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制造教師專業能力快速提升研究*

2023-01-09 04:00付濟林李和明
智庫時代 2022年7期
關鍵詞:雙師高校教師智能

付濟林 李和明

(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

一、智能制造的影響

首先,我國制造業在智能制造背景下面臨著許多挑戰。我國為了發揮出制造業的重要作用,更好地應對激烈的國際競爭,將智能制造加入我國的戰略計劃,并將此作為日后的發展方向。我國為了實現制造強國的目標,致力于突破重點領域。在智能制造的背景下,我國制造業想要得到更好的發展,就應當建立相應的人才隊伍,更好地適應智能制造戰略。

其次,我國在提出智能制造后,也對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國高校應當以服務社會和企業、保證國家的良好發展為目標培養人才。所以,高校畢業生應當了解我國目前的發展形勢。在產業轉型的背景下能夠很好地適應智能制造生產崗位,掌握安裝技能、調試技能和維修技能等。所以,智能制造對人才提出了高端復合型的要求。

最后,由于制造企業改變了自身的用人標準,高校想要為其提供更高素質的人才,就應當改變自身的人才培養模式。社會和國家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支持,高校應當作好人才培養工作。高校應當為社會和用人企業培養更多滿足需求的人才。然而在目前的制造業人才中,大多數都是傳統產業工人,十分缺乏高端技術人才,這對制造業未來的發展造成了嚴重影響。此外,高校在沒有做好人才培養的基礎工作,也就是與調查用人單位的需求和市場需求。高校所培養的人才難以達到智能制造提出的素質和技術要求,這些都是智能制造對高職院校造成的影響[1]。

二、智能制造專業教師隊伍現狀

(一)部分高學歷的教師,缺乏良好的理論知識

目前大多數高校教師具有較高的學歷,然而大部分教師并非畢業于師范院校,缺乏專業的教育學知識和心理學知識等,也沒有透徹地理解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和教育政策等,沒有正確地理解和把握教學規律及教學原則。高校在產業轉型升級后擴大了自身的招生規模,也加大了高校教育的改革力度,這些都會導致教師難以得到可持續發展,影響他們自我價值的發揮。

(二)教師缺乏充足的教學經驗,教學能力不足

根據調查研究,智能制造專業目前的大多數教師缺乏豐富的教齡,難以良好地設計和開發教學工作及教學資源,也沒有掌握基本的教學技能等,沒有結合實際的教學情況和崗位需求,設計相應的教學內容;在教學工作中采用了過于僵硬的模式、方法、策略和手段等,與高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并不相符,沒有開展生動有趣的教學工作,因此難以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所以,教師需要進一步加強自身的教學能力。

(三)缺乏雙師型教師,職業技能水平不達標

大部分教師在畢業后就開始擔任高校教師,缺乏充足的行業經驗,也沒有全面了解行業目前的發展情況,沒有充分認識企業所需的新技術和新工藝等,同時缺乏職業核心技能,難以達到雙師型教師的要求。所以,教師難以在教學期間準確把握學生所需掌握的職業標準和職業技能,難以實現對學生的良好引領,也難以培養他們的職業技能。

(四)熱情工作的教師缺乏職業發展規劃

愛崗敬業的高校教師對待工作十分積極,大部分教師都可以做到認真工作,希望可以為專業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將教育工作作為自身的職責。然而,大多數教師缺乏豐富的工作經歷,沒有從發展趨勢、教學規律、發現現狀和職業技能等方面,深入、全面地認知社會經濟、職業教育、專業發展和專業核心等,在個人職業發展的時候,沒有融合自身的專業發展,負責某專業教學的教師經常會將非專業領域且與自身所學專業關系不大的內容作為研究的方向和重點[2]。

這主要是由于教師在從事專業教學的過程中,對個人職業發展的把握并不準確,在職業發展規劃和團隊合作方面缺乏相應的指導。此外,為了評職稱,教師更傾向于發展自己的“老本行”。這不僅難以促進專業建設和發展,還會限制教師的發展,難以達到“雙贏”的目標。

三、智能制造對教師提出的能力要求

在采用數字技術、網絡技術和智能技術轉型升級智能制造產業的同時,也改變了對高校教師的要求。

(一)多學科交叉融合課程開發能力

在轉型升級制造業的同時,逐漸減少了技術工人的重復操作,同時加大了對復合型人才的技術技能要求。隨著現代制造技術、智能生產技術和信息技術等在裝備制造和生產管理等領域的發展和交叉,生產崗位需要的是素質能力更加寬厚的勞動者,而教師直接負責培養高技能人才,所以在開發一體化教材期間,應當具有交叉融合多學科知識的能力。

