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呂叔湘外語教育思想及其當代實踐價值探究

2023-01-05 02:22
英語知識 2022年4期
關鍵詞:外語教學外語語言

王 棟 賈 琪

(江蘇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江蘇鎮江)

隨著我國對外交流的不斷擴大與發展,我國對外語教育與教學的需求不斷增長,外語特別是英語教育規模已十分龐大,相應的教育教學改革正在不斷深入。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不斷引入國外語言教育與教學理論并付諸實踐,這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外語教育事業的發展。然而,也有學者指出我國外語教育多年來過于崇尚西方理論,對本國優秀傳統外語教育理念關注不夠,這對我國外語教育事業產生了負面影響(胡文仲,2001)。由于教育教學環境與西方國家不盡相同,我們必須結合中國國情制定有中國特色的外語教育政策、開展外語教學工作。針對我國的外語教育事業,近代很多知名語言學家如周有光先生、趙元任先生、朱德熙先生、許國璋先生等都曾提出過很多看法和建議,呂叔湘先生當然也不例外。呂先生是我國語言學界泰斗,他曾多年擔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所長和中國語言學會會長,從事語言教學與研究70余載,對我國語言教育事業做出過突出貢獻(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2004)。對于外語教育,他不僅親力親為擔任英語教師多年,還勤于反思、總結經驗,編撰英文辭典和教材,他所提出的外語教育與教學觀點在當代仍有很強的實踐價值。

1.呂叔湘先生外語教育思想整體介紹

外語教育是一個廣義的概念,包括宏觀的外語教育政策制定與規劃和微觀的外語課程設置、外語課堂教學以及外語學習等各個方面。外語教育是語言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其不同的形態和方法體現了不同的語言觀。外語教學則更關注教學的細節內容,是外語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作為我國語言學界的權威專家,呂叔湘先生在漢語言文字、英漢對比、翻譯和語言教育等多個領域都頗有建樹,見解獨到。在語言教育方面,呂先生著述豐富,對宏觀語言教育政策和微觀外語教學都有過精辟論斷。他曾多次談及我國語文教育問題,并提出“呂叔湘之問”,他質疑中小學語文課程教學的“費時低效”,認為課時雖多但教學效果不甚理想,這一質疑促使大家認識到語言學習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重要性。呂叔湘先生認為語言不只是單純的工具,語言課程屬于人文課程,可以用于提升人的綜合素質(呂叔湘,1987)。此外,呂先生提出的語言教育思想還包括教學語種選擇、語言教學方法、教材編寫、課程設置等,這些論點也適用于外語教育領域,具有參考價值。

在外語教學實踐方面,呂叔湘先生曾有多年從事中學英語教學的經驗,期間他親自參與編寫了《高中英文選》等外語學習教材。呂先生所著的英語學習著作《中國人學英語》則系統講述了他對中國人學習英語的看法和建議,其他有關外語教育教學的重要思想散見于他的其他著作和談話之中。呂先生的語言教育思想是建立在他從事語言教學實踐的基礎之上的。盡管先生的學術貢獻主要體現在漢語語法領域,但作為語言學家,他視野寬廣,廣泛涉獵應用語言學、翻譯等學科領域。他曾組織翻譯了著名語言學家帕爾默(L.R.Palmer)的著作《語言學概論》,其內容對我國外語教育起到了指導作用?!吨袊藢W英語》是一部獨具特色的英漢語言對比研究學術專著,也是一部別開生面的英語教學參考書,其中包含了深刻而豐富的英語教學思想。呂先生認為中英文存在差異,中國人學習英語要學會使用英語思考,并要注意多練,熟能生巧,語言學習需要通過正確的模仿和反復的實踐(呂叔湘,2004)。在我國外語教育的語種規劃上,呂叔湘先生也有所思考,他認為應該從長遠考慮,不應只考慮一時需求。以下筆者就從宏觀外語教育和微觀外語教學兩個方面總結呂叔湘先生的外語教育思想及其對當今外語教育實踐的啟示。

2.呂叔湘外語教育政策與規劃思想

外語教育政策是語言政策在教育領域的體現,是國家語言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外語教育規劃則是有計劃地針對外語教育的規模、語種、層次、內容等進行調控,具體包括外語教育語種確立、外語教育學段分布、外語課程標準制定、外語教師資格認證、大規模外語考試實施與成績運用等(沈騎,2019)。國家外語教育政策要平衡外語教育與母語教育的關系,還要協調外語教育整體性和局部性的統一。外語能力是國家發展的重要資源,而外語教育則是提升國家外語能力的主要途徑,科學制定外語教育政策有助于提升國家整體競爭力。

