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語文德育教育策略分析

2023-01-20 18:51付喜娣
讀寫算(上) 2022年12期
關鍵詞:德育評價過程

付喜娣

(華亭市東華鎮學區,甘肅 華亭 744100)

德育教育并不只是停留在表面上的一種教育形式,而是需要真正深入實際對學生能力進行培養的教學要求。德育教育是無處不在的,小學語文老師在進行學科教育的過程中要做好教育的融合工作。采用現代化教育模式對學生進行引導,同時要讓學生深入了解和探索語文知識蘊含的獨特魅力,幫助學生養成好的品質。

一、小學語文德育教育的意義

教育者在對學生進行教育和指導的過程中,要仔細關注當前的教育發展情況,要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對學生的思維意識進行引導,加強思想道德的建設力度,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建設要求,明確現代化的教學內容。不斷對傳統的教育模式進行創新,緊抓現代化建設的主要途徑和方法。教育者要加強道德建設力度,分析當前道德建設的主要情況,仔細分析當前的教育內容,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育中,如果老師能夠將德育教育的相關內容滲透到語文學科的教學中,就可以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對學生的思維意識進行引導,能夠有效地推進學生思想道德的建設和發展,也能夠提高全民族的文明素質。

二、小學語文德育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德育教育的滲透

在新課標發展的背景下,課程教育改革的速度越來越快。教育部門在發展的過程中提出了一些新的教育要求和教學標準,老師在教育的過程中除了要重視學科知識的講解之外,還要做好德育教育的滲透工作。從當前的實際教育情況來看,傳統應試教育的短板依舊存在。傳統的教育中,很多老師和家長會習慣性地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認為只有讓學生獲得高成績,才能夠達到最初的教育目的。其實很多老師在這個時候都習慣性地忽視了學生的思想教育,可能會為后續的教學做出一些計劃,也可能會考慮到學生的成績提升問題。但是對于學生的德育素質培養方面,并沒有太多的安排,也沒有考慮到學生后續成長發展需要的一些內容。老師會用一些傳統的方式對教材上的知識內容進行講解,但是并沒有將德育的相關精神和思想內容滲透到日常的語文教學中。一些老師在課堂上會非常明顯地表現出自己的教學需求和教學的目的,老師只關注學生的成績,并在教學的過程中也會無意識地將這些思想灌輸給學生,這些思想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態度,也對學生后續的發展造成了一定的影響。這樣傳統的教育方式,忽視了整體的教學效果,也沒有充分利用語文教學中飽含的德育教育的相關資源。從當前的實際教育情況來看,語文教材中有著非常豐富的德育資源,老師在教育的過程中要重視這些資源的應用和管理。如果這些資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就無法真正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教育方式缺乏靈活性

從當前的實際教育情況來看,教育部門多次強調小學階段德育教學工作開展的重要性,也要求各學科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重視學科內容與德育教學思想的融合。目前很多老師已經逐漸意識到了德育教學滲透的重要性,但是在實際教學的時候并沒有將兩者進行充分地融合與管理。很多老師迫于教學壓力,會在課堂上有意識地提高課堂教學的速度。而且部分老師認為,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中講解教材知識、提高學生的成績是教育的中心任務,這種片面的教學思想影響了教學的效果。部分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雖然實現了德育教育的滲透,但是只是將其看作是一項教育的任務,并沒有對其進行靈活地滲透,整體的滲透模式非常生硬,也沒有考慮到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習需求,整體的教育模式缺乏靈活性。這樣的教學模式無法達到理想的效果,也很難提高學生的整體能力。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沒有認識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沒有真正意識到道德教學與語文學科教學融合的重要性。從思想上沒有進行徹底的改觀,在教學行為上就會有所偏差。老師沒有對教育的主要要求和教材的內容進行透徹地研究,沒有充分挖掘教材中包含的一些德育思想和德育知識。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沒有將現有的德育知識和語文知識進行充分融合,導致整體的教育效果不夠理想。

