成肺的機械性損傷和感染,肺部組織遭到破壞,從而使慢性缺氧的現象進一步加重,導致神經元數目減少及腦室周圍白質出現軟化[16-18],本研究結果與之相符,在胎齡<30周組發生的并發癥中,肺炎、ICH和PVL的占比較胎齡>32周組及胎齡30~32周組明顯增多。

綜上所述,不同胎齡階段患兒的一般情況、高危因素、治療措施及并發癥均不相同。因此,應充分考慮患兒的胎齡因素,盡量避免早產,依據胎齡差別進行針對性的診療?;純撼錾靶枰e極控制母體產前子癇及妊娠期糖尿病等危險因素,在患兒診治過程中,做到合理用氧,盡量減少機械通氣時間,縮短住院時間,以此改善BPD發生及愈后,提高患兒的生活質量。

猜你喜歡
母體胎齡子癇
蒲公英
不同胎齡、不同出生體重新生兒的首次肝功能指標的差異性
早期綜合干預對小于胎齡兒生長發育、體格發育和智能發育等影響觀察
懷孕了發生子癇前期的9大元兇!
12例產前子癇患者的急診救護
孕中期母血PAPPA與PIGF在預測子癇前期發生的作用
不同胎齡胎鼠脊髓源性神經干細胞特性比較
振幅整合腦電圖監測不同胎齡早產兒宮外環境下腦發育的多中心觀察性研究
HSP70、NF-κB與子癇前期發病的關系
多胎妊娠發生的原因及母體并發癥處理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