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略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內涵、來源及其特征

2022-12-28 06:05許曉蒙楊開拓
文化創新比較研究 2022年2期
關鍵詞:文化遺產物質文化

許曉蒙,楊開拓

(河北科技大學,河北石家莊 050091)

近年來,關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研究蔚為大觀,但是關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內涵、來源、特征的研究卻參差不齊。筆者認為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概念的闡釋既要顧及人民群眾的歷史常識,也要開闊視野,從文化自信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角度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概念和價值。

1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內涵

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一概念正式提出是在2003年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布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中正式提出。該公約明確規定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含義和特點,為我們認識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提供了法律基礎。例如,定義中規定的“代代相傳”就體現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兩個特點:歷史性和傳承性,也就是說能夠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單的項目至少有足夠悠久的歷史,并且有傳承的條件。只有滿足這兩個條件才算達到申請的門檻。

非物質文化遺產最初被稱為“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民間創作”“傳統文化與民間創作”等,從這些名字可以看出其所指稱的意義背后的相同點在于非物質性,是指凝聚著人在長期實踐過程中形成的智慧和能力的非物質文化。但我們應該知道的是非物質文化并不能脫離物質而存在,而是要借助物質表現其能力、智慧、才藝等。

在中華民族5 000年的歷史長河中,蘊藏在其中的寶貴的物質文化遺產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琳瑯滿目、數不勝數。其中,相對于有形的物質文化遺產而言,無形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5 000年的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也是一個民族文化傳承與發展的根基。

2 馬克思主義文化觀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理論來源

馬克思主義文化觀是從文化角度看待和理解文化現象的一種科學認識。馬克思主義者以實踐為基礎,形成了一系列有關文化本質、文化主體、文化價值、文化傳承發展的理論,以此構成馬克思主義文化觀的主體內容[1]。

2.1 文化本質

在馬克思主義文化觀誕生之前,學術界對文化本質的討論就已經達到火熱的狀態,人們對文化的起源和本質各持己見,眾說紛紜。具有代表性的主要觀點有“模仿說”“游戲說”“巫術說”等。這些觀點雖然在一定方面卓有見地,但是并不能被稱為文化的本質,因為它們的出發點還在唯心主義的范疇,并沒有跳出唯心主義的陷阱。相反,馬克思主義從實踐的角度出發探索文化的本源與本質[2]。馬克思說:“宗教、家庭、國家、法律、道德、科學、藝術等,都不過是生產的一種特殊方式,并且受生產的普遍規律的支配?!笨梢?,馬克思認為文化受人的生產實踐影響,彰顯著人在這個過程中所發揮的力量。所以就本質而言,文化是“人的自由自覺地類本質的活動的對象化”。人的類本質就是勞動,文化就是人在勞動過程中創造出來的。人在各種各樣的勞動過程中,積累了豐富多樣的經驗,這些經驗經過漫長歲月的沉淀便形成一種或知識、或經驗、或習慣、或風俗的文化,并通過不同的形式表現出來。例如,我國的四大發明、“香云紗”、客家山歌等,都是人們勞動所得[3]。

西方馬克思主義者認為文化的本質就是一種單純的意識形態生產,而不是對客觀實踐的反映。例如,阿爾都塞認為文學藝術是一種意識形態層面的生產,是通過精神層面的幻想來顛倒現實世界。弗洛姆認為文學創作是一種來自內心的體驗,是沒有意識、不加刻意構思的夢境式敘述方式。雖然他們對文化的理解各有不同,但都從本質上否定了實踐對意識的影響作用,這與馬克思對文化本源的理解有著根本性的差別,自然也就不能揭示文化的本質[4]。

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同志的新發展理念等都體現著文化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作用,都是對文化本質的正確理解和運用。文化的最終目的是服務于人,正如恩格斯所說:“文化上的每一個進步,都是邁向自由的一步?!币簿褪钦f,文化本質的顯現與“人”相關,是“人”主動尋求變化的過程,在這一個過程中既要做到“化人”,也要“化物”,二者結合起來,就是文化內涵的本質。馬克思、恩格斯文化觀的立足點也在于人,立足于人的自由全面發展。

2.2 文化主體

人是文化創造的主體。人所參與的實踐活動是文化形成的源泉,人通過實踐作用于客觀事物,使客觀事物發生改變,從長遠來看,歷史也在這一過程形成。馬克思說:“思想本身根本不能實現什么東西。思想要想得到實現,就要有使用實踐力量的人?!笨梢?,人是馬克思主義文化觀的核心要素。人民群眾在生產生活中需要物質和精神,基于此人們需要去從事生產活動,文化在此基礎上得到發展。眾所周知,我國最早的文學作品是原始人類在勞動等活動中創作的口頭歌謠,其節奏和韻律都是與勞動的節奏和步伐相一致的。如《吳越春秋》中的《彈歌》,用“斷竹,續竹;飛土,逐宍”短短8 個文字將人們制作工具到狩獵的全過程表現了出來。雖然歌曲很簡單,但是包含著豐富的內容。我國勞動歌謠就是勞動人民的偉大創造,在長期生產的發展中形成了勞動人民親身經歷的真實的情感和內容,并且體現了中國人民的積極生活態度。

2.3 文化價值

馬克思在闡述意識與物質的關系時,總是強調意識是對物質的依賴,上層建筑是對經濟基礎的反映。但同時也會承認意識形態的反作用。毛澤東同志在論述經濟與文化關系時就強調文化,它是政治、經濟的反映,又指導政治經濟。那么作為社會意識存在的文化的重要反作用具體何在呢?