(二)建設和提升改造智能實訓車間的能力

想要提升勞動者的素質和技能,就需要為他們提供充足的實踐操作機會,學校應當做好對智能實訓車間的構建,以此來完成“做中學”“學中做”的目標,為教師提供更多實踐的機會,滿足智能制造的要求。教師應當結合不同的知識體系和本區域產業發展狀況,例如智能制造和工業機器人等,建設相應的知識實訓車間,如此,不但學生可以開展真實的實訓,而且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把握整個智能制造系統,促進教學質量的改善。

(三)產教研融合能力

智能制造提出了創新的內在要求,智能制造凸顯了生產作業的小批量、個性化特征,所以,高校教師應當具備更強的創新能力??梢圆捎貌煌膭撔滦问?,例如創新原理、創新改進等。而大部分教師更傾向于創新改進和疊加,認為其可行性更高。教師通過開發和設計企業產品,可以有機地融合產學研,在實踐的同時展開思考,而思考可以為教師提供創新動力。

(四)職業素質教育能力

在智能制造時代,需要采用多人協作的方式完成原本由一人負責的工作,新崗位在溝通合作、問題解決和自主學習等方面,加大了對勞動者職業素養的要求。具有此類職業素養的高校教師才能夠勝任教育工作[3]。

四、智能制造教師專業能力快速提升的研究

首先應當健全人才引進機制,智能制造專業離不開教師這一基礎,高校的教學質量主要取決于教師的教學能力。所以,高校教師應當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如此才能夠促進技術人才的全面發展,為社會培養更多優秀人才,促進企業的進一步發展??茖W技術在經過不斷發展后,在智能制造背景下,教師面臨著多樣化的要求,應當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地通過學習提升自己。高校應當為教師提供完善的培養和引用機制,做好對優秀教師的篩選,為智能制造專業建設良好的教師團隊。

(一)積極開展教學改革,提高自身教學能力

產業轉型升級也加大了高校教育的改革力度,高校改革應當圍繞著教學改革。教學改革應當以課程、教師和教材為實處。做好對三教改革的落實,這會對人才培養質量起到直接的作用,是高校建設教育教學的主要內容。教師是教材和課程的主體,這意味著三教改革應當以教師為主角。

智能制造專業教師需要根據時代的發展,結合與時俱進的要求,做好對自身教育理念的積極轉變,對三教改革的探索和實施,首先應當做好對專業發展動態的把握,具有職業核心技能,并不斷加強自身的雙師素質,以雙師型教師為發展目標;其次應當做好對以往教學模式的改革,結合產業升級和多樣化的生源,以個性化為原則,做好對教學模式的積極探索,同時應當將課堂主體由教師歸還給學生,將被動的知識傳授教學轉變為學生主動學習,要做好對相關教學方法的確立,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他們的學習主動性。最后應當做好與崗位職業標準的對接,對課程教學內容的改革,引入企業真實的智能制造應用案例和企業培訓教材,探索如何在課程教學中良好地融入新技術和新工藝等內容,開發與當前需求相適應的各類教材,將其作為活頁文選、工作手冊或網絡教材等。以三教改革的形式,加強自身的教學能力,如此也可以促進教學質量的有效提升。

(二)建設與產業鏈匹配的雙師型教師隊伍

想要為智能制造產業培養所需的技術技能型人才,教師不僅應當充分熟悉各產業鏈環節,還應當具有良好的實踐操作能力,以雙師型教師為目標。高校在建設新型工科的同時,應當以產業鏈發展為依據,做好對自身專業群結構的優化,必須以此為重點,加快建設雙師型教師團隊,鼓勵教師大膽創新,并發揮自身的作用促進產業鏈的發展,此外還應當鼓勵教師從物理基礎技術鏈和關鍵產品方面,做到對智能制造產業鏈的熟悉了解。同時,雙師型教師還可以由信息技術工程和機器人工程等領域的人才擔任,如此可以實現對教師隊伍的拓展和隊伍結構的優化。

(三)完善專業課教師的培養機制

首先,負責培養專業教師的行政管理人員的專業教學經驗應當在三年以上,并且在工程實踐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等。其次,應當為專業教師制定相應的培養考核管理制度,并做好對其的不斷完善,同時應當為專業教師提供專業化和多元化的培養。此外還應當以現代培養機制為前提,與工業界合作培養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為智能制造專業建立相應的校外實踐基地和校內科研基地。采用內部激勵的方式,促進專業教師對智能制造理論和實踐技能的積極學習,為教師提供掛職稱和產學研合作等途徑,與企業開展密切的聯系,加強教師的理論聯合實踐能力[4]。

