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過有效數學活動設計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的發展

2022-12-25 06:14
數學教學通訊 2022年32期
關鍵詞:學習材料認知結構解題

張 化

安徽省合肥市五十中學西校教育集團 230031

“活動”就是由目的、動機、動作聯合起來,完成具有一定社會職能的動作綜合,當“活動”與數學教學融合,自然會帶來其特有的目的性,即“數學活動是學生主動參與的學習活動,是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發展的探究活動”.可見,數學活動有著豐富的內涵與特質,倘若實施簡單的“為活動而活動”,那自然不是有效的數學活動.

設計合理的數學活動是當前 “流行”的教學模式,如何著手設計呢?筆者認為,多元數學活動設計需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以適切問題為載體,以探究為途徑,聚焦學生的思維發展與素養提升,讓學生經歷觀察、操作、探討、交流、猜想、驗證等思維過程,發展相應的思維能力,實現素養的發展.筆者擬從數學活動設計的角度,從“串聯新舊知識”“重組學習材料”“拓寬知識路徑” 三個方面進行嘗試,以期訓練和發展學生的數學素養.

串聯新舊知識來設計活動,促進學生認知結構的完善

數學知識的獲得從本質上來說是內化數學知識為認知結構的過程,這就需要教師牢牢把握住新舊知識的連接點,讓學生積極主動、生動活潑地學習和探索,讓新舊知識相互作用,從而將新知納入到學生原有認知結構之中,實現充實與完善.這樣一來,則可以幫助學生構建良好的認知結構,也隨之促進其掌握認知的策略,使其越學越有趣,越學越樂學,越學越善學.

案例1直角三角形

活動1:如何將一個等腰三角形分成2個全等三角形?為什么?

學生活動:如圖1,作出底邊上的高,并證明兩個三角形全等,并發現等腰三角形中包含直角三角形.

圖1

活動2:觀察并思考∠A和∠B間有何數量關系?為什么?

活動3:如圖2,已知CD為Rt△ACB斜邊AB的高,請試著找一找所有的互余角.

圖2

活動4:如圖2,已知AF為∠BAC的角平分線,那么△CEF是什么三角形呢?

活動5:如圖3,已知Rt△ACB中,有∠ACB=90°,過點C 作一條射線與斜邊AB 交于點D,使∠B=∠BCD,仔細觀察,你可以發現什么?請畫一畫、想一想.

圖3

活動6:如圖4,若∠B=30°,你又發現了什么?

圖4

設計說明教師設計這樣的活動過程,緊緊抓住等腰三角形這個新舊知識的連接點,將新知轉化為舊知,用舊知同化新知,進而充實學生原有認知結構.這樣,通過開放性的活動設計,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充分交流了自身的建構過程,使得學生的認知策略得以改善.整個活動過程中,教師以轉化思想來促進知識模塊的內化,使得三角形的相關知識更加豐滿、完善和系統,很好地培育了學生的知識建構能力.

重組學習材料來設計活動,實現學生學習力的提升

興趣是激發學習動機的原動力,也是學生展開探究性學習的前提.倘若學習材料的呈現能一下就刺激到學生的興趣,使其在學習材料的牽引下進行數學探究,則可以有效突破難點,實現學習力的提升.因此,教師在設計活動時要善于選擇、重組學習材料,并合理、有序地呈現給學生,讓學習材料發揮其最大的教育價值,促成師與生、生與生間的高效互動,推動學生的認知不斷向前發展.

案例2一次函數圖像

活動1:觀察圖5中的“百度天氣預報”,從圖像中你能發現什么?

圖5

師生活動:在對圖像的觀察中,容易發現其變化趨勢,并得出圖像是由一個個點組成的.

活動2:你會畫一次函數y=x的圖像嗎?該怎么畫?說一說你的想法.

師生活動:第一步,由于函數圖像是由點組成的,那么首先是找點和描點;第二步,建系,描點A(1,1),B(2,2),C(3,3)…第三步,觀察后發現這些點都在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線上,所以這些點都在同一直線上;第四步,借助幾何畫板驗證上述猜想,以確保理論分析的正確性.

