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統編小學語文教材“資料元素”的編排特點及教學建議

2022-12-30 01:10張萍
語文天地·高中版 2022年12期
關鍵詞:資料課文文本

張萍

“資料元素”在統編小學語文教材中大量存在,類型豐富。它既鏈接課內閱讀,又指向課外閱讀,在培育學生閱讀能力與習慣上有積極意義?!百Y料元素”在編排上有“形式豐富多樣,緊貼人文主題”“內容由淺及深,指向語文要素”“功能復合多元,聚焦閱讀本位”的特點。為此,教師在教學中要融會“主題”“時機”“意識”,實現以“資料元素”促進資料搜集;還要整合資料、文本與課外書,實現以“資料元素”提升資料利用。為此,探索“資料元素”的編排特點,并建構一條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就顯得尤為必要。

一、“資料元素”的編排特點

(一)形式豐富多樣,緊貼人文主題

總的來說,“資料元素”在教材中分布較廣,每冊均有涉及;數量也大,總共出現了78次。但出現的形式是非常多樣的:絕大多數以“閱讀鏈接”“資料袋”“閱讀要素”等顯性的方式出現,少數以隱性的方式分布在教材的“課后習題”、略讀文的“自學提示”及“口語交際”中,正可謂同樣的“資料”,不一樣的“元素”。一方面,多樣的形式豐富了教材的內容,讓其變得更活潑有趣,易于學生接受;另一方面,“資料元素”的多樣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寬了教學的方式方法。同時,這些“資料元素”無一不是緊密依托人文主題的。它們有的是拓展性材料,是對人文主題的再延伸,如五上《圓明園的毀滅》;有的是驅動性問題,是對人文主題的再發散,如六下《十六年前的回憶》課后題。

(二)內容由淺及深,指向語文要素

中年級在“資料元素”的編排上安排大量“資料袋”,雖編入少量“閱讀鏈接”,但極少提出具體要求;出現在“課后題”等的“資料元素”也多是停留在“查閱”上。這顯示第二學段重在資料的“呈現”與“搜集”,旨在初步培養學生的資料意識。第三學段則拾級而上,編入更多的“閱讀鏈接”,并提出更多閱讀要求;同時,在隱性“資料元素”中也更直接地提出了資料的理解和運用要求。因此,第三學段更注重資料的“利用”,讓資料為閱讀服務。顯然,“資料元素”的編排呈現由淺及深、由易到難、螺旋上升的特點。而且,“資料元素”的 編排始終為單元的語文要素服務,如六上《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的自學提示:“結合資料和同學交流,課文中的魯迅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边@就契合“借助資料,理解課文內容”的語文要素,更是對其的深化和超越。

(三)功能復合多元,聚焦閱讀本位

“資料元素”有多元化的功能性,它在教材的編排體系中也以“多面手”的形象示人。一是提供了閱讀的方法。它在閱讀鏈接、課后習題中提出了許多切實可行的閱讀方法,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如五下《青山處處埋忠骨》提示學生可借助背景資料理解文中難句。二是拓寬了閱讀的視野。統編教材以文字、圖表等類型的資料彌補了課文內容、篇幅的局限,擴展了學生的閱讀視域。如三上《大青樹下的小學》以圖片的形式介紹了少數民族的服飾;四上《觀潮》補充了“錢塘江潮”的文字資料。三是激發了閱讀的興趣。豐富多樣的“資料元素”在拓展學生閱讀眼界的同時更給他們留下了許多閱讀期待。很多“資料元素”是以讓學生搜集材料、進行綜合性學習的形式呈現,這更調動了學生課外閱讀的積極主動性?!百Y料元素”堅持閱讀本位,圍繞如何促進學生展開有效閱讀,這與統編教材“治少讀書、不讀書”的初心是一以貫之的。

