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下來華醫學留學生針灸推拿學課程思政教育策略*

2023-01-10 09:06朱嘉卉翟佳麗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 2022年11期
關鍵詞:針灸留學生肺炎

馬 紅 朱嘉卉 翟佳麗 姜 影

(濱州醫學院康復醫學院,山東 煙臺 264003)

當今,伴隨著我國國際影響力的提高,中醫藥文化的對外合作交流逐漸加強,尤其在國家倡導“一帶一路”政策的大背景下,沿線眾多國家與我國在中醫藥領域以及高等教育等方面的合作持續深化,來華接受高等教育的留學生數量日趨增多[1]。濱州醫學院自2013 年春季開始招收臨床醫學專業留學生,為注重中國文化的滲透,必修課程中開設了針灸推拿學等中醫類課程,并且在留學生思政教育教學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本文以濱州醫學院留學生針灸推拿學課程為例,探索總結疫情下對來華留學生開展課程思政教育的策略。

1 開展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環節,對當代大學生三觀的塑造、適應當今社會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2]。留學生高等教育作為中國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教育國際化進程中不容忽視[3]。來華留學生作為高等教育的新興群體,由于文化背景的差異以及語言環境的不同,他們對中國文化不適應,并對中醫學科欠缺深入的了解,使得教育管理難度有所增加[4]。在當今形勢下,加強對來華留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勢所趨,必須要將留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課堂教學過程中[5]。

2019 年底,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簡稱“新冠肺炎”,從武漢迅速波及全國,多個國家相繼出現確診及死亡病例,目前全球受該疫情影響的國家和地區數量急劇上增,已引起全球的關注。新冠肺炎疫情下,多國封城,各地學校積極響應教育部“利用網絡平臺,停課不停教不停學”的號召,充分利用網絡平臺,開展線上教學,這對來華醫學留學生這個特殊群體的課程教育產生了較大影響[6]。人才培養是當今大學一項重要的社會責任,需要培養能夠理性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人[7]。在當前疫情下,如何借助線上教學平臺,既能保證課堂教學多文化、多價值并存,又能切實開展思政教育,值得深思。

2 開展思政教育的實施過程

經過中國人民的不懈努力齊心協力抗擊疫情,目前國內新冠肺炎的防治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在抗擊疫情過程中,雖然國外對中國有眾多質疑的聲音,但同時這場全球抗疫阻擊戰給人們帶來了眾多思考與感悟,比如生命、責任、人類命運共同體、多元化文化差異等,這為針灸推拿學課程的思政教育提供了眾多教學素材。

2.1 因時—敬畏生命重視生物安全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之時,學生們正處于寒假。為了解本學期授課班級2018級臨床醫學留學生秋季班學生的基本信息,在針灸推拿學課程開課之前,通過問卷星的形式展開調查摸底。本班級學生以非洲籍學生居多,目前40%學生處于中國境內,60%學生處于國外其他不同國家。

隨著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人數的居高不下,死亡人數的不斷攀升,這對人們的思想產生了強烈的沖擊。尤其是當直面危機的時候,可以讓我們直接感悟到生命的可貴,并且認識到生物安全的重要性。生物安全是指在現代生物技術的研究、開發和應用可能會對生物多樣性、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產生的潛在風險與威脅[8]。

關于人類新發傳染病,鐘南山院士曾提及接近80%是來自動物,這是人類對自然界過度開發導致的后果。只有敬畏生命、敬畏大自然,才會努力去維護生態的多元化,才會保護生態平衡。鑒于此,2019 年10 月,我國生物安全法草案首次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審議,草案明確維護國家生物安全是總體要求,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是根本目的,保護生物資源、防范生物威脅是主要任務,這一草案填補了法律空白。

在課程授課過程中,可以講授中醫理論中“天人相應”的觀點,講解人與大自然相互統一的現象。天地、四時、萬物對人的生命活動都會產生影響,使人體產生生理或病理的反應。在這個自然界的大系統中要想求得自身平衡,需要順應自然規律,而不能破壞大自然。正如《靈樞·歲露》云:“人與天地相參也,與日月相應也”;《素問·脈要精微論》亦云:“與天地如一”。

