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產業經濟學課程教學改革探索*

2023-01-09 02:56柯文嵐劉名遠范一青
智庫時代 2022年24期
關鍵詞:投入產出學時經濟學

柯文嵐 劉名遠 范一青

(福建江夏學院經濟貿易學院)

一、引言

推動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是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部署,是教育領域人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秶医逃聵I發展“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引導高校進行全方位、系統性改革,推動轉型發展高校,把辦學思路真正轉到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上來,轉到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上來,轉到培養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上來,轉到增強學生就業創業能力上來,全面提高學校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創新驅動發展的能力[1],這也為地方本科高校經濟學專業的教學改革指明了方向?!懂a業經濟學》是一門融合了經濟學、管理學與文化學基本理論的應用型經濟學科,研究產業的發展變化、產業內部企業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產業間的相互聯系等經濟規律,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課程[2]。通過“產業經濟學”的學習,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產業經濟領域的經濟管理行為,提高解決產業發展問題的綜合能力,培養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應用型人才。因此,本文以“產業經濟學”為例,探討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經濟學科專業課程教學改革。

二、產業經濟學專業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課程體系知識點重合

“產業經濟學”是高等學校經濟學專業為高年級本科生開設的必修理論課程,主要涉及產業組織、產業結構、產業布局、產業政策等內容,課程涵蓋內容廣泛,但同時與經濟學前導課程“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以及并行課程“發展經濟學”“國際經濟學”“區域經濟學”等課程的知識點存在交叉重合[3],很容易造成教學資源的浪費,同時也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影響了教學效果。

(二)經濟數理模型難度大

以蘇東水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產業經濟學》教材為例,“產業經濟學”課程內容側重強調產業組織、產業結構、產業發展等經濟數理模型的理論依據和模型推導,對學生的數理邏輯要求較高,難度較大,容易引起學生的畏難情緒。加上教學方式單一,知識點講授過程枯燥乏味,導致學生難以真正掌握和運用經濟學分析工具。

(三)理論學習與實踐脫節

“產業經濟學”屬于應用經濟學科,涵蓋了大量可直接用于經濟、管理等領域解決實際問題的工具和方法,學科綜合性、應用型較強。但由于課程教學方式單一,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缺乏對社會經濟發展實踐案例的分析和討論,也缺乏運用經濟學分析工具對經濟社會所存在的產業問題進行分析判斷的實操訓練,導致學生理論學習與實踐嚴重脫節,無法在畢業后運用所學的知識進行創新、綜合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

三、“產業經濟學”課程體系教學改革設計

(一)“產業經濟學”主干課程專題教學

為避免“產業經濟學”與其他應用經濟學專業課程在授課過程中存在知識點重合的問題,在蘇東水《產業經濟學》教材框架的基礎上,以專題形式打破重組教材內容。在理論知識講解過程中,融入我國新時代經濟發展的實踐案例,引導學生用產業組織、產業結構、產業發展等理論知識解釋現實經濟現象[4],幫助學生深刻理解我國產業發展演變規律和產業政策制訂的理論依據。主干課程共設置九個專題,共計48學時,具體教學目標和學時分配如下:

(1)導論。以“雙碳”戰略熱門話題引出中國產業轉型升級政策,并對我國能源、電力、工業、交通、建筑、農業等產業節能降碳措施進行案例分析,幫助學生直觀、迅速地建立對“產業”的基本認識,使學生能夠正確認識我國產業發展所面臨的問題,深刻理解學習“產業經濟學”的意義所在,共4學時。

(2)企業:西方vs東方。西方觀點部分,重點介紹以科斯為代表的現代企業理論及其發展起來的兩個分支:交易成本理論和代理理論,從交易成本理論理解企業的縱向一體化,以代理理論理解企業橫向一體化。東方觀點部分,則以日本企業為典型代表,進而延申到中國現代企業制度的改革演變,引導學生辯證地看待東西方的企業制度,共4學時。

(3)市場結構與規模經濟。重點講授決定市場結構的因素:市場集中度、產品差異化、進入和退出壁壘。通過分組形式,要求學生課后收集我國或地方石化行業、電信行業、汽車行業、零售行業等產業中企業的規模數據,運用行業集中度CRn、基尼系數、HHI指數計算上述產業的市場集中度,再結合上述產業的規模經濟效益進行分析,使學生能夠通過指標數據對市場結構進行實證分析,共4學時。

