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重“四個維度”構建高品質歷史課堂

2023-01-20 18:51劉冬芹
讀寫算(上) 2022年12期
關鍵詞:四個維度歷史探究

劉冬芹

(江蘇省淮安生態文化旅游區開明中學,江蘇 淮安 223001)

歷史課程的主要任務是揭示隱藏在歷史現象背后的本質,告訴學生以史為鑒的道理,引導學生透過剖析歷史發生緣由,洞察對社會發展的影響。培養學生高階歷史唯物主義思維是歷史課程教學的指針,也是教師設計問題的依據。結合學生對歷史認知的差異,從幫助學生揭開探究真相的角度出發,引領學生根據課程重點和學生認知難點,設計具有多元開放、層層遞進的問題,能使得學生在聚焦問題探究的過程中產生獨特感思,喚醒學生探知激情,增強獨立自主學習的自覺性,帶著推陳出新的勇氣破解問題。從歷史學科的特點出發,教師應以圍繞教材衍生問題的本位思想,鼓勵學生從相關史料中學會抽絲剝繭,從專家學者的觀點中敢于提出異議,從文獻資料中生成豁然開朗的靈感。所有這些特征,無不需要學生跳出歷史學歷史,以敢于質疑和勇于探索的勇氣解讀歷史,讓自己在明辨中不斷捕捉有深度、有見解的觀點。課堂上設計的問題應在凸顯其中要義的前提下,給學生帶來無盡的遐想,讓他們愿意在閱讀歷史史料中能靜心深思,品味其中深層的內涵意義。

一、開放化導引:鼓勵預學

以問題為導向的預學,需要學生帶著質疑和思考開闊視野,打開探知求解的通道,形成獨有認知的感觸。這些感觸也是歷史課堂設計問題應關注的要點,它能給學生帶來開闊視野和思維的靈感。教師可利用歷史教材,揣摩學生在探學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多設計前置性話題。此外,教師可有意留下一些空白,引導學生結合理解主動補充相應的認知,使得問題趨向完備。通過開放化問題設置,能培養學生自主解讀歷史教材文本的自覺性和主動性,能使學生產生明確的學習目標,促進學生在真正參與思考中捕捉靈感,從問題中找出新知探究的切入點。

例如,在學習《新文化運動》的時候,根據新文化的特點及當時社會發展思潮,除了要求學生掌握該運動的時間、事件、代表人物外,更應該培養學生的獨特探究精神。圍繞新文化運動的發起者以及發起的緣由,可從思想文化革新、文學革命運動的角度探討新文化運動的必然性以及社會意義。這種以開放化導引的方式設置相關思考話題,能為學生搜集足夠素材資料提供線索。有的學生結合《新青年》作為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陣地,從興起的背景出發,圍繞政治、經濟、思想文化和階級矛盾等方面予以深入思考,從運動帶給人們的深遠影響中找到與之相應的內容。有的學生從內外兩方面的內容出發,圍繞帝國主義侵略與軍閥統治的黑暗主動探尋其中的有價值聯系,特別是從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找出其中淵源。有的學生則是結合上述名家大師的作品,從思潮解放的角度探討文學作品中想要表達的關鍵,引導學生從不同的層面探尋與之相應的思想,也就能使得他們理解新文化運動“民主”與“科學”的真正內涵意義了。此外,還有結合陳獨秀在《青年雜志》)刊載文章,研究文章中“提倡民主與科學,反對封建文化”的內涵意義,探討其對運動的啟蒙影響。在這樣的基礎上,教師可建議學生針對各自的認知從政治觀點、學術思想、倫理道德、文學藝術等方面尋找新文化運動的主流思想,從“打倒孔家店”的潮流中主張男女平等、個性解放等相關的素材,讓學生在主動深入探知的過程中形成多元獨特認知。除此而外,有的學生以解讀《狂人日記》的方式,對封建社會的“三從四德”以及“吃人”的封建主義毒瘤進行了深入解剖,能主動從中找出相應例子。通過這些話題引導學生主動收集相關史料,能為他們更好地理解歷史本質奠定堅實基礎。

通過這樣開放化的方式引導學生深度融入課堂,能使得他們帶著好奇心主動研讀文本,有助于促進學生在不斷聚焦教材內容的前提下獲得深層次認知。教師以多樣化問題打開學生認知視野和思維,從探本溯源中查閱資料,建立完善的認知體系。同樣,這些資料也有效輔證自己的觀點,使得學生產生具有一定獨特性的見解和主張,升華學生的歷史學科素養。

