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外高橋社區中老年人群體適能現狀及其與衰弱表型的關聯分析

2023-01-13 12:53王一焱吳緒波柏怡文徐雪萍
同濟大學學報(醫學版) 2022年6期
關鍵詞:握力中老年人上肢

王一焱, 吳緒波, 汪 浩, 柏怡文, 徐雪萍, 陸 琰, 吳 靜

(1. 上海中醫藥大學,上海 201203; 2.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七人民醫院康復治療科,上海 200137; 3. 上海中醫藥大學康復學院,上海 201203)

衰弱是與年齡增長密切相關的臨床綜合征,主要表現為機體生理儲備下降甚至失調,從而導致個體抗應激能力減退、疾病易感性增加[1-2],為家庭及社會的養老照護帶來沉重負擔。目前,我國社區老年人群衰弱的發生率約為9.3%,另有45.4%的老年人處于衰弱前期[3]。對衰弱的研究主要側重于衰弱篩查和評估、危險因素調查及流行病學調查等方面[4],已形成了臨床衰弱量表、Frail量表等廣泛應用的篩查工具[5]?,F有衰弱篩查工具通常使用身體素質的某一指標作為評估條目[6],但身體素質是由肌肉力量、柔韌性、平衡能力等多指標組成的多維結構[7]。國外學者發現除傳統的握力和步態速度外,身體素質的其他指標在中年時期及衰弱早期也會下降,并據此提出將身體機能評估納入衰弱篩查,以促進衰弱的早發現、早預防[7]。

體適能(physical fitness)作為評估身體素質的工具,能夠評價個體進行有效活動的狀態[10]?,F有研究表明[11-12]體適能水平與老年人跌倒、功能障礙,甚至壽命密切相關。一項系統評價發現[8],老年體適能的各項指標與衰弱間存在不同強度的關聯性,其中行走速度及下肢力量對衰弱的預測價值最高。但這些相關性研究多在美國、歐洲和亞洲其他地區進行,國內尚缺乏對中老年人體適能與衰弱的關聯性研究。此外,國內對于衰弱研究多局限于二分類資料的分析,缺乏對衰弱前期這一過渡狀態的探究。而衰弱前期代表著身體機能的早期下降,具有可逆性,若通過及時干預可避免進展為功能衰弱[13]。因此本研究通過調查社區中老年人體適能指標及衰弱情況,分析二者的關聯性,為衰弱中老人制定個性化運動干預方案提供科學依據,促進衰弱的早發現、早預防。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為橫斷面調查研究。于2020年12月至2021年6月,通過方便抽樣法,納入上海市外高橋社區參與常規健康體檢的中老年人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 年齡≥50歲的意識清楚、無溝通障礙的城鎮社區居民。排除標準: 有嚴重心肺功能,肌肉骨骼疾病者;有神經功能障礙,例如感覺障礙或運動麻痹;有認知或心理障礙。所有納入分析的278例患者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研究方案獲得上海市第七人民醫院院內倫理委員會批準(2018-IRBQY-013)。

采用該公式計算樣本量:

根據既往研究報道,衰弱的發生率P為28.4%[14],t為顯著性檢驗的統計量,顯著性水平α取0.05,容許誤差d取0.2P,計算得樣本量為252人??紤]到部分問卷可能存在無效應答,按20%無效問卷計算,本研究最后確定樣本含量為302例。最終,本研究共發放318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278人,有效回收率為87.42%。研究對象平均年齡為(67.29±6.91)歲;其中男性82例(29.5%),女性196例(70.5%)。

