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實施意見

2022-12-31 11:05
劍橋學院高等教育研究 2022年3期
關鍵詞:社廳教育廳產教

黑政辦規〔2018〕65 號

各市(地)、縣(市)人民政府(行署),省政府各直屬單位: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7〕95 號)精神,深化我省產教融合發展,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提升人力資源質量,擴大就業創業范圍,推進經濟轉型升級,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經省政府同意,現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及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和考察黑龍江時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和省委十二屆四次全會部署,堅持統籌協調、共同推進,服務需求、優化結構,校企協同、合作育人原則,深化職業教育、高等教育改革,發揮企業重要主體作用,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為我省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推動高質量發展,全面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龍江,實現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提供有力支撐。

(二)主要目標。逐步提高行業企業參與辦學程度,健全多元化辦學體制,構建校企合作長效機制。促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特色化發展,加快“雙一流”高校和學科、省級職業教育示范“專業+實訓基地”、緊缺人才培訓基地和產學研合作聯盟建設。通過10年左右時間的努力,基本實現教育和產業統籌融合,校企協同育人機制全面推行,需求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健全完善,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對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的貢獻顯著增強。

二、構建教育和產業統籌融合發展格局

(三)強化產教融合規劃引領。在制定實施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以及區域發展、產業發展、城市建設和重大生產力布局規劃時,統籌優化教育和產業結構,將促進產教融合作為重要內容,將教育優先、人才先行融入我省建設“六個強省”、打好“三大攻堅戰”等目標任務,明確產教融合發展政策措施、支持方式、實現途徑,謀劃扶持一批重大項目(責任單位:省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各市縣政府)。

(四)科學規劃職業教育院校布局。新增職業學校(含技工學校,下同)主要向現代產業體系布局,通過調整、撤銷、合并基本形成“一縣一中職、一校一品牌”的中職學校辦學格局。推動縣(市、區)中等職業學校成為縣域學歷教育、技術推廣、扶貧開發、勞動力轉移培訓和社會生活教育的開放平臺,將服務網絡延伸到社區、村莊、合作社、農場和企業,支持同類型、同層次職業學校進行實質性合并。加快高水平高職院校、技師學院和高水平專業建設,引導高職院校、技師學院向產業和人口集聚區集中布局、分類特色發展,建設一批契合區域發展需要的特色學校和專業(責任單位:省教育廳、人社廳、發改委,各市縣政府)。

(五)促進高等教育融入新型城鎮化建設。結合我省新型城鎮化建設、抓好“五頭五尾”、推動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加強高等院校與各市(地)、縣(市、區)校地產學協同創新,全方位開展科技、人才和智力合作,支持校地、校企、校農共建產業學院、地方實體研究院、技術轉移中心和新型智庫,加快建設一批應用技術產品研發、產業成果轉化與孵化、創新人才培養培訓平臺,為新型城鎮化和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提供科技人才支撐(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發改委、科技廳,各市縣政府)。

(六)推進高等教育與企業協同創新。支持企業與高等院校合作共建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研發平臺,引導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實施產、學、研深度發展戰略聯盟,圍繞企業或產業發展中亟待解決的關鍵技術問題聯合研發,促進高校有產業化前景的成果在企業轉移轉化。支持高校建立大學科技園、眾創空間等孵化載體,促進科技型小微企業發展壯大(責任單位:省工信廳、國資委、教育廳、科技廳)。

(七)統籌全省高水平大學和優勢特色學科建設。加大經費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全面推進國家和我省確定的“雙一流”高校改革發展,建立與產業結構和市場需求緊密銜接的學科體系。推動成果轉化運用與老工業基地振興、軍民融合發展緊密結合,加快推進重大科技成果轉化。以產業需求為導向,強化實踐教學和科研育人,完善以應用型人才為主的培養體系,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比重。建立以職業需求為導向、以實踐能力培養為重點的產學結合培養模式,推進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加強創新創業教育,為學生提供多樣化成才路徑(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發改委、財政廳、科技廳)。

(八)建立健全對接我省現代產業體系的學科專業體系。圍繞做好改造升級“老字號”、深度開發“原字號”、培育壯大“新字號”三篇大文章,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大力推進現代農業、裝備制造、能源、食品加工等傳統優勢學科專業(群)改造升級,加速培育一批服務于綠色食品、煤化煤電、糧食和石油精深加工等產業的骨干學科專業(群),大力發展一批服務“大智移云”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航空航天、石墨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學科專業(群),重點建設一批金融、物流、科技、信息服務、旅游、健康養老等現代服務業學科專業(群),加快建設一批服務共享經濟、節能環保、數字創意等新業態和新商業模式的學科專業(群)。適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及新經濟發展,促進學科專業交叉融合,加快推進新工科建設,全面提升服務我省產業轉型升級、新舊動能轉換能力(責任單位:省教育廳、人社廳、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

