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復合應用型特殊教育人才內涵、邏輯理據與實踐路向
——基于新建本科院校特教專業轉型發展的思考

2022-12-22 15:05
綏化學院學報 2022年10期
關鍵詞:特教應用型人才

陳 立

(1.陜西師范大學教育學部 陜西西安 710062;2.四川文理學院教師教育學院 四川達州 635000)

高等特殊師范教育作為特殊教育(以下簡稱“特教”)師資培養的主渠道,長期承擔為我國特教事業發展提供大量實踐、研究和管理類人才的任務。高等院校特教專業學生作為特教師資隊伍的生力軍和后備力量,其人才培養規格與質量直接關系到我國特教師資隊伍的可持續發展。我國目前已有66所本科院校開設特教專業[1],其中多數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均由高職、高專升級或合并而來),這些高校曾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積淀出為教育、生產、服務等一線培養應用型人才的辦學傳統。隨著當今學科專業間交叉滲透趨勢增強,人才市場招聘崗位其專業對口度降低,崗位界限趨于模糊化,培養復合應用型人才已成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由??平逃虮究平逃樌D軌的必由之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作為特教職前教師培養的主體性力量,在我國特教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厘清其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邏輯理據與實踐路向突顯尤為重要。

一、復合應用型特教人才的基本內涵

復合型人才是相對傳統意義上的“通才”“專才”而言,這一概念始于1989年上海財經大學在設計人才培養規格時明確提出[2],是指具有兩個(或以上)學科專業領域知識能力的人才類型。復合的實質在于打破不同學科專業間的森嚴壁壘,促進學科專業間的交叉融合,引導學生學習相近關聯學科專業領域的知識技能,實現其專業知識的集成性、能力的整合性與素養的全面性[3]。復合型人才不僅強調自身專業知識技能構成的寬廣性,而且注重各類知識技能的融通性。結合我國特教實踐發展的現實需求,復合型特教人才在專業知識能力上強調特教知識技能與學科教學能力的復合,教育教學知識技能與康復訓練能力的復合,及特殊教育與普通教育能力的復合[4]。復合型特教人才并非集所有知識能力于一身的“萬能型”人才,而是兼具某些知識技能以滿足特殊兒童發展需要的專業人員[4],其復合的內容隨著特教教師的工作場域、工作職責、教育對象等變化而不斷拓展。

應用型人才是相對于學術型人才、技能型人才而言,這一概念源于部分職業教育院校對職業技術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實踐[5],是指運用專業知識技能于所從事的社會實踐中的一種專門的人才類型[6]。應用的實質在于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學用并進、學用相長,能夠有效運用專業知識技能來解決實踐問題,為社會發展直接創造經濟效益和物質財富等。應用型人才不僅強調自身專業知識技能的系統性與融通性,而且注重知識運用、問題解決的實踐能力。結合我國特教實踐發展的現實需求,應用型特教人才不僅應具有扎實的特教知識技能,而且還能夠運用多學科理論知識來指導實踐工作,解決特教實際問題。

復合應用型人才是復合型人才與應用型人才的深入融合,應用是其專業人才的核心屬性,強調知能之“用”;復合是其專業人才的必要屬性,是實現“用”的重要保障。復合應用型人才是知行合一、知行并進的專業人才,不僅具有跨學科、交融的專業知識技能,而且還能有效運用專業知識技能參與社會實踐。復合應用型特教人才不僅應掌握特教相關學科知識技能,還應能運用所學知識技能解決特教實踐問題??茖W劃分特教專業人才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是實施復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前提條件,其中專業知識是開展特教實踐工作所需的認識、經驗、信息、學問等,涉及通識性知識、學生發展知識、教育教學知識、學科知識等;專業能力是順利完成特教實踐活動所需的心理品質,涉及專業基礎能力(環境創設、教學設計、教學實施、教學評價等)和專業發展能力(溝通合作、反思發展等)。專業素質是以個體先天稟賦為基質并在后天環境影響下形成的相對穩定的身心條件,涉及專業情意素質(專業信念、專業動機、專業情感等)、職業道德素質、思想政治素質和身心基本素質等。

