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對患者腸黏膜屏障及細胞免疫的影響

2022-12-21 12:26甘華魏海云
中國當代醫藥 2022年32期
關鍵詞:屏障根治術直腸癌

甘華 魏海云

1.江西省樟樹市人民醫院普外科,江西樟樹 331200;2.江西省腫瘤醫院胃腸外科,江西南昌 336000

在結直腸癌根治術的眾多臨床研究中,關于微創手術方面的研究是重點,而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作為結直腸癌的微創治療方式,其相關的研究涉及面較廣,不僅僅包括手術治療的效果,且包括手術相關并發癥、對消化系統及其他系統器官的影響研究[1-2],而腸黏膜屏障作為消化系統的重要評估方面,其受手術的影響程度較高,而細胞免疫受疾病及手術均影響較大,其相關指標的表達變化波動也是手術可取程度的重要參考方面[3-4]。因此,本研究就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患者圍手術期腸黏膜屏障及細胞免疫的變化情況進行細致探究及觀察。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1 月至12 月江西省腫瘤醫院收治的80 例結直腸癌根治術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40 例)和觀察組(40 例)。納入標準:①年齡20~75 歲;②符合結直腸癌根治術手術指征者;③對研究知情同意者。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消化系統疾病者;②消化系統手術史及創傷史者;③合并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者;④合并感染者。對照組中,男22 例,女18 例;年齡43~73 歲,平均(66.1±6.9)歲;疾病分類:結腸癌23 例,直腸癌17例;TNM 分期:Ⅰ期6 例,Ⅱ期15 例,Ⅲ期19 例。觀察組中,男23 例,女17 例;年齡43~72 歲,平均(66.3±6.6)歲;疾病分類:結腸癌22 例,直腸癌18例;TNM 分期:Ⅰ期5 例,Ⅱ期16 例,Ⅲ者19 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疾病分類及TNM 分期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學委員會批準(編號:2016-6-11)。

1.2 方法

對照組進行開腹結直腸癌根治術治療,常規麻醉后于膀胱截石位下進行治療,于下腹部做正中切口,常規入腹,進行細致探查,處理腸系膜及淋巴結,對病灶進行處理。觀察組則進行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治療,常規術前準備,改良結石位進行手術治療,于臍上緣置入10 mm 套管,輸入二氧化碳氣體,并維持氣腹壓力12~15 mmHg(1 mmHg=0.133 kPa),充氣后置入其他器械,進行細致探查,處理腸系膜及淋巴結,對病灶進行處理。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統計及比較兩組的感染發生率,胃腸功能改善時間,術前及術后3、7 d 的腸黏膜屏障指標[(血清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內毒素(endotoxin,ET)及D-乳酸(D-lactic acid,D-LAC)]與細胞免疫指標[T淋巴細胞亞群(CD3+、CD4+、CD8+及CD4+/CD8+)及相關血清白細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白細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于術前及術后3、7 d 分別采集兩組的外周空腹靜脈血,將血標本進行離心,取血清進行腸黏膜屏障指標DAO、ET、D-LAC 及IL-2、IL-6 的檢測,以酶聯免疫法試劑盒進行定量檢測;另采集血標本采用流式細胞儀進行T 淋巴細胞亞群的檢測,檢測及統計指標為CD3+、CD4+、CD8+及CD4+/CD8+。上述方面均由兩名檢驗科的工作人員按照試劑盒及流式細胞儀的操作標準嚴格操作及檢測。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進行秩和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感染總發生率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未發生淺層感染及深部感染,對照組患者中發生淺層感染3 例(7.50%)、深部感染1 例(2.50%)。觀察組患者的感染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211,P=0.040)。

2.2 兩組患者胃腸功能改善時間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腹脹改善時間與排氣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的胃腸功能改善時間比較[n(%)]

2.3 兩組患者術前及術后3、7 d 的腸黏膜屏障指標的比較

術前兩組患者的腸黏膜屏障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3、7 d,觀察組患者的腸黏膜屏障指標均低于對照組,兩組患者的ET 及D-LAC 均高于本組術前,對照組患者的DAO 高于本組術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3 d,觀察組患者的DAO 高于本組術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4)。

表2 兩組患者術前及術后3、7 d DAO 的比較(U/ml,)

表2 兩組患者術前及術后3、7 d DAO 的比較(U/ml,)

注 DAO:血清二胺氧化酶

2.4 兩組患者術前及術后3、7 d T 淋巴細胞亞群的比較

術前兩組患者的T 淋巴細胞亞群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3、7 d,觀察組患者的CD8+均低于對照組,CD3+、CD4+、CD4+/CD8+均高于對照組,兩組患者的CD8+均高于本組術前,CD4+均低于本組術前,對照組患者的CD3+、CD4+/CD8+低于本組術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3 d,觀察組患者的CD4+/CD8+低于本組術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5~8)。