(九)實施緊缺人才培養計劃。在職業學校、高等學校設立一批緊缺人才培養基地,重點支持燃氣輪機、網絡安全、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等事關國家戰略和國家安全的學科專業建設,加快培養一批我省現代農牧業、高端裝備制造業、優勢礦產開采和深加工產業、高端石化、生物醫藥、新能源、交通運輸等產業發展急需的創新型、應用型、技能型人才,鼓勵支持畢業生在省內就業創業,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和我省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責任單位:省教育廳、人社廳、發改委、財政廳會同有關部門)。

(十)健全需求導向的人才培養結構調整機制。改進專業設置機制,落實職業學校、高等學校專業設置自主權,支持院校根據就業市場供求比例和就業質量調整人才培養結構。健全人才需求預測預警機制,持續發布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企業行業人才需求報告、專業布局分析報告。逐步建立高校招生、畢業生就業與專業設置聯動機制,新增研究生招生計劃向承擔國家重大戰略任務、積極推行校企協同育人的高校和學科傾斜,引導學校對設置雷同、初次就業率連續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專業及時調減、停止招生(責任單位:省教育廳會同有關部門)。

三、強化企業人才培養培訓和科技成果轉化的主體作用

(十一)拓寬企業參與辦學渠道。鼓勵企業采用獨資、合資、合作等方式依法參與舉辦職業教育、高等教育。根據國家有關辦學審批規定,對于依權屬由省級(含省級以下)政府審批的,規范審批條件、優化審批程序、精簡審批環節、縮減審批時限,取消無法定依據的前置條件或證明材料,嚴禁違法增減審批條件(責任單位:省教育廳、人社廳會同有關部門,各市縣政府)。

(十二)支持企業參與公辦職業學校辦學。鼓勵市縣政府根據本地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公共服務需求和國家政策規定,在政府補貼、政府購買服務、土地劃撥、落實稅收優惠等方面對企業參與公辦職業學校辦學給予扶持。鼓勵有條件的市縣探索開展職業學校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探索企業以資本、技術、知識、設施、設備和管理等要素參與職業學校辦學并享有相應權利的有效路徑(責任單位:各市縣政府)。

(十三)深化“引企入教”改革。支持、引導企業深度參與職業學校、高等學校專業規劃、專業設置、專業建設和教育教學改革。支持企業采取企校合作方式與院校合作開設專業,制定專業標準、培養方案,編寫教材,研發教學輔助產品,以市場購買、落實稅收優惠等方式全方位參與人才培養制定、課程開發、教學設計、教學實施、實習實訓和考核評價。鼓勵企業與職業學校、高等學校聯合設立一批產業學院、企業工作室、技能大師工作室、實驗室、創新基地、實踐基地,實現企業需求融入人才培養關鍵環節和全過程(責任單位:省教育廳、人社廳、工信廳會同有關部門)。

(十四)開展生產性實習實訓。制定和完善學生到企業實習實訓制度,推進實習實訓規范化,保障學生、指導教師享有獲得安全保障與合理報酬等合法權益。實施企校共建實訓基地項目,以引企駐校、引校進企、校企一體等合作方式,支持行業領軍、國有骨干企業與學校共建共享一批生產性實訓基地。鼓勵市(地)采取PPP 模式建設公共性行業或區域性實訓基地。鼓勵企業獨立或與職業學校、高等學校聯合設立具有法人性質的經營性實習實訓、實踐基地。探索以購買服務、落實稅收優惠政策等方式,支持企業更多接收學生實習實訓。企業因接收學生實習所實際發生的與取得收入有關的合理支出,依法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稅務局、發改委、人社廳會同有關部門)。

(十五)以企業為主體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引導高校將企業生產一線實際需求作為工程技術研究選題的重要來源。完善財政科技計劃管理,高校、科研機構牽頭申請的應用型、工程技術研究項目原則上應有行業企業參與并制訂成果轉化方案。支持高等院校、技師學院、研究開發機構通過設立流動崗位等方式吸引企業創新創業人才兼職從事技術專業和成果轉化。完善高??蒲泻笤u價體系,將成果轉化作為項目和人才評價重要內容(責任單位:省科技廳、教育廳、人社廳、財政廳、工信廳會同有關部門)。

