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慶祝建黨百年主題電影的共同體美學研究

2022-12-26 15:42張建成
浙江藝術職業學院學報 2022年2期
關鍵詞:柳青焦裕祿建黨

張建成 田 園

2021年,偉大的中國共產黨迎來百年華誕。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經過集中優勢資源和策劃、拍攝、發行等工作,“七一”前后,一批著力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的慶祝建黨百年主題影片在大銀幕上陸續公映。

其中,有7月1日上映,黃建新、鄭大圣執導,講述首批中國共產黨人在風雨如磐的日子中擔起救亡圖存重任,讓中國革命前途煥然一新的影片—— 《1921》;有7月1日上映,管虎監制,青年導演徐展雄執導,從李大釗被執行絞刑的38 小時講起,展現這位革命先驅傳播馬克思主義和建黨救國的壯闊革命歷程的—— 《革命者》;有7月9日上映,劉偉強執導,根據2020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真實事件改編,講述全國各地的白衣逆行者守護國人生命安全的—— 《中國醫生》;有8月上旬上映,范元執導,高滿堂、李唯編劇,根據焦守云同名著作改編創作,講述焦裕祿同志竭盡一生為國為黨為民服務光輝事跡的—— 《我的父親焦裕祿》;有6月中旬上映,陳力執導,講述王繼才與妻子王仕花32年守護祖國邊陲小島開山島的—— 《守島人》;有5月下旬上映,田波執導,講述著名作家柳青放棄城市的生活條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創作出經典長篇小說《創業史》 的創作過程和心路歷程的—— 《柳青》 等多部優秀電影作品。

雖然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政策影響下,電影院仍未完全恢復疫情前的上座率,但以這些影片為代表的建黨百年主題電影,仍然取得了良好的口碑和不俗的票房成績。例如:電影《中國醫生》 首周票房3.4 億元,截至11月20日累計票房13.28 億元;電影《1921》 預售票房總票房(含點映)破億,累計票房5.03 億元;電影《守島人》 累計票房1.37 億元;電影《我的父親焦裕祿》 累計票房近3000 萬元。電影《柳青》 在幾乎沒有宣傳發行的情況下仍然成為了上映當月傳記片票房冠軍,并在第24 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上獲得最受傳媒關注編劇和提名最受傳媒關注影片。

這些影片生動演繹了中國共產黨人與國家和民族息息相關的偉大歷史征程。在 “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曙光在前。在“共同體美學”的心理學和情感維度之下,這些影片表現出高度一致的思想情感:即從憂國憂民的革命先驅到不辱使命的國家英雄,從為國為民的人民公仆再到眾志成城的戰疫勇士。這些影片從多角度切題,生動鮮活地展現了一代代共產黨人的奮斗歷程。這些新主流影片將偉大建黨精神融入不同的敘事中,結合豐富的題材和類型,與時代同頻共振,讓觀眾得到情感上的認同,成功實現了在共同體美學下的差異化表達。

一、在共同體美學下與時代同頻共振

新時代我國電影持續繁榮發展,影片產量穩步增長,風格類型更趨多樣,涌現出一批電影精品和人才。根據國家電影局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0月10日,全國電影總票房超400 億元,達401.26 億元,銀幕數量達80743 塊,總票房和銀幕數量均居世界首位。票房過億元的影片達47 部,其中國產影片33 部,國產影片總票房已超過2019年同期。雖然受疫情影響,預測2021年我國全年電影票房將達500 億元,繼續領跑全球。其中,電影《長津湖》 不僅成為2021年的全球票房冠軍,而且距離中國影史票房冠軍《戰狼2》 僅差722 萬元的距離(截至11月23日)。我國電影在從大國走向強國的道路上堅實邁進,風景這邊獨好的中國電影事業更需要我們進行中國闡釋和當下中國電影的理論熱點——共同體美學分析。

