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

2022-12-29 08:22劉德春
中國領導科學 2022年6期
關鍵詞:碳達峰能源綠色

◎劉德春

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經過深思熟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要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有計劃分步驟實施碳達峰行動。我們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為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一、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是黨中央的重大戰略決策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碳達峰碳中和工作,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為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提供了思想指引和根本遵循。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這不是別人讓我們做,而是我們自己必須要做。做好碳達峰碳中和這件大事,是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我國積極參與全球氣候治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務實行動。這充分體現中國的大國使命和大國擔當,更體現我們黨始終站在時代前沿,根據經濟社會發展規律治國理政的政治品格和政治能力。

(一)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是我國對世界作出的重大宣示

在2020年9月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習近平主席莊嚴宣示“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開啟了我國碳達峰碳中和偉大征程,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注入了強勁動力。2021年4月22日,習近平主席在領導人氣候峰會上強調,中國將嚴控煤電項目,“十四五”時期嚴控煤炭消費增長,“十五五”時期逐步減少。在2021年9月舉行的第七十六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習近平主席宣布,中國將大力支持發展中國家能源綠色低碳發展,不再新建境外煤電項目。2021年11月11日,習近平主席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指出,中國已經制定《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加速構建“1+N”政策體系。習近平總書記的重大宣示,充分展現了我國實現“雙碳”目標的堅定決心,贏得了國際社會普遍贊譽。

(二)黨中央系統部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

黨中央著眼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千秋偉業,從前瞻性視角進行超前性全局性謀劃,對推進碳達峰碳中和作出系統全面部署。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將碳達峰納入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在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把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列入2021年八大重點任務之一。在2021年3月15日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對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作出總體部署,強調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硬仗,是對我們黨治國理政能力的一場大考,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扛起責任,確保如期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標。在2021年4月30日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十四五”期間,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了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明確時間表、路線圖、施工圖,把經濟社會發展建立在資源高效利用和綠色低碳發展的基礎之上。在202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將正確認識和把握碳達峰碳中和作為五個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之一,強調綠色低碳發展是經濟社會發展全面轉型的復雜工程和長期任務,能源結構、產業結構調整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能脫離實際。2022年1月24日,中央政治局圍繞努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進行第三十六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將“雙碳”工作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局。2022年10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指出,要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立足我國能源資源稟賦,堅持先立后破,有計劃分步驟實施碳達峰行動。深入推進能源革命,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積極參與應對氣候變化全球治理。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些重要講話,牢牢把握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理論邏輯、歷史邏輯、現實邏輯,為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指明了前進方向和發展道路。

(三)黨中央強調做好“雙碳”工作要處理好四對重要關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決不是就碳論碳的事,而是多重目標、多重約束、跨周期的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系統工程,必須提高戰略思維能力,堅持系統觀念,切實把握好四對關系,既強調全局性、總體性、綜合性的安排,又充分關照地方性、階段性差異,為我們理解把握如何在貫徹新發展理念中堅持系統觀念提供了科學模板。一是發展和減排的關系。碳達峰碳中和從表面上看是氣候和環境問題,實則是發展模式轉型的問題。減排不是減生產力,也不是不排放,而是要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道路。要堅持統籌謀劃,在降碳的同時確保不會對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造成沖擊。二是整體和局部的關系?!半p碳”工作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需要各地區、各領域、各行業協同推進。既要堅持全國一盤棋,加強政策措施的銜接協調,確保形成合力;又要充分考慮區域資源分布和產業分工的客觀現實,研究確定各地產業結構調整方向和“雙碳”行動方案,不搞齊步走、“一刀切”。三是長遠目標和短期目標的關系。既要立足當下,一步一個腳印解決具體問題,積小勝為大勝,防止把攻堅戰打成消耗戰;又要放眼長遠,克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思想,把握好降碳的節奏和力度,實事求是、循序漸進、持續發力,防止把持久戰打成突擊戰。四是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堅持兩手發力,推動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更好結合,發揮最大效能。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引導各類資源、要素向綠色低碳發展聚集。切實發揮政府作用,加快建立促進綠色低碳發展的政策體系,建立健全“雙碳”工作激勵約束機制。