外語教育政策制定的價值取向主要包括工具價值、安全價值、文化價值和公平價值等。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外語教育政策在價值取向上曾存在偏重傾向,長期以來過于注重其安全價值,將外語教育規劃局限于服務國家安全。針對這種情況,呂叔湘先生敏銳地指出必須要重視英語教育,并在多個場合呼吁在各類學校開設英語課程并納入主科之內,這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實屬先見之明。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實施和英語作為世界語言的地位越來越牢固,這些提法的正確性已越來越被實踐所證明。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外語教育發展迅速,和英語國家交往擴大,這一時期英語教育規模很大,而其他語種教育則被忽視,外語各語種教育規模的比例分布極不合理,非通用語種教育發展滯后,影響了國家全面對外交往。在教育內容上,這一時期本著實用主義理念,注重對學生語言技能的訓練,但對文化知識和思維能力的培養不夠(俞約法,1985)。針對這些問題,呂叔湘認為外語教育必須要擺脫純粹的工具價值傾向,其政策制定要注重融合價值,從長遠和全局考慮問題。除了多次提出加強我國各類學校英語教學理念之外,呂叔湘先生對于我國多語言教育特別是小語種教育規劃也有所思考。首先,呂先生提出我國應將外語作為一種重要的資源加以管理,因此要加強外語各語種教育。他號召國家推行多元化語言教育政策,一方面要強化本國語言與文化,弘揚華夏文明;另一方面要擺正各外語語種的生態地位,確保各個語種教育的協調發展。我國外語教育在語種上應盡可能多樣化,而非只限于英語、日語、俄語等少數幾個語種,外語教育規劃要結合國家需求、地域特色和現有資源來確定各語種教育的不同規模。呂先生曾經指出語言不僅是思維的工具和交流的手段,也是一種文化理念甚至是價值觀念的載體,這也意味著外語教育不只是對學生語言技能的培訓,還涉及文化的傳承和傳播。另一方面,由于我國社會發展仍存在地區、城鄉和民族差異等客觀問題,“一刀切”的外語教育政策必然會引起外語教育發展進一步不均衡,進而會造成因為外語教育問題而導致的社會不公平現象,這點呂叔湘曾在多次學術會議上提到過,具有較強的實踐啟示意義。

外語教育政策還包括對外語課程學段設置以及對外語人才培養的規劃。針對我國中小學和大學外語教育脫節的問題,呂叔湘曾提出過自己的看法。他十分贊同大、中、小學校外語教育“一條龍”的模式,并提出這一模式的實施可以確保外語教育理念的連貫性,外語教師要了解各學段外語教學的共性和個性。呂先生還結合自己編寫英語教材的經驗提出要盡可能確保各學段外語教材使用的連貫,這樣就能夠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重復,使學生的學習處于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之中,這體現了呂叔湘連貫性外語教育規劃觀。

關于我國外語人才的培養,呂叔湘先生一直倡導高素質翻譯人才的培養工作,認為這對國家的發展至關重要。他基于自己直接從事翻譯工作的經驗提出翻譯人才要“雜學”,即要多閱讀各類書籍,汲取各科知識,這體現了他培養復合型外語人才的理念(呂明春 王金斌,2014)。此外,呂叔湘先生在改革開放之后鼓勵擴大外語教育規模、服務中外交流,這符合當時的社會需求,體現了外語教育政策應隨時代發展而變化的理念。

3.呂叔湘外語課程與教學思想

國家外語教育政策位于外語教學系統的上層,外語教育政策的實施最終要落實到外語課程與教學上來,而外語教學又直接受外語教育政策的影響。外語教學是一個復雜的社會互動體系,涉及課程設置、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師發展、教學評價等多個因素。對我國廣大學生而言,課堂教學是他們學習外語的主要方式,因此必須重視。然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外語教育的工具主義傾向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外語課堂教學的組織。受此影響,外語教學中存在追求“短、平、快”的現象,應試教學十分嚴重。針對這些問題,呂叔湘先生曾多次予以反駁和批判,并提出了自己的外語教學觀點。