二、協作化探知:暢言己見

“言之有物,論之有理”是問題探究的核心。發揮學生的集體智慧,多創設可相互交流探討的問題,無疑會活躍學習氛圍,打開學生思維的閘門。從拓寬學生的學習認知視野和思維的角度出發,設計具有可探究性的話題,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理解敢于表達,讓他們能針對話題搜集足夠的素材。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任務協作深入探討,找出話題中有價值的信息。同時,學生能根據相互探討和自己的發現,形成多維度感知,從而觸發他們產生深刻的內在認知。這些協作化問題能使得學生結合自己認知,讓學生在相互交流中碰撞思維靈感,在議論和引述的過程中取長補短,形成有獨特見解的觀點。

例如,在《五四運動》的教學中,教師可根據運動發生的時間、地點和人物等,引導學生從運動的定義出發,結合“五四運動”發生的時間和背景,引導學生根據巴黎和會外交的失敗,引導學生從剖析原因的角度找出參與的階層、對抗政府的形式以及對運動的定論。從愛國主義運動特征出發,讓學生思考:“這是一場怎樣的愛國運動?”引導學生通過反抗政府,推動變革實現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對此,教師不妨引導學生做如下的探知:運用同桌交流的方式鼓勵學生收集“五四運動”發生的背景資料,從發生原因的角度剖析其產生的必然性。在此基礎上,教師可建議學生以小組討論的方式,針對“五四運動”的特點深入探知,引導他們從學生帶頭、工人支持的角度深入探討,讓他們分析階級特點,找出與眾不同,從愛國角度理解深刻內涵。很多學生結合“五四運動”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和發展,為建立新民主主義新中國開了好頭,也為中國革命發展奠定前進旗幟方向深入互動交流。教師在設計上述問題的時候應著眼于如下方面:切合“五四運動”的特征,要求學生了解運動的緣由;重視運動的社會意義,讓學生對“五四運動”有正確的評判標準;關注運動給中國革命的啟蒙作用,引導學生透過運動探尋更多愛國的方法和方式,為學生提供切實可行的策略和方法。

協作話題要能凸顯差異性,按照學生的認知發展需要給學生建言獻策的機會。這些差異性能幫助學生根據教材教學要點形成多元觀點。教師可融入學生互動,多在他們疑惑時傾聽,給予及時地點撥,指導他們根據自己的認知查找相關資料。此外,教師可引導學生多帶著創新,收集與問題相應的資料,輔助證明自己的觀點,讓學生在全身心融入新知探究的過程中掌握歷史本質,形成辯證唯物主義方法論,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分析研判的能力。

三、多樣化展示:取長補短

歷史課堂上的問題設計要讓學生在“跳起來摘果”的過程中獲得滿足感與幸福感,在點點滴滴中滋養學生的學習自信。從激發學生學習潛能角度出發,通過問題解答發現學生的與眾不同,引導學生在學習參考和比較優劣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無疑會使得歷史課堂充滿魅力,讓學生在課堂上彰顯無盡的活力。教師圍繞多樣化展示設置導向性問題,讓學生在對標查找和發現亮點中盡情展示才華,獲得深層次認知體驗。通過多樣化展示的方式活化教學,讓學生有明確的學習目標意識,能使得學生從問題探知中獲得快樂學習的感觸,形成有針對性的目標意識。

2021 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 周年,是中國人民生活中一件大事和喜事。對此,在學習中國共產黨黨史的時候,可以多讓學生針對各自的認知體驗,多建議他們從黨的成立發展壯大過程中深入體味其中的歷史意義。為此,在問題的設計上,教師可以“在建黨百年上,我們有怎樣的話對黨傾訴?”“你會運用怎樣的方式慶祝建黨100 周年?”很顯然,這樣發散的問題,需要學生緊扣“歡慶”角度體味黨的豐功偉績,感受黨由弱到強和成為領導中國人民的執政黨的必然性。對此,教師可引導學生根據問題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引導學生多運用不同的方式回答,讓他們能對中國共產黨有更深刻認知和了解。有的學生以史料收集的方式展示了黨由成立之初的幾個人到現在幾千萬,從隊伍的不斷壯大中發現黨在成長和發展中蘊藏的規律;有的學生則是以時間為段,根據國共合作的次數以及每次合作的經驗,探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對于現今中國的深遠影響。有的學生則是圍繞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歷程,從執政黨地位形成的角度出發,探討其必然性,清晰展示黨在領導新中國和社會主義發展中不可缺少的地位。有的學生從中國共產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出發,從人民立場的角度中研究其代表的先進思想,感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內涵意義,闡述了其重要的內核,特別是從共產黨圍繞人民的生活發展需要而不斷帶領人民從抗日戰爭、成立新中國、社會主義改造等,引領人民在不斷奮進的過程中逐步走向繁榮昌盛。有的學生則是以主題演講的方式針對各自的理解體驗,主動從各自發現的話題出發,結合自己的不一樣認知主動收集和摘錄相應的信息,為形成有建樹的觀點奠定基礎。通過發散性問題導引,能讓學生跳出“以本為本”的學習泥淖,從問題的細枝末節中找到破解問題的切入點,抓住問題解決的“牛鼻子”。

