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區治理中多元主體推進民族團結工作研究

2023-01-20 18:55馬俊臣米吉提哈得爾
產業與科技論壇 2022年23期
關鍵詞:民族團結居民主體

□馬俊臣 米吉提·哈得爾

一、引言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華民族迎來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民族團結進步事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民族團結進步發表了諸多重要講話,強調民族團結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生命線,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做好民族團結工作??梢?,民族團結工作對國家繁榮、社會穩定和人民幸福具有重要意義。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建設行穩致遠,需要協調各主體參與到社區治理的各個過程,這是社區建設中的重要議題。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首次提出“社會治理”,強調多元主體參與社區工作,體現了黨對社會領域的執政理念和政策思路邁上新的臺階。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形成科學社會治理體系,就必須實現社會治理重心的下移,突出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模式。報告強調加強社會治理的制度建設,即完善黨的領導、政府負責、公眾參與和法制保障等,這進一步說明多元主體參與是社會治理的重要方向。

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指出:新形勢下,我國民族工作要夯實基層基礎,并協調和整合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民主黨派、人民團體等多元主體的資源優勢,共同做好民族工作。如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逐漸完善,多元主體參與的社區治理為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注入了持續的動力。本文聚焦社區治理中各類主體參與的現實狀況,以民族團結工作為基礎發現亟待解決的問題,并提出建設性的對策建議。社區治理推動民族團結進步工作,能夠豐富和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族理論體系,同時形成中國特色民族工作的實踐經驗。

二、社區治理中的多元主體參與

社區是民族團結進步建設的發源地,也是社會治理最基礎的一環,需要各類主體廣泛參與其中。當前,我國參與社會治理的主體已從單一的政府主導,轉變為多元主體的協同配合。這里所指的多元主體主要包括社區黨委、政府組織、自治組織、社會組織及社區居民五個方面。各主體發揮自身優勢,以協同合作、互補整合和民主協商的運行模式,積極并廣泛地參與到社區治理的各個環節。

(一)社區黨委參與。社區黨委主要包括街道黨工委,以及其下設的社區黨支部。街道黨工委負責兩級黨委的政治領導和組織建設,指導社區黨支部堅決貫徹黨的政策方針和行動路線,同時承擔監督工作和黨員培養等職能。社區黨支部則是最基層的黨組織,其是社區各項工作開展和各個組織運行的領導核心。社區黨支部以自身建設為基礎,積極解決各民族居民的現實困難,同時在加強社區環境建設、維護社區和諧穩定和推動社區民族團結進步等方面具有全面的責任??梢?,社區黨委是社區治理中的核心,對民族工作的順利開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政府組織參與。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社會呈現出多元化的特征。由政府組織單一主體對社區進行管理的模式已然逝去,取而代之的是快速成長和發展的非政府組織和其他社會自治力量,政府組織也由管理者逐漸轉變為領導者、監督者、指導者和協助者。本文提及的政府組織主要包括政府及其派出機構兩個主體。

1.政府。政府是社區建設和社區民族工作的領導者,承擔對非政府組織及社區居民參與社區工作的指導、監督與協調等職能。政府能夠協調各主體之間的關系,整合各方職能保障社區建設、推動社區工作。同時,通過政策計劃、法律法規和財政支出等公共手段,支持社區民族團結進步建設工作。

2.政府派出機構。政府派出機構是指政府下設的街道辦事處,其具有上級政府賦予的相應職權。派出機構接受上級安排,對多元主體參與社區建設給予指導,為社區民族工作提供支持,對各類公共事務決策做積極引導。同時,以社區實際情況為基礎,為解決公共問題爭取財政資金,整合內外資源以保障各族居民的生活品質。

(三)自治組織參與。社區自治組織是在社區黨委的領導下,以“社區自治”為基本原則設立的,實行各項民主自治權力的組織。通常來說,社區中的自治組織包含居民代表大會、共建理事會和居民委員會等,其由組織內的各民族成員負責社區事務的決策、協商和落實。社區自治組織在社區治理中承擔大量上級指派的行政事務,本著“為人民服務”的根本行事準則,維持社區正?;顒又刃?,是社區治理當中不可缺少的關鍵要素。

(四)社區居民參與。社區內居住著各族人民群眾,社區治理的本質就是社區各族居民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各族居民在社區生活中發現問題、討論問題,并通過相應的實踐解決問題,這便是社區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的基本過程。而不同居民所具有的特征和資源,更是源源不斷地為社區治理提供保障,并創造出活力和創新。各族居民在處理社區事務過程中能夠廣泛地交流協商,推動社區自治模式的完善與進步。這是提升社區治理效能,推動民族團結工作順利開展的核心。

(五)社會組織參與。社會組織根植于基層,是承擔社會治理責任的重要主體,其與社區其他參與主體有著緊密的聯系。社會組織通過市場調節、公益行動等方式參與社區活動,并以激勵與引導的方式促使各族居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社區治理中。這種形式極大地激發了社區治理的內生動力,潛移默化地調動社區內的各類主體和資源參與社區治理。繼而有利于各族群眾在參與治理過程中加深彼此的了解,營造和諧良好的社區氛圍。

三、社區治理中多元主體的困境

社區黨組織、政府組織、社區自治組織、居民以及社會組織都承擔了社區治理的主要功能,在推進社區民族團結進步工作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然而,在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社區治理的過程中,仍暴露出功能整合不充分、資源分配不均衡、合作形式較單一等困境。這些困境阻礙了社區治理模式的進一步發展,影響多元主體的綜合效能,更是影響社區民族團結工作的全面開展。