活動3:請用描點法畫出一次函數y=x+1的圖像,并說一說你的發現.

活動4:你有沒有更好的方法畫出一次函數y=-5x+20的圖像?

活動5:一支長為20厘米的蠟燭,點燃之后每小時燃去5厘米,試寫出燃燒時剩下高度y(厘米)與燃燒時間x(時)間的函數關系式.對照圖6,你畫出的函數圖形正確嗎?

圖6

活動6:一款新的網紅產品A最近十分熱銷,公司預計2021年前4個月每個月的廣告投入y(萬元)與月份x(月)間的函數關系滿足y=-5x+20,此時的函數圖像還是一條直線嗎?為什么?

設計說明學生的興趣是一節課的主流,教師巧妙重組學習材料設計了具有生活味的“活動串”,讓學生經歷“有目的地看圖—嘗試作圖—猜想發現—深入驗證—建立模型—反思提煉”的過程,在觀察、聯想和嘗試中形成一系列的認知沖突,使得自身的觀察發現、科學聯想和數學建模的能力得到鍛煉.整個活動過程也是一個高強度的思維訓練過程,放手讓學生去享受觀察、思考、聯想、歸納、演繹的過程,可以收獲豐富的活動經驗,促進學生學習力的自然提升,最終有效培育學生的數學素養.

拓寬知識路徑來設計活動,讓學生獲得思考的活動經驗

不少學生認為解題是學習數學的“終極目標”,盡管解題是學生學習的重要課題之一,但對于學生而言,解題活動中積累到的最重要的并不是解題經驗,而是在活動中不斷積淀下來的思考經驗.由此,筆者認為,教學中教師需要有機融合知識的獲取和經驗的積累,通過拓寬知識路徑來設計數學解題活動,以實現知識向能力的轉化,這樣,除去解決問題經驗本身,學生可能獲得的最大收獲就是在選擇解題策略時的思考活動經驗.

案例3二次函數的專題復習課

活動1:如圖7,已知二次函數y=ax2+bx+c圖像交x軸于點A(-1,0)和B,交y軸于點C,且有頂點D(1,4),觀察該圖像,說一說你能發現什么結論?

圖7

活動2:點P 落在拋物線上,使得S△BCP=S△BCD,那么這樣的點P共有幾個?你能求出點P的坐標嗎?

活動3:若點P為x軸上方拋物線上的動點,記△BCP的面積是S.當S為何值時,共有3個滿足條件的點P?

活動4:如圖8,若點P為x軸下方拋物線y=0.5x2-1.5x-2上的一動點,連接PB和PC,設△PBC的面積是S(且S是整數),那么共有幾個滿足條件的△PBC?

圖8

設計說明教師用解題活動來拓寬知識路徑,引導學生在知識獲取基礎上自主思考,目的是借助對圖像的觀察,獲得新的發現,形成自己的看法,從而不斷地提出新問題、解決新問題、發現新方法、總結新思路,充分體驗數學思考的樂趣.這里,教師給足學生思考、展示、交流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對函數圖像的性質形成更深刻的理解,并通過深入挖掘各種方法的優劣性和共性之后,生成解題優化策略.這樣有意義的數學探究活動過程,不僅是學生深度思考的過程,也是深度思維訓練的過程,從本質上來說就是數學素養的訓練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所經歷的發現、研究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也就是學生獲得思考經驗的過程.

總之,從學生的數學實際出發,開展訓練思維的數學活動,用數學的育人方式對學生進行思考、猜想、語言、合作的訓練,可以讓學生正確理解知識,實現認知結構的完善,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獲得思考的活動經驗,實現學習力的提升,最終提升數學素養.筆者認為,日常教學中重視數學活動的設計,對提升學生數學核心素養是極為有益的.

猜你喜歡
學習材料認知結構解題
用“同樣多”解題
黨史學習教育四種指定學習材料少數民族文字版出版發行
用“同樣多”解題
負遷移與語文認知結構的“千絲萬縷”
構建認知結構培養解題能力
數學探究中提升學生智慧的路徑研究
構建有效數學課堂的策略探討
一題多解,認清思維樹之“根、枝、葉”
巧用比妙解題
解題勿忘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