二、復合應用型特教人才培養的邏輯理據

(一)培養復合應用型特教人才是落實人的全面發展觀的必然要求。馬克思鑒于資本主義手工業分工造成人的智力和體力等片面、畸形地發展,指出人的發展需要在生產勞動、社會關系實踐中全面發展,是個體與社會協調、統一地發展[7]。從個體層面來看,人的發展是其智力、體力、品德、審美等方面全面、自由地成長;從社會層面來看,個體的發展一定意義上受物質生產條件和社會關系的制約,沒有高度發展的社會生產力和普遍的社會交往關系就不會有人的全面發展。人的全面發展也會促進整個社會和諧、健康的可持續發展。許多高校特殊師范教育由于受傳統專業教育思維、模式的桎梏,使人的知識能力局限于某些狹窄領域,無法適應經濟轉型和技術革命帶來的勞動力市場變化對復合型特教人才的需求。也有相當數量的高校特殊師范教育長期重視理論知識教學,強調學術知識的機械灌輸,忽視學生的學習體驗與獲得感,輕視學生問題解決能力、動作操作能力、創新創業能力等培育,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特教學生實踐能力的發展,難以回應特教高質量發展對應用型特教人才的需求。培養復合應用型特教人才有助于祛除傳統高等特殊師范教育過度專業化、模式化、內卷化的弊端,關注人的身心全面、和諧發展,促進個體專業知識、能力、素養、人格等統一、自主地發展。

(二)培養復合應用型特教人才是適應特教高質量發展的迫切需求。我國特教本科專業早期人才培養定位于為中等特教師范學校培養師資,但隨著我國中等師范學校的升級或萎縮,特教本科專業的培養目標已轉向培養能在特教機構從事特殊兒童教育相關工作的教師[8]。隨著國家對特教事業發展關心與支持水平的提升,接受特教的對象由傳統的感官障礙、智力障礙群體轉向孤獨癥和多重障礙群體。特教對象的多樣性與復雜性對特教教師實踐工作帶來新的挑戰。同時,特殊兒童安置形式趨向多元化,普通學校隨班就讀、普通學校特教班、資源教室等成為特殊兒童安置的主體形式,促進了特教教師隊伍的進一步分化。特教師資隊伍除了特殊學校教師之外,隨班就讀教師、資源教師、巡回指導教師等也成為重要補充。此外,我國特殊兒童教育整體發展已開始邁入由規模擴大向質量提升轉變的新階段,對特教教師專業素養提出更高要求。特殊兒童的異質性、特教師資隊伍的分化性以及特教教師專業素養提升的迫切性要求特教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應轉向培養服務于特殊兒童教育或殘疾人事業的復合應用型特教人才。

(三)培養復合應用型特教人才是落實新文科建設的初步踐履。新文科是在新技術革命迅猛發展帶來沖擊導致傳統文科逐漸式微,迫使文科進行改革和創新的積極實踐。新文科是以現有文科專業為基礎賦予文科專業人才培養的新內容,并在文科人才培養模式上實現跨學科專業的新突破[9]。新文科具有學科交叉、知識應用、適應國情等特性,其中學科交叉是指文科內各學科專業交叉趨于明顯、文理學科專業間交融也趨于必要;知識應用強調學科專業知識聯系社會實踐、引領實踐問題分析解決,實踐過程中生產知識;符合國情強調文科發展需契合國情發展需要,扎根中國大地,探索與實施人才培養的新模式[10]。我國特教專業經過40多年發展,雖其數量已達93所高校,但其辦學時長在20年內的卻高達66所(占比71.0%)[1],其中多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受兩期特殊學校建設規劃和兩期特教提升計劃等特教政策實施影響而創辦。這些新建本科院校特教專業與辦學時間長的“老本科院?!碧亟虒I在辦學實力與條件等方面競爭均顯力不從心。為了實現與“老本科院?!碧亟虒I的錯位競爭,加快自身內涵與外延建設,培養復合應用型特教人才成為新建本科院校特教專業在新文科建設背景下轉型發展的不二抉擇。立足我國特教發展的實際國情,緊扣特教實踐發展的現實需求,努力探索中國特色的特教人才所需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積極培育專業知識交叉融合、主動運用知識于特教實踐、善于行動研究來解決實踐問題的特教人才是助力特教學科專業轉型發展的積極嘗試。

