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器樂在揚州民歌伴奏中的重要性
——以二胡為例

2022-12-29 08:01史滕愛子
輕音樂 2022年2期
關鍵詞:滑音曲調二胡

史滕愛子 邵 萍

一、揚州民歌的藝術特征

(一)揚州民歌的發展環境

早在戰國時期,揚州城就已經建立,發展至今歷經了兩千五百余載,有著悠久的歷史。揚州的地理位置在江北,而民間則習慣于把它歸于江南,這是因為在兩宋時期經濟重心的南移,當時的揚州已經非常繁華,而唐朝更有著揚一益二的說法,所以像揚州蘇州這些比較繁華的地方相對于北方而言便被稱為江南[1]。

(二)揚州民歌發展脈絡

人類從古至今的發展離不開藝術的陪伴,而音樂是藝術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可以說音樂是人類最早的交流方式。在經過不同時代、地區或宗教等的發展下,延伸出具有自己獨特風格的音樂。民歌是勞動人民生產生活中所發出的即興謳歌,最大的特點是它的語言是簡單的,言簡意賅的[2]。民歌在某種意義上能夠直接體現出某個地方的風俗習慣與文化特點。

揚州民歌作為江蘇地區較有代表性的藝術文化之一,在我國民歌文化中也占著不容小覷的部分,有著深遠的影響。揚州民歌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遠古先秦時期,經過兩漢三國、兩晉南北朝而至唐、宋、元、明、清直到近現代這幾千年的發展,揚州民歌現在已經逐步走向了國際[3]。揚州民歌遺留下來的史料多為文學形態,雖然曲譜的內容較少,但并不影響我們從它當中對揚州地區歷代音樂文化發展的了解。

(三)揚州民歌的藝術特征

揚州位于揚子江下游、淮河以南的江淮平原,氣候溫濕、物產豐饒。在這樣良好的生存環境下,造就了揚州民歌的清秀、優美、更具本土氣息的藝術風格。各地區的民歌除了在音樂上有著不一樣的風格,它的方言音調也是區分各地區民歌的一大重要特色。在江淮官方語言中,揚州話作為其中最為獨特、最為典型的方言,相對來說是比較“中性”的方言,它既不失北方方言的豪放,也不缺蘇錫地區的小家碧玉,而是將他們的特點進行中和形成的一種方言[4]。揚州話比普通話多了一個特點,也就是一句話會以短促急切的聲音結尾,這也使得用揚州話讀詩詞會更有韻味。而揚州話作用于揚州民歌中就會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個音調一個合音都會產生不同的效果。

二、民族器樂在揚州民歌傳承中的重要性

(一)民族器樂伴奏與揚州民歌的關系

在不斷的發展中,可以為揚州民歌伴奏的樂器可謂是多種多樣,不管是二胡、琵琶還是竹笛、古箏都曾經在伴奏中展示出自己的魅力。在這之中,古箏、琵琶等樂器演奏出來的是呈“點”狀的顆粒感旋律。而二胡、竹笛與之不同的地方則是他們呈現出由點連成的線狀旋律。揚州民歌的優勢在于可以對情感進行細膩地表達。對各種樂器的特點進行分析不難發現,在情感表達方面,古箏和琵琶的表現力一般,而二胡和笛子卻更加的婉轉和深入。揚州民歌伴奏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實現了拉弦樂器和彈撥樂器的有機融合,這種方式能夠形成補充,為演奏增色[5]。而吹管樂器在和二胡融合之后在烘托氣氛方面也表現得非常出色。因為竹笛的中音區較為甜潤,而高音區則嘹亮高亢,在這樣的情況下增加二胡的演奏,會突出二胡的柔美,呈現出更加理想的演奏效果。