1.2 方法

1.2.1 一般資料調查表 包括患者年齡、性別、文化程度、身高、體質量等)、疾病史、藥物治療等。

1.2.3 體適能指標 (1) 計時-起立-行走測試(Timed Up & Go Test, TUG): 受試者離開椅子并繞過3 m外的標志物(旋轉方向自由),重新坐到椅子上并且后背貼在椅子背上,計時整個過程的耗時。用于評價平衡能力及敏捷性[18]。(2) 8英尺起立行走測試(8-foot up-and-go test, 8FUG): 受試者行走8英尺(2.44 m)所用時間,用于評估老年人活動能力[19]。(3) 握力測試(handgrip strength, HS): 采用握力計測量,連續測試兩次,取最大值,記錄以kg為單位。用于評估上臂肌肉力量。(4) 30 s屈肘測試(30 s arm curl test, 30-AC): 在肘部完整的運動范圍內,受試者于30 s內盡可能多地持啞鈴(男性3.6 kg;女性2.3 kg)進行屈肘彎舉,記錄30 s內前臂彎舉的次數[15]用于評估上肢肌肉耐力。(5) 30 s坐起測試(30 s chair stand test, 30-CS): 受試者端坐于椅上,完全站起,隨后完全坐下,起-坐記為1次。用于評估下半身肌肉力量。(6) 2 min高抬腿測試(2 min straight leg raise): 受測者站立,雙腳輪流舉至膝蓋和髂骨中間,記錄2 min內抬膝次數。用于評估下肢肌肉耐力。(7) 抓背測試(back scratch test, BS): 受測者站立,一手過肩往下伸展且手心貼背部,另一手從腰部后方往上伸展且手背貼背部,測量兩個中指間的距離[19]。用于評估上肢柔韌性。(8) 坐位體前屈測試(sit-and-reach test, SR): 受試者坐在墊上,雙腿伸直,全腳掌蹬在測試儀平板上;然后雙臂并攏平伸,上體前屈,用雙手中指指尖推動游標平滑前移,直至不能移動為止。用于評估下肢柔韌性。

1.2.4 質量控制 嚴格按照納入排除標準確認研究對象;調查人員經過統一培訓,以一對一的形式開展調查,所有問卷均當場發放和收回;體適能指標均采用統一標準測量。隨機抽取20例受試者,在間隔1 h內由2例調查人員分別進行體適能測量,并記錄結果,以檢驗不同研究人員所測體適能指標的一致性。

1.3 統計學處理

2 結 果

2.1 中老年人群體適能指標測量一致性檢驗

不同研究人員所測體適能指標的一致性分析見圖1。橫坐標為兩次測量數據的平均值,縱坐標為兩次的測量差值;中間線條表示差值的平均值,上下線條為95%一致性界限的上下限。如圖所示,各體適能指標的散點均落在95%一致性區間內,表明不同研究人員所測的體適能指標一致程度較高。

圖1 不同研究人員所測體適能指標的Bland-Altman分析圖Fig.1 Bland-Altman analysis of physical fitness indicators measured by different researchersA: TUG測試的Bland-Altman分析圖;B: 握力測試的Bland-Altman分析圖;C: 30 s屈肘測試的Bland-Altman分析圖;D: 坐位體前屈的Bland-Altman分析圖;E: 抓背測試的Bland-Altman分析圖;F: 30 s坐起測試的Bland-Altman分析圖;G: 8英尺起立行走測試的Bland-Altman分析圖;H: 2 min高抬腿測試的Bland-Altman分析圖

2.2 中老年人群衰弱發生率及組間一般資料的差異比較

本研究共調查278例中老年人,平均年齡(67.29±6.91)歲。其中衰弱組34例,占12.23%;衰弱前期組145例,占52.16%;無衰弱組99例,占35.61%。通過組間單因素比較分析顯示,年齡、性別、高血壓、糖尿病等變量組間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一般資料的組間比較Tab.1 Intergroup comparison of general information

2.3 衰弱組、衰弱前期組與無衰弱組體適能指標的組間差異比較

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顯示,TUG測試、握力測試、30 s屈肘測試、抓背測試、30 s坐起測試、8英尺起立行走測試及2 min高抬腿測試7個變量組間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提示衰弱的發生可能跟上述體適能指標存在潛在關聯。

表2 不同組別體適能指標的組間比較Tab.2 Comparison of physical fitness indicators in different groups

2.4 中老年人群衰弱影響因素的有序多分類Logistic回歸分析

將單因素分析結果中有統計學意義的變量納為自變量,以中老年人衰弱程度為因變量(1=無衰弱,2=衰弱前期,3=衰弱)進行有序多分類Logistic回歸分析,以“無衰弱”作為參考類別。模型似然比檢驗顯示,本模型優于只有常數項的模型(χ2=88.440,P<0.001);擬合優度檢驗顯示模型擬合良好(χ2=448.559,P=0.353);平行線檢驗顯示比例優勢模型假設成立(χ2=11.819,P=0.621)。

表3 中老年人群衰弱程度的影響因素的多因素有序多分類Logistic回歸分析Tab.3 A multifactorial ordered multicategorical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degree of frailty in the middle-aged and elderly population

2.5 體適能指標與衰弱的相關關系的多重對應分析

圖2 體適能指標與衰弱的多重對應分析圖Fig.2 Multiple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of physical fitness indicators and frailty

