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需求及培養*

2023-01-08 20:51
智庫時代 2022年21期
關鍵詞:高校教師教學資源培訓

王 琪

(皖南醫學院)

教育信息化是促進教育公平、深化教育改革以及保證教學質量的關鍵措施。教師是教育教學活動的組織者以及引導者,信息化教學能力的高低與最終課堂教學效果的優劣有直接關系[1]。信息化教學能力優秀的教師,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能夠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如此,我國頒布的《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明確要求以教育信息化推動教育現代化,以提升教師信息化教學水平。故而,如何提高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成為許多高校所關注的問題。

一、高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培養價值

(一)滿足教育體制發展的實際需求

“互聯網+”時代,科學技術高速發展,教育領域也產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信息傳播速度呈幾何式增長,教師和課本也不再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唯一來源。為了更好地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滿足學生信息化時代的個性需求,教師需要不斷學習新興的技術知識,提升自己的信息化教學能力[2]。同時,教師在滿足信息化時代下關于教學的要求之外,還應保證與教育體制發展客觀情況相符。在疫情尚未完結的今天,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的融合以及混合式教學仍在各高校普遍開展并持續。因此,高校應重視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培養,幫助教師積極應對疫情對課堂教學產生的沖擊。而在教學工作中,教師可以合理引入信息化技術,利用網絡以及計算機技術為教學工作提供便利,滿足時代發展對于教育教學的需要。

(二)推動教師個人能力的提高

信息化時代下,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產生變化。傳統教育中,信息資源的獲取具有一定的單向性、單一性特征。實際教學工作中,教師便是課堂的權威,負責向學生傳輸各種理論知識[3]。高校學生不同,所采用的學習模式為主動式學習,師生之間缺少交流,所以高校教師在教學中多處于獨立的位置。信息化時代背景下,學生不僅可以從老師處獲得知識,同時可以應用網絡資源開展學習。故而,高校教師培養信息化教學能力,更改教師傳統教學思維,推動教師積極學習以及進步,改善教學方式,在課堂中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二、信息化教學的特點與意義

(一)信息化教學的特點

信息化教學強調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以及實踐能力,可以生動形象地展現學科之中信息量較大或是較為抽象的內容,且教學資源十分豐富,能夠從不同方面加強學生的能力[4]。此外,信息化教學有效改變了教師在課堂中的角色,信息化教學環境下,教師必須在傳統教學模式基礎上,再次對教學流程、教學目標予以設計,并耗費更多的精力收集適合的信息化教學資源,針對教學評估過程予以適當調整,且信息化教學需要不斷提高教師個人專業能力,所以對教師而言,信息化教學是個人綜合素養提高的機會。教師引入信息化技術后,可以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如慕課與微課等,突顯教學的重點以及難點,且可以實現教學內容的無限回放。又如交互式白板可以完成師生、人機、生生之間的高效溝通與交流,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二)信息化教學的意義

信息化教學是時代發展的需求,在實際教學中有著極大的意義。第一,符合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求。伴隨社會經濟不斷發展,大學生更加強調個性化發展,信息化教學方式可以滿足學生個性化的基本需要[5]。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高校課堂更為現代化,可以將學生作為教學的核心,尊重學生個性化發展。在高校的課堂教學中使用信息化教學,極大地改變了學習者學習知識的心理以及行為方式,為學生了解新鮮事物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渠道,加快其學習理論知識和掌握技能的速度。另外,傳統教學模式僅通過黑板板書完成教學,這種方式較為枯燥,教學效果不理想。而信息化教學技術可以通過視頻、音頻以及文字等不同形式展示理論知識,容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以及學習能力,避免出現課堂枯燥且無趣的問題,有益于提高教學質量。

(三)培育新時代創新型人才的需求

持續培養高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可以為現代社會培養創新型人才。在“互聯網+”時代,高校教師不僅承擔一線教學的任務,同時也有著為社會培養大量具有現代化特點的實用創新型人才的義務[6]。高校在育人方面若想更上一層樓,必須要重視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及創新人才的培養,與時俱進地針對大學生開展有效教學,充分應用各種信息化教育技術,為學生提供更為個性化的空間,以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從而進入深度學習的狀態,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

