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揚州市創新鏈與產業鏈融合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

2023-01-20 18:55程開華
產業與科技論壇 2022年23期
關鍵詞:雙鏈科創產業鏈

□程開華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加強創新鏈產業鏈融合”,要求“狠抓創新體系建設,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融合發展是以科技創新催生新發展動能的重要舉措,是實現科技與產業良性互動的關鍵路徑,也是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特別是在當下面臨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背景下,需要更加積極推進自主創新、內源式創新,確保在全球價值鏈的競爭中居于領先地位,推動我國產業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邁進。2022年2月,揚州市政府印發《關于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強產業科創名城科技支撐的政策措施》,明確要進一步推動全市科技創新與經濟工作深度融合,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推進產業鏈創新鏈“雙鏈協同”發展,促進創新成果更多轉化成現實生產力,通過高水平科技供給保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為揚州產業科創名城建設保駕護航[1]。

一、揚州創新鏈與產業鏈融合發展的現狀

(一)創新鏈支撐產業鏈的作用顯著增強。一是創新投入持續增加,為創新鏈賦能產業鏈發展提供重要支撐。2020年,揚州全市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為129.13億元,占GDP比重為2.14%,位居全省第10位[2]。通過加大創新投入,顯著增強了創新鏈對產業鏈的支撐作用。二是創新載體布局更加完善,為產業創新提供重要依托。截至2021年底,全市有省級以上科技創新平臺272家,較上年增長8.8%,其中省部級重點實驗室8家。全市新獲批省級孵化器3家,省級以上備案眾創空間從66家增加至71家,其中國家級13家??蒲袆撔缕脚_建設顯著加快,有力地支撐了高水平科技供給。

(二)產業鏈對接創新鏈的能力明顯提升。一是多措并舉,加速推進創新項目向產業集聚。通過深入實施創新型企業培育工程、共建重大科創平臺、實施創新人才“揭榜掛帥”行動計劃、加大科技孵化激勵力度、強化創新績效考核、濃郁科創氛圍等多種手段,培育和吸引大批創新項目在揚州落地。2021年全市新增外國高端人才和專業人才來華工作人數294人,新命名外國專家工作室12個,新增校企聯盟75個。二是以重大科技項目實施為載體,創新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2021年,全市有7項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獲省重大科技成果轉化資金支持,新增高新技術企業499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184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比重達51.1%,較2020年度上升了3個百分點。通過優化布局產業鏈發展重要環節,逐步構建了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體系,推動相關行業企業進鏈、融鏈、延鏈、補鏈、強鏈,促進產業鏈穩定發展。

二、揚州創新鏈與產業鏈融合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區域原始創新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一是新增創新主體與產業的匹配度需要增強。揚州市為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大力提升汽車及零部件、船舶及配套、機械裝備、石油化工、新能源和新光源等“五大”千億級產業發展質態和水平,出臺了一系列扶持發展政策,每年重點引進和培育一批科創企業,但其中戰略新興產業占比仍明顯偏低,特別是精準匹配傳統產業的高能級創新平臺需要進一步增加。二是基礎研究等科研投入有待增強。近年來,揚州市重點發展領域是高端裝備制造業,一直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和智能化改造,取得了顯著成效。但由于科技創新領域傳統的“重應用研究、輕基礎研究”問題,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的比重仍明顯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基礎研究催生的突破性、原創性成果產出較低,造成科技企業創新能力短板明顯,進而影響到產業鏈上的自研關鍵核心技術稀缺,“缺芯少魂”等問題頻發,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水平和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

(二)產業鏈自主創新體系建設有待進一步完善。揚州市2021年創新性企業50強中,主要領域是汽車制造、化工材料、制藥、照明和電纜等傳統制造業,產業的供應鏈競爭性較弱,可替代性較強,存在“斷鏈”隱憂。一是產業鏈創新意識不強。這些傳統產業目前發展較順利,面臨當下國際環境等復雜形勢沖擊帶來的影響還不嚴重,與頭部企業相比創新動力不夠強,服務增強國家產業科技水平和國際競爭力的使命擔當還不夠主動。二是企業承接技術轉移能力有待提高。地方企業受制于思想觀念、路勁依賴等,與研究機構、高校等單位的科技合作水平不高,深度不夠,未能充分發揮專門科研機構的成果轉化作用,部分科技資源優勢不能轉化為產業優勢。三是城市創新生態有待完善??苿摮杀据^高,環境和氛圍仍需增強,企業研發工作的投入產出比不高,研發人員的待遇也顯著偏低,導致企業研發投入的熱情也不足,進而導致創新生態陷入惡性循環。