“共同體”概念更多起源和應用于政治學、社會學和哲學,而共同體的本意“是指建立在自然情感一致基礎上的倫理話語,而以敘事的方式建構一種正義的倫理觀念,是有史以來貫穿人類文明始終的命題”。[1]2018年底,“共同體美學”在由《當代電影》 發起的“再談電影語言的現代化”的討論中由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等電影學者正式提出,并逐漸形成當下電影界的理論熱點。

作為依托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論,共同體美學“不僅體現了文化自信,也體現了新時代中國電影的產業、理論和美學自信”[2],根據國家電影局發布的《 “十四五”中國電影發展規劃》 中提出到2035年建成電影強國,并對“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中國美學”的重視,要大幅提升中國電影在世界電影格局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因此在“共同體美學”理論下對慶祝建黨百年主題電影作品進行探討,具有新時代中國電影美學的積極價值和現實意義。

電影共同體美學主要涉及電影創作的兩端,即電影創作者和電影觀眾,同時將電影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藝術效益放在同一范疇考察,要從競爭關系轉化為合作關系,你的創作或作品就需要建構有效的對話渠道、對話方式、對話空間,形成共情、共鳴,形成良性互動,最終建立起共同體美學。中國電影未來發展的空間,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中國電影“共同體美學”的構建[3]。

這一批慶祝建黨百年的主題影片,通過當下的電影工業體系,以微觀視角生動展現了百年前風云變幻的時代、艱苦奮斗的創業時代、守國護土的堅強決心、英勇無畏的抗疫精神,讓觀眾感同身受,激發起情感認同,實現了新主流大片與時代的同頻共振。

講述中國革命偉大征程的歷史巨片已經有《建國大業》 《建黨偉業》 《建軍大業》 珠玉在前,電影《1921》 如何尋求新的突破是主創們的重要著力點之一。該片選擇以時代“橫截面”視角切入,聚焦發生在1921年前后的故事,全景式重現了來自全國各地平均年齡僅28 歲的熱血青年們,突破國內國際黑暗勢力的追蹤和阻撓,克服重重困難,聚集上海召開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告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導演鄭大圣表示:“我們拍的是一百年前鮮活的生命,有著最先進的思想,最有活力的面貌,所以我們的 《1921》 是2021 的《1921》,就是拍給今天年輕的生命看的,這是我們整個片子的創作主旨?!盵4]

“ 《革命者》 試圖通過多視角來還原李大釗的一生,傳統的傳記片通常會采取線性敘事,一個人物從小講到大,我們這次嘗試打破這樣一個常規的敘事的邏輯,通過各種各樣的人物和李大釗之間的交集,來展現李大釗這個人物不同的側面?!盵5]執導《革命者》 的青年導演徐展雄,為了讓影片更加接近李大釗,在118 分鐘的電影中嘗試以多個普通人物、多種敘述視角的方式還原這位視死如歸的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先驅。

“百姓誰不愛好官? 把淚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習近平總書記的一首《念奴嬌·追思焦裕祿》 既表達了對焦裕祿由衷的崇敬,也反映了焦裕祿一生為民的崇高。電影《我的父親焦裕祿》 中,講述了一段焦裕祿在洛陽礦山機器廠擔任調度科長期間的事跡,為了完成試制兩米五雙筒卷揚機的艱巨任務,請專業技術人才支持,焦裕祿讓妻子挨家挨戶借白面,而自己家人卻以窩窩頭充饑。焦裕祿是這樣的黨員干部,心里裝著人民群眾,唯獨沒有自己。

這樣的干部在中國共產黨百年歷程中有很多,包括《我的父親焦裕祿》 中所刻畫的焦裕祿,《守島人》 講述的王繼才王仕花夫婦,《中國醫生》 展現的王院長等醫護人員……這些電影的創作者在堅持唯物歷史觀和宏大主題的同時,從表現手法和敘述視角上主動選擇“年輕化”,這正是對共同體美學的自覺應用,以此達到了電影創作者和電影觀眾情感的良好互動,吸引了更多年輕觀眾的關注、支持和喜愛。