(四)教師個人與學校發展的需求

高校信息化教學需要教師具備專業且優秀的能力,可以在教學中不斷創新與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方法,以推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知識結構的構建與改善。信息化教學是“互聯網+”時代下的教師教學的必然需要,教師要不斷提高個人信息化教學能力應用水平,才能確保教學整體質量。高校開展信息化教學不僅可以幫助教師完成自身的成長與進步,同時能夠提高教學效率,對推動高校長久發展而言具有積極意義。

三、高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需求

(一)信息化的教學理念

信息化教學理念指學教師對信息化教學所抱有的基本態度以及觀念,是教師開展信息化教學的基礎。作為高校教師,不僅需要明確信息技術引入教學的重要性,同時在觀念上厘清信息化和教學之間的關系。信息化教學并非單純追求教學的信息化以及先進化,核心還是教學[7]。所以在信息化教學中,信息技術是輔助性工具,為教學提供服務。但是許多教師容易產生誤解,過分追求技術的應用效果,而忽視了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實用性。

(二)信息化教學素養

信息化教學素養可以分為兩種:其一,技能素養,指教師需要具備對應的計算機操作以及網絡應用技能,例如能夠熟練應用PowerPoint、Flash等各類軟件制作相應的課件,并應用多媒體軟件把文字、圖像以及視頻等各種資源轉變為教學資源。其二,課程整合素養。課程整合素養指教師能夠結合所教授課程的特征以及教學目標的選用,合理引入適合的信息化技術以及資源,達成教學目的。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并不是簡單的“技術+課程”,整合是需要將不同的技術方式合理地應用在課程之中,這對教師信息化技術的應用有較高的要求。其三,信息道德以及安全意識。教師應具備判斷信息知識產權、網絡信息源頭可靠性的能力,同時了解有關法律規定。

(三)設計和開發能力

設計開發能力主要包括如下內容:其一,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信息化教學設計需要教師充分應用現代信息技術以及信息資源,合理設計教學各個環節以及要素,為學生供應更為理想的信息化教學條件,教師不僅需要合理應用不同類型信息技術以及資源,同時需要具備豐富的教學設計經驗[8]。反映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重要指標包括教學方案的選用、設計內容和目標以及技術應用效果等。其二,網絡課程制作能力。網絡課程是在網絡技術的支持下展現某一課程內容,并利用網絡開展教學活動一種方式,網絡課程制作除課程教學設計之外,牽涉了腳本的編寫、有關教學素材制作以及課件制作等各種活動。因此,對教師能力的要求更為嚴格,需要其具備對應的網絡知識、軟件工具運用能力以及素材收集制作能力。其三,信息化教學資源開發能力。信息化教學資源的開發重點并不在于技術的難度,而是在對于教學過程的深度理解,在教學的全過程中融入信息技術,并且在具體教學環節中對所使用資源的特征的把握。因為信息化教學資源的開發不是IT從業人員的任務,而是一線教師根據自己實際的教學需求通過技術的手段去制作相應課件、視頻等教學資源。因此,提升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需提升教師信息化教學資源開發技術。

(四)應用和實踐能力

其一,課堂與實訓現場的教學能力。課堂與實訓現場教學能力主要指教師開展課堂教學、實訓教學期間所采用的信息技術、教學平臺以及數字資源等,開展課堂教學以及實訓教學任務的水平,教師需要結合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特征建立教學環境,改變傳統教學方法,應用有關數字資源,處理教學中的重點以及難點[9]。其二,組織管理能力以及評估能力。組織管理是開展教學的保障,教師需要具備運用信息化手段控制課堂的能力,只有技術應用得當、遵照相關原則,才能顯著提高教學整體質量。

四、高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培養策略

(一)合理應用校本信息技術資源

高校應充分應用信息技術教育資源開展校本培訓活動,例如信息化教學等級訓練、專家的知識講座以及信息技術成果交流分享會議與示范公開課培訓等方法,幫助高校教師提高信息化教學能力。同時,高校需要圍繞信息技術項目核心進行組織項目培訓。例如,高??梢越M建信息技術創新創業工程組織,以項目式培新為基礎,借由完成項目的方式加強教師信息化教學的能力。高校還可組織校內各個學科教師參加市級教育廳或是教育部門舉辦的項目工程,通過參與工程項目,顯著提高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高??山柚袠I協會組織的幫助,引導高校教師更為積極地參加不同類型協會學術以及討論會議[10]。另外,高校還可為教師發放一些培訓資料,或是結合教師培訓以及日常教學經驗引發大量培訓材料,并把信息技術教育基礎知識以及多媒體教育方法作為重要的教學資源,組建校內信息技術教育培訓組織,通過校內培訓提高教師信息化教學的能力。