為扎實落實碳達峰碳中和決策部署,中央層面成立了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國家發展改革委,強化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形成上下聯動、各方協同的工作體系。黨中央、國務院出臺碳達峰碳中和頂層設計文件,辦公室推動各成員單位通力協作,制定分領域分行業實施方案和支撐保障政策,“1+N”政策體系已經建立,碳達峰碳中和重點任務落實落地。在各地區、各有關部門的共同努力下,“雙碳”工作取得良好開局,我國推動生態優先、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步伐更加堅定、腳步更加穩健。

二、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的重大意義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集中體現習近平經濟思想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博大精深,集中反映了我們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和生態文明建設規律認識的深化,具有重大而深遠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

(一)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是破解資源環境約束突出問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迫切需要

我國人口眾多、資源承載力弱、環境容量有限、生態系統脆弱。2021年原油、天然氣外采率分別為71.8%、44.9%;鐵、銅、鎳、鈷等戰略性礦產品供應長期依賴國際市場;近70%的城市群、90%以上的能源基地、65%的糧食主產區缺水問題突出。傳統的粗放發展方式加劇了生態退化和環境損害,資源環境瓶頸約束逐漸成為制約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推進“雙碳”工作,加快建設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推動能源清潔低碳高效利用,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有助于切實維護能源安全、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糧食安全,為更高質量、更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的資源環境保障。

(二)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是順應技術進步趨勢、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迫切需要

當前,全球科技創新空前活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我國在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等領域取得了一定突破,集成電路、第五代移動通信(5G)等技術創新成果密集涌現,有力支撐了相關產業發展。但總體看,我國綠色低碳技術還處于跟跑狀態,關鍵技術和核心裝備受制于人的局面還沒有根本改變。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為重要機遇,大力促進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協同創新、融合發展,加快節能降碳先進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有助于推動產業鏈向中高端邁進,進一步增強我國綜合競爭優勢。

(三)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是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求、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迫切需要

生態環境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近年來我國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但穩中向好的基礎還不穩固,與美麗中國建設目標要求和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期待相比還有一定差距。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為重要抓手,實施節能減排,全面推進清潔生產,發展循環經濟,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有助于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改善,守護好綠水青山,建設美麗中國。

(四)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是主動擔當大國責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迫切需要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氣候變化是大自然對人類敲響的警鐘,各國要以更加包容的全球治理、更加有效的多邊機制、更加積極的區域合作共同應對這一全球性問題,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可持續發展的不竭源頭。我國始終是全球氣候治理的貢獻者,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引領者,落實《巴黎協定》的行動派,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為重要契機,積極參與全球氣候治理,有助于展現負責任大國的擔當作為,與世界各國同筑生態文明之基,同走綠色低碳之路,共建清潔美麗世界。

三、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的緊迫性和艱巨性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要以全球歷史最短時間,完成碳排放最大降幅,任務之重、時間之緊前所未有,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不言而喻。

(一)發展任務艱巨,時間窗口偏緊

我國現在仍處于工業化、城鎮化深化發展階段,能源消費仍將保持剛性增長,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任務還很重。發達國家工業化已經完成,碳排放基本上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或本世紀初按相對自然的方式達到峰值,峰值也相對較低,從碳達峰到碳中和的時間比較充裕。歐盟大約70年,美國、日本40年左右。我國從碳達峰到碳中和只有30年時間,在短短30年里,要從一個較高的排放峰值降到相當低的水平,需要采取超常規的政策措施和全面行動。這無疑是一場硬仗。

(二)產業發展尚未跨越高耗能、高排放、低能效階段

我國第二產業能源利用效率總體偏低,能耗占全國能源消費總量約70%,碳排放占全國碳排放總量約80%。有關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約占全球的17%,但能源消費占到約26%。我國單位GDP能耗約為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國家的2.5倍、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這其中固然有產業結構等方面的因素,但能效水平確有較大提升空間也是原因之一。

(三)能源結構以煤為主,替代難度大

富煤、貧油、少氣是我國基本國情,能源消費以煤為主。近年來我國采取多種措施降低煤炭消費占比,但煤炭仍是我國能源安全的“壓艙石”和“穩定器”。推動能源革命,實現高比例、大規模的能源替代,是任何一個國家都沒有經歷過的。如何把握好新舊能源協調平衡,推進新舊能源有序替代,有效增強能源供應安全,是亟須解決的重大課題。