(十六)加大對科技成果轉化的金融支持力度。搭建銀企對接平臺,創新合作融資模式,對具有高成長性的企校合作創新成果和產業化優質項目,組織參加融資項目路演,與省內外風險投資和私募股權投資機構進行充分的洽談交流,促進產業與資本對接與合作。深入挖掘有股權融資需求的高校創新成果和核心技術產業化項目,組織與政府產業投資基金進行對接,加大投資支持力度(責任單位:省地方金融監管局、財政廳、人民銀行哈爾濱中心支行、黑龍江銀保監局籌備組、省教育廳、科技廳、發改委、工信廳會同有關部門)。

(十七)落實企業職工培訓制度。足額提取教育培訓經費,確保教育培訓經費60%以上用于一線職工。對自身沒有能力開展職工培訓以及未開展高技能人才培訓的企業,縣級以上地方政府可依法對其職工教育經費實行統籌,人社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統一組織培訓服務。對不按規定提取使用教育培訓經費并拒不改正的行為計入企業信用記錄(責任單位:省總工會、省人社廳會同有關部門)。

(十八)創新企業職業教育培訓方式。支持企業通過購買服務、學徒培養等方式與職業學校、高等學校聯合開展培訓。支持企業廣泛開展在崗職工技能提升培訓、急需緊缺型高技能人才培訓、化解過剩產能職工職業技能提升培訓、符合條件的新錄用職工崗前技能培訓(責任單位:省總工會、省人社廳會同有關部門)。

(十九)發揮骨干企業引領作用。實施產教融合集團(聯盟)建設項目,引導世界500 強、大型央企及區域、行業骨干企業牽頭,與職業學校、高等學校共同組建現代農牧、農產品精深加工、高端裝備、智能制造、對俄商貿等方面的產教融合集團(聯盟),帶動中小企業參與,推進實體化運作,探索建立基于產權制度和利益共享機制的集團治理結構,合作開展技能型、應用型、創新型人才一體化培養,聯合開展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和技術技能傳承與積累,促進教育鏈和產業鏈有機融合。統籌森工、農墾的職業教育改革(責任單位:省工信廳、國資委、省工商聯、省教育廳、人社廳、發改委、財政廳和相關行業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各市縣政府)。

四、推進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改革

(二十)將工匠精神培育融入基礎教育。加強勞動教育,開足開好國家規定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通用技術課程,將動手實踐內容納入中小學相關課程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組織開展“龍江大工匠”“龍江技術能手”進校園系列活動,支持學校聘請勞動模范和技能大師兼職授課。鼓勵產業集中區和縣域有條件的普通中學開設職業類選修課程,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在大型企業、產業園區周邊試點建設普職融通的綜合高中。建立職業教育產業技術技能示范科普基地,鼓勵職業學校和公共實訓基地的實習車間、實訓工廠向中小學開放(責任單位:省教育廳、人社廳、發改委、省總工會會同有關部門)。

(二十一)推進產教協同育人。把產教融合作為基本辦學理念貫穿到新時期職業學校工作的各層面、各環節,堅持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辦學制度,推進職業學校和企業聯盟、與行業聯合、同園區聯結。大力發展校企雙制、工學一體的技工教育。深化職業學校辦學體制改革,在技術性、實踐性較強的專業實施現代學徒制試點項目,全面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探索實現招生與招工銜接、校企雙重主體、學生學徒雙重身份、校企生三方關系明晰的有效途徑。確保實踐性教學課時不少于總課時的50%(責任單位:省教育廳、人社廳、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

(二十二)加強產教融合師資隊伍建設。鼓勵支持高校、技師學院設立產業教授流動崗位,推動高校與企業、科研院所聯合培養人才、共建各類研發載體、開展科研項目合作。實施黑龍江省產教融合“雙千計劃”,建立教師到企業實踐和企業人才到學校兼職任教常態化機制。探索符合職業教育和應用型高校特點的教師資格標準和專業技術職務(職稱)評聘辦法,允許職業學校和高等學校依法依規自主聘請兼職教師和確定兼職報酬,推動職業學校、應用型本科高校與大中型企業合作建設“雙師型”教師培訓基地?!半p師型”教師在企業工作期間,與原單位在崗人員同等享有參加職稱評審、考核、獎勵等方面權利。完善職業學校和高等學校教師實踐制度,支持在職教師定期到企業實踐鍛煉(責任單位:省教育廳、人社廳,各市縣政府)。