(三)缺乏完善的評價機制

其實,教育不只是語言的引導,而是需要真正從學生發展的角度出發,讓學生能夠了解到在這一過程中的一些問題。最主要的是要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這樣才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進步。德育教育屬于抽象化的教育,無法真正用成績評判學生的學習成果。所以老師在進行教育的過程中,要結合學生各方面的表現情況,對學生進行積極的評價。評價也有很多種劃分,有效的評價和無用的評價。評價的方式和性質會直接影響最終的評價結果。因此,為了發揮評價的作用,教育者要對傳統的評價模式進行創新。但是從實際的評價方式來看,很多教育者只是單純地對一些教育的思想進行了滲透,并沒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建立完善的教育評價機制和管理機制。老師采取的依舊是傳統的評價方式。傳統的評價方式與現代化的德育教育內容不符,而且會對德育教育的整體效果造成一定的影響。老師如果不能科學地對學生進行評價,可能會導致學生產生抵觸情緒,影響學生后續對于德育學習的興致,并不利于德育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因此,學校和老師要意識到這一問題,要結合實際情況做好教育評價機制的完善工作。在進行教學評價的過程中,老師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分析各種方法中存在的一些弊端。目前很多小學語文老師在對學生進行教育評價的時候,采取的是情景評價法和行為觀察法,這兩種評價方法雖然能夠達到一定的評價效果,但是應用起來存在一定的弊端。且這兩種評價方法的整體耗費時間比較長,老師的教學任務比較重,很少有老師能夠真正按照要求投入大量的時間進行德育教育評價機制的設定和完善。而且學校內部并沒有建立完善的監督機構,沒有對評價機制的一些問題進行處理。所以,評價方式不夠科學,并不符合當前小學階段德育教學工作的實際需求。

三、小學語文德育教育策略

(一)從教材出發,對學生進行系統的德育教育

教育者要從教材出發,充分發揮德育教育的作用,讓學生能夠感受到教育的溫暖和陽光。開展實踐教學的過程中,老師要明確語文學科的基本特點,以語文教材作為教育的根本,充分實現語文教材與德育教學之間的融合。例如,老師帶領學生一起學習《落花生》這篇課文的時候,就要充分挖掘文章中的德育思想。首先老師要引導學生對文章的中心思想進行理解,要讓學生真正感受到作者想通過這篇文章表達出的教育意義。老師要引導學生,讓學生懂得“人不能太過于在乎外表,重要的是要完善自己的內心。保持一顆善良的內心,這樣才能真正實現人生的價值”。老師在教育的過程中還要以這些思想作為教育的前提,讓學生能夠真正深入日常生活,觀察身邊一些美好的人物或者是事物,幫助學生養成觀察的好習慣,引導學生將觀察到的各種事物記錄下來,這樣可以使學生的寫作能力得到明確的提升。例如,一起學習《北京亮起來了》這篇課文的時候,老師不僅要讓學生了解文中的一些生字和生詞,還要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和思想,積極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和指導,通過多媒體課件制作有趣的文章內容。老師可以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播放一些與北京相關的圖片或者是視頻,這樣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興趣,也能夠激發學生對于祖國首都的向往和學生的愛國情懷。

(二)營造良好的語文教學情境

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中,老師要做好實踐教學工作,要結合實際情況良好的創設教育情境,全面提高整體的教育效果和教學質量。在開展語文教育的過程中,老師要結合教育的實際情況創造良好的語文教學情境,讓學生在進行語文學習的過程中能夠獲得好的教育。老師還要充分發揮德育教育的作用,對德育教育的內容進行合理的設計。仔細分析科學的教學方法,合理地創設教學情境,在教育的過程中,要不斷對教育內容進行優化和革新。老師在開展正式的課堂教學之前,要制定明確的教育目標和教學計劃,同時要結合實際情況合理地設置教學情境,讓學生在參與學習的過程中能夠獲得能力上的提升和進步,同時與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促使學生對語文學習更感興趣。比如,在帶領學生一起學習《圓明園的毀滅》這篇課文的時候,老師就要重視學生的情感培育,當講到外國侵略者侵入圓明園展開破壞行為這一段的時候,老師就要利用課前準備好的一些教學課件給學生展示相關的影視資料。學生觀看演示資料的時候,老師要結合文章對學生進行詳細地講解,讓學生在相對真實的情境中能夠更加深刻地理解這些內容。這樣的教育方式可以給學生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能夠讓學生親眼看到美麗的圓明園被破壞的景象,讓學生能夠產生一種愛國情懷,樹立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提高學生的責任意識,也可以讓學生努力地投入到學習中,為以后祖國的建設貢獻力量。開展語文教育的過程中,老師要充分挖掘語文教材中有關孝順長輩的相關文章,要通過課文教學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例如講到《爺爺和小樹》這篇課文的時候,老師就可以根據課文的內容合理地創設教育情境,并且根據課文內容甚至一些問題,通過問題調動學生的德育情懷?!靶∨笥延浀米约籂敔斈棠毯桶职謰寢尩纳諉??”“文中作者描述的是自己的爺爺和小樹,大家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有沒有自己非常喜歡的一件物品呢?”合理地設置這些問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在解答問題的過程中,促使其思維素質能夠得到提升。老師還要給學生安排一些課下任務,讓學生回家之后積極地做家務,幫助學生養成尊重和孝敬父母長輩的優秀品質,充分發揮德育教育的價值。