(一)功能整合不充分。目前而言,社區治理的主體部分仍然由政府組織承擔,政府主導的社區治理仍是主要模式,權力的下移需要逐步階段性的完成。因此,社區居民和社會組織與其他三類治理主體相比,在參與社區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略顯不足。加之城市生活中人際關系的淡化與減弱,居民對社區事務抱有“事不關己”的態度,進而缺乏社區治理的參與意愿。他們多是被動參與,甚至是不參與。對于社區自治組織,其參與社區治理需要黨組織的領導、需要政府部門的支持。在一元治理模式下,自治組織趨于行政化,且存在與行政部門在職能和責任上的交叉疊加。上述所示,社區內多元主體存在功能整合不充分的現象,進而導致社區治理中各項工作開展欠佳。

(二)資源分配不均衡。目前來看,一些地區“大政府、小社會”的模式還未完全轉變,大部分公共資源由政府部門管理。政府部門直接參與和經營社會化的服務,且在掌握資源分配權利的基礎上,將一部分服務委托于社會組織。但資源的分配存在不均衡現象,這便導致社會組織難以發揮更多的效能,社會組織與社區的聯動也不盡如人意。在“大政府”到“小政府”的過渡階段,企業、市民和社會組織等社會力量如何發揮最大效能,需要時刻調整和改善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

(三)合作形式較單一。以社區治理為基礎,推動民族團結進步工作,這與社區內各主體之間科學合理的協同關系有著密切聯系。而構建豐富的多元主體協同治理關系,對做好社區民族工作有著重要的意義。當下,多元主體參與社區治理的形式較為單一,大多都是通過設立管理辦法來指導日常事務的開展,不同主體間的溝通協作存在不足。同時,社區治理過程中對現代化科技手段的利用存在滯后,導致開展工作形式老套、類型單一。

四、社區治理中推進民族團結工作的建議

(一)加強黨的組織領導。需要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方向,堅定不移地堅持黨組織在社區治理和民族團結工作中的領導地位。這便要求社區黨委的逐步完善,實現黨組織全覆蓋,構建區域統籌組織模式,發揮其根本領導作用。社區黨組織總攬全局,能夠有效協調各類參與主體之間的利益關系,并通過公共資源配置、居民自覺參與等途徑,以各民族居民的實際需要為基礎解決各類問題。社區在開展民族工作的過程中,需要加強黨組織的領導作用。各級黨組織應把社區治理與民族團結有效結合起來,并以此作為領導干部考核的重要指標,促進社區民族團結工作落到實處。

(二)發揮社區自治效能。社區治理的核心是管理與服務,其在各個環節應把各族居民的切實需要作為根本的出發點。一是政府應當下移工作職能,利用自身資源指導和支持社區自治組織,解決與社區各族居民切身利益緊密相關的問題。同時,需要盡可能地消除自治組織在社區中的邊緣化現象,并不斷加強組織建設和人才培養,推動社區自治組織治理水平和治理效能的不斷提升。二是社區自治組織要完善內部治理結構,按需設立若干專業委員會,促使社區事務的協商解決走向精細化、專業化。三是社區自治組織要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保障社區各族居民的團結和睦、安居樂業。四是應把社區各族群眾是否滿意作為評價工作情況的根本標準,改善和便利居民生活,豐富和拓寬文化內容,營造良好社區環境和民族團結氛圍,推動社區民族團結工作向好發展。

(三)推進社會組織參與。政府要減少對社區各項社會化服務的參與和經營,為社區組織參與社區治理讓渡足夠的空間。一是要加大對公益性非營利社會組織的資源配給力度,推行優惠政策或專項幫扶,拓寬公益性非營利社會組織的籌資渠道,保障其正常運行以帶來更多的社會效益。二是針對市場化社會組織要減輕干預,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優勢激發社區內生動力,助推社區經濟發展。三是減輕干預的同時不能放松監督,政府要嚴格把關以避免市場弊端。進而切實維護社區各族居民的利益,發揮社會組織參與社區治理真實效能,實現民族團結進步建設的理想目標。

(四)創建和諧居民關系。要領導各民族居民創建和諧自治的社區大家庭,把“陌生人社區”轉變為“熟人社區”,從而搭建和營造“熟人關系”。一是以樓棟或單元為單位,將有共同興趣愛好的居民聚在一起形成專項興趣小組,進而通過體育競賽、文藝演出、共同觀影等多樣活動,讓各族居民在互動中建立聯系。二是推動居民之間的情感交流,促使生人到熟人再到一家人的轉變。應當充分發揮社區內各類組織和興趣小組的作用,使各民族居民通過交流日常生活、逸聞趣事找到情感共同點,拉近彼此距離并形成可以相互分享喜樂憂愁的和諧聚落。三是構建各族居民生活互動、情感交融的社區共同體,并以多類型的渠道引導居民關心和參與社區公共事務,營造和諧的民族團結自治氛圍。

五、結語

多元主體協同治理是完善社會治理體系的客觀要求,也是加強社區民族團結進步建設的必然選擇。要做好社區民族團結進步工作,離不開各類主體的共同努力。社區黨委、政府組織、自治組織、社會組織和社區居民應緊密聯系在一起,分工明確、協同合作,形成互補整合、民主協商的長效機制。進而把社區民族工作落到實處,增強社區各族居民的參與感、認同感和歸屬感,真正將社區居民的關系由社區人轉變為一家人。

猜你喜歡
民族團結居民主體
論碳審計主體
石器時代的居民
論自然人破產法的適用主體
民族團結之歌
何謂“主體間性”
略論意象間的主體構架
讓民族團結之花愈開愈艷
關于做好民族團結進步工作的實踐與探索
高臺居民
創民族團結和諧之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