高校通過上述措施培養高校教師信息化培訓的同時,還需要派遣大量管理人員負責日常信息技術培訓的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的信息技術教育指導以及培訓制度,嚴格要求所有教師按照規章制度落實各項工作。同時,建立相應的獎懲制度,通過合理的獎懲制度,使得更多的教師自覺參加培訓活動,推動高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提高。如針對積極參與各項活動,且信息化教學能力顯著提高的教師,予以一定的獎勵。反之,針對不愿意參與各種活動,且信息化教學能力較低的教師,應予以一定的懲罰。

(二)構建信息化教學平臺

高校需要先確定高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培養預期的目標,能夠為后續培訓工作如何進行提供指導,使得培訓工作能夠依序進行,并合理指導以及管控整體培訓工作。故而,學校需要指導教師建立現代化教學理念,同時掌握基礎的信息技術教學方式以及技能的實際運用能力,從不同角度提高教師信息技術水平以及專業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

高校在確認目標時,需要保證目標有一定的實用性、人性化,教師能夠通過實現目標滿足個人內在發展的實際需要,將整體目標細分為多個子目標,通過完成各個子目標,不斷提高個人信息化教學能力。除此之外,學校還可應用教育信息技術建立綜合性教學平臺,借助資源共享的方法,指導學生與教師之間開展雙向互動,并結合各個學科的特征,改善信息教育的基本程序,積極引入信息教育方式,不斷提升教師教學水準以及效率,使得高校教師逐漸發展為現代化教師。

(三)合理劃分教師培訓階段

信息技術能夠加快信息傳播速度。針對高校來說,合理應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能夠有效改善傳統的師生關系,為師生之間溝通與交流提供機會,使得學生之間從原本的獨立性學習模式以及競爭關系轉變為互動性學習以及合作關系。不僅如此,教師和教師之間也可開展更好的交流與互動。高??梢詫⑴嘤杽澐譃椴煌碾A段,認真分析每個階段的培訓內容,并不斷創新培訓的方式,充分發揮培訓的效果。高??梢詫⒔處熜畔⒒虒W能力培養分為如下三個階段:

第一,基礎信息技術理論知識傳授屬于初始階段。該階段培訓的內容具體包括明確現代化教學理念、介紹信息技術相關知識以及培訓計算機操作基本技能,為之后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提高奠定良好知識基礎。

第二,信息教學資源設計與制作屬于關鍵環節,該培訓階段重點培訓教師如何開展多媒體設計、在教學中引入多媒體技術以及網絡信息資源整合等。高校教師完成該階段培訓后,需要定期予以評估,以提高教師信息設計與制作水平。

第三,教學綜合水平應用提升以及教學模式改善同樣是培訓的重要環節。該階段培訓的目標是加強教師教學能力,利用信息技術推動教學改革,培訓內容包括信息化教學活動設計以及評估、教學時間實踐的進行等,也是反映教師該階段培訓效果的主要方式。

五、結束語

信息技術高速發展對推動高校教學方式改革而言具有積極意義,但是其并不能完全取代教師在教學中的地位以及作用。因此,高校不僅需要要求教師將信息技術引入日常教學活動之中,同時需要重點培養教師信息化技術的應用能力,使得教師學會如何將信息技術應用在課堂教學之中,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價值與作用。因此,高校應明確信息技術應用的價值,并明確高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需求,通過合理應用校本信息技術資源以及構建信息化教學平臺等方式,有效提高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培養優秀的現代化教師。

猜你喜歡
高校教師教學資源培訓
綜合指數法在高校教師教學水平評價中的應用
論高校教師的法治素養培育
培訓通知
豐富歷史教學資源 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談談高校教師的教學學術
CIT培訓學院2020線上培訓正式啟航
從五方面做好引導培訓
民用飛機航電系統虛擬教學資源建設
高校冰上教學資源社會開放的意義及管理模式
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資源網建設的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