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經濟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應對

2022-12-28 07:30柳城縣馬山鎮農業技術服務中心韋海永
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 2022年35期
關鍵詞:經濟社會現代化農業

柳城縣馬山鎮農業技術服務中心 韋海永

農業生產是中國農村經濟建設的重要支柱產業,其發展與壯大可以促進整個農業的發展,進而促進中國現代化農業建設,為農村居民經濟收入提供有力保障。農業是我國經濟的主要支柱產業。對中國而言,農村是推動建立社會主義國家的關鍵基礎,具有重大而深刻的作用。

自古以來,中國始終都是農村國家。雖然由于現代城鎮化步伐的加快,中國城鎮化程度也得到了巨大的提高,可是中國幅員遼闊,農村所占比重仍然很大,特別是對部分比較邊遠的農村省份,盡管得到國家給予的政策支持,但由于偏遠,還是影響了地方的經濟。另外,農民由于聚居于偏僻農村地帶,與外人交往較少,思想觀念跟不上時代發展,較為落后,對農業現代化的機械設備,也會影響農村的經濟發展。所以,注重分析新農村振興背景下,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機遇與對策,并把握這一發展機會來促進當前的農業經濟社會發展,改變農業經濟固有的發展形勢和較為緩慢的發展方式,從而實現農業機械化、現代化,進一步完善其產業結構,使農村經濟社會可以在良好的自然環境下進行持續穩健的發展,為完成我國實現社會主義共享富足的目標作出積極貢獻。中國實施農村振興戰略,對進一步鞏固農村脫貧攻堅成果、不斷改變農村面貌、提高農村居民的生活品質、促進農業現代化建設等方面,都有著重要而深刻的作用。但根據中國農村復興戰略背景分析,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將面臨新機遇、新挑戰。因此,必須把握中國農村復興戰略發展機遇期,通過合理運用農業新技術手段,進一步改善農村產業結構,著力提高農村居民的綜合素質,從而全面促進中國農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文章將圍繞農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的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機遇和策略進行研究,以期提供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途徑。

一、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經濟發展面臨的機遇

(一)推動農業機械化、信息化與現代化發展

鄉村振興戰略主要是進一步開發農村生產力,加快農村產品機械化與現代化的發展速度。農村復興戰略作為促進農村發展的原動力,也是進行農村現代化和機械化建設的主要方法。農村復興戰略的全面推行,將有利于提升農村生產率,提高農村生產技術水平,進一步推進農村機械化、現代化建設步伐,為實現社會主義農村建立和完善提供了堅實基礎?;诖?必須更加注重對農村產業結構的整合,進一步加強對農業機械和農業產品技術的投入,以提升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能力,進一步改革農村生產方式。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為提升農民農業能力,應不斷更新農產品設施,使農村產品內部結構進行合理調節,為農村開發奠定扎實的物質基礎。建設良好的經營環境,創造優越的市場范圍,幫助農戶形成良好的文化能力和思想意識,提升農村經營效率。在技術引進方面,應提供優越的環境,為提高農戶的能力作出貢獻。在農村振興背景下,盡管人們對現代化和先進科學技術有了全面認識,但在原有的思想觀念制約下,農村的科技未能被充分地普及,沒有充分發揮出科技資源優勢。結合農村振興目標,有關技術人員要進行農村新科技的普及與推廣工作,增強農業意識,促進農業經濟體制轉型。

(二)促進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優化

在農村振興政策的帶動下,農村的經濟具有相當的內驅性。正是這一時代背景所帶來的利好因素,使農業經濟發展能夠有效整合農業資源并優化自身產業結構,以此應用并推廣現代化農業機械技術,使科學技術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從而形成一種新的農業生產形式。為使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的發展,提高農村產品品質與產量,要對農業產業組織加以合理優化,提升農村生產率,強化現代化農業生產效果,使農業經濟充滿生機。農村經濟振興政策,為中國農村產業結構的進一步調整創造了強有力的政策環境,提升了農村產業化程度,同時建立了新型農村產業結構,有效推動了農業的蓬勃發展。

(三)推動農業產業集中化規?;l展

在農村振興戰略的帶動下,將助力推進農業產業集中化規模式發展。一是,全面轉換地方政府職能。強化宏觀調控,建立農村發展保護制度。進一步改造和完善現有政府對農村管理體制,以促進農村政策體制的進一步完善,形成更加有效、協調統一的農村管理執法體制。二是,進一步推進農村土地產權制度改革。三是,擴大投資渠道,積極建設農業投入的有效市場機制。強化政府財稅支持,吸引農村龍頭企業、鄉村集體機構增加投資,積極吸納和利用外資及社會資本,進一步推進政府以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的投資模式,建設重點農村項目,實現農業投入的多元化。四是,繼續規范了農村市場基礎設施建設。增加政府資金投入,建設配套的現代食品分級、打包、冷凍、保鮮等設施工程,進一步健全現代食品交易市場的現代化物流基礎建設、現代物流配送體系、電子結算系統和信息系統的建設,為促進現代農產品交易市場運營、現代物流配送和電子商務服務等現代商品流通方式發展創造了必要條件。