習近平總書記在“七一”重要講話中精辟概括了偉大的建黨精神,即“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偉大建黨精神推動著新中國披荊斬棘不斷取得更大的勝利,也成為全體人民感受著時代跳動的脈搏,無比認同和被深深激勵著的偉大精神。建黨百年主題電影從不同視角生動講述了波瀾壯闊的黨史故事,成功刻畫了革命先輩和共產黨人的光輝形象,深刻詮釋了偉大的建黨精神,鼓舞奮進新征程。

二、在主題電影創作中構建精神共同體

電影創作的內核還是通過故事傳遞思想,慶祝建黨百年主題電影也是在通過建黨百年征程上的典型人物典型事跡傳遞偉大的建黨精神。如何讓這些故事和人物在銀幕上鮮活生動立體,如何讓人信服和認可,進而產生共情、共鳴和共振,需要通過作品與觀眾形成有益的良性互動,建立起精神共同體。這需要創作者首先在創作過程中就有“共同體美學”意識,需要把未來即將出現的觀眾提前置入,需要把觀眾當作影片創作的合作者,客觀正確地對待可能出現的觀影挑剔和審美要求,與創作者自身的表達和審美訴求內化結合。

電影《柳青》 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情節:1959年第一部《創業史》 出版之后,稿酬有16000 多元,柳青的愛人馬葳拿到匯款單之后異常興奮,她對孩子們說,1 斤雞蛋8 分錢,這能買多少??! 孩子們也歡呼著說有肉吃了。柳青卻把這筆錢全部捐給了王曲公社用來修建機械廠和醫院。中國青年出版社的編輯王維玲來拜訪柳青,看到孩子們吃的稀粥都撈不上多少米粒時,他怒斥柳青:你太過分了,家里的日子都過成什么樣了? 為什么不留下一點稿費給家里改善生活。柳青回答:捐款是來皇甫村之前就作出的決定,留一分錢就不是全部了,家里的生活過得艱苦,對孩子們的成長有好處。后來,柳青向中青社預支了稿費7000 塊錢,給皇甫村拉上了電。王維玲問他:村里拉電的事你非得管嗎? 柳青說:凡是百姓的事我都得管。柳青實現了“要做一個言行一致的人”,更成為了心中有人民的人民作家和黨員干部。

人物立得住了,他所做、所思、所想都可信了,而讓觀眾認可人物,就需要通過影像故事細節塑造人物,這就是創作者和觀眾的對話語言,而對話的內核就是在和觀眾的對話、拉鋸、博弈當中構建精神共同體。在一般的類型故事片當中,精神共同體的構建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雙方交流對話中不斷得到修正、加強、深化,這就需要創作者不斷調整敘述節奏、設置橋段、反轉劇情走向,或者調整影像語言、強化影像風格、改進觀影方式等,讓觀眾在新鮮感中受到精神共同體潛移默化的影響。

“諸多優秀的影片證明,要以平等、包容和對話的思維進行創作,要回歸到生活本身、電影特性,通過表達恒定的母題、流露人類共通的情感并進行現代性反思,來打動更多觀眾。這些作品都佐證了‘共同體美學’ 聚焦于人物、人性、人心、人情,實現共情、共鳴和共振的價值所在?!盵6]導演陳力給電影《守島人》 定的創作基調就是“真實和質感”“以質感為中心”。因此,影片美術部門對福建平潭的拍攝地進行了置景改造,“從最開始搭景,導演就要求美術部門一定要真實,看上去就是經過幾十年風吹雨打的燈塔、碼頭,還有王繼才住的房子,從地面到墻面以及所有的陳設,都要讓人看不出來是搭的景。[7]”而且,該片的外景拍攝歷時4 個月,片中95%的鏡頭都是實拍,特效只有一點風雨海浪,主要用于加強天氣效果。真實是最有力量的,正是《守島人》 對真實質感的營造,使得影片成功地展現了王繼才、王仕花夫婦32年的守島經歷,成功地使觀眾走進故事、走進人物,進而被觸動。