《中國人學英語》是呂叔湘先生于20世紀40年代所著的一本關于如何學習英語的著作,其中體現了很多英語學習方法和教學理念。呂先生在該書序言中就明確指出英語和漢語存在很大差異,中國人學習英語絕非易事,需要學生長期努力,下苦功夫多加練習。他認為語言運用是一種習慣,英語教學就是要努力做到讓學生的英語使用成為習慣,而習慣的形成則需要無數次的反復操練,操練可以培養學生的語感(呂叔湘,2005)。具體而言如何使習慣成自然?呂叔湘從耳到、眼到、口到、手到四個方面為我們做了詳細解讀。所謂“耳到”,就是要利用各種資源多聽多思考;“眼到”即讀書,呂叔湘認為英語閱讀要看得多、看得細、看得廣,學生應從多種渠道如報紙、雜志、廣告、傳單等文本中獲得常用的英語詞匯,閱讀要盡量涉及多個領域主題,不能只局限于某類主題(呂叔湘,1988)。呂叔湘指出英語初學者要培養閱讀興趣,并選擇難度適中的讀物。教師也應選擇適合學生英語水平的讀物,學生閱讀英文切忌囫圇吞棗,否則會影響閱讀興趣?!翱诘健币皇且嗑毩暱谡Z,可以找同學進行練習,互相糾正提高;二是要堅持朗讀英語,這可以幫助培養學生的語感,加強對所讀內容的理解記憶。呂先生曾在英語教學中提出過“戲劇式讀書法”,即要求學生在讀書的時候嘗試身臨其境,在讀到某些單詞的時候可以想象與此有關的事物或進行無實物表演。所謂“手到”,就是要勤于動手。呂叔湘先生提議學習英語要勤查詞典,養成抄錄生詞的習慣,還要時刻翻閱生詞表,主動復習并長期堅持,最終才可以達到牢記于心,熟能生巧。

現代外語教學方法多種多樣,各有利弊,教師要根據所處的實際教學情況采取合適的方法,外語教學沒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更適合的方法。長期以來,我國采用語法翻譯法、直接法、聽說法等傳統方法進行英語教學。隨著外語學習需求的變化和國外語言教學理論的引入,任務型教學法和交際教學法等開始進入我國外語課堂。一段時期之內,我國外語界對語法翻譯法、直接法等持全盤否定態度,認為這些方法過于注重學生對語言知識的死記硬背,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外語實際交際能力。呂叔湘先生雖然也承認語法翻譯法存在弊端,但卻不只局限于對這一方法的批判,而是從中發掘其可取之處。他認為英語對于中國學生而言是外語,和漢語存在很大差別,語法翻譯法強調反復操練,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學生打好英語學習基礎,但他鼓勵學生在閱讀中學習語法而非單純死記硬背(呂叔湘 朱德熙,2013)。此外,呂先生反對在我國中小學階段實行全英語教學,認為要適當借助母語的幫助,這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另一方面,呂老還提出要將各種外語教學方法結合起來綜合運用于課堂教學,從而取長補短,共同為有效的外語課堂教學服務。他認為既要幫助打好學生詞匯和語法基本功,這是外語學習的基礎;同時也要鼓勵教師采用交際教學、任務型教學等方法提高學生的實際語言語用能力,而這就體現了他提出的多種方法共同使用、互為補充的理念。這種看法符合了當代國際語言教學的趨勢,體現了呂先生的先見之明。

在外語學習內容上,呂老倡導全面性,他認為光學會說幾句干巴巴的英文是不行的,要注重聽說讀寫譯各方面技能的全面發展。他認為閱讀的目的不僅體現在提高英語技能上,還在于吸收知識、擴大視野,在此過程中自然而然地習得語言。聽說教學也是學生知識吸收和交流的過程,寫作則是一種書面的交流方式,對于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很有幫助。呂先生的這些論點再次強調了外語學習中各項技能綜合發展的重要性,也要求教師在外語教學中注重學生聽說讀寫譯各項技能的平衡發展。相應的,在外語教材的編寫上也要圍繞這一理念設計。呂叔湘先生曾在自己的家鄉江蘇丹陽以及工作地江蘇蘇州和安徽合肥擔任中學英文教師,期間他編寫了《高中英文選》等教材。在外語教材編寫上呂先生認為教材內容應該吸納目的語的優秀文化和經典作品,語言教學要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這和他之后提出的語文教學要重視經典閱讀的理念不謀而合。呂叔湘先生所編寫的中學英語教材收錄了很多有關英語國家文化和文學的作品,這是受他早年在英國留學期間所接觸到的英語教材的啟發,同時也和他一直秉持的語言教學應該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結合的理念保持一致。