二、“資料元素”的教學建議

(一)融會:以“資料元素”促進資料搜集

搜集是“資料元素”的起點,就是把分散在各處的有用材料收集、聚攏到一起。表面上看,搜集資料是一種緘默知識,可落實到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里又表現為一種程序性的技能,它是引領學生品味語言、鑒賞作品的紐帶與橋梁。教學中,教師應充分關注“資料元素”的多樣性、螺旋上升的特點,努力培養學生的資料搜集意識,實現以“資料元素”促進“資料搜集”。

融會一個主題,讓搜集更有效。教學實際中,許多學生帶到課堂上的資料都是無效的,大段來自網絡的“復制粘貼”,充斥著資料的浪費與搜集的無目的性。如何讓資料的搜集更有效?“資料元素”告訴我們應以主題為引領,讓資料圍繞主題實現由點到面的歸攏。如五下《田忌賽馬》課后題:歷史上有許多運用謀略取得勝利的故事,找相關資料,和同學交流。這里就讓學生圍繞“歷史上的謀略故事”展開資料搜集,這樣搜集時就不會眉毛胡子一把抓,就會有目的地進行查找、挑揀、排除和選擇。同樣,學習四下《黃繼光》,在讓學生搜集資料時,就可結合“閱讀鏈接”定下搜集的主題:“抗戰中的英雄人物?!比绱?,通過主題的融會,學生搜集的資料便可與文本、“閱讀鏈接”形成主題“閉環”,并有效組合,讓閱讀教學更有效。

融會一個時機,讓搜集更有時。搜集資料是為語文學習服務的,人們普遍認為資料是文本的補充,因此,只要是搜集資料肯定是在上課之前。實際上,搜集資料需要把握時機,既可以前置性搜集,也可后置性搜集;“資料元素”在時機的把握上已經為我們做好了例證,教師應予以重視,充分引導學生加以融會貫通。對于學生不夠熟悉的革命類、科普類文本,可以讓學生前置性搜集資料。如四上《延安,我把你追尋》自學提示就指出,對“南泥灣開荒”“楊家嶺講話”等內容可以查找資料幫助理解,教師便可引導學生提前搜集資料,便于學生理解與學習課文。而對于常見的文學類文本,出于延伸拓展的需要,教師便可引導學生進行后置性搜集。如學完四下《母雞》后可讓學生先自讀“資料袋”中的作者簡介,再布置學生課后搜集作家老舍的“寫作趣事”,以充分感受“人民藝術家”的魅力。

融會一個意識,讓搜集更有趣。學生對資料的認識有誤區:它一定是文字性的。殊不知,那些“文字記載的、寫在紙上的,只能是‘死資料”,而那些所見所聞才是“活”資料。而且,只要讓學生搜集資料,就只能采取抄寫文字、打印文件的方式,顯得模式化而無生趣。其實,教材中的“資料元素”是豐富多彩、趣味盎然的,如精美的圖片、表格等。因此,教師要打破學生原有的資料意識,搜集時應給予學生更多的選擇,讓他們懂得:資料并不等于文字,資料也可以是所見所聞,更可以是圖畫甚至實物,鼓勵他們多搜“活”資料,如此則搜集資料也可以變得很有趣。如五下綜合性學習單元《遨游漢字王國》,教師可組織學生走訪歷史博物館親眼見證漢字由甲骨文到楷書的變遷,可讓學生畫一畫“甲骨文”、臨摹“金文”,以既有趣又好玩的方式實現資料的搜集。

(二)整合:以“資料元素”提升資料利用

無論是教材中的各類“資料元素”,還是學生自行搜集的各類資料,其最終目的都是靈活運用,就是讓它們在學習中發揮應有的效能:它讓課文中沉默的文字變成一潭活水,從而讓學生融入字里行間,更入情、入境地追尋作者的創作初心、探析文本的語言奧秘,最終加深文本體驗。因此,教師應做好各類資料的統籌、調度與整合,實現物盡其用,讓資料成為打通學生精神世界與文本世界,乃至更為廣闊的閱讀世界的橋梁。