(二十三)完善考試招生配套改革。推進高等職業學校分類招考,完善“文化素質+職業技能”評價方式。繼續深化中高職貫通培養和“五年一貫制”、中職升本、專升本等培養模式,保留和深化上升學習通道。適當提高中職學校招生名額,提高高等院校招收職業教育畢業生的比例。依托“單獨招生”制度,實施萬名技能人才進校園項目,提高高等院校招收有工作經歷人員的比例(責任單位:省教育廳會同有關部門)。

(二十四)加快完善學校治理結構。建立健全職業學校、高等學校理事會(董事會)制度,鼓勵合作關系緊密、穩定的企業、科研院所、社會組織等方面的代表加入理事會(董事會)。參與學校重大事項的審議,逐步建立行業或企業參與學校管理的“政府—行業企業—學?!焙献髦卫砟J?。推動學校優化內部治理,賦予一線教學科研機構教育教學、科學研究自主權,積極發展跨學科、跨專業教學和科研組織(責任單位:省教育廳會同有關部門)。

(二十五)創新教育培訓服務供給。打造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平臺,支持校企共建共享數字化培訓資源,推進“互聯網+教育培訓”發展。發揮職業學校和高等學校資源優勢,面向一線勞動者,廣泛開展以提升職業能力為重點的各類培訓。支持有條件的社會組織整合校企資源,開發立體化、可選擇的產業技術課程和職業培訓包。探索高等院校和行業企業課程學分轉換互認,允許和鼓勵高等院校向行業企業和社會培訓機構購買創新創業、前沿技術課程和教學服務(責任單位:省人社廳、教育廳會同有關部門)。

五、促進產教供需雙向對接

(二十六)強化行業協調指導。行業主管部門通過職能轉移、授權委托等方式,建立健全高等教育、職業教育行業指導委員會及其運行機制,支持行業組織和指導企業提出校企合作意向或者規劃,參與校企合作績效評價,在人才需求預測、人才培養標準開發、校企合作對接、教育教學指導、職業技能鑒定、人才培養評價等方面自主開展服務(責任單位:省教育廳、人社廳會同有關部門和行業協會,有關市縣政府)。

(二十七)規范發展市場服務組織。鼓勵地方政府、行業企業、學校通過購買服務、合作設立等方式,積極培育產教融合服務組織(企業)。支持中介組織和服務型企業利用市場合作和產業分工,提供專業化服務,構建校企利益共同體,形成穩定互惠的合作機制,實現供需更好地對接和資源更好地配置(責任單位:省教育廳、人社廳會同有關部門和行業協會,有關市縣政府)。

(二十八)打造信息服務平臺。依托國家產教融合信息服務平臺匯聚各類供求信息,向各類主體提供精準化產教融合信息發布、檢索、推薦和相關增值服務,指導、協助職業學校與相關企業參與平臺發展、實現信息共享建立合作關系(責任單位:省教育廳、人社廳會同有關部門和行業協會,有關市縣政府)。

(二十九)健全社會第三方評價。以行業協會組織為主體,結合第三方社會中介組織,構建產教融合的評價機構,對產教融合的目標選擇、利益協同、過程評價和協同管理進行有效評價,協助政府建設產教融合的質量保證體系。強化監測評價結果運用,作為績效考核、投入引導、試點開展、表彰激勵的重要依據(責任單位:省教育廳、人社廳會同有關部門和行業協會,有關市縣政府)。

六、美化優化校園育人環境

(三十)加快建設美麗校園。加強院校后勤整改工作,支持院校多渠道籌集社會資本,切實提高后勤服務水平,改善師生學習生活條件。鼓勵支持企業和社會組織堅持公益性服務原則,依法依規參與后勤餐飲等社會化項目,加強綠色校園建設,將生態環保、綠色節能、自律擔當等理念等融入校園建設和后勤服務全過程,培養學生樹立生態文明理念,養成良好行為習慣。持續夯實學校毒品預防教育陣地建設,確保學校毒品預防教育工作常態化開展,努力營造“校園無毒害,學生不吸毒”濃厚氛圍(責任單位:省教育廳、人社廳、發改委、市場監管局、公安廳,有關市縣政府)。

(三十一)加強校園周邊環境建設。支持學校引進企業,參與職業學校和高等學校校園文化、服務等配套設施建設,推進優秀產業文化進教育、企業文化進校園、職業文化進課堂,提升學生生活品質,改善校園周邊環境(責任單位:省教育廳、人社廳、發改委、住建廳、市場監管局、公安廳,有關市縣政府)。