(二)二胡在揚州民歌伴奏中的重要性

在所有民族樂器里,二胡是和人聲最為相似的一種樂器,對于這種樂器的伴奏,也要運用一些獨特的技巧,例如滑音、顫音等,通過這些技巧讓曲調更加婉轉,富有韻味[6]。而如果聲樂學習者了解二胡的運用,經過不斷地學習也能夠充分理解民族音樂的特性與內涵,幫助自身更為熟悉地掌握音樂的風格類型,它們的積極作用是相輔相成的。

對二胡的伴奏藝術史進行回顧不難發現,其優秀的伴奏效果一直為世人所關注。二胡的發展史長達千年,起初只是為民間戲曲舞蹈伴奏,后來被引入到舞臺伴奏當中,從一種代代相傳的民間音樂,發展到雅俗共賞的音樂。在民族樂器發展中二胡所起到的作用可謂是舉足輕重,而且二胡音樂伴奏的發展可謂是源遠流長,而且經歷了從單一到多元,從簡單到復雜的發展過程。正是因為二胡在伴奏方面有著明顯的優勢,所以在未來的發展中也不能對此有所忽視,二胡伴奏者的訓練也應該更加規范化。因為在伴奏過程中,如果伴奏者能夠對作品有著深入的理解,那么就能敏銳地捕捉到樂器的變化,可以在抑揚頓挫中表達出樂曲的意境,另外,還可以更好地配合主奏,讓臨場效果更好[7]。

概括起來,二胡和揚州民歌之間存在著相互依存、互相成就的關系。二胡演奏者需要聆聽和理解每個唱者的演唱特點,需要對歌曲內容情緒十分熟悉,這樣才能與演唱者達成默契,將演唱和二胡伴奏融為一體。在揚州民歌的伴奏過程中,二胡所起到的作用不容忽視,在具體的表演過程中,二胡要積極對唱調進行烘托,突出唱調的主體作用,在這個方面不能喧賓奪主。要以歌曲中規定情景中的節奏,運用墊、拎、烘、托、來規范、表現,作力度、速度及演奏技巧方面的處理,使音樂更符合劇情的需要,使演唱者的表演更加豐富、完美。二胡在烘托方面的作用無與倫比,正是因為有了二胡伴奏,樂曲演奏才能更加完美。

三、揚州民歌中二胡伴奏的技巧體現

(一)二胡伴奏的滑音

和我們平時說話時音調、語氣高低不同相似,音樂的音調也并非是一直保持平平的,而是有滑音的運用?;舭ㄉ匣c下滑,這兩種表達形式分別所展現的是情緒的昂揚以及低落。一般來說,結合不同地區的風土人情與方言特色來對滑音進行調整,使之情感更為強烈。這與平時說話有著很大的差別,滑音有著更強的張力,可以增加音樂的感染力和表現力。

在揚州民歌里滑音是不可缺少的一種技法,它與揚州民歌風格一致。在掌握揚州民歌基本曲調的情況下,二胡伴奏對于滑音的運用也各不相同。揚州民歌在譜面上幾乎沒有人去把它標出各種符號,二胡在伴奏時會帶有一些隨意性,這種隨意也是二胡的獨有魅力之所在,可以為揚州民歌的演唱增光添彩。

在實際運用中,滑音的處理還有許多種?;粼跇非芍惺且环N特殊的裝飾性技巧,不同滑音的運用使樂曲伴奏產生不同的情緒和風格韻味。二胡在模擬聲調基礎上,使得揚州民歌的演唱在旋律上更加優美更加富有韻味。

(二)二胡伴奏的裝飾性技巧

揚州民歌的風格性需要許多技巧去完成,包括有打音、弓法的切換,及指法、揉弦方式、滑音等諸多因素。二胡的滑音是揚州民歌風格的體現,滑音能更加體現胡琴擬人聲化。二胡中有許多左手技法與揚州民歌中的滑音有異曲同工之處,無論是打音還是揉弦以及滑音都有相同的方法呈現。