3 討 論

本研究結果顯示,調查區內的中老年人12.23%處于衰弱期、52.16%處于衰弱前期、35.61%處于無衰弱狀態,處于衰弱前期的中老年人數較多,與前人研究相符[22-23]。相關研究表明,衰弱前期發展為衰弱的可能性是無衰弱的5倍[24]。而衰弱作為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若在衰弱前期機體功能早期下降時實施有效干預,可有效延緩甚至逆轉衰弱的進程[25-26]。因此醫務工作者在進行臨床工作中,應更重視中老年人衰弱前期的篩查及危險因素的識別,以預防或延緩衰弱的發生。

本研究重點分析體適能指標與衰弱的關聯性。體適能作為增進健康、預防疾病、滿足休閑活動所需的體能,現常見于康復醫學及老年學的功能評定,已成為評價中老年人生理機能水平的常用指標。目前國內對于體適能的各種評估方法雖未明確統一的名稱,但測試流程及目的大致相同[21,27]。即: 屈肘測試(上肢耐力),30 s坐起測試(下肢力量),坐位體前屈(下肢柔韌性)等。本研究除了納入上述測試方法外,還增加了握力測試及8英尺起立行走測試。其中握力測試簡便、易操作,用于評估上肢肌肉力量;8英尺起立行走測試簡便、安全,用于評估移動能力。顏航等[28]及陳力全等[29]在評估老年人體適能情況時還納入了閉目單足站立測試以評估老年人的靜態平衡能力。但考慮到老年人易跌倒的體質特點,該方法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故在本次研究中未納入。此外,也有研究發現[30-31],最大行走速度與衰弱也有著一定的關聯性,這可能是由于步行速度是老年人對日常生活活動依賴性造成影響的中介變量[32],可通過影響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動依賴性對衰弱產生影響。但考慮到研究對象的安全問題,本研究末將最大行走速度納入體適能指標。

近年來日益增多的證據表明,運動鍛煉是預防和改善衰弱的有效措施[35],2020年《ICFSR初級保健中衰弱的篩查和管理指南》認為,抗阻訓練對改善中老年人衰弱狀況存在顯著益處,應為衰弱前期或衰弱期的老年人提供多方面的鍛煉計劃[36]。有研究者發現,模擬日常生活的、多種形式相結合的運動可能會使衰弱中老年人獲益更多。例如,一項西班牙的隨機對照試驗[37],對養老院內老年人開展了為期12個月的多成分運動干預,結果表明漸進性、多成分運動可有效降低衰弱和死亡率。但在該研究設計中僅包含力量和平衡兩方面的干預,缺乏個性化運動指導,結果外推性也有限?,F階段對處于衰弱狀態的中老年人適宜使用的多成分運動內容、形式以及安全性問題尚未形成共識。結合本研究結果,應鼓勵處于衰弱或衰弱前期的中老年人進行個性化、多結構運動訓練,且需更側重于對上肢肌肉力量、上肢柔韌性、移動敏捷性及下肢肌肉力量的鍛煉。

本研究結果顯示調查區內中老年人衰弱及衰弱前期患病率較高,上肢肌肉力量、上肢柔韌性、移動敏捷性及下肢肌肉力量等部分體適能指標與衰弱具有顯著關聯。因此進行衰弱評估時,可考慮將評估量表與體適能指標相結合。依據中老年人體適能情況,針對出現功能減退的身體活動維度,制定個性化運動鍛煉方案,以達到延緩或逆轉衰弱進程目的。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僅調查了一個社區內的中老年人,缺乏評價中老年人靜態平衡能力及最大步行速度的指標等。在后續研究中應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納入中老年人靜態平衡能力及最大步行速度測試,進一步擴大樣本量,開展多中心調研。臨床中的醫護人員也需更加重視處于衰弱前期的中老年人,可開展個性化運動試驗,探究其對延緩或逆轉中老年衰弱的效果。

猜你喜歡
握力中老年人上肢
巧練握力益康壽
前臂完全離斷再植術后持續康復護理對上肢功能恢復的影響
中老年人服藥切記4不要
中老年人食物嵌塞的防治
中老年人應該培養什么樣的愛好?
雙上肢訓練在腦卒中康復護理中的應用分析
基于體檢人群構建中國成人握力下降的診斷切點*
兒童握力弱,未來健康差
兩臂血壓為何會不同
不容忽視的握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