首先,文化能夠滿足人的精神需求。從馬克思和恩格斯對民間文化的評價中能夠為證實這一點尋到蛛絲馬跡。在1856年馬克思與恩格斯互通有無的信件交往的內容中,兩人都多次闡述希臘文學的高深之處,他們驚訝于民間詩歌帶給讀者的一種超越語言本身的力量,使人仿佛暫時脫離浮世的喧囂,走入清新怡人沒有迷亂關系和復雜狀況的自然世界。馬克思稱希臘神話是“一種規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能夠為希臘文學提供藝術的土壤和氛圍??梢娢膶W能夠給人一種精神力量,撫慰人們在現實生活中受到的各種心靈創傷,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毛澤東同志也意識到文化具有強大思想教育功能??谷諔馉帟r期,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根據戰爭需要大力推行文化建設,發展學校教育,開展識字運動等。通過這一系列舉措的成功實施,一些祖祖輩輩不識字的農民開始認識一些生活中常用的字,關心國家發展情況,政治覺悟提高,干部群眾的抗日積極性也得到了提高,可見,文化在當時已經作為一種用于啟蒙政治覺悟的手段,讓未受啟蒙、沒有感受到危險迫近的普通群眾參加到救亡圖存的運動中。

其次,文化能夠促進經濟社會發展。馬克思說,“它們是人類勞動的產物……是物化的知識力量”。也就是說我們生活中所用到的機器設備都不是憑空而來,而是依靠祖祖輩輩的知識與技能累積而成的一種勞動發明,是物化了的知識力量。一般而言,我們生活質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智力的控制并按照這種智力進行改造[5]。鄧小平同志注重科學技術,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重要論斷[6]。江澤民同志強調文化,提出“文化生產力”這一概念。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代表的新一屆領導人看到文化遺產的效力,提出要“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7]。一系列舉措都體現著文化的作用,文化興盛起來,國家才能強大;文化傳承起來,國家才能長盛不衰。

上述討論顯現了馬克思主義及中國化馬克思主義關于文化價值的正確認識。明確文化的功能和價值,對于我們保護和傳承優秀文化、守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2.4 文化傳承發展

文化是在實踐過程中產生的,由于實踐活動是不斷變化發展的,因而文化也是發展的。馬克思指出,“人們按照自己的物質生產的發展建立相應的社會關系,正是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會關系創造了相應的原理、觀念和范疇。生產力的增長、社會關系的破壞、思想的產生都是不斷變動的?!?/p>

文化向前發展,需要以歷代的文化積累為基礎。馬克思指出,“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造。一切已死先輩的傳統,像噩夢一樣糾纏著活人的頭腦”。恩格斯借助哲學發展的過程證明不同時代的哲學發展的基礎都是歷代哲學思想的總和。

批判繼承文化遺產才能實現文化發展。毛澤東同志指出,我們要用馬克思主義方法學習文化遺產,取其精華,去其糟粕[8]。鄧小平同志要求“劃清文化遺產中民主性精華同封建性糟粕的界限”。江澤民同志認為,應該結合時代精神來利用和發展文化遺產[9]。習近平同志指出:“對歷史文化特別是先人傳承下來的價值理念和道德規范,要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有鑒別地加以對待,有揚棄地予以繼承,努力用中華民族創造的一切精神財富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10]”顯然這都是對批判繼承態度的繼承和發展。

3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特征

科學的文化發展理念最終要落到實踐中去,也就是說實踐才是檢驗這些文化發展理念的唯一標準?;诖?,針對非物質文化遺產,要通過分析其特點,在實踐生活中遵從其發展規律和發展特點,從而做到合理利用。

3.1 獨特性

馬克思指出:“一個種的全部特性、種的類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動的性質,而人的類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覺的活動?!狈俏镔|文化遺產的獨特性就在于人們的活動是一種自由自覺的活動,這與動物的無意識的活動相區別,也可以解釋出動物世界里為什么沒有非物質文化遺產。這種獨特性是相對于動物世界而言[11]。另一方面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性具體表現在形成過程中。由于各族人民所處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不同,自然需要進行不同的實踐過程。長期各具特色的實踐過程留存下很多寶貴的、特色鮮明的文化遺產,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各具亮點的文化形態,由此展現出文化遺產的獨特性。這些各具特色的文化樣態凝聚出一股具有多樣色彩的民族文化氣息。如果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鏈中斷,這些多樣化的文化形態也會被隔斷,文化發展也將失去其根脈。所以我們必須要保護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性,守牢我們文化發展的根脈,促進文化和諧持續發展。

