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文科建設背景下高校語文教學改革探索

2023-01-08 11:13
智庫時代 2022年23期
關鍵詞:大學語文文科語文

魏 韡

(酒泉職業技術學院)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一個國家的發展水平,既取決于自然科學發展水平,也取決于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水平。一個沒有發達的自然科學的國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個沒有繁榮的哲學社會科學的國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隨著我國在科學技術領域不斷進步,國民經濟跨越發展,我國高等教育突飛猛進,但與歐美相比,我國高等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明顯脫節,尤其是人文社會學科,這就導致高校文科建設發展相對理工科來說處于“弱勢”的地位,民眾自然而然形成了重理輕文的觀念。2020年11月,教育部發布《新文科建設宣言》,要求新文科建設要以社會發展需求為導向,改變傳統的文科專業培養人才模式和文科課程教學模式,培育適應社會發展的新型人才。

在新文科建設背景下,作為高校課程體系中最基礎的職業核心能力課程,大學語文應立足國情,重新審視課程定位,強化價值引領,在用優秀作品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同時,應綜合考慮新時代新使命的新要求,融合吸納新理念新技術的新內容,培育大學生的文化自信心,提升大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主動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一、高校語文教育的困境

高校開設《大學語文》課程的爭議。應試教育時代,語文教學局限在死板的傳統教學模式中,經過多年的素質教育改革,《大學語文》教學中已經融入了對“美”的教育、“德”的熏陶,但大家對學習《大學語文》課程的認知仍困囿在應試教育中。社會上不少人認為,漢語言作為母語,經歷了小學、初中、高中階段的學習,大學生們已經會讀、會寫、能理解,無需再經受高考語文科目時死記硬背的折磨,大學生應該專注于專業學習。甚至在高校中,也有一些《大學語文》課程可刪減的聲音,理由是《大學語文》課程不像其他通識課程有明確的開課目的,比如《大學英語》《大學計算機基礎》是為通過全國英語、計算機等級考試開設,又如《體育》,更是有《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作為開課依據。

《大學語文》課程定位的爭議。改革開放以來,大學語文課程教學改革大約經歷了應試教育階段、素質教育階段和通識課程教育階段,在不同階段,伴隨著教學理念的革新和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進,《大學語文》課程承載的育人目標和歷史使命不斷演變,因各地高等教育發展不均衡,不同高校對大學語文的定位也就不盡一致了,有“工具性”“文學性”“人文性”“思想性”“文化性”“社會性”“審美性”等觀點。在課本的選編方面,不同從事教學研究的教師也各有偏重。但綜合來說,不再把提升大學生語文能力作為課程教學的主要目標,而去強調人文性、文學性、審美性或文化性等等,這種轉變,使得大學語文課程承載了過多的功能而難以達成其教學目標,也使得大學語文課程與其他文化類課程定位重合,導致課程逐步邊緣化。

《大學語文》課程教學效果的爭議。近年來,識錯字、斷錯句、用錯語、寫作能力低下現象屢見媒體報道,其中,相當一部分人受過高等教育。深入分析就會發現,《大學語文》課程不受重視、與經濟社會進步脫節是一個重要原因?!洞髮W語文》課程長期處于邊緣地位,也非專業課程,很多院校不斷壓縮課程的課時和學分;很多中文專業教師有專業研究領域,被納入公共教學部后缺乏歸屬感,對通識課《大學語文》授課的積極性不高;相當一部分大學生認為《大學語文》僅是一門公選課或者通識課,課程學分在總學分中占比微不足道,因此學習興趣不高,對課程有輕視現象;這就形成了“教”與“學”相互敷衍、相互將就的現象。

二、高校語文課程建設思路

建設新文科已然成為世界各國教育界共性的行動。我們的新文科建設要立足我國國情、體現中國特色。新文科建設背景下,創新發展《大學語文》課程,要圍繞“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遵循學生成長規律,與理工醫等學科交叉融合,運用新興科技手段,提升學生精神層面的獲得感和滿足感,啟迪學生深入思考自我價值的實現和人生的意義。

