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強新型主流媒體 凝聚磅礴奮進力量

2023-01-09 11:21本刊評論員
中國出版 2022年5期
關鍵詞:新形態融合生產

│ 本刊評論員 │

春,孕育著新的希望。進入21世紀以來,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蓬勃發展,如同春天的力量,正在重構全球創新版圖、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深刻影響著國家前途命運、深刻影響著人民生活福祉。對于傳媒行業,技術催生內容生產創新、推動媒介形態變遷、促進傳媒格局調整。媒體深度融合發展,已成為主流媒體的“必答題”。

2022年,是新時代新征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意義的一年,黨的二十大將于下半年召開。黨的二十大,是我們黨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新征程的重要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會,是黨和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奮進新征程,我們需要堅強的思想保證;建功新時代,我們需要提供強大的精神力量。

我們要建成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的現代化;我們要實現的共同富裕,是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要用新思想新產品引領人民、服務人民,才能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笆奈濉币巹澗V要設置專篇對“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進行部署,強調要“推進媒體深度融合,做強新型主流媒體”。

做強新型主流媒體,要強在內容生產上。主流媒體是融合發展的“排頭兵”,要在守正創新中引領價值導向。做強新型主流媒體,除了堅持內容為王,提升“四力”練好“內功”之外,還要生產多元性內容,加大優質新聞產品供給力度。在數字科技推動下,內容形態加速演變,產生了一系列新媒體內容、數據內容、交互內容等新內容形態。媒體深度融合的關鍵,在于加速向生產新形態內容拓展;新型主流媒體之“新型”,重要體現于生產新形態內容,以新內容贏得更為強大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主流媒體亟須探索將新技術運用到新聞采集、生產、分發、接收、反饋中,針對群眾普遍關心的痛點、焦點、難點問題,有針對性地推出更多融媒體精品力作,不斷提升主流媒體網絡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供給能力,向生產新媒體內容、數據內容、交互內容等新形態上加速拓展,全面提高輿論引導能力。主流媒體還應以開放平臺吸引廣大用戶參與信息生產傳播,推出群眾喜愛的內容。

做強新型主流媒體,要強在傳播方式上。最大化傳播是媒體及其從業人員的基本追求、使命所在。如今,移動互聯網已經成為信息傳播的主渠道,徹底改變了原單向線性傳播的基本格局,形成多元主體間的相互影響、相互依存。主流媒體只有堅持高位引領,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用好移動傳播新技術,不斷創新傳播手段和話語方式,才能把握主動權。

把握主動權,主流媒體需要以更強的意識、更大的力度,進行多媒體、跨平臺、立體化傳播,最大限度地整合資源,打造融通式的傳播格局,不斷提升傳播力、影響力;不斷形成“現象級”熱點,占據網絡空間主渠道,占據輿論傳播制高點。同時,積極運用大數據技術,對產品的傳播趨勢和受眾反饋進行預判分析,提高傳播的針對性和主動性,不斷擴大產品的覆蓋面,實現傳播效應最大化。

風勁潮涌,自當揚帆破浪。沿著“強化互聯網思維和一體化發展理念”“主動借助新媒體傳播優勢”“高度重視傳播手段建設和創新”指引的方向,新型主流媒體發展大格局正在形成。

任重道遠,更需策馬揚鞭。當縱深推進媒體融合建設號角吹響,當全媒體傳播陣地在新媒體技術的加持下得以極速拓展,讓主流媒體的作品“破繭”“出圈”,實現傳播力影響力最大化,凝聚起更多磅礴的奮進動力。

猜你喜歡
新形態融合生產
讓安全生產執法真正發揮震懾作用
村企黨建聯建融合共贏
陶德麟先生“辯證法的新形態”思想研究
融合菜
從創新出發,與高考數列相遇、融合
用舊的生產新的!
《融合》
代工生產或將“松綁”
新形態西裝
張建五:深化改革 著力打造混合制經濟新形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