(四)非化石能源發展面臨多重制約

未來一段時間,我國水電增長空間有限,且項目建設周期較長。風、光發電雖有潛力,但間歇性、波動性較強。我國靈活性電源不到6%,遠低于國外25%至30%的水平。國內主要依靠煤電承擔調峰任務,解決風、光大規模集中并網面臨較大挑戰。在大規模推動可再生能源發展過程中,如何提高電網抵抗極端天氣的韌性,如何盡快提升儲能能力,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難題。

(五)碳達峰碳中和基礎支撐比較薄弱

綠色低碳技術創新能力亟須加強,重大戰略技術儲備不足,部分關鍵技術、裝備仍受制于人?!半p碳”標準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標準覆蓋面不夠廣,部分標準制修訂不及時。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尚不完善,碳排放統計核算、碳交易、碳金融、低碳零碳負碳技術攻關、應對氣候變化全球治理等領域存在人才剛性缺口。

(六)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還存在一些誤區

此前,部分地方存在運動式“減碳”、“碳沖鋒”等工作傾向。有的地方不尊重客觀規律,脫離當前發展階段和技術水平,把降碳工作簡單化、短期化,盲目搞“一刀切”,影響部分企業正常生產和人民群眾生活。有的地方存在路徑依賴,鋪攤子、上項目,簡單延續以往粗放發展的老路,甚至認為2030年前是發展高耗能產業的“窗口期”,盲目上項目傾向強烈。這些做法不符合黨中央要求,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堅決防止和糾正。

四、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把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到實處

實現“雙碳”目標,雖然面臨著諸多挑戰,但我們看到,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態文明建設,以史無前例的決心、勇氣和韌勁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出了一系列原創性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戰略,開展了一系列根本性、開創性、長遠性工作,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厚植了綠色低碳發展根基,為實現“雙碳”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特別是我們具有黨的集中統一領導這一最大政治優勢,必將匯聚起全黨全國推進“雙碳”工作的強大合力,為實現“雙碳”目標提供堅強保障。下一步,我們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保持戰略定力,科學把握節奏,有計劃分步驟實施好“碳達峰十大行動”,把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到實處。

(一)強化統籌協調

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是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承擔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職責,將認真履職盡責,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健全“雙碳”日常工作運行機制,一體謀劃、一體部署、一體推進重大任務,統籌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按照頂層設計文件提出的時間表、路線圖、施工圖,進一步明確責任主體、工作任務、完成時間,加快完善實施相關規劃方案和保障措施,持續完善落實“1+N”政策體系。加強政策銜接,強化跟蹤評估,督促推動工作落實,確保各方面政策取向一致、步驟力度銜接,對“碳沖鋒”、運動式“減碳”及時糾偏。

(二)推動能源清潔低碳高效利用

能源活動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來源,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關鍵。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立足以煤為主的基本國情,堅持先立后破,大力推進煤炭消費轉型升級,實施煤電機組節能降碳改造、靈活性改造、供熱改造“三改聯動”,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區規劃建設4.5億千瓦大型風電光伏基地,目前1億千瓦項目已開工建設,并帶動周邊清潔高效煤電和安全可靠的特高壓輸變電線路建設。下一步,要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把新能源和清潔能源發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動大型風光電基地建設,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加大油氣資源勘探開發和增儲上產力度,統籌水電開發和生態保護,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核電,加強能源產供儲銷體系建設,確保能源安全。

(三)推進節能降碳增效

節能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是推進碳達峰碳中和、促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去年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按照有利于節能優先和提高能效、有利于新能源發展和推動碳達峰碳中和兩個導向,對能耗雙控政策進行了重大優化,提出改革能源消費總量形成方式、新增可再生能源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考核、原料用能不納入能耗雙控考核、實施國家布局重大項目能耗單列、節能考核“五年統籌”等5方面政策措施,進一步強化能耗強度指標管控,有效增強能源消費總量管理彈性。下一步,要完善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調控,重點控制化石能源消費,切實保障經濟社會發展合理用能需求。