(三)做好課堂延伸教育

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中,老師要重點關注語文教育中的德育精神和德育教育內容。在對學生進行教育和指導的過程中,要做好課堂的延伸工作。除了在課上開展相關的教育之外,老師還應該將課堂教育延伸至課外,如開展一些有趣的課外教學活動,在教學活動中滲透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合理地設置課外活動,能夠幫助老師更好地實現德育教育的主要目標,也能夠加強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熱情。老師在對學生進行教育的過程中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讓學生在接受語文教育的同時能夠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除了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教育和指導之外,老師還要積極組織一些有趣的課外活動,通過課外活動提高學生的思維素質。在進行課外活動設計的過程中,老師要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性。例如,老師可以組織學生參加相關的演講比賽和作文比賽,針對中國的傳統節日開展系列的課外教學活動,如可以借助傳統的中秋節和國慶節這些傳統的節日作為德育教育工作開展的素材,積極開展有趣的課外教學活動。不同形式的教育活動給學生帶來的教育效果是截然不同的,老師要重視教學形式的趣味性設計,分析當前教育的主要內容,重視學生思維素質的提升。結合當前的社會發展情況,給學生安排能夠體驗社會生活的機會,讓學生能夠通過一些社會活動感受生活。老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去當地的養老院慰問老人,也可以成立相關的模范小組,培養學生樂于助人的好品質。小學語文教育不只是針對課本內容進行教育,更多的是通過傳統的文化對學生的思想進行培訓和引導,讓學生能夠得到綜合素質上的培養和提升。德育教育是當前教育的重要內容,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做好教學的滲透與融合工作。

(四)做好課文鏈接的拓展工作

進行教育的過程中,老師要做好文章教學工作。一篇文章的教學只是某一類文章的典范,老師要以這篇文章作為教學的基礎,充分發揮教材的實際導向,不斷擴大教材中包含的知識的寬度和厚度。在對學生進行教育的過程中,要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快樂,并且能夠有所收獲。老師可以針對一篇文章的內容進行拓展,讓學生以此學到更多的知識。比如,學習《桂林山水甲天下》這篇課文的時候,老師就要適當地擴展一下中國的其他名勝風景,讓學生以此獲得更大的進步和提升。老師可以到網絡上搜索一些有趣的視頻和圖片,通過多媒體的方式增進學生的理解,讓學生能夠有機會看到京杭大運河,看到巍峨的華山、秀麗的泰山,還有雄奇的衡山……

四、結語

總之,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中,老師要做好德育教育的滲透與融合工作。德育是一個系統化的過程,也是一項非常艱巨的教育任務,老師要勇敢地承擔起自己的教學責任,在教學的過程中要不斷對傳統的教育模式進行創新,尋找全新的教育方法,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猜你喜歡
德育評價過程
德育要在“善”處留白
《中國德育》
SBR改性瀝青的穩定性評價
中藥治療室性早搏系統評價再評價
高中英語教學中德育的滲透
描寫具體 再現過程
臨終是個怎樣的過程
微型演講:一種德育的新形式
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收獲最大的是哪些,為什么?
圓滿的過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