長期以來,我國外語教學內容多圍繞中考和高考而設計,這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外語實際運用能力。針對這一情況,呂叔湘指出語言學習是一個長期運用的過程,不應該只根據一次考試的成績進行評價,他強調外語教學不應該只為中考和高考服務,而應該注重學生平時的學習效果,這就體現了外語教學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互相結合的理念,而這也正是當前我國外語教學評價所欠缺的。

4.呂叔湘外語教育思想的當代實踐價值

呂叔湘先生的生活經歷了我國語言教育的變革時期,他的外語教育思想初步形成于20世紀40年代,之后隨著時代的發展而逐步成熟(林麗,2017)。先生始終堅守本心,對我國的外語教育事業十分關心,提出了許多中肯的改革意見,達到了很好的效果。雖然當時中國的外語教育環境和手段和現在截然不同,但他很多觀點歷久彌新,對當今我國的外語教育仍有很重要的啟示意義。呂叔湘先生一直堅持外語教育的多元價值取向,倡導融合價值,反對單一的工具價值或安全價值。當前,我國外語教育事業發展迅速、成果豐富,但在宏觀政策制定和微觀教學設計方面,呂叔湘認為,應該既關注當前需求,也考慮長遠發展;既滿足個人需求,也服務國家戰略。

隨著當前對外交流的深入特別是“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我國對各類外語人才的需求增加,科學的外語教育規劃顯得尤為重要。一方面,我們要平衡好不同外語語種教育的地區和階段分布,結合實際需求在高校開設各種非通用語種專業,為國家的長遠發展提供服務。另一方面,我們要加大對高層次外語人才的培養力度,特別是要強化將外語與區域國別研究結合起來的人才以及高層次翻譯人才的培養。當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使命以及中國文化的推廣傳播都離不開高層次區域國別研究人才和翻譯人才。最后,我國外語教育規劃還要注重區域特色,應結合各地區外語教育傳統特別是邊疆民族地區外語教育優勢制定全方位的外語教育政策。當前,我國還存在各學段外語教育脫節的問題,大中小學外語教育在教學理念、教材銜接、評價體系等方面不連貫,應該盡快按照呂叔湘先生的想法開展“一條龍”外語教育。當前我國已經制定了英語能力等級量表,但大規模英語考試如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CET4/6),公共英語等級考試(PETS)等還沒有與之對接,需要將英語能力等級量表作為統一的衡量標準運用于評價體系。這可以體現外語教育的融合價值和整體性,是當前我國外語教育政策和規劃制定的需要改進之處。

呂叔湘先生的外語課程與教學理念同樣也符合整體教育和融合價值的理念。呂先生認為外語教學作為一個整體,聽說讀寫譯各項技能要綜合發展,缺一不可(呂叔湘,2004)。外語學習和母語學習有所不同,對于各項外語技能的教學,教師都應該要求學生多練,做到熟能生巧;學生則要下苦功夫,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要做到勤動筆、多開口(呂叔湘,1989)。呂先生認為學好外語絕非易事,對于初學者而言必須要有大量的語言輸入,因此要增加教學時長。近年來,關于取消中小學英語主科地位、取消高考外語科目的呼聲時有出現,這引發了全社會的熱議。根據呂叔湘先生對英語學習規律的認識,中小學外語課程課時不僅不能減少,還要適當增加,因為學好英語絕非易事,初學者必須花大量時間操練,同時還要平衡好和母語教學的關系,這些都需要大量的時間投入。就具體教學方法而言,我們不能一味迷信某種教學方法,而是應該根據實際情況綜合不同教學法的優點開展有效教學。要合理使用交際教學法、任務型教學法等,但也不能完全廢棄語法翻譯等傳統教學方法。呂叔湘認為語法體現了語言組織的規律,是學生學習英語的基礎,語法翻譯法對于我國現階段外語教學仍有積極作用,應該繼續提倡,關鍵是要根據具體的學情和教情合理使用,而不是持完全批判的否定態度。任何一種語言習慣必須通過長期學習、正確模仿、大量重復和不斷練習才能形成。但在實際教學中,我們不能讓學生去死記硬背語法規則,而是要結合語境做“句型操練”。