二、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經濟發展的科學對策

(一)深入綜合改革,加大機械化及扶持政策,加大農業現代化機械應用宣傳力度

農村經濟振興發展規劃背景下的農村國企改革要以傳統農業的改造為重點,通過農村體制機制創新,由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向農村承包經營權確權的制度變革,將"沉睡"的傳統農業資金化為可流轉、可質押的資產,將農民以農村資金化為可流轉、可質押的資產折合為農民股金投資項目進行納入管理,還農民以農業資金化為可流轉、可質押的資產作為農村大中型項目的銀行貸款,以切實克服農村經濟發展資金融資難、貸款過貴等現象,進一步提升了農業資金的運用效率和農村資金的造血功能。

圖1 2017年-2020年鄉村振興背景下國內農業經濟增長趨勢圖

利用國家農村振興戰略發展契機與優惠政策,逐步建立完善的農業機械推廣制度,逐步實現對農村機械化產品的普及和使用。不斷擴大、完善補助品目,提高購置補助落實時間、辦理與投資兌現時間,努力為促進農業產業開發與農村振興提供技術與裝備保障。不僅要在政策和經費方面加強支持,還要在農業先進設備運用普及方面加強推廣力度,使農戶在實踐中學習農業現代設備的正確運用,推動現代機械化功能發揮,從而推進我國生產機械化事業發展步伐,提升我國經濟整體能力,推動我國產業結構的改革和調整。這些工作的實施重點集中在三個基本層面。第一,要加強先進機具的投入與使用,建立農村機械化服務體系,在農村生產的各個環節,都能夠采用先進機具,全面提高農村生產效益。第二,要加強對傳統農業地區的區域性改造,因地制宜選擇新農業生產項目,并結合市場需求改善農村產業結構單一化的現狀。第三,財政層面要加強對農村生產機械和信息化平臺建設項目的支持力度,強化在機械采購方面的保障。

(二)完善產品結構體系,推動產業協同發展

在新農村振興戰略指導下,立足農業產業創新、新產業培育,把保障農業經營的長效化發展作為重點建設目標,抓住農業現代化的發展時機,進一步加強新興產業建設力度,有效整合農村經濟產業結構。加快農田、水利等多方面設施的建設,注重科技功能的合理發展,推動農村產出效益的提升。同時,合理優化產業結構,建立對農業生產、整合、精加工、處理體系的整體建設,促進農業產業鏈和價值鏈的互通和發展。并針對農業貿易市場在主體經濟分散、小,管理薄弱,帶動能力不足的情況,與產區供銷合作社、農民聯合社共同發展經濟的聯合發展,把分散的農戶、農產品加工代理商建立起來,更大規模的企業進入市場;以委托加工、訂單營銷農產品的方式,與農產品生產廠商和農村專業合作社建立利益連接關系;在產品聯合的同時引進新型的商業模式,并利用扶貧幫農、電子商務交易、互聯網直播服務等手段,以滿足農業生產終端與消費端之間的服務需要;同時,進一步推進農批企業的現代化管理體系建立,通過集成農業上下游產品數據與市場情報,從而把這些流通大資料重新挖掘并釋放出來,為農產品全價值鏈協作創造了更大的想象空間。最終任務是,進一步增強農村經濟效益、實現農村振興加快發展的目的。

(三)發展綠色農業,培育農業新技術新方法

根據農村振興的發展趨勢,注重了農村生產的科技、工藝方法的引進和運用。首先,通過綠色農業產品的大量生產,達到對自然資源的可永續使用。另外,在綠色農業的發展中有了節水、無污染的優勢,依靠的是最先進的農業綠色生產科技,是農產品對生態環境價值的提高,進一步推動了農業經濟與生態環境的和諧發展。在經濟發展策略上,從過去追求簡單的農耕生產專項向多功能融合型農業發展,結合現代發展工業體系向高效轉化農業發展,由過去依賴人等走向智能機械化的過渡。同時,應當根據本區域實際發展狀況,按照馬克思主義生態經濟學基本原理,加大科學技術新手段的使用。其次,健全對農牧民的農業技術培訓系統,通過綠色農民職業培訓,并利用網絡等新傳媒手段,大力推廣和普及先進適用的綠色生態農業科學技術,以提高農民素質,使其在綠色生態農村發展逐步形態為一個有文化發展、會經營管理、會營銷的農村技術團隊。充分發揮出高技能農村科技工作者的作用,并采取了分批培養的方法,以提升農民綠色養殖技術的品質。長期以來,部分地方的農村科技工藝理念滯后,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緩慢。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必須以農村生產為基礎,要有效克服農村生產的短板,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總體水平提高,就一定要以農村現代化建設為基礎保障。