七、完善政策支持體系

(三十二)實施好產教融合發展重點項目?!笆濉逼陂g,組織實施好納入國家產教融合發展工程的項目,支持45 所中高等職業學校加強校企合作、共建共享技術技能實訓設施;支持3 所應用型本科高校加強產教融合實訓環境、平臺和載體建設;支持3 所本科高等院校面向產業需求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建設;支持省級“雙一流”高校加強學科、人才、科研與產業互動,推進合作育人、協同創新和成果轉化(責任單位:省發改委、財政廳、教育廳、人社廳)。

(三十三)落實財稅用地等政策。優化教育支出結構,完善職業學校生均經費保障機制。新增財政教育投入向職業教育傾斜,依法落實地方教育附加用于職業教育的政策。擴大職業學校、高等學校辦學經費自主權。各級財政、稅務部門要把落實結構性減稅政策作為推動深化產教融合的重要措施,依據有關規定對社會力量辦教育落實財稅政策。對企業投資或與政府合作建設職業學校、高等學校的建設用地,按科教用地管理,符合《劃撥用地目錄》的,可通過劃撥方式供地,鼓勵企業自愿以出讓、租賃方式取得土地(責任單位:省財政廳、省稅務局、省發展改革委、省自然資源廳,各市縣政府)。

(三十四)強化金融支持。鼓勵金融機構按照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原則將信貸資金投向產教融合項目,降低產教融合項目的融資成本,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開發適合產教融合項目特點的多元化融資產品,做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的配套金融服務,為產教融合提供相關信貸和融資支持。利用國際金融組織、外國政府貸款等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產教融合項目建設。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產教融合服務型企業首發上市或新三板掛牌,支持產教融合企業通過并購重組及發行公司債券等多種方式進行融資。鼓勵保險公司大力發展學生實習責任保險和各類意外傷害保險(責任單位:省工信廳、地方金融監管局、人民銀行哈爾濱中心支行、黑龍江銀保監局籌備組、黑龍江證監局、省發改委、財政廳)。

(三十五)開展產教融合建設試點。支持若干有較強代表性、影響力和改革意愿的城市、行業、企業爭取納入國家產教融合建設試點。在認真總結試點經驗基礎上,鼓勵第三方開展產教融合型城市和企業建設評價,對深度參與校企合作,行為規范、成效顯著、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單位,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予以表彰和相應政策支持(責任單位:省發改委、教育廳、人社廳、財政廳會同有關部門,各市〔地〕政府〔行署〕)。

(三十六)加強對外交流合作。加強與廣東省等其他省市職業教育合作,共享區域產業教育資源,共建高端合作項目,促進共同發展。鼓勵職業學校、高等學校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和優質教育資源,開展專業認證,開發符合國情、國際開放的校企合作培養人才和協同創新模式,培養國際化工程技術人才。支持職業學校、高等學校對接“一帶一路”建設,積極參與“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和國際產能合作,與國(境)外企業、高校建立合作共同體,聯合培養人才。推進國際工程教育認證,引導職業學校和高等學校積極對接國際范式(責任單位:省教育廳、人社廳會同有關部門)。

八、組織實施

(三十七)強化工作落實。加強組織領導,建立發改、教育、人社、財政、工信等部門密切配合,有關行業主管部門、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部門積極參與的工作協調機制,加強協作,形成合力。強化監督指導,檢查政策落實、監管措施、扶持政策執行情況,對發現的問題逐項整改,確保政策落到實處。各市(地)級政府要結合本地實際制定具體實施辦法。

(三十八)營造良好環境。做好政策宣傳動員和輿論引導,健全產教融合的試點、容錯、獎勵、推廣機制,宣傳推廣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典型經驗和合作成果。加快收入分配、企業用人制度及學校編制、教學科研管理等配套改革,健全政策保障體系,引導全社會形成理解支持產教融合、主動參與產教融合的良好氛圍。

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8年12月16日

猜你喜歡
社廳教育廳產教
關注校園安全
Therapeutic efficacy and safety rating of Tui-Pushing chest-back manipulation for children with cough variant asthma
中職計算機專業產教融合混合式教學研究與實踐
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探析
我校4項省教育廳課題結題并通過評審
山西省教育廳召開山西省中小學“停課不停學”總結交流暨基礎教育工作視頻會議
福建省委第六巡視組走訪福建省人社廳離退休干部開展巡視延伸工作
福建省人社廳離退休干部黨支部開展主題黨日活動學習傳達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基于產教結合下的中職電子教學研究
比武練兵強技能 人社服務樹新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