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視域下農村三產融合路徑分析

2023-01-20 22:31楊昊曦李華康吳金龍
黑龍江糧食 2022年11期
關鍵詞:農民融合農業

□ 楊昊曦 李華康 吳金龍 車 雄

(云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云南 昆明 650051)

一、三產融合的內涵

厲無畏(2002)認為農村三產融合源于產業融合理論,所謂產業融合,是指不同產業或同一產業內的不同行業相互滲透、相互交叉、最終融為一體,逐步形成新產業的動態發展過程[1]。工業一體化的想法最初起源于羅森博格(1963)對美國機械和設備工業發展的研究。隨著信息產業不斷與其他行業的融合和發展,許多新的高技術也繼續滲透到農業領域,以及農業和材料產業、農業和信息產業的出現。而子產業在農業上的界限,是趨近模糊的,綜合發展的新形式[2]?;谵r業和其他產業的快速一體化發展的實踐,在1990年代,日本學者今村奈良臣(1996)提出了“第六產業”的概念[3]。何立勝等(2005)、王昕坤(2007)提出了農業產業一體化的概念,它定義了兩個方面內容:一是農業和其他產業的整合;二是農業產業中不同產業之間為同一主體[4]。根據許多學者的觀點,農村三產業的一體化是指在農業的基礎上,通過農業的高新技術貫穿農業產業,將農民和相關生產經營組織作為主體,完成三個產業之間協調發展的目標。農村三產融合具有深遠的內涵:(1)提出了一種多元化的發展模式。(2)其生產的前提和基礎是新興的技術革命。(3)其發展的主體是農民以及生產經營組織。

二、三產融合的研究內容與模式

(一)研究內容

對現有文獻的分析察覺,目前農村三產業一體化的學術研究仍處于初期,而農村三產融合的國際經驗和啟示、定義、對策和建議成為現有研究的重點,對于農村三產融合的驅動力、內涵等沒有系統分析和研究[5]。目前,國內外學者大多圍繞農村與三產業一體化的選擇進行理論和定性研究。國外學者早期關注農村三產的一體化,其研究主要集中在農業與旅游的一體化發展等方面。Fleischer和Tchetchik(2005)研究了農業與旅游的綜合發展,認為農業旅游可以提高生產要素的利潤和利用率,吸引投資從而產生協同效應[6];趙霞等(2017)從理論上界定了農村三產融合的內涵,分析了促進農村三產融合的現實意義和驅動因素[7];蘇毅清等(2016)根據分工理論定義了農村三產融合的內涵,分析了三大產業一體化有利于農業的機制[8];陳曉華(2015)認為,龍頭企業在促進農村三產融合發展,引領各類經營主體的一體化發展,且促進各類資源和要素的整合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9]。李治、王東陽(2017)認為農村三產融合是降低交易成本、改善農業競爭力、塑造農產品形象的有效途徑[10]。

(二)發展模式

1.農業產業內的綜合一體化

該模式是子產業在種植、育種、水產等農業產業中的相互整合,建立了上下游之間的有機聯系。通過這種模式,我們可以有力地提高農業內部發展效率,有效將農村農業農民更加緊密地結合,推動農業內部各個部分的融合,統籌管理,更好地實現農業現代化。隨著對這種模式的深入,我們將會實現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生活水平提升,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業的發展,農業價值得到穩固提升。

2.農業與其他產業交叉型融合

即以農業為基礎,同時植入人文、休閑、旅游等理念,形成一種跨類型的整合模式。通過宣傳當地農業文化,創辦新興農村旅游,吸引各地游客參觀,有效加速農業現代化進程,激發農業創新能力,使得農村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農村,更是現代美麗新農村。這種模式能夠在大力提高農民收入的同時,讓新型農業模式與傳統農業模式相互交匯融合發展。

3.先進技術要素對農業的滲透型融合

產業融合的發展離不開技術的支持,而如何熟悉先進技術,進而加以運用,對農村三產融合來說是一大關鍵。通過這種模式,我們可以看到更加多樣的農業生產、信息傳遞與農業的有機結合,航天太空育種創造更多農業可能性,互聯網與農業的連接拓寬農產品的銷售渠道。農業附加值的上升不僅僅帶動了農業發展進程,也讓各類技術得到了跨越性進步,使得農業與技術更加緊密,形成互利互益的關系。