在新農村的振興理念指引下,農村生產新技術、新工藝、新理念得以有效推行。同時,立足中國農村的振興發展大背景,更注重綠色發展農產品新技術、工藝手段的普及和運用,以推動達到綠色生態農村建設目標。這就必須加大對新科技、新品種、新工藝手段的引進力度,讓更多的農戶深入地理解和把握綠色發展農業發展思路,以推動農村的發展。提升村民對產品現代科學技術、新工藝手段的了解程度,并組織對農戶進行相應的科技引導與技術培訓,推動農戶之間的互動溝通,進一步拓展農村生產中新興技術、工藝手段的運用范圍。

(四)加強信息化建設,助力經濟發展

為促進中國農村經濟社會長效穩健發展,進一步提升農村農民的綜合素質,使農民真正熟悉和理解農業機械的實踐方法,拓展使用范圍是當前農業發展的大趨勢。這就必須加強對農村農民的教育培訓力量,同時,必須進一步推廣農村電商到鄉村,積極引導廣大農業青年創新創業,從而培育出更多的新興職業農村農民。必須不斷完善教育培訓機制,堅持運用農村線上線下都可以運用的一切方法,進一步強化農村技術培訓,引人新知識,比如"短視頻+直播"的農業電子商務創新方式、農村電子商務平臺運作及產品推廣實戰指南等。首先,要做好現代化基礎設施建設,提升農業區域的數字建筑品質,依實際發展需求增加配套的現代化設施,并定時進行技術培訓工作,幫助本地農民進行銷售,掌握網絡時代下的新營銷模式的重點和優勢,提升產銷品質。其次,要注重信息發展,建立高效的“地方政府+商業數字”平臺,并積極運用數字資源,發掘地方經濟建設數據,提升其市場抵御風險的能力和信息化建設管理水平。由于部分地方農作物確實富有地方特點,但由于產能較少,單靠一家或一村的生產很難取得理想的營銷效益。針對此類當地特有農作物,當地政府相關部門應適時開展統計分析,增加相關的統計資料發布到數字平臺上,協助銷售和推廣。以上都是對新型農業產品接受與科技創業的結果。不光是對現代化農業產品技術的認識與把握,對農業生產發展現代化建設效果;還將通過報刊、廣播、電視、電腦等媒介,進一步加強政府對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農村振興戰略、現代化發展機械建設的宣傳力度,以逐步提高農戶的綜合水平,并為農村振興發展儲備源源不斷的人才動力。

(五)做好新型農民培養

在新農村振興政策指導下,農村經濟開發各項事業的發展對農民的技術素質已經有了很高的要求,所以一定要搞好新型農業培訓教育。因此,政府不僅必須建立比較健全的農業技術培訓制度,進一步搞好農村的農業知識培訓工作;還要像前文提到的要積極向農村農民介紹電商這種新興的經濟開發方式,指導他們利用電子商務方式積極地探索農村經濟開發的新方式,為提高農村的經濟開發能力提供更為強大的技術支持。就地方有關單位來說,還必須加強對本地農村市場情況的調研,深入發掘農村本地農業特色經營手段所具備的資源優勢,指導農村本地農戶充分認識到這些資源優勢。在農業現代化科技的支持下,幫助農村農戶利用多樣化的經營手段拓展農業營銷途徑。對投入積極性好、技術模式創新程度大、具備引領功能的農戶個人和團隊,強化各層面的引導。通過引導當地農戶的整體投入,進而有效提高總體開發能力,為農村經濟增長方式轉型打下扎實的根基。

三、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高速增長,農村農業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已達到了跨越式增長;但大部分的農業方式仍比較傳統,已無法滿足新時期的市場經濟發展需要。所以,全國各地都需重視研究和落實好農村經濟振興政策措施,進一步調整和優化農村產業結構,科學處理現存矛盾,以推動農村農業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在現階段的農村復興背景下,中國農村經濟社會在蓬勃發展的過程中也產生了各種各樣的問題,農村現代化發展水平還需要進一步提高。所以,對改變農村產業結構,需要出臺更加有效合理的政策措施,以實現中國農村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以提升中國現代化農村發展水平,以促進中國綠色農村經濟社會長足穩健發展。

猜你喜歡
經濟社會現代化農業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基本實現現代化需要補足哪些短板?
擦亮“國”字招牌 發揮農業領跑作用
《農業現代化研究》第五屆編委會
中國現代化何以起飛和推進
——評《中國現代化論》
加快大數據創新應用 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貴州省2017年經濟社會發展圖表
當前浙江經濟社會發展的相關數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