電影故事片從本質上來說是光影夢,一定意義上說是虛假的,如何讓觀眾信服動情正是所有電影創作者面臨的最大難題。正如饒曙光所說:“觀眾每次買票走進電影院其實都自覺不自覺帶有一種挑剔的眼光,所以必須首先要給觀眾走進電影院一個充足的理由,并且盡可能在最短時間內帶入觀眾,讓觀眾心甘情愿地跟著你走,心甘情愿地成為你的‘俘虜’?!盵8]共同體美學為電影創作指出了建設性的方法——構建精神共同體。只有整合了主流價值觀念、民族傳統文化觀念、吸收商業文化的影片,才能得到廣大電影觀眾和電影市場的接受。

三、共同體美學下的主題電影創作差異化表達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是促進我國文藝發展和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的方針。新時代下,我國電影創作無論是在題材內容、類型樣式,還是在電影技術、影像風格的發展上都取得了長足發展,新的電影技術的應用促進了電影工業的進步,一批青年電影人才嶄露頭角,為我國電影事業增添了新的活力,也促進了電影創作的蓬勃發展。長江后浪推前浪,無數才華橫溢的創作者們從不故步自封,持續嘗試在共同體美學訴求下進行差異化表達,無疑是電影工業發展的青春活力,推動類型化表達持久發展的生命力?!肮餐w美學作用下電影的差異化表現方式,決定它們在大眾接受方面如何表現,以及社會派電影、人文電影和商業電影之間的互動?!盵2]也正因如此,電影創作生態多樣性得以保持,從而滿足人民群眾豐富的精神生活需要,滿足豐富精彩的中國故事的充分表達。

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影創作往往需要主創人員秉持“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原則,具備大歷史觀的視野,藝術真實地還原重大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實現“以小虛寫大實”的效果。在這些慶祝建黨百年電影作品當中,均有基于共同體美學而做的差異化藝術探索。電影《革命者》 特殊的敘事方式,使得影片以情緒為重,形成詩意的氣質。影片導演徐展雄表示,“希望影片的結構是跟著情緒進行的”,“它不是《史記》,而是《楚辭》,是一種像敘事詩一樣的電影,而非純敘事的影片。[9]”

除了作品情緒風格的探索嘗試,更多的還有次要人物和細節上的藝術表現,主創們的這些良苦用心,往往也引起了觀眾的注意,得到了廣泛的好評。在《革命者》 中飾演李大釗的張頌文多次表示“一定會把李大釗演成一個人”,徐展雄非常認可:“我覺得在這一點上,我和頌文老師一直是同步的。我們希望銀幕上呈現的李大釗首先是一個人,而不是某種超越人的存在?!蓖瑫r,“阿成和慶子是兩個我們提煉出來的典型角色,就是想塑造一個在李大釗的感染下,從一個無知的小孩成長成為一個優秀的共產黨員的草根人物,想通過他們的視角去看李大釗。[10]”

同樣注重塑造人物“人性”一面的還有影片《1921》,作為該片監制兼導演的黃建新,曾在《建國大業》 中擔任總制片人兼導演,在《建黨偉業》 中擔任導演兼編劇,在《建軍大業》 中擔任監制兼編劇,因此對于這部講述第一批中國共產黨人救亡圖存的影片,黃建新希望嘗試新的突破:“十年前拍過《建黨偉業》,這次再拍建黨題材的作品,很想有不一樣的表達。我們籌備五年,做了無數的史料挖掘工作,捕捉我們想要表達的那些先輩身上的個性、理想、信念,讓他們不再是符號,而是具體的人。我比喻我們這次創作就像在迷霧中尋找一盞燈,這盞燈就是百年前那些鮮活的年輕人,我們跟大家一起,朝著光走過去?!盵11]