(四)推進產業優化升級

產業綠色低碳發展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方面。近年來,我國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產業轉型升級步伐明顯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加速發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取得明顯成效。下一步,要堅持增量存量并重,加快建設綠色低碳現代產業體系。做大增量,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大數據、5G等新興技術與綠色低碳產業深度融合,建設綠色制造體系,不斷提高綠色低碳產業在經濟總量中的比重,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優化存量,進一步樹立能效標桿和基準水平并滾動更新,下大氣力推動傳統產業節能降碳改造,堅定不移、依法依規退出落后產能。

(五)推動交通運輸和城鄉建設綠色低碳發展

交通運輸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領域之一。城鄉建設是推動綠色發展、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載體。要構建綠色高效交通運輸體系,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加快老舊船舶更新改造,深入推進船舶靠港使用岸電。大力推進以鐵路、水路為骨干的多式聯運,加快城鄉物流配送體系建設。開展交通基礎設施綠色化提升改造,有序推進充電樁、配套電網等基礎設施建設,打造高效銜接、快捷舒適的城市公共交通服務體系。要推進城鄉建設綠色低碳轉型,抓好城市和園區節能降碳,加快實施城市更新和鄉村振興,以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嚴格綠色建筑標準、節能低碳技術推廣為重點,加快提升建筑能效水平,加快推廣供熱計量收費。開展零碳負碳建筑示范試點。推進農村建設和用能低碳轉型,加強農村電網建設。

(六)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循環經濟以資源高效循環利用為核心,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以低消費、低排放、高效率為基本特征,發展循環經濟對碳減排具有積極促進作用。要實施全面節約戰略,推進各類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優化園區空間布局,開展園區循環化改造,持續提升資源產出率和循環利用率。加快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示范建設,提高礦產資源綜合開發利用水平和綜合利用率。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大力推進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加快建立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生活垃圾處理系統。

(七)加快綠色低碳科技革命

科技創新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關鍵支撐。要進一步強化創新能力建設,推進“雙碳”領域應用基礎研究,采取“揭榜掛帥”機制,開展低碳零碳負碳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聚焦化石能源綠色智能開發和清潔低碳利用、可再生能源大規模利用、儲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等重點,加快先進適用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推進國家綠色技術交易中心建設,完善技術和產品檢測、評估、認證體系。鼓勵高等院校加快相關學科建設,加強創新能力建設和人才培養。

(八)鞏固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

生態系統碳匯是實現碳移除的主要手段。要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保護紅線、自然保護地等為重點,加快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茖W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強化森林、草原、河湖、濕地保護。加強生態系統調查監測,研究建立生態系統碳匯監測核算體系,建立健全能夠體現碳匯價值的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大力發展綠色低碳循環農業,推進農業農村減排固碳。

(九)完善綠色低碳政策體系

政策體系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保障,將激勵和引導各類主體參與碳減排,營造節能降碳良好氛圍。要強化制度創新和系統集成,破除制約綠色低碳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逐步實施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完善碳排放統計核算制度。完善支持綠色發展的財稅、金融、投資、價格政策和標準體系,有效激發市場活力。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健全資源環境要素市場化配置體系,健全碳排放權市場交易制度,完善碳定價機制,嚴厲打擊碳市場數據造假行為。

國家電投黃河公司共和光伏產業園

(十)積極參與應對氣候變化全球治理

當前,綠色低碳發展已成為國際社會關鍵著力點和競合領域。我國經濟還將長期持續發展,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和與日俱增的國際減排壓力,要堅守發展中國家定位,堅持以我為主,統籌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對外工作。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統籌做好應對氣候變化國際斗爭合作,推動構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環境治理體系。堅持以我為主,積極推動《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會議等國際多雙邊重要會議取得務實成果。開展綠色經貿、技術與金融合作,大力發展高質量、高技術、高附加值綠色產品貿易。加快推動綠色“一帶一路”建設,支持發展中國家能源綠色低碳發展。

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我們要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加強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本領,科學把握碳達峰碳中和的工作規律,切實增強思想自覺、政治自覺、行動自覺,拿出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勁頭,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

猜你喜歡
碳達峰能源綠色
碳中和·碳達峰
綠色低碳
關于“碳達峰”和“碳中和”——2030碳達峰與2060碳中和
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企業碳排放權會計處理探討
碳達峰碳中和要求下的設計思考
第六章意外的收獲
綠色大地上的巾幗紅
用完就沒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福能源 緩慢直銷路
再造綠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