(一)堅定文化自信,突顯價值引領

吳巖(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在新文科建設工作會議上指出:新文科建設是要“培養知中國、愛中國、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新時代文科人才;創造光耀時代、光耀世界的中華文化”。因此,高?!洞髮W語文》課程就不能只停留在知識傳承、人文精神熏陶層面,更要有時代的使命和擔當,幫助學生樹立文化自信,進行價值引領,在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揚的基礎上,進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培養能夠傳承黨的偉大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堅持守正創新,明確育人目標

在物質生活空前豐富便利的當下,文科課程應注重提升學生精神層面的獲得感和滿足感?!洞髮W語文》課程要超越工具、文學、人文、文化、審美等論調,堅持以優秀文學作品夯實學生語文能力,以豐富的思政教學資源提升學生文化自信心、激發學生民族自豪感,克服網絡不良思潮的影響,培養能夠傳承發展黨的事業、擔負民族復興責任以及具有國際視野的時代新人。

(三)促進跨科融合,提升課程質量

新文科教育要培養有文化自信、家國情懷、獨立思考的人才?!洞髮W語文》課程要積極探索更加多樣化、個性化的人才培養模式,積極促進文科各學科之間、文科和理科、工科、醫科等學科交叉融合、創新發展,為學生的成長、成才和發展高效賦能。

三、高校語文課程建設做法

語文課程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重要載體之一,也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陣地之一。在新文科建設背景下,《大學語文》課程的改革應著眼于回歸本質和多學科融合。一是回歸語文教育本質,與中小學語文教育有效銜接,重點提升學生的文章閱讀分析能力、應用文體寫作能力和文學作品鑒賞能力。二是與文科各學科、其他學科相融合,升級換代文科人才培養模式和學科體系,以適應社會發展需求;與新科技新技術融合,革新課程教與學的方法和載體。

(一)課程思政

圍繞立德樹人,充分利用課程內容中所深蘊的思想政治元素,建立課程的思政資源庫,與課程教學深度融合,比如可以從保家衛國抵御侵略、英雄烈士視死如歸等角度,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也可以從古典名作學習方面共賞華夏文化輝煌,因此《大學語文》課程可將課程內容劃分為家國情懷、文化傳承、輝煌歷程、時代成就、感悟人生等教學模塊,將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有機統一。教學模塊與課程思政可安排如下:模塊一通過牧羊十九年持節不屈的蘇武,“先天下之憂而憂”的范仲淹,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顧炎武等事跡名言,培養學生愛國之情、興國之責。模塊二學習中國古代文學,中國傳統文化孕育出中國古代文學,它歷史悠久燦爛、內容多彩絢麗、形式豐富多樣、風格鮮明獨特,引導學生傳承、傳播優秀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模塊三可以從先秦的《詩經》《楚辭》,經漢文唐詩宋詞元曲,講解到明清小說,各種文學樣式百花競放,各階段的文學巨匠各領風騷,讓學生暢想在這顆豐碩文學果實中,領略我國蔚然壯觀的文學史,激發學生民族自豪感。模塊四賞析近現代文學,感悟真實歷史,堅定道路自信。模塊五通過學習汪國真《跨越自己》,海子《春暖花開,面向大?!?,食指《相信未來》,學以致用,幫助學生抵御頹廢消極文化影響,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在課程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認同并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現傳播知識功能與價值引領完美結合,可通過誦讀國學經典、謄寫古典詩詞、人文演繹實訓等方式,以潤物無聲、隱性滲透形式實現課程思政,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相輔相成、同頻共振,形成協同育人效應。

(二)回歸本質

高?!洞髮W語文》的教學回歸應體現在提升學生的文章閱讀分析能力、應用文體寫作能力和文學作品鑒賞能力。

作為一種載體,“語文”可承載思想、承載文化、承載文明,《大學語文》課程除了“以德育人”任務,更是文、史、哲的結合體,通過語文學習,要讓學生熟讀各歷史階段優秀文學作品的基礎上,了解我國各朝各代發展的鮮明特征,實現“以史為鑒,以史育人”,通過解讀賞析文學作品,提高學生閱讀分析能力,培養學生批判思考能力,幫助學生塑造健全人格。

同時,“語文”是人與人之間最主要的交際工具,拓展《大學語文》課程的學習內容、形式與渠道,加強實踐與應用的指導和教學,使學生認真學語文、恰當用語文,讓學生成為能說、會寫、懂思、善辯的實用型人才。