2.5 兩組患者術前及術后3、7 d 的血清IL-2、IL-6 的比較

術前兩組患者的血清IL-2、IL-6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3、7 d,觀察組患者的血清IL-2 均高于對照組,血清IL-6 低于對照組,兩組患者的血清IL-2 均低于本組術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3 d,兩組患者的IL-6 均高于本組術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7 d,對照組的IL-6 高于術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9~10)。

表3 兩組患者術前及術后3、7 d ET 的比較(EU/ml,)

表3 兩組患者術前及術后3、7 d ET 的比較(EU/ml,)

注 ET:內毒素

表4 兩組患者術前及術后3、7 d D-LAC 的比較(ng/ml,)

表4 兩組患者術前及術后3、7 d D-LAC 的比較(ng/ml,)

注 D-LAC:D-乳酸

表5 兩組患者術前及術后3、7 d CD3+的比較(%,)

表5 兩組患者術前及術后3、7 d CD3+的比較(%,)

表6 兩組患者術前及術后3、7 d CD4+的比較(%,)

表6 兩組患者術前及術后3、7 d CD4+的比較(%,)

表7 兩組患者術前及術后3、7 d CD8+的比較(%,)

表7 兩組患者術前及術后3、7 d CD8+的比較(%,)

表8 兩組患者術前及術后3、7 d CD4+/CD8+的比較()

表8 兩組患者術前及術后3、7 d CD4+/CD8+的比較()

表9 兩組患者術前及術后3、7 d IL-2 的比較(pg/ml,)

表9 兩組患者術前及術后3、7 d IL-2 的比較(pg/ml,)

表10 兩組患者術前及術后3、7 d IL-6 的比較(pg/ml,)

表10 兩組患者術前及術后3、7 d IL-6 的比較(pg/ml,)

3 討論

結直腸癌作為消化系統常見惡性腫瘤,早期正確有效的診治是改善預后的重要基礎與前提,而手術作為本類疾病的有效治療方式,與結直腸癌手術相關的研究則成為重點[5-6]。腹腔鏡手術作為臨床的常見微創術式,其在結直腸癌根治術患者中應用率不斷提升,且臨床對其認可程度較高。臨床中與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相關的研究顯示,本類手術除可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外,對于機體的手術性創傷較小,因此患者的術后恢復相對較快,而這也是其應用優勢突出的重要原因。另外,本類術式作為消化系統疾病的治療方式,其對消化系統的影響普遍存在[7-8],可表現出圍手術期胃腸功能方面的變化波動,除胃腸功能改善時間是重要的評估方面外,腸黏膜屏障也是重要的評估方面,而其中的DAO、ET 及D-LAC 等是有效反應腸黏膜屏障狀態的指標,其在本類患者圍手術期的檢測價值較高,圍手術期的波動變化情況具有較高的監測意義[9-11]。再者,機體免疫作為與疾病及手術創傷等密切相關的方面,其中的細胞免疫是常見的免疫研究方面,而T 淋巴細胞亞群(CD3+、CD4+、CD8+及CD4+/CD8+)及相關血清IL-2、IL-6 等作為細胞免疫的常見重要方面[12-13],其對手術患者圍手術期的波動,除與感染發生等密切相關外,對于機體整體狀態的恢復程度也有積極的反應價值。

本研究就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的應用效果及對腸黏膜屏障及細胞免疫的影響進行探究及觀察,結果顯示,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患者的感染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胃腸功能改善時間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3、7 d,觀察組患者的腸黏膜屏障指標均低于對照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3、7 d,觀察組患者的CD8+均低于對照組,CD3+、CD4+、CD4+/CD8+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肯定了腹腔鏡手術在結直腸癌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及價值。分析原因,可能與結直腸癌根治術更為有效地控制了創傷,進而對于創傷所致的炎性及免疫應激的影響更為積極有效有關[14-16],其有效控制了不良應激的同時,消化系統受手術創傷的不良影響也相對較小,因此腸黏膜屏障受損的情況相對輕微[17-19],相關指標的表達也相對較低,而這也有效保證了機體術后的盡快恢復,最終形成良性循環[20-23]。綜上所述,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患者術后的腸黏膜屏障及細胞免疫狀態相對優于開腹手術,相關的感染發生及胃腸功能狀態也相對較好,在結直腸癌患者中的應用價值較高。

猜你喜歡
屏障根治術直腸癌
咬緊百日攻堅 筑牢安全屏障
MRI在直腸癌診斷中的價值及預后的應用研究
屏障修護TOP10
多曬太陽或可降低結直腸癌發病率
近端胃切除雙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術用于胃上部癌根治術的療效
早期結直腸癌患者凝血指標異常及其臨床意義
一道屏障
基于U-net的直腸癌腫瘤的智能分割
維護網絡安全 筑牢網絡強省屏障
乳暈入路全腔鏡下甲狀腺癌根治術與小切口甲狀腺癌根治術的臨床對比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