(四)充分調動專業教師的積極性

傳統制造業在轉型升級為智能制造業的同時,職能部門應當做好對外宣傳引導工作的加強,加快確定專業教師應當優化和學習的教學內容和學科綜合知識。專業教師除了應當負責以往的專業課教學之外,還應當定期負責其他學科的專業教學,教學主管部門需要做好對相關考核機制的建立,促進教師對各科專業知識的主動學習,在業余時間鼓勵教師參加各類專業實踐培訓。其次,如果教師具有全面的學科專業知識和較強的工程實踐能力,學校應當定期做好對專業教學計劃和授課內容的修訂,摒棄傳統的生產工藝和產品設計工藝等,在教學內容中引入有關智能制造的專業知識,如此可以在課堂上促進學生對智能制造的全面認識。其次,新工科專業應當以智能制造教師隊伍為典型代表,建立該教師隊伍是為了培養復合型人才,進而促進智能制造業日后的可持續發展,所以教師應當將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等新興的信息技術內容加入到以往的機械專業課程中,同時教師還應當積極改進傳統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以自主學習和復雜工程的解決為目標,做好對學生能力的培養。

(五)深入企業一線開拓教師的能力

推動產業轉型發展的同時,改變了學校的生源結構,由于生源主體不同,所以他們所追求的知識和技能技術都不相同,也就是他們具有完全不同的個人發展規劃,在這種背景下,高校教師應當轉變自身的理念,豐富自身的專業知識,加強自身的技術技能。

智能制造專業教師應當加強自身的能力,拓展自身的視野,加強自身的專業技能,積極利用校外渠道,深入企業一線。尤其是具有代表性的智能制造企業。在企業中加強自身的崗位職能和職業技能。在企業中學習和沉淀的同時,教師應當做到對行業職業標準的熟悉,例如如何操作,編程和運維工業機器人等,具備崗位職業核心技能。

此外如果條件充足的話,還可以為教師提供參與高等級職業技能培訓的機會,如此,可以提升其日后的教學工作,尤其是在順利實施一加X證書制之后。同時,教師應當將新技術和新工藝引入到課堂教學中,根據職業崗位需求,做好對數字化教學資源的開發,豐富學生的知識,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改善課堂教學的效果。

(六)以老帶新,樹立正確的職業規劃

新課改提出,需要不斷加強教師之間的相互幫助,進一步組織教師進行溝通、交流以及合作。高校的主力軍就是教師,也是建設和發展學校的掌舵人。教師能否獲得良好的成長關系著學校日后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高職院校的大多數教師缺乏先進的成長觀,特別是智能制造專業教師,這主要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高校教師雖然具有愛崗敬業的精神,希望可以盡快貢獻自己的力量,建設和發展智能制造專業,但是他們大多沒有科學的職業發展規劃。

高校智能制造專業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具有專兼結合,結構合理的特點,教師具有廣闊的成長平臺。所以,學校應當抓住十四五發展規劃這一時機,提高專業隊伍的水平,為教師建立完善的成長和激勵機制,采用以老帶新的機制培養教師。讓老教師和老教師負責教師的教學和科研活動,逐漸培養教師的專業技能和科研能力,讓他們結合自身的個人發展觀,制定日后的專業發展規劃。教師也應當抓住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跟隨教學團隊,在老教師和老教授的指導下,作出科學的職業發展規劃,將專業建設加入到個人發展規劃中,如此可以同時達成專業發展和個人發展的目標[5]。

(七)加大表彰獎勵

為了建設一支師德高尚、結構合理、理論水平高,業務能力強的教師隊伍,造就一批名師,充分發揮學科帶頭人的作用,制定各種表彰獎勵制度,設立了各種獎勵,如教學獎、教研獎(包括論文、論著發表獎、課題獲獎等)、校本培訓獎。定期召開教研表彰大會,使一批青年教師迅速成長,教師的業務水平、工作激情也在不斷提高。通過不斷培訓、定期學習、有效激勵、適度表彰,使教師們的成就感、幸福感不斷增強,不斷享受著個人專業發展所帶來的樂趣。

五、結束語

我國想要成功由2.0、3.0工業時代轉變到4.0時代,就應當重視人才素質技能的提升。高校主要以專業職能、專業技能等為學生的主要培養目標,而產業轉型升級之后,從智能制造、信息處理和思維能力等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方面,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教師目前缺乏有效、目標明確的培養機制,許多教師的教學水平難以達到智能制造的要求。所以,高校在產業升級的背景下也加大了對教師的要求,應當建設與產業鏈匹配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完善專業課教師的培養機制,以此來加快專業教師的發展。

猜你喜歡
雙師高校教師智能
綜合指數法在高校教師教學水平評價中的應用
論高校教師的法治素養培育
談談高校教師的教學學術
建筑室內設計專業雙師培養授課實踐探討
林秀娟 茶業“雙師”
農村小規模學?!半p師教學”美術教育模式探究
小學科學“雙師課堂”中雙師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