整合資料內外,讓“利用”延展方法。教材中“資料元素”十分豐富,為學生的語文學習提供了許多方法,教師要對各類資料加以整合,對方法加以梳理,并積極點撥、指導學生活學活用。如五下《草船借箭》中的“資料元素”為《三國演義》第四十六回的原著片段,教學時教師可讓學生先按照“閱讀鏈接”的要求邊讀資料邊畫出與課文相關的段落,并思考:同樣都是寫“草船借箭”,它們的語言有什么不同?遇到不懂的詞句你是怎么讀的?是不是跳過去呢?對比閱讀后,教師再相機結合“交流平臺”總結閱讀名著的方法,可謂水到渠成。當然,學生在讀完課本中的資料后,還可以自行搜集《三國演義》片段讀一讀,這就不僅是對比閱讀了,可謂一個“小群文閱讀”?!百Y料元素”中對閱讀方法的延展除對比閱讀外,還有如結合背景資料閱讀等,甚至專門安排了“借助資料,理解課文思想感情與內容”的單元。教師要充分研讀各類“資料元素”,為學生的語文學習提供源源不斷的“方法論”。

整合文本內外,讓“利用”發展思維。教學時對資料的利用不能淺嘗輒止,應在分析、解讀的基礎上,充分將其與文本進行整合與融入,把課堂引向深入,讓“資料元素”成為撬動學生思維發展的杠桿。如三下《蜜蜂》一課,作者是《昆蟲記》的作者法布爾,課后“資料袋”也有作者簡介。學完后,可出示“資料袋”中語句:“在對某個事物說‘是以前,我要觀察、觸摸,而且不止一次,是兩三次……”然后再讓學生思考:法布爾是這么說的,他一生都是這么做的,聯系課文里的“蜜蜂實驗”,你想到了什么?這樣有深度的問題頓時激活了學生的大腦,他們通過思考不難答出,如:法布爾能寫出輝煌巨著《法布爾》一定離不開這種嚴謹的做法;我們要像他那樣,多觀察、愛思考,等等。教師應深挖文本與資料,找到其中的連接點,并將資料的有效內容與文本進行整合,從而實現“文本-作者”“文本-世界”的聯結,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打通思維,實現言意共生。

整合課本內外,讓“利用”拓展閱讀。從識字到閱讀,從讀短文到讀長文,從讀課文到讀一本書,是學生必須要跨越的閱讀“三臺階”,這關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與語文綜合素養的生成。統編教材中的“資料元素”為學生的整本書閱讀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教師要找到“資料元素”與課外整本書的聯系點并有機整合,以資料的“小窗口”打開整本書的“大世界”,激發學生的閱讀欲望。如學習五上《牛郎織女》時就可結合“資料袋”,讓學生了解該故事的起源,并相機出示教師或學生搜集來的“牽牛星”“織女星”“銀河”圖片及相關詩詞,讓學生看一看、讀一讀,交流感受,讓其深刻感悟中國古代優秀神話故事的魅力。當學生的閱讀興趣被調動起來后則可結合本單元的口語交際《講民間故事》,鼓勵學生課后搜集其他民間故事,運用學習的“創造性復述”的方法開設一個“講故事比賽”。如此,以“資料元素”為支點打通課內與課外、課文與整本書的屏障,從而實現了學生閱讀的階梯式跨越。

我們發現,“資料元素”既緊貼教材文本,鏈接課內閱讀,又牽連海量資源,指向課外閱讀,無不關乎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及閱讀習慣的養成,可謂統編教材在促進學生“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方面上的重要舉措。為此,探索“資料元素”的編排特點并建構一條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就顯得尤為必要。

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基于‘雙線組元的小學語文學習活動設計的研究”的成果(編號:D/2020/02/287)。

猜你喜歡
資料課文文本
細讀課文,讓思路清晰起來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背課文的小偷
在808DA上文本顯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識別
背課文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話故事《坐井觀天》的教學隱喻
關于初中課文知識拓展教學的若干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