影片《我的父親焦裕祿》 作為湖北省委宣傳部為建黨100 周年重點打造的電影精品項目,根據焦裕祿小女兒焦守云回憶錄改編而成。跟以往的焦裕祿題材影視作品不同的是,該影片以子女的視角看待父親、用普通人的眼光看待黨員干部,從“一名黨員”“一位干部”“一個親人”三個不同的角度,再現了一位言傳身教的好父親、溫柔體貼的好丈夫、至孝至誠的好兒子,從焦裕祿“洛礦建初功”“蘭考戰三害”“博山生死別”三個時期回顧了焦裕祿同志竭盡一生,為國為黨為民服務的短暫而耀眼的光輝事跡。導演范元曾談到創作焦裕祿和母親看戲的內容時,表示希望通過這種藝術真實傳遞焦裕祿身上的傳統文化的影響和良好品質的傳承。尤其是郭曉冬飾演的焦裕祿在山東老家向母親辭別時的下跪,讓焦裕祿作為深受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影響的至孝至誠好兒子形象躍然眼前,深深打動觀眾。

在電影《中國醫生》 中,易烊千璽飾演了一個虛構人物——金銀潭醫院一名普通的住院醫生楊小羊,他頑皮可愛,看到張院長走路一瘸一拐,自己便也學張院長走路,其實他并沒什么惡意。這種人物設計為影片增加了一絲輕松感,為人物增加了生動的人性,也側面反映院長患上的漸凍癥的可怕和痛苦,更為此后疫情暴發時,他能很快從頑皮到拼命練習技能為救死扶傷拼命的轉變做鋪墊。

很多觀眾看完電影《柳青》,除了夸贊劇作、表演和導演水平之外,還對影片的美術水準贊不絕口。這除了有中國電影美術學會會長霍廷霄擔綱監制的原因,還因為導演田波多年擔任美術師的深厚積淀,這一優勢也被導演充分地運用在影片個性化的表達中,造就了這部電影獨特的影像美學。比如影片出鏡頗高的村口老槐樹,多次出鏡的托爾斯泰的照片,暗示柳青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褲腿上的泥污…… “柳青可以說是新中國成立以后,很有典型性的黨員干部。他和焦裕祿、孔繁森一樣,底色是紅彤彤的。14 歲加入共青團,他從小受到心靈的洗禮,就是新文化革命,有著崇高的理想追求。柳青既是一個干部,又是一個寫作者。寫作,就是為了廣大人民,因此無論是作為干部的身份,還是作為作家的身份,這種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是相融的,信仰和寫作是融為一爐的?!盵12]柳青是一位共產黨員,同時也是一位獨特的知識分子,是一位關注人民、關注生活的作家。因此,田波籌備六年,力圖創作用自己的風格塑造一個全新的銀幕形象。

這些影片中共同流淌著的是優秀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不同的是各自的電影風格和文化載體,“中國的傳統文化核心價值觀念成為支撐不同敘事形態的共同根基,并且在此基礎上升華出以社會主義、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為核心的國家主流意識形態觀念?!盵13]“七一”前后集中上映的這些慶祝建黨百年的電影作品,自覺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主流價值,遵循電影藝術規律,尊重客觀史實,傳遞中華民族精神思想。創作者能夠用客觀的歷史敘述,與觀眾充分進行情感互動,構建起了精神共同體,同時,也能積極發揮主觀動能性嘗試差異化表達,在情節上遵循人物性格做合理想象,從而成功塑造了一批電影人物,最終得到了認可。

猜你喜歡
柳青焦裕祿建黨
建黨百年頌
建黨百年
慶祝建黨百年(五闕)
“無盡”的《創業史》——我的父親柳青
啊,柳青先生
新時代我們向柳青學習什么
《柳青在皇甫》《柳青言論集》出版
人大代表要學習、弘揚焦裕祿的“三股勁”
焦裕祿精神
焦裕祿墓前(外二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