具體而言,非物質文化遺產獨特性形成于人們的生產生活中,不同的生產生活狀態則會誕生不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比如:藝術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通常借助文字、音樂等方式展現對美的追求;技術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通常借助編織、釀造、刻畫等手藝展現對美的打造;民俗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主要通過服飾、表演、風俗等方式展現對美好行為的追求。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借助不同的表現形式展現不同民族的生活習慣、生活環境,既有獨特性也有共性,有利于各民族之間相互借鑒、溝通、融合。

3.2 原真性

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原真性的特點。原真性要求記錄每一個民族最詳實的情況,每一種文化遺產都盡可能在創造性轉化和發展過程中保持物品或民族本來的特點。因為這是我們了解過去的生活方式、文化樣態的窗口。中華文化能夠長盛不衰、源遠流長就是因為在發展過程中注重保護這些形式和內涵都厚重、歷史和發展都悠久的文化。在原真性下促生的優秀傳統文化,能夠夯實文化軟實力的根脈。

如果要追溯根源,可以說非物質文化遺產最早“遺”自原始社會。在生產力落后的原始社會時期,自然環境惡劣,要想生存下去,各族人民必須抱團取暖,采用群居生活的方式,一起打獵,一起做飯,一起睡覺,因而產生了一些口口相傳、言傳身教的文化。再加上語言的障礙,這些文化也就不免帶有了肢體性、表情性的特點。例如秘魯草繩吊橋,每年六月的第一個星期,當地居民都會收割耐寒的野草,女人們把野草編成草繩,男人們把一個個草繩續起來,編織成6 條足有70 米長的大麻繩,這幾條麻繩再由經驗豐富的男人們串接在橋面、扶手之間,從而造出一座全新的凱世瓦洽卡。每年,人們都會用新編織的麻繩替代經受了一年風吹雨打的舊麻繩。也許科技的發展,人們早就已經有替代麻繩的工具,但是這項活動永遠不會被替代,因為它代表的是秘魯草繩吊橋發展的原真性。

3.3 活態性

活態是指活的動態,是指重視人的技術、創造力、技能的代代傳遞。由于人處于不斷變化和發展中,所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表現形式也一直處于一個變化發展的過程中。這種傳遞是指借助物質載體而對精神、文化、思維、智慧的傳遞。借助這種“活的”方式反映不同民族的個性和特點,映射不同民族的發展狀況,并通過去蕪存菁批判和繼承歷史文化。

將非物質文化遺產放入博物館作為陳列品時,它就不再是以一種“活態”的形式存在。作為陳列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雖然能夠保持它們原始的狀態,卻只是空有軀殼而沒有推陳出新的可能。所以,非物質文化遺產注重傳承的并不應該僅僅是一種樣態,而是一種精神,是一種生活寫照。為了以動態形態傳承,中國一直在努力探索和實踐。1997年中國和挪威攜手建立第一座生態博物館,2003年廣西建成“民族村寨型”生態博物館,以及后來建成的安吉生態博物館等,這些博物館的構建無一不體現出非物質文化遺產活態傳承路徑的不斷成熟。

世界傳媒大亨默多克曾說過:“如果你忘記了人們在他們自己的國家里想觀看的基本上是地方節目、地方語言和地方文化,那你就大錯特錯了?!币簿褪钦f,人們需要的文化不是單色調的,而是多種多樣的。這就需要我們加強不同地區、不同國家的文化交流,實時更新文化的表現形式。近年來,貴州省特別注重文化的傳播和交流,通過舉辦一系列活動,宣傳貴州少數民族的特點,例如,貴州的民歌“侗族大歌”就曾走出貴州,向全世界展示少數民族的文化和特點,這就是文化活態傳承的表現。

3.4 審美性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審美性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反映生活又引領生活,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和鑒賞意義。馬克思認為,藝術與社會發展狀況和社會組織的形態并不成正比。這就解釋了為什么在經濟發展水平落后的地區文化發展卻很繁榮的現象。

4 結語

非物質文化遺產中蘊含著很多美好回憶、美好的夙愿、美好的理想,每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背后都蘊著很多故事,留存著很多人的記憶。例如,中國最早申遺成功的民間故事《白蛇傳》中就體現著中國人優秀的品質。主人公許仙和他妻子白娘子人美心善,無論是外貌的刻畫還是道德品質都蘊含了豐富的審美內涵;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孝子祭”傳承的是一種孝文化,是一種道德價值。

總的來說,隨著經濟水平的提升,機器工業代替手工業,人在生產過程中的作用和表現越來越弱化,男耕田女織布的傳統觀念被改變,異化勞動的理念作用于社會,人們對美的反應度越來越遲鈍。為了重新激起人們的審美感,只有深度挖掘審美內涵,才能重新喚起對美的渴望。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審美性能夠在今天給予我們正確的方向指引。

猜你喜歡
文化遺產物質文化
喝茶養生這些物質在起作用
喝茶養生這些物質在起作用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遺產日
年味里的“虎文化”
與文化遺產相遇
酌古參今——頤和園文化遺產之美
Tough Nut to Crack
誰遠誰近?
聚焦物質的分離與提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