教師在設計問題的時候,可針對學生學習差異,指引學生從不同的層面收集相關信息,引領他們從相關的問題信息中捕捉多元信息;教師多給學生相應的策略指點,找出更多創新的觀點;教師多給學生提供多元展示的舞臺,多鼓勵他們嘗試運用不一樣的方式進行交流,引導他們針對自己的理解提出異議;教師多運用形成激勵評價的方式認可學生的閃光點和進步,讓他們在始終備受關注中保持探究活力;搭建學習舞臺,鼓勵學生不拘一格思考,引導學生積極思維,無疑會讓學生在課堂上不斷迸發創新的火苗。

四、深度化挖掘:發展延伸

歷史探知永無止境,需要學生帶著激情和熱愛進行探究。面對同一個歷史現象,往往會因學生的學識能力也會有“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不同觀點。教師在設計問題的時候應以有廣度和有深度為根本,引導學生以深度化挖掘方式開展探究,促使學生在主動探究中深化認知,給他們更多自由探知的時空。以深度化挖掘為切入點設置問題,能使得學生在相應的探知過程中找到與之相應的思維發散點,喚醒學生大膽探知的強烈意識和潛能。通過深度化挖掘歷史素材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探知,不僅能使得課堂更有生機活力,還利于學生在自尋對策中找到更多可表達運用的切入點,給他們更多鼓勵和支持。

例如,在學習《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時候,教師可從井岡山作為中國第一個革命根據地和為開辟中國革命新天地切入,要求學生思考“井岡山的精神是什么?”面對這樣的問題,很多學生結合發生在井岡山以及中國革命的特點,找出相應的史料篩選有效信息點。這樣有一定深度的問題,能讓學生有足夠的自我探究和拓展學習空間。有的學生根據井岡山創立的條件,從選擇井岡山作為革命根據地進行深入研究,也就明白了井岡山的重要地位和為后來中國革命提供了經驗的價值。此外,教師還可建議學生針對當時的時代背景,引導他們從相關的歷史事件中主動找出與之相應的內容,從井岡山發展中找出其鮮明的時代特征,引導學生根據當時的背景解讀其深遠影響的意義。有的學生在研究中,結合當時的“紅旗到底打得多久”疑問,解讀了《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和《井岡山的斗爭》,從文獻資料中探尋毛澤東的軍事思想,以此探尋“工農武裝割據”的偉大意義。有的學生則是結合當時的打破了江西國民黨軍的多次“進剿”,從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發展武裝,在依靠人民中不斷發展壯大,最終通過“農村包圍城市”這條道路奪取革命的勝利。上述的方法,不僅能給學生提供解讀的史料,還能夠使得學生在研究歷史中發現更多深層的本質。

教師通過深入挖掘,鼓勵學生走進歷史史實,引導他們帶著探索的激情提出自己獨特觀點,學生針對其中的觀點展開分析辯論,這樣的課堂才會更具趣味。教師在引導學生深入探知的過程中不放松每一處細節,從史料的只言片語中發現亮點,能在主動拓展延伸的前提下獲得更多理解感知機會,產生研究歷史的創造力。

綜上所述,聚焦問題活化歷史教學,能讓學生在不斷學思結合中找到破解對策和方法?;貧w問題的導思本質特征,從問題的切入中活化設計的方式,注重四個維度,以多元引領,突出有意義、有層次、有深度,無疑會激活學生的探知好奇。此外,歷史問題設計也可請學生參與,讓他們多在暴露問題和不足中深入研究,在不斷變化探討方式中讓學生始終懷有對歷史學科的濃厚興趣。實踐表明,凡是能給學生留下足夠思考空間的話題,學生必然會心懷期待,興味盎然。這樣的課堂也才會時時閃現耀眼的火花,讓學生產生期待。

猜你喜歡
四個維度歷史探究
一道探究題的解法及應用
一道IMO預選題的探究
探究式學習在國外
一道IMO預選題的探究及思考
生態文明制度四個維度的創新與優化路徑研究
潛心語文 循道而行
新歷史
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培育的“四個維度”
歷史上的6月
歷史上的八個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