另外,教學團隊應充分理解《大學語文》課程內容,精心篩選名篇名作,設計豐富教學情境,營造身臨其境氛圍,讓大學生在優美情景熏陶中提高思想政治素養,尤其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與傳承,不能只靠“讀”與“背”,要求學生蘊含情感,與優秀文學作品進行心靈碰撞,做好引導,教育學生傳承并發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做知書達理、有教養的中國人。

(三)教學改革

教材與課程內容建設。不同高校應根據各自學情,制定符合自身培養目標的課程標準,選用或自編課程教材,回歸語文教育的初心,要提升語言文字運用能力,融合文學與思政、文學與德育、文學與文化理念的同事,應重視內容的政治性,同時兼顧內容的思想性。課程內容的更新應從以下兩方面切入:一是增選學生感興趣的文學內容,或學生分享心得的優秀作品。同時兼顧教材的穩定性與課堂的動態性,調整少量授課篇目,提升了學生學習興趣,增加了內容新穎度和教學新鮮感,可鼓勵學生分享閱讀體驗,提高學生口頭表達能力,也帶動其他學生參與分享,雖給教師帶來挑戰,但可大幅提高學生學習效果。二是增加文科與其他學科融合形成的新內容。新文科建設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交叉與融合,由此形成新的學科內容,這些內容中有的是經傳統研究范式轉換形成的,如人文經典數字化、社會科學動態大數據采集處理等產業產生的新人文社會科學內容;有的則是伴隨新興產業發展而出現的,如人工智能、基因工程、區塊鏈、虛擬技術等產業的興起,需研究與之配套的相關倫理、法律、政策等;面對這些新內容,課程應適應新發展形勢,主動合理吸納新內容,提升課程質量。

加速課程信息化建設,改進教學模式?!洞髮W語文》課程應改變過去定位不清、目標不明、過程僵化、方式老舊的教學現象,運用信息化技術從內到外革新課程。選取MOOC、網絡媒體、網絡公開課等平臺優質資源形成課程資源庫,也可針對本校學情由教學團隊協作完成課程資源庫建設。在資源庫平臺,以過程性考核、聽說讀寫思辨等方面綜合考核替代應試型考核,完善演講視頻、讀書心得、人文演繹等學生作品的交流系統,有效促進線上與線下、課內與課外的交流與學習。在課堂教學中,應結合教學和學生實際,使用翻轉課堂、對分易等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中心,督促學生做足課前準備,讓學生成為課程中的主角,鼓勵學生分享文字之美、文字之用,教師點評、點題、拔高,恰當融入感情閱讀、思考分析、小組討論、模擬訓練等實踐教學環節,實現理實一體教學,也可利用網絡和自媒體,突破時間空間限制,有效促進學生隨時隨地參與課程的教與學。

充分運用新技術,適應社會發展需求。從媒介技術而言,“互聯網+”“AI+”技術極大地改變了傳統教學生態,新技術不斷涌現,信息量無限拓展,對于課程而言,不僅為師生學習提供了豐富便捷的資源,以及學科交叉的基礎,而且可以讓在互聯網時代成長起來的學生,以他們喜聞樂見的形勢和載體接受教育,同時,新技術和信息量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互動體驗,如“彈幕”“微表情”等,這也可以幫助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新技術改變了教學過程師生間主體關系,中文學科的傳統結構也得以革新,推動文史哲的進一步內化,實現文學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的交叉和相融,因此,在保持學科主體性的同時,應革新學習方式、創新課程內容。

總之,文史哲等文科教學已正式邁入“新文科”建設之路,這為《大學語文》課程提供了良好的改革契機和思路,也為《大學語文》課程帶來了艱巨的挑戰。應通過重新定位課程教學目標、融入課程思政、更新教學內容、革新教學形式與方法,在職業核心能力課程體系中確立自己獨特的價值和合適的位置,與相關文學、文化類課程形成良性互動與有益互補,有效提升《大學語文》課程育人效果。

猜你喜歡
大學語文文科語文
《快樂語文》2022年全新改版!
文科不懂理科的傷悲
2019年成人高校專升本招生考試模擬試題 大學語文(一)
山西省2018年專升本選拔考試 大學語文
2018年成人高等學校專升本招生全國統一考試 大學語文
求學·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求學·文科版201806、07合刊
大學語文教學模式探析
孫文科
語文知識連連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