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教融合促進教師教學科研能力提升
——以汽車與機電工程學院為例

2022-12-31 11:05
劍橋學院高等教育研究 2022年3期
關鍵詞:教學科研產教應用型

李 雪

(哈爾濱劍橋學院汽車與機電工程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69)

產教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已成為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的必然趨勢,其成功實施有賴于教師教學科研能力的提升。 基于哈爾濱劍橋學院在深化產業融合改革的大背景,汽車與機電工程學院在教師的教學能力、實踐應用能力、科研能力等方面提出了產教融合視角下實施的一些對策,為打造高水平教師隊伍提供借鑒參考。

一、引 言

隨著我國教育體制和結構的不斷改革和完善,企業的人才需求與學校的供給不匹配的問題凸顯,產教融合作為攻破難題的必走之路,教師在其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師作為負責向學生傳授知識和技能的關鍵角色,作為學校與企業和學生溝通的橋梁,在培養合格的畢業生方面具有顯著的影響力。為了不辱使命,教師必須具有高標準的職業道德,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具備良好的專業能力,不斷吸收和消化科學技術需求相關的知識,不斷提升自已的教學和科研能力。

二、產教融合的涵義及必要性

隨著國際經濟形勢的劇烈變化,產業結構轉型升級迫在眉睫,充足的應用型人才是產業結構成功轉型的必要條件,這就對人才培養與產業發展相適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受傳統教育觀念等因素的影響,我國高校在發展過程中具有強烈的趨同性,人才培養與社會需要對接不暢。為解決人才供需不平衡、迎合產業轉型升級、滿足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國家開始重視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的轉型發展問題,積極引導其將辦學思路向服務地方經濟、產教融合、培養應用型人才等方面轉變。產教融合不僅是職業教育發展的需要,更是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轉型發展的必然要求。

產教融合即根據所設專業特點,積極開辦服務產業發展的專業,把產業與教學密切結合,相互支持,相互促進,把學校辦成集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科技服務為一體的產業性經營實體,形成學校與企業渾然一體的辦學模式。產教融合是產業與教育的深度合作,是院校為提高其人才培養質量而與行業企業開展的深度合作。

三、哈爾濱劍橋學院產教融合特點

為了努力建設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對接緊密、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哈爾濱劍橋學經過多年探索和實踐,辦學特色初步顯現:在人才培養上,基于“四大教育平臺”(通識教育平臺、專業教育平臺、實踐教育平臺、創新創業創造教育平臺)和“四大育人工程”(德育實踐工程、養成教育工程、朋輩教育工程、家校協同育人工程),提出探索并創新IEM(Integrative Education Model)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具有“四雙”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IEM 教育通過體制機制創新、校企資源共享、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等方式,培養學生扎實的專業能力、優秀的專業技能、良好的職業道德和科學的創新精神。在IEM教育過程中,以問題為導向,將學生的職業生涯教育、創新創造體驗和就業體驗納入實習實訓教學環節,通過“六真銜接”(真實場景、真實崗位、真實任務、真實流程、真實操作、真實考核)為IEM教育提供真真實實的、相互銜接的實踐教育。學校堅定不移地踐行多元育人,走“產教融合多元育人”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之路。

四、汽車與機電學院在提升教師教學科研能力的舉措

在學校實施IEM產教融合的大背景下,汽車與機電工程學院按照“產教融合、學生為本”的原則積極推進改革,成果頗豐。在提升教師的教學科研能力方面采取了以下舉措。

(一)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

教學水平的高低和教學效果的優劣(教學質量),或者說是在一定時間內和一定的條件下,學生發展變化達到某一標準的程度。教學質量是教學過程的核心。產教融合給教師教學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教師不僅要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還要對行業發展的新技術、新理念有所掌握。為此,舉措一:磨課。組織全院教師進行磨課,提升教師在專業知識方面的扎實度,鼓勵融入思政元素,活躍課堂,將以前的灌輸式教學改進為啟發式教學;舉措二:校企互溶。教師去合作企業解決實際工程問題,企業導師來到學校上課,教師與導員共同完成教學目標,探討教學模式改革、教學方法創新,使實際工程案例充盈著理論講授的課堂,進而促進教師質量的提升;舉措三:組建課程研討小組。講授相同課程的教師組成研討小組,形成老帶新,老老促進,新新互勵的新模式。

(二)提升教師的實踐應用能力

實踐應用能力是指教師在產教融合背景下,既要具備理論講授能力又要具備實踐能力。應用型高校的教師不能只做純理論研究,還必須了解和熟悉行業資訊和企業需求信息,深入研究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融入到課堂中,提高實踐能力。為此,舉措一:實驗室承包制?;贗EM產教融合中心實驗室,教師施行承包制,實驗室組建、調試、培訓、售后跟蹤,提升教師實踐能力。舉措二:打造雙師雙能型隊伍。教師通過進入校企合作單位進行技術交流,不斷吸收行業內的新技術新理論,提升教師的實踐能力,形成專有教師與兼職教師相互補充的方式,打造了“雙師雙能型”師資隊伍,有力推動了學院發展。

(三)提升教師的科研能力

在產教融合視角下,教師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教師,他既是學校的老師,也是企業的工程師,還是行業的參與者。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給教師科研能力賦予了新的內涵,對教師的專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舉措一:加大科研投入。除科研經費及學校撥款外,學院給予教師科研補助,激勵教師提升科研能力的信心。舉措二:充分利用產教融合,鼓勵開展橫向科研課題。教師深入企業開展合作,進行技術開發、技術咨詢、技術服務等,與企業技術人員共同解決生產實際和技術研發課題,既服務了企業又提升教師的科研能力。舉措三:聘請專家進行專題培訓。對科研論文、科技創新、項目申報和組織實施等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和過程指導,與專家進行全面深入地分享和交流,開闊研究視野,豐富研究手段,提高研究效果,幫助教師形成有價值有意義的可供推廣的研究成果。

五、結 語

在產教融合新視角下,教師的教學能力、實踐應用能力、科研能力成為新標簽,汽車與機電工程學院基于學校IEM產教融合改革大環境下,施行了諸多措施,取得了初步的成果,有效地提升了學院教師的專業水平和教學科研能力。

猜你喜歡
教學科研產教應用型
中職計算機專業產教融合混合式教學研究與實踐
關于應用型復合人才培養的教學模式探討
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探析
應用型本科層次大學生網絡在線學習策略及實踐
應用型高校推進跨學科人才培養的路徑探索
基于產教結合下的中職電子教學研究
產教融合:時尚產業的蛻變之路
中小學教師為什么不熱衷科研
論職校教師如何開展課題研究
南非大學的能力建設研究——以教學科研策略為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