(4)SCP范式與案例分析。要求學生在課前對產業組織理論發展及各學派主要觀點進行預習,并在課堂中以討論的方式,進行歸納、總結、對比。以團隊協作的方式,在課下對本省某一產業的市場結構、市場行為、市場績效情況進行調研分析,制作10-15分鐘左右的幻燈片,在課堂上進行小組匯報。不僅能鍛煉學生查閱資料、調查分析的能力,也能使學生深刻理解產業組織理論的SCP分析范式,共8學時。

(5)產業結構演進與政策。從產業結構演變及其規律介紹,延伸到我國改革開放以來三次產業結構發展演變歷程,并結合所在地區實際情況討論我國以及地區產業結構變動的影響因素以及各個階段產業發展政策制訂的理論依據,使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產業結構演變規律,引導學生思考自然資源、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之間的影響關系,建立可持續發展觀,共6學時。

(6)投入產出模型。以簡化的三部門投入產出表為例,介紹投入產出表各部分的經濟含義,及均衡關系,在課堂上請學生根據投入產出表計算出產業關聯相關系數,并進行投入產出分析。另外,結合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發布的“新經濟”產業的投入產出數據,在課堂中對我國各類行業的影響力、感應度、生產誘發系數、投資生產誘發系數、出口生產誘發系數等進行分析,使學生直觀地認識到當代中國產業的投入產出現狀,引導學生主動關注中國產業經濟問題,共8學時。

(7)產業布局與集群。以我國“十三五”西部大開發空間格局部署為例,講授產業布局理論。通過介紹國際分工格局與國際產業轉移的演變,以及國際分工和國際產業轉移背景下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戰略,引導學生討論中國在參與國際分工和國際產業轉移中應采取的策略。在產業集群方面,以我國汽車零部件、無人機、醫療創新產業集群為例,引導學生思考上述產業集群布局的依據,共4學時。

(8)產業管理案例分析。分別以日本產業政策案例、我國鋼鐵行業產能過剩治理政策案例、成品油價格規制案例以及英國廣告行業自律管理案例,對產業政策、產業規制、行業自律等產業管理措施進行講解,使學生了解和掌握多維度的產業管理手段,共6學時。

(9)中國產業發展展望。新常態下我國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與“雙碳”戰略目標,為中國產業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供給側改革、能源革命與產業升級的角度,引導學生思考和討論新常態下我國以及所在地區產業發展的特點、趨勢和方向,鼓勵學生持續關注行業發展動態,提前為就業做準備,共4學時。

(二)“產業經濟學實訓”課程加以配合

“產業經濟學實訓”課程主要采取統計數據收集、行業調研、案例剖析、產業經濟問題實證分析(統計或計量)相結合的實訓教學方法,實現由理論課堂教學向實訓教學延伸。在教學過程中強調理論知識的現實應用,注重理論與實踐、理論與案例相結合,堅持學生為主體的引導式教學方法,同時輔助課堂小組討論和課后輔導。把學生對現實產業經濟問題的觀察能力、實證分析能力的培養放在突出地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彌補課堂講授法的不足和解決理論知識與現實應用兩者存在的脫節現象。具體設計以下三個實訓項目:

1.產業經濟學統計指標、經濟模型和軟件的了解掌握

產業統計指標和產業經濟模型是產業經濟學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分析產業經濟問題不可或缺的方法論基礎。這一部分要求學生選擇產業經濟學所涉及的核心統計指標和經濟模型,如市場集中度、投入產出模型及相關系數;在理論講解的基礎上,通過統計軟件對上述指標進行實證模擬,并對實證模擬或統計結果進行經濟分析,共計4學時。

2.現代產業經濟熱點問題實證研究文獻解讀

通過對現代產業經濟熱點問題實證研究文獻的解讀,掌握現代產業經濟學問題研究的分析思路和最新研究方法,增強對相關統計指標、統計或計量模型的應用能力。要求學生從“中國知網”數據庫中查閱20篇以上現代產業經濟熱點問題的實證研究論文,結合產業經濟學理論體系和知識結構對所選文獻進行解讀,最終提交一篇不少于2000字的文獻綜述,共計8學時。

3.投入產出模型運用及產業發展問題實證分析

通過對投入產出模型、產業關聯系數、產業波及系數進行實證測度,分析產業與產業之間的技術經濟聯系,以及產業波動對經濟的影響,并以此提出現代產業發展新對策思路。要求學生熟練掌握投入產出表及其相關系數的計算方法和經濟含義,選擇不同地區或國家的投入產出表進行相關系數測算,根據測度結果分析該地區或國家的產業發展問題,最終提交一篇實證分析報告,共計12學時。