(三)推進雙鏈融合的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一是科研院所、高校等創新主體與企業之間的協同創新機制有待深化,產學研用創新聯合體建設需要加速推進。研發能力較強的企業為保守商業秘密而不愿主動公開創新需求,研發能力較弱的企業又承接不了高水平科研成果,造成區域創新主體的科技成果未能有效供給至產業鏈,產業的研發需求也不能即時傳遞至創新主體,造成雙鏈協同效應難以發揮。二是保障雙鏈互融互促的制度體系和政策保障支撐不足。當前的制度體系存在急功近利現象,過分追求短期成效,存在考核操之過急、管理呆板現象。創新鏈產業鏈融合發展是一項長期過程,有其固有的發展規律,短期政策刺激的效果難以凸顯。創新人員的激勵機制需要優化完善,同時各方主體的利益需要構建出互利共贏的保障機制,才能降低產業科技創新風險,提升各方積極性。

三、揚州創新鏈與產業鏈融合發展的對策

(一)加速提升產業自主創新能力,發揮雙鏈橫向協同效應,全力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一是做大做強產業鏈創新主體。進一步深化產學研創新聯合體建設[3],組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激發企業技術創新主體作用,特別是圍繞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等重點領域,通過強化科技創新策源作用,擴大高水平技術供給,促進各類創新要素集聚,持續加強重大戰略領域前瞻布局能力。二是創新建立高效的人才引進培育和共享機制。加強與地方高校和科研院所協同,增強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的匹配度,增加創新人才有效供給,全方位謀劃基礎研究人才特別是拔尖人才培養,同時搭建各類平臺、營造公平公正營商環境以及給予政策保障為創新主體的高層次人才引進工作提供優良環境。三是加大投入,完善創新配套。實施高層次創新人才集聚工程,通過產業集聚輻射帶動人才集聚,以人才集聚助推打造技術、資金、設備、政策等創新資源集聚地,實現創新資源的優化配置,促進創新要素的充分流動,提高利用效率,推動產業基礎高端化和產業鏈向價值鏈中高端躍升。

(二)強化區域產業高效合作機制創新,發揮雙鏈縱向協同效應,加強創新意識孵化,持續推進產業鏈結構優化,部署前瞻性技術研發。一是加強產業鏈創新發展的戰略管理,緊跟國際產業發展潮流,積極有效預判產業鏈創新發展趨勢和需求,發揮好政府集成、協調、組織和推動作用,增強產業鏈創新意識,推動創新意識到創新產品的轉化,以避免因政策和管理不到位造成潛在高端產業鏈培育不足。二是精準布局高能級創新平臺,持續加強科技園建設,加快推進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加大產業協同創新支持力度,鼓勵在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方面聯合攻關,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打造優質資源集聚平臺[4]。三是大力引進發展新興產業,緊密圍繞國家和江蘇區域重大發展戰略,密切跟蹤全球技術發展新規律和新趨勢,科學謀劃產業技術發展路線,加強與長三角、珠三角等產業發達地區對接,加快建設各具特色的科創中心承載區,承接科學技術轉移,吸收消化創新資源,加快產業關鍵核心技術與共性技術的研發,以創新驅動產業轉型升級,培育壯大新興產業。

(三)增強產業發展與政府政策的匹配程度,完善相應的政策保障機制和激勵機制,實現雙鏈協同經濟效益最大化。一是構建服務創新發展型政府。建立健全科技創新治理體系,深化科技創新管理體制機制改革,構建形成鼓勵創新、服務創新的治理模式,引導屬地政府樹立正確政績觀,適當延長創新平臺或政策的考核寬容期,創新績效與屬地政府的政績脫鉤,杜絕以行政方式管理創新領域,進一步優化創新環境和生態。二是要通過完善知識產權法律法規、強化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完善知識產權服務體系、打擊技術侵權行為、補貼研發企業、設立引導專項資金、深化創新領域數字化改革、優化技術市場環境等措施,提高雙鏈協同程度。三是需要進一步完善“政、產、學、研、用”為一體的創新體系,優化創新政策保障機制,完善政府引導基金管理體制,組建運營科學規范、規模優勢凸顯的政府引導基金,扶持科技型企業和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探索設立研究團隊出技術、企業家出資運營、政府引導基金入股的聯合創業模式,協調好各方利益,降低產業科技創新風險,提升產業創新的積極性。同時要鼓勵加強與地方院校和科研機構的合作,提升企業管理者和技術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增強集聚和服務高水平科技創新人才的能力,提高本地高校人才的留揚率。

猜你喜歡
雙鏈科創產業鏈
科創引領,搶跑新賽道
科創走廊“乘風起”
筑牢產業鏈安全
打造藜麥全產業鏈稼祺從“芯”開始
科創“小燈泡”:從傘說起
保護人類健康的科創產品
昆蟲共生細菌活體制造雙鏈RNA
“饸饹面”形成產業鏈
產業鏈條“鏈” 著增收鏈條
高職思政課“雙鏈”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