三、復合應用型特教人才培養的實踐路向

(一)樹立復合應用型特教人才的培養理念。人才培養理念是對人才培養工作的根本觀點、理性看法,引領人才培養實踐行動的順利進展。樹立復合應用型特教人才培養理念是開展人才培養實踐行動的前提條件。新建本科院校特教專業發展應認清傳統專業教育對培養主體的知識運用能力、實踐操作能力、綜合素質等重視不夠、培養不足,反思新文科建設背景下特教人才培養在目標定位、課程設置、教學實施等方面的改革變化,助力特教人才培養由“傳統學術型”向“實踐應用型”轉變。具體來講,新建本科院校特教專業人才培養在目標定位上應緊扣特教實踐發展及殘疾人事業發展需要,聚焦于特教一線(特殊學校、康復訓練機構、融合學校等)人才和殘疾人事業相關人才的培養。在課程設置上重構通識教育課程體系,打破學科課程間壁壘,提高特教學生思想文化、科學素養和身心素質等;同時優化專業課程體系,構建合理的理論課程與實踐實訓課程比例,并逐步強化實踐教學課程比重,引導特教學生知識學習融合實踐實訓。在教學實施上改革傳統機械講授式教學模式,引導特教學生通過主動探究、合作學習等方式增強對專業知識技能的掌握度,促進自身行動研究、知識運用、問題解決等能力的發展。

(二)構建復合應用型特教人才成長的教育體系。

1.制定符合復合應用型特教人才成長需要的培養方案。人才培養方案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藍圖,是組織開展教學活動,完成教學任務的基本遵循。新建本科院校特教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定首先要充分調研其人才的社會需求,了解特教實踐及殘疾人事業發展對復合應用型人才的具體規格要求。其次,基于社會需求調研和辦學傳統與特色來厘定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具體規格、畢業要求,明晰特教專業人才的知識、能力和素質構成要素,勾勒特教人才培養的具體輪廓。此外,基于社會需求調研和特教專業人才的知識、能力與素質等要素來優化課程體系,縷清各類、各門課程與人才培養目標、具體規格等的對應關系,使課程模塊更加契合復合應用型特教人才成長的需要。

2.優化特教專業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課程是集中反映人才培養理念的重要載體,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基本保證。復合應用型特教人才的培養需要優化其課程體系。具體來講,新建本科院校特教專業要處理好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理論與實踐的關系。復合應用性特教人才培養首先需實現通識教育課程與專業教育課程的有機融合,通識教育課程與專業教育課程不應成為相互剝離的“兩張皮”,在特教人才培養實踐中應達到“水乳交融”[11]。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課程設置既要體現通識教育專業化,把通識教育的要求融入專業課程中,引導特教學生知識運用、問題解決、實踐操作等能力的發展;也要體現專業教育通識化,助力特教學生社交能力、合作能力、創新能力等持續發展。其次,理論與實踐作為探索特教問題,揭示特教規律的認識與行動,是引領特教學生知識技能獲得與發展的主要途徑。復合應用型特教人才的培養需要加強理論課程的整合,突出理論教學的應用性,課程結構上形成“專業基礎+專業核心+跨專業任選課程”的模塊化、縱深化、立體化的課程體系,并引導特教學生注重所學知識的實踐運用,增強其對社會實踐的適應性。同時改革實踐實習的實施方式,將實踐實習彌散于特教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引導特教學生充分連續地感知與認識特教實踐活動,發現并聚焦特教實踐中值得研究的課題,并結合專業知識通過行動研究來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提高知識應用、問題解決,創新創業等能力。

3.構建復合應用型特教人才的素質拓展體系。素質拓展是對特教人才專業知識能力,身心條件等進行拓展延伸訓練,促進其專業素質和身心品質等的全面發展。特教人才素質拓展體系內容包括專業技能訓練和社會綜合能力訓練等[11]。特教人才素質拓展訓練的實施方式靈活多樣,首先,可以結合學科專業特點,引導特教學生參與一定的科研訓練活動,運用所學知識技能開展行動研究,培養其知識運用能力和初步的研究能力。其次,引導學生參與師范技能大賽、教學能力大賽、創新創業大賽等活動,使其在比賽活動中發現自身不足與問題,學習與借鑒彼此在專業學習訓練中的經驗,促進自身知識、能力、素質的不斷提升。此外,可以借助群團組織引導特教學生參與各類科技、文化、志愿活動,引導其在活動中深入認識特殊兒童與特教實踐,提高其問題解決、社會交往、團隊協作等能力。