(三)建立應用經濟學專業“第二課堂”

為了進一步加強“產業經濟學”及其他應用經濟學專業課程的應用性,使畢業生更好地服務于地方產業經濟活動,應充分將學校和企業的固有優勢進行整合,通過校企之間的產學合作建立應用經濟學專業的“第二課堂”[5]。一方面有助于將生產實踐融入傳統課堂,利用實踐對理論進行驗證,并憑借理論為實踐提供持續發展的指導,實現產學協同發展的目標。同時,還能確保企業對產業經濟人員的能力需求和高校本科畢業生的素質與實踐能力相匹配,提升應屆畢業生的就業水平?!暗诙n堂”可采用以下方式開展:

1.定期邀請企業人員或業界精英舉辦講座

為解決地方本科高校在“產業經濟學”等應用經濟學方面存在教師實踐能力不足、實踐教學課時比重偏小的問題,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為企業提供參與教學活動的平臺,邀請所在地區不同行業企業骨干或社會人士前往學校內部授課或舉辦專題講座,由業界精英講授企業日常經營及發展所遭遇的相關產業問題[6],并傳授學生利用知識解決實際生產問題的方法和思路,從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2.建設校企合作人才培養實踐基地

通過校企聯合的方式完成人才培養實踐基地的建設工作。在依托實踐基地開展教學活動時,本校的專職教師可以前往企業接受專業培訓,同時,企業也可向學校輸送技術骨干擔任指導教師。企業負責提供設備、場地及培訓人員,確保高校的教師和學生能夠充分接觸行業發展動態和相關技術平臺,充分整合“產教學”各方資源。

(四)完善師生“教”“學”效果評估機制

要成功實現“產業經濟學”專業課程的教學改革,除了在教學方案上進行改進,還應配套相應的專職教師教學質量評估機制和學生綜合成績考評方法作為課程教學改革是否成果的標準和關鍵。一套合理、完善的師生“教”“學”效果評估機制,一方面可以激勵專職教師通過進修不斷提高教學技能和教學質量,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最終形成師生“教”與“學”的良性互動。

1.健全教師教學質量評估機制

地方本科高校課堂教學效果評價方法主要有學生評價、院系評價、教學管理部門評價以及教師考試評價等。授課教師應通過多渠道了解學生聽課體驗,及時根據學生的反饋豐富教學形式,在傳統講授法的基礎上,借助“互聯網+”教學應用技術,增加任務驅動、案例分析、分組討論匯報等多元教學方式。除了傳統教學評價指標以外,應加設教師為提高自身教學技能和實踐能力所進行的進修、培訓方面的考核,以此激勵專職教師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2.完善學生綜合成績考評的方法

現有的學生成績考核主要包括“產業經濟學”主干課程期末閉卷考試成績和“產業經濟學實訓”課程提交的兩份報告成績,作為對學生產業經濟學課程學習效果的總體評價。隨著課程教學方式的多元化改革,應建立靈活多樣的考核方式和更多維的評價機制,將學生在課內參與各種形式學習的態度及參與“第二課堂”實踐的成果和表現納入學分評估體系中,督促學生重視課外實踐部分的學習,幫助學生從被動學習逐步轉變為主動學習[7]。

四、結語

本文以培養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應用型經濟管理人才為落腳點,結合當前教學過程中存在的知識點重合、數理模型難度大、理論與實踐脫節等問題,提出了設置產業經濟學主干課程專題授課與實訓課程相配合的課程方案、建設“產教學”協同發展的第二課堂,完善師生“教”“學”效果評估機制方面的具體措施,可為日后產業經濟學的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指導方向。

猜你喜歡
投入產出學時經濟學
移民與健康經濟學
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下的學時發放標準的探索
——以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為例
《詩詞寫作》課程教學大綱(節選)
教學大綱國畫(工筆花鳥)
簡明經濟學
探索學時積分制 構建階梯式成長激勵體系
送餐的巫術經濟學 精讀
無錫高新區制造業投入產出分析
基于DEA-Tobit模型的我國2012—2013年群眾體育投入產出效益評價與影響因素研究
基于DEA方法的高校R&D投入產出績效評價與對策研究——以河北省29所高校為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