從古到今,江南所代表的就是風光美好、生活富饒的水鄉之地,這里景色怡人,人才輩出,繁榮美好,因此,在音樂曲調中,對于江南之地也往往是通過輕快舒暢的曲調來予以表現,給人以美好舒心之感。馳名中外的《茉莉花》就是這種曲調的典型代表,能夠讓聽眾聞之愉悅,身心舒暢。在伴奏中采取頻率較快且振幅較深的揉弦,不僅能夠讓人感受到舒心安適,還能讓人產生一些生理反應,不由自主呼吸加深,為之動容。

在揚州民歌的伴奏中,二胡有著多種多樣的演奏技法,本文也對幾種基本技法進行了分析與研究。具體到裝飾性技法上,其形式千變萬化,如果不能準確把握,那么就要首先確保旋律完整,裝飾性技法的使用只有顧及到歌曲的風格韻律,才能錦上添花。通過以上二胡在伴奏中的技術技法,才能更好地烘托出揚州民歌獨具一格的特色。

四、伴奏在揚州民歌發展與傳承中的作用

揚州民歌扎根于揚州的一方水土,方言增添的豐富地域性色彩則是其創作與演唱的肥沃養分,這樣歌曲中的婉轉的曲調以及豐富的裝飾才能被完美地演繹出來。北剛南柔,這是揚州語言韻律以及襯詞的總體特點和精髓所在,如在《拔根蘆柴花》當中,實詞的咬字要扎實柔和,力度用在內里,既不能唱地太有爆發力,也不能唱地“媚”;除實詞外,每句歌詞中都有襯詞,雖然沒有實際的含義,但卻是地方語言的特色,要對其引起重視。

從二胡伴奏的技術層面上看,是要根據聲樂演唱的方言、情感、內容來轉變。二胡在伴奏時,要盡可能地去貼近揚州民歌中的特點,以求能達到更好地表現原曲所表達的情感思想。從二胡伴奏的角度來看,演奏者需要通過對揚州民歌的理解和演奏技巧來體驗音樂所蘊含的魅力,在此基礎上融合個人的感情,讓觀眾沉浸其中,感受到作品的魅力。從揚州民歌演唱的角度來看,它與二胡伴奏大同小異,也要求演唱者深刻理解音樂作品的情感和內涵,然后把最好的作品呈現給觀眾。在下文中會以《拔根蘆柴花》和《茉莉花》為例,探討二胡伴奏在揚州民歌中所起到的作用。

(一)二胡在揚州民歌《拔根蘆柴花》中的伴奏體現

《拔根蘆柴花》曲調輕快明媚又磅礴大氣,既剛勁又柔美,既雄偉又細膩。盡管這首曲調整體篇幅較短,不過其結構布局卻十分嚴謹,采用反復的首發,引人入勝,讓人動容??傮w旋律以三度或以內的平穩級進為主,但是不排斥跳進帶來的旋律變化,且旋律中很多同向三度運動,所以,雖然音與音之間形成平穩的三度關系,但是旋律總體起伏較大,音域交換頻繁。在這樣的旋律形態下,整首作品的音調熱情奔放,明快喜悅,同時還表現出婉約和羞澀,融合了南北勞動號子與抒情民歌的音調特色,更易被廣大人民群眾接受,這也是其通俗且流傳廣泛的重要原因之一。

對于二胡的伴奏,則要融合各種滑音與打音,初聽讓人似乎感受到是對揚州方言的模仿,給人以活潑生動之感。同時采取繃緊慢唱這種藝術手法,增添二胡音色的飽滿度,使之更具有生氣與韻味,體現其藝術風格與特點。通過這種伴奏方式,既能夠展現歌曲的剛勁,同時還能夠表現出曲調中的柔美。

(二)二胡在揚州民歌《茉莉花》中的伴奏體現

從調性上講,《茉莉花》溫婉細膩、內斂動人,在演奏中會讓聽者動容,情不自禁沉浸在音樂所營造的意境當中,以感受其細膩、柔和、悠揚、婉轉的美感,沉迷于其中,回味無窮。與此同時,這種曲調所表達的內涵與我國傳統文化突出的淡泊寧靜是有著異曲同工之處的,該歌曲作品從本質上契合了我國民眾最核心、最主要的審美特征,從而造就了普眾化的審美因素。