2.2 因地—尊重差異 加強多元文化教育 來華留學生來自不同國家,宗教信仰、家庭文化背景各有差異,在語言溝通上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礙[9],來華生活的適應能力每個人也多有不同,需要引導學生們互相尊重,并加強多元文化教育。

通過課堂教育,促使留學生了解并且認同中國文化,并且尊重其他學生國家的文化。在授課過程中,多提出一些主觀性問題,讓大家各抒己見,了解各自見解;對于學習任務,進行分小組討論,讓留學生們可以進行思想的碰撞,進一步掌握認識不同文化的差異性,養成處理不同文化的良好行為模式;針對部分留學生時間觀念不強,學習拖沓的現象,加強課程考勤和課下作業完成,使自我發展與班級進步并存。

國外教育偏重于課堂的活躍性氛圍,往往喜歡在課堂上進行隨機提問和討論,但是中醫類課程卻需要穿插中醫理論知識的鋪墊,需要仔細思考,這對他們的課堂參與度起到不良影響,學習積極性有所下降。針對這種情況,可以借助豐富的多媒體資料,將含有中醫元素的影視片片段穿插至課堂上,讓留學生對中醫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悠久歷史有一個直觀的感受,加深印象,進一步提出問題,引發學生主動思考。配合在線開放課程(MOOC)的教學資源,同時開通騰訊QQ 群和微信群,教師課下隨時進行答疑,既能節約課上時間,也能鼓勵留學生們積極提出問題。

在課程開始之前,調查了解目前留學生對中醫藥參與新冠肺炎防治的關注程度,僅有15%的留學生對此有所了解。在線上課堂上,及時對留學生普及中醫藥疫情防治的最新進展。在國內疫情抗擊戰中,中醫藥在臨床上的使用,大大縮短了患者的住院天數以及核酸轉陰時間,減少了不良后遺癥。在中西醫結合治療的臨床經驗交流中,國外不少學者從最開始懷有質疑態度到逐漸認可中醫的療效,也正體現了對中醫文化的逐漸認同。

2.3 因人—立足專業強化社會責任 本課程是針對臨床醫學專業的留學生展開的。在對留學生的職業規劃進行調查時,大部分留學生表示以后打算繼續從事醫療行業,還有留學生有在中國繼續讀研深造的計劃。

醫學是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相結合的綜合學科,這要求醫學生不但有一顆心懷病患的仁心,還需要有救死扶傷的妙術。通過中國古代著名醫家孫思邈行醫的故事,給留學生講授,作為一名醫生,必須有“大醫精誠”的胸懷,時刻牢記“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醫學生誓言。通過中國藥學家屠呦呦經過上百次的失敗而成功研制青蒿素,從而為全球瘧疾消除行動做出積極貢獻的經歷,告訴留學生們,在以后的學習中要潛心治學,同時也要培養創新意識,可以做到“尊古不泥古,創新不失宗”。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抗擊中,醫護人員成為最重要、最突出、最堅實的力量,他們是沖在最前線的最美逆行者。他們運用自己的醫術救治、幫助患者直到痊愈。在這個過程中,不少醫務工作人員因感染病毒而遺憾離世。也正是他們的社會責任感,才讓國內的疫情防治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數以萬計的患者痊愈出院。

國家有邊界,病毒無國界,病毒是人類共同的敵人。新冠病毒形成全球“大流行”,這是整個世界的不幸??箵粢咔椴粌H是醫學的問題,更涉及全人類,全世界所有國家都在貢獻自己的力量[10]。然而一些人士卻把矛頭指向中國,無端指責中國隱瞞疫情造成他們的被動,這是一種意識形態的偏見。在疫情暴發之際,中國果斷通過“封城”迅速切斷傳播鏈,為世界爭取寶貴時間,并將抗疫積累的豐富經驗,在第一時間與世界分享。