當前我國外語教學在內容上存在重語言本體技能,輕文化素養提升的情況,這對學習者的長遠發展不利(桂詩春,2004)。在具體語言技能表現上,我國學生英語聽說能力還比較欠缺,呂叔湘先生所提出的綜合性外語技能培養對此很有啟示。首先,教師要重視學生各項外語技能的綜合發展,不可偏頗,更不能為了應試而放棄某一項語言技能的教學。其次,當前的外語教學過程要增加對學生文化意識和國際視野的培養。語言是文化和思維的載體,要充分利用外語教學鼓勵學生擴大閱讀量、開拓視野、拓展思維。這雖在各級外語課程標準中都明確提出,但在實際教學中并未得以完全貫徹。因此,我國要在區域和校本課程設計上增加外國文化和國外經典作品的內容,同時結合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這些理念要體現在日常教學之中。外語學習是以意義建構為核心并融合多種知識、能力和素養于一體的“學養”發展過程,是學生知、情、行整合轉化的過程(韓寶成,2018)。呂叔湘認為外語學習要“眼到”即多讀名著,以此拓展學生的人文素養。相應地,當前我國在外語教材編寫和選材上也需要改進。我國中小學外語教材在編寫上存在重語言技能訓練,輕文化和思維培養的現象。根據呂叔湘的觀點,外語教材編寫要體現語言技能和文化素養的結合,既要重視傳統語法知識,也要體現對學生外語實際運用能力的培養。外語教材編寫還要注重內容的平衡,日常生活和文化、經典作品、目的語國家的風俗民情、社交習慣以及該國的歷史、地理、文學、藝術等各類主題都應該有所體現。以上這些都體現了呂叔湘先生的整體外語教學觀,反映了融合性的外語教育價值取向。

測試和評價是外語教學的重要環節。當前,我國中小學外語應試教育情況嚴重,課堂教學似乎只是為了學生在考試中取得好的成績。呂叔湘認為外語學習絕不能以考試為中心,而是要為實際工作服務,如幫助國家處理翻譯和外貿事務,助力個人學習國外先進科技與文化等。當前,我國外語教學應擺脫極端的應試主義傾向,讓教學回歸本位,著力培養學生的外語實際運用能力。因此,在外語課堂教學評價、考試內容設計、考試結果運用等方面就要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重點培養他們使用外語解決問題以及拓展思維的能力。近年來,我國英語高考在組織形式和內容設置上有所改進,部分地區開始實行一年多考制度,試題內容也更加側重考查學生的實際語言運用,這些都是有益的改進。然而,目前我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碩士研究生入學英語考試等出現了淡化語法測試的現象,這點應該予以調整。呂先生認為中國學生學習英語難度大,必須從最基礎的知識抓起,語法對于所有語言技能的學習都至關重要,因此絕對不可被弱化,在重要的語言測試中仍應體現出對語法等基礎知識的專門考查。

5.總結與啟示

作為我國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以其自身外語學習和教學工作經歷為基礎,結合現代語言學理論和深入的觀察思考對我國外語教育規劃和課程教學提出了一系列觀點,雖散見于其各類著作和論文以及會議發言之中,但總結起來已形成了一套外語教育思想體系,這是我國外語教育事業的寶貴財富。呂先生的外語教育教學思想盡管只是針對他所處的時代背景而提出,但其中很多觀點具有很強的前瞻性,可以用于指導改進當前我國外語教育教學實踐(呂明春 王金斌,2014)。作為語言學大師,呂叔湘先生從外語教育價值、外語學習規律和漢英對比等多個角度辯證地看待我國外語教育規劃、外語課程設置、外語教學方法、外語教材編寫和考試評價等諸多問題,并提出了自己的見解,這為更加科學地制定外語教育政策和開展外語教學指明了方向。首先,呂叔湘堅持整體外語教育觀,鼓勵學生各項語言技能的共同發展,但他也特別注重學習者基本知識如語法、詞匯的學習,這和我國外語教育的性質有關。其次,呂老強調外語教育服務國家發展的重要理念,這不僅體現了他的愛國情懷,也反映了其外語教育政策制定的多元價值觀。當前,在深化我國外語教育改革的進程中,我們要結合時代發展制定科學的外語教育政策,調整外語教育規劃的價值取向,堅持外語教育工具價值和人文價值相結合;發揚我國外語教育歷史發展過程中的優良傳統,努力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本土化外語教育教學模式,從而更好地促進我國外語教育教學事業的良性發展。

猜你喜歡
外語教學外語語言
從震旦到復旦:清末的外語教學與民族主義
語言是刀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外語教育:“高大上”+“接地氣”
讓語言描寫搖曳多姿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大山教你學外語
大山教你學外語
我有我語言
外語教學法的進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