《茉莉花》的歌詞簡潔,簡潔的歌詞用美妙的曲調和悠揚的聲音表達時,會很難唱出歌詞的感覺。所以對于《茉莉花》這首歌曲的演唱,不能僅是唱出詞曲,而是理解歌曲的創作背景與歌曲中所寄托的感情。整首歌曲由簡單的句子、段落組成,運用了敘事半敘事的方法,不僅能夠表達出女孩輕柔的形象,同樣也可以將內心的糾結表現出來。

《茉莉花》的二胡伴奏也是極富有技巧的,一般來說,伴奏者會加快運弓的速度與長度來使得揉弦幅度得以增加,從而達到讓聲音更具力量感的目的。通過各種運弓方式,在維持曲調原有連貫的基礎上,讓樂曲剛柔并濟,體現柔美細膩的同時更加壯美生動。在“輕攏慢捻抹復挑”中對揉弦的頻率進行把控,將采花姑娘的美好形象生動地展現出來,再加上滑音的烘托,將她們的不舍之情傳遞給聽眾,整個畫面生動美好,引人入勝。

在揚州民歌的伴奏中,二胡所起到的作用可謂是舉足輕重,二胡為揚州民歌增加了無窮的生命力,也讓揚州民歌的表現形式更加多樣化,曲調改變了原有的單一與枯燥,被賦予地方特色與韻味,使人回味無窮。

結 語

揚州民歌與二胡隸屬于兩種類型不同的音樂表演形式,但兩者之間卻有著緊密相連的聯系,經過對這兩門學科進行交叉學習,發揮個人主觀能動性與想象力,對音樂有著更為深刻的認識,提高聲樂的藝術表現力。隨著二胡與揚州民歌的相互依托,揚州民歌發展中二胡的伴奏地位不斷提升,越發重要。而揚州民歌演唱者想要更好地完成表演,則需要繼續探索研究和總結。

揚州民歌與二胡是我國乃至于世界都不可或缺的藝術形式,歷經較長時間的發展與沉淀,在中國傳統文化的浸染下,由鄉村發展至城市,由中國走向國際,影響愈加深遠。隨著揚州民歌和城市娛樂文化的逐步融合,揚州民歌突破傳統限制,緊跟時代發展步伐,完善了其不足之處。二胡在經過不斷變革與發展的過程中,演奏方法與風格也逐漸趨于多元化,體現了中華民族文化特色。毫無疑問,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揚州民歌和二胡將會不斷融合,在兩者的互為作用下不斷發展與傳承,流傳于世界。

注釋:

[1]滕子萱,朱文青.揚州民間音樂的音調特征研究[J].藝術品鑒,2019(21):179—180.

[2]李夢霞,邵 萍.二胡在揚州民歌伴奏中的重要作用[J].藝術評鑒,2018(20):67—68.

[3]李 媛.江蘇民歌賞析——以揚州民歌《拔根蘆柴花》為例[J].藝術科技,2017(09):157—158.

[4]王一媛.揚州清曲與民歌《茉莉花》的溯源研究[D].蘇州大學,2016.

[5]周 戀.二胡演奏中揉弦技巧探究[J].四川民族學院學報,2020(03):99—103.

[6]張 君.論二胡揉弦技法在不同風格作品中的運用[D].山西大學,2020.

[7]鄢秀麗.二胡演奏聲腔化的藝術內涵與美學意義[J].成都師范學院學報,2020(05):70—75.

猜你喜歡
滑音曲調二胡
二胡奏出精彩人生
詩韻二胡,國樂傳承
心情如曲調般平衡繽紛
聲樂演唱中“滑音”的技術與應用
聲樂演唱中的“滑音”技術探討
撞色雅痞,撞色樂章
板胡演奏墊指滑音技術探微
一把二胡
琵琶音樂中的滑音技巧
詩的精靈,海的女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