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時代同行 促城市成長
——專訪曹珊

2023-01-08 08:41
智庫時代 2022年9期
關鍵詞:城市規劃規劃評估

青 山

城市的發展會留下時代的印記,城市的發展也會留下建設者的足跡,曹珊就是這樣一位在城市發展中推動城市成長的建設者。曹珊老師2007年取得博士學位后,就開始從事城市規劃工作。她于2007年7月至2010年7月在建設部城鄉規劃管理中心從事城市規劃管理和政策法規制定等工作,參與完成多個國家級“十一五”科技支撐課題以及各項建設部課題項目和地方課題項目。其間在規劃司借調6個月,參與了《城鄉規劃法》的宣傳貫徹工作,并參與《城鄉規劃法解說》的編寫,她有著專業的理論知識,有著孜孜不倦的研究能力,有著超高的敬業精神。而且她在城市規劃中能夠深刻地洞察時代發展的動向,在國家宏觀調控的背景下,對城市發展的政策把握精準,因此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我們通過與曹珊老師的談話和對她本人以往經歷的了解,深刻的感受到她是一個對工作充滿責任感和崇敬感的人,也深刻地認識到她的所有工作都是有價值和有意義的,她與時代同行,她個人的成長經歷和輝煌成就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的進步和成長。

曹珊認為,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城市化的發展經歷了世界歷史上最快速的城市化發展歷程。數據顯示,中國城鎮化率由1978年的17.9%到目前已經超過了60%,這是一個偉大的成就。由于中國城市發展呈急劇增長的態勢,其發展潛力已超過了很多發達國家。曹珊老師認為,我國城市發展雖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存在一些問題,我國很多地方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只重視城市發展的速度忽略了城市發展的質量,這樣高速擴張導致城鎮化的“成色不足”,戶籍城鎮化率遠遠低于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很多人在城市打拼了多年,也有自己的房子,但是戶籍依然在農村,有的農民通過自己的努力在城市中立足和生活,但是在醫療、養老和子女教育方面都受到了很多的制約。因此,要加快取消落戶的各種限制、有序推動市民化,讓進城的農民轉變為城市的市民;建設多層次住房供應體系, 大力建設并更好地完善 “商品房+公共住房”雙輪驅動的住房供應體系,讓更多的市民住有所居;加強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全國統籌,加快社保體系改革;推動財稅體制改革,厘清中央、地方財權事權分配。這些都是從國家層面上考慮城市的發展和規劃,就城市自身的發展來講,曹珊結合自身經歷,也作出了科學回答。

曹珊相信,經過4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人民有了建設城市和發展城市的經驗,中國城市的發展必然會走一條適合自己國情和民情的道路,中國城市的發展和壯大也是對人類歷史的貢獻,中國城市化的發展讓億萬世世代代生活在農村的人們享受到了城市化帶來的各種福利和便利,讓發展由人民共享成了歷史的必然。但是中國城市的建設和發展也要像其他國家學習尤其是歐美國家學習,我們的城市化建設走過的是幾十年的歷程,而人家走過的是幾百年的歷程,因此中國可以從歐洲借鑒到如何保護城市和發展城市,如何有效地促進城市和鄉村的協同發展,并保護城市文化遺產和鄉村文化遺產,維護城市發展的公共空間。并在歷史結構中結合現代需求,如何限制城市增長并避免郊區蔓延,如何協調交通與土地利用,如何對人們的出行進行管理,以及如何實現兼顧能源效益的空間發展。歐洲的平衡的城鎮體系的最大特點是,在歐洲有數以千計的中小型的城市中心,這種經濟上欣欣向榮的城鎮與大都市相比,具有更好的宜居性。曹珊認為,中國未來將需要成千上萬的規劃工作者,他們應該了解城市以及城市規劃,應該理解為什么強調城市文化特色和保存城市遺產對國家的未來至關重要。