新冠肺炎疫情是與每個人的切身利益都是息息相關的。有些網民為博求社會關注度,在網上肆意散布不實消息,通過網絡信息的輻射作用,引起社會公眾的高度恐慌,這些造謠者因為虛構事實擾亂了公共秩序,已受到法律的制裁。作為一名新時代的醫學大學生,應該遵守規則,用理性、客觀的態度去思考當前時局,深度思考個人與社會、中國與世界的關系,正確抵御不良言論的侵蝕,在這場疫情抗擊戰中強化社會責任意識,明辨是非,決不可做出藐視規則、喪失理性的惡行。

2.4 因課程—課程引領 引導針灸推拿技能學習 在針灸推拿學課程中,主要講解針刺、艾灸、拔罐、推拿等一系列的中醫傳統療法。相對于中醫基礎理論的枯燥,本門課程偏于實踐性。通過國際上應用針刺減肥、拔罐緩解肌肉酸痛的臨床報道,為留學生揭開本門課程的神秘之處,讓留學生萌生求知的渴望,進而快速地融入課堂中[11]。

鑒于線上教學的限制,不能在課堂中采用體驗式的教學方式。為解決實訓受限的現狀,以網絡為手段,充分發揮多媒體的優勢,拍攝大量針灸、拔罐的操作視頻,配合講授,讓留學生對技術的操作可以化抽象為具體、化靜態為動態。

除了講授針灸技術的理論知識,還將目前最新現代研究進展穿插在教學中。比如對于針灸技術在傳染病的防治,不但講授東晉醫家葛洪的《肘后備急方》所記載的艾灸方法,“斷瘟病令不相染,密以艾灸病人床四角,各一壯,佳也”[12],還補充現代實驗結果,針灸可能通過膽堿能抗炎通路等途徑,起到全身抗炎的效果,可應用于新冠肺炎的防治[13]。在中國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針灸干預的指導意見》中,對居家隔離與出院居家康復的患者,也推薦了相關針灸的治療方案。將針灸推拿技術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的應用情況,隨時給留學生們進行豐富補充,藉以加強引領作用,進一步引導留學生加強對本門課程的學習。

3 結語

針灸推拿學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它是溝通中醫基礎理論與臨床實踐的橋梁課程,同時也是中醫文化的精髓部分。所以,加強來華醫學留學生對中醫文化的認同,有助于留學生對本門課程的認識與理解[14]。

在當下新冠肺炎全球抗擊戰中,中醫藥的參與呈現出顯著的效果。面對東西方文化的不同以及中國傳統醫學和現代醫學的差異,在開展的針灸推拿學教學過程中,通過“因時、因地、因人、因課程”4 個層面,層層推進了思政教育。因時教育,引導留學生們提升敬畏生命、重視生物安全的意識;因地教育,在中國求學過程中,幫助留學生進一步了解中國文化,尊重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性,加強多元文化教育;因人教育,教導臨床醫學專業的留學生,要立足本身專業,強化作為一名醫學生的社會責任;因課程教育,通過針灸推拿學課程知識的引領,引導留學生們加強針灸推拿技能的學習,鼓勵在以后的學習以及工作生活中,可以應用所學技能為病患解除病痛。通過“四因”策略對留學生開展思政教育,來華留學生對中醫傳統文化思考逐漸加深,逐漸認識到中醫學在抗擊疫情中的重要性,并且對中醫針灸推拿技術從了解甚少,逐漸能積極接受,進一步發展到對中醫文化產生興趣。由此可見,在針灸推拿學課程中開展思政教育,既可以踐行培育立德樹人,亦是中醫教育國際化的契機。

猜你喜歡
針灸留學生肺炎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四)
緣何“問道扶?!?——留學生如是說
犢牛肺炎巧防治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護小知識
一分鐘了解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
留學生的“撿”生活
針灸在缺血性視神經病變應用
針灸
第一章 天上掉下個留學生
中醫針灸的發展與傳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