4.提高特教專業人才的課堂教學效果。教學是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是教師和學生以課堂為主渠道、課程為中介展開的交往過程,課堂教學效果很大程度上影響特教人才培養成效。新建本科院校特教專業人才培養需要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機械講授的傳統教學模式,引導學生通過探究式學習、基于問題的案例學習等關注特教事業發展動態、特教學科與其他學科融合動態等,增強自身對專業知識技能的理解度。聯系特教一線教師進教室、下課堂,引導特教學生了解特教一線學校發展動態,發現可研究、可解決、有價值的課題,調動其專業學習的自主性。引領特教學生學習中踐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所學知識與學科發展相融合,課堂學習與實踐操作相整合,實現學生能力發展與特教實踐需求深度契合。

(三)完善復合應用型特教人才培養的保障機制。高等特殊師范教育作為特教事業的“工作母機”,是培養復合應用型特教人才的重要保障。高校特教專業教師作為復合型特教人才培養保障機制運行的核心資源,其專業素養狀況直接關系到復合應用型特教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水平。新建本科院校特教專業發展需要組建情懷深厚、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師資隊伍。首先,教師隊伍必須高度認同特教專業,理解特殊教育的復雜性和特殊性,形成持續穩定的專業信念,并能將專業信念教育融入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其次,教師隊伍的專業結構應合理化、交叉化,教師的專業背景應包括特殊教育學、教育心理學、康復醫學等不同學科,并引導不同專業背景教師通過教研活動、集體公開課等形式深入交流碰撞,增進對特教專業的深入理解與認同;此外,教師隊伍應具有高尚的師德,扎實的教學、科研能力和一定的特教實踐能力。其中特教實踐能力要求專業教師應具有一定的特教實踐經驗。新建本科院??梢圆捎谩皟扰嗤庖钡姆绞揭龑I教師實踐能力發展[6],“內培”是將實踐能力薄弱、難以有效滿足復合應用型人才培養要求的教師選派到特殊學校、康復訓練機構、融合學校等掛職鍛煉研修,或組織教師參加特教相關職業技能培訓,提升在教育教學,教育康復等方面的專業技能?!巴庖笔侵冈谔亟虒W校、康復訓練機構聘請專業素養優良、實踐能力突出,并在區域內有較大影響力的教師作為特教專業導論課程、學科教學法課程、實習見習研習課程等兼職教師,來參與復合應用型特教人才培養的具體實踐工作,實現特教專業教師實踐經驗、能力的整體提升。

科學規范地評價反饋復合應用型特教人才培養狀況,是助力特教人才培養工作持續改進的重要保障。特教人才培養質量評價內容涉及在校生的學習評價和畢業生的質量評價。其中對特教學生的學習評價其整體導向應以學生能力培養為核心,并根據不同課程特點強化學生學習的過程性評價;評價方式上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筆試、課程論文、現場答辯、實踐操作等),消除傳統考試重知識、輕能力,重結果、輕過程的弊端,引導學生學習從機械識記知識信息向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強化實踐操作能力轉變;評價主體上應實施教師評價、學生評價相結合,發揮學生自我評價的作用,激發其在專業學習過程中的能動性和自主性;與此同時,對特教畢業生的質量評價應持續追蹤畢業生的就業去向,關注畢業生就業率、就業質量、就業與專業的對口率等信息,在與就業單位充分互動、多元參與、彼此溝通的基礎上共同完成對畢業生專業發展情況的反饋,從而深入認識特教畢業生專業發展的優勢與不足,為特教人才培養方案的后續修訂與完善提供參考,引領復合應用型特教人才培養工作的持續改進。

猜你喜歡
特教應用型人才
“南京特教師范招待所”飯盆
一只普通的食堂飯盆與一段獨特的特教歷史
人才云
關于應用型復合人才培養的教學模式探討
應用型高校推進跨學科人才培養的路徑探索
應用型高?;旌鲜叫滦途W絡課堂教學改革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爭奪戰”
同樣的陽光雨露——特教教師踐行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