曹珊參與完成多個國家級“十一五”科技支撐課題以及各項建設部課題項目和地方課題項目。該課題主要是在分析國內外城市規劃實施評估的基礎上,對村鎮規劃實施評估進行研究探討,試圖確定村鎮規劃實施評估方法和實施運行監測指標體系,對村鎮規劃實施評估工作提供指導意見和可操作的方法。由于規劃實施評估工作在我國起步較晚,而且現有理論研究大多是關于城市總體規劃的實施評估層面的,村鎮規劃實施評估基本還是空白。所以這項研究工作包括建立村莊規劃實施評估方法和村鎮規劃實施評估體系,打破了我國城市規劃建設的空白。

此外,曹珊還參與了應用智慧城市模型進行北京朝陽區、密云區“城市體檢評估”工作。城市體檢評估是建立起循證式城市治理,讓城市治理從經驗模式走向科學模式的基礎。順應城市科學和科技發展要求,以周期性的體檢評估建立起城市治理反饋機制,是城市工作在科學范式下發展的必然,也是循證式城市治理的起點。大到一個城市,小到一個地塊,都可以采取這種“體檢-治理-評估”的模式。曹珊認為,城市的規劃和成長需要“七有五性”,即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在所居、弱有所扶及便利性、宜居性、安全性、公正性、多樣性等。曹珊深入參與并率先實現了多尺度、多指標體系的體檢自動感知與計算引擎的開發,推動了城市規劃的相關工作,并對試點街道進行模擬計算,形成了基本概念分析、指標合理性分析、街道聚類模型分析探索及指標關聯模型探索。她通過不同背景的社會專業力量合作和溝通,認為城市的規劃需要利用數據資源助力反哺社會研究,積極吸納社會多源共治的城市規劃智慧成果和實踐建議,打造共享、共治的城市合作生態圈,通過大數據手段推進城市治理和規劃科學化和協同化。

曹珊自2019年9月至今擔任智慧城市工作委員會指導委員會副秘書長,主要負責委員會的專業工作,包括智慧城市的頂層設計、智慧城市空間規劃的構架、分析過程和解決策略,智慧產業新城建設、智慧舊城改造、新區開發,智慧產業園區的選址、空間布局、產業引入等。推動了智慧城市工作委員會在上海嘉定愛派智慧文化產業園、青島啟迪智慧科技園區的建設指導,目前這兩個園區已經在開工建設,其建設和報審過程中的全流程智慧化管理,得到當地政府和項目方的充分肯定。

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在政治建設、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生態建設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城市化發展是改革開放是改革開放取得最大的成就之一,讓億萬世世代代生活在農村的人在短短40多年進入城市、城鎮率超過60%,這是中國人民創造的奇跡,也是中華文化創造的奇跡,更是中國共產黨創造的奇跡。比如北京,在最近20年飛速發展的過程中,物質空間水平提升得很快,但總覺得缺了些什么,曹珊覺得,答案就是在傳統和文化的保留與延續上面,北京在硬件條件上和國際一流大都市城市相比并不遜色,但傳統文化的保留和體現是有一定遺憾的。一座城市的魅力,在于特色,在于內涵,在于文化。文化是城市的根基和靈魂,是城市最好的“名片”。正是由于城市具有了特定的文化特色,才能使城市的歷史與現代、形態與內涵、物質與精神高度融合、渾然一體、延續不斷。我們的城市更新就應當充分發揮小而美的特點,突出城市特色、社區特色,使整個城市的特點更突出。

從業多年,曹珊對城市規劃有了自己更深的體會和見解。當前城市的發展和規劃還是要“以人為本”理念的指導下,實現城市更科學更全面的發展,使得城市既適宜生活,又能不斷進步。在城市規劃建設中,要把制造、信息、科創、金融、知識創意等結合起來,創造更多的城市效益。提升城市居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我們通過與曹珊老師的對話了解到,她對城市規劃和城市發展有深刻的見解,并真正地付諸實踐,持續地為城市賦能。與時代同行,與城市成長。期待曹珊老師取得更大的成就。

猜你喜歡
城市規劃規劃評估
不同評估方法在T2DM心血管病風險評估中的應用
新形勢下的建筑設計與城市規劃
我們的規劃與設計,正從新出發!
淺談基于低碳、生態導向的城市規劃
第四代評估理論對我國學科評估的啟示
城市規劃區內中小型遺址保護的策略分析
新形勢下的建筑設計與城市規劃
規劃·樣本
規劃引領把握未來
快遞業十三五規劃發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