三、三產融合存在的問題

(一)產業融合處于淺層次

由于我國農村“三產融合”發展處于起步階段,在產業融合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問題也是各種各樣的。農村一、二、三產業發展目前來看,三產之間的聯系并不緊密,缺乏產業間的黏合性,進而說明三產之間的利益相關也較弱。訂單農業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為農民降低了產業風險,但并非能夠取得農民的效益最大化,也不能夠真正將農民與企業等聯結起來??偟膩碚f,訂單農業只能作為產業融合發展中的一種輔助手段,而三個行業的整合應該往“1+1+1〉3”或“1×2×3=6”的目標去建設,不斷去完善三產之間的整體最優發展。針對產業一體化不強的問題,缺乏的是資金和技術支持。農戶的產品生產需要一體化的現代設備,想要面向市場,產品的加工和包裝不可或缺。而由于技術和資金的缺乏,農戶生產的產品,面對競爭對手眾多的大市場,難以具有影響力和競爭力。長此以往,產業的發展和融合便更難以實現。而一、二、三產業的共存仍然是一些地區的一種發展狀態。雖然有種植、養殖、加工、銷售、餐飲、旅游、觀光等方面,樣樣齊全,實際上卻是各顧各的,沒有達到產業融合的過程中來,也就是沒有跳出“1+1+1=3”的格局,從而很難去實現價值鏈水平的提升。

(二)在農業功能開發和利用方面不足

提供農產品不僅是農業的經濟功能,而且農業還具有滿足人對食品的充分需求,還具有社會、生態和文化等諸多功能。中國在20世紀80年代末期一些地區提出的“貿工農一體化”和“產加銷一條龍”兩種模式,核心在于通過農產品和加工銷售來整合行業,但是不知道農業的其他經濟功能改變了。目前,中國部分地區的三個產業的整合,仍以過去一些路徑和發展模式為參考,缺乏對農業功能的開發。

(三)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難以滿足高水平三產融合的需求

農村基礎設施在滿足農村居民的生產生活需求的同時,也是農村三產業一體化的保障。生活生產所需的水、電要素以及交通方式和物流體系的建設是重中之重,基礎設施建設仍然需要大力加強和進行相關維護。同時,區域發展不平衡,信息化設施存在滯后性,維修和養護不到位是我國基礎設施建設的主要問題。相較于建設而言,存在問題更多的是農村基礎設施的維護。

(四)要素支撐能力弱

首先,人才是“三產融合”發展的首要支撐要素。解決好人才短缺的問題是產業融合發展的重中之重。無論是哪一種產業融合都需要農業經營主體的參與,而目前我國亟需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其次,農村三產融合發展的關鍵支持因素是資金,但也注意到開始涌入工業一體化的力量。農業企業實體在進入和發展工業一體化時,需要大數量的資本注入,而現實中資金也往往成為農業從業者進行產業融合的阻礙因素。主要是因為農民在申請農業貸款時由于抵押物不足導致很難獲得有效的擔保,所以很難籌集到產業融合需要的準備資金。農業的弱質性也會導致少有資本投資者進行投資,這也制約著資金要素的投入。再次就是技術要素,能否運用和熟悉先進的生產力技術是產業融合水平高低的關鍵。由于缺乏農村產業一體化人才,現有的農業經營者難以滿足先進技術推廣所需的條件。最后,土地要素是農村產業綜合發展的重要因素。產業融合發展中的很多建設和項目都需要以土地作為基礎要素,所以對土地要素的管理和利用也相當重要。

四、三產融合的提升路徑及對策建議

(一)提高農村三產融合的惠農政策標準

農村三產融合的主要目的是促進農民增收。長期以來的政策重點主要集中在我國龍頭企業上,而現在需要確立以農村三產融合為目標導向的惠農政策,為我國的農村產業發展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惠民保障。首要任務是充分推進我國新農業企業實體的農村三產融合進程。為新企業實體創造資金、技術、管理等方面的良好發展環境,從而促進生產規?;?、標準化和市場化。應該重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農村三產融合中的重要作用,積極準備政策規劃,給予運營商適當的補貼和激勵。

(二)積極探索適合不同地區發展的多元化、一體化模式

我國農村三大產業一體化發展仍處于探索階段,未來發展具有不確定性也充滿了很多可能性。各地區應當立足自身產業發展現狀,以全局觀念對本地區內的一、二、三產業進行總體評估。讓一、二、三產業交互融合發展,找出產業融合中的資源優勢,擴大該優勢帶來的影響,減少地區發展中的不足所帶來的損益。并且應該因地制宜地發展不同模式的融合方式,吸收成效顯著地區一些有效的措施,在此基礎上結合自身,以第二、第三產業的發展效益促進農村三大產業的一體化發展,謀取更多的經濟效益。

(三)實現農村基礎設施的技術創新和共享

合理擴大農業規?;?,在規?;l展過程中輔助以農業生產加工機械化,以此增強農業的規模效應和增收機制。將農村基礎設施加以完善和定期維護、檢修,確保為第三產業展開的發展模式提供保障。為了提高農村產業間的發展和水平提升,生產交易活動相關的建設不可或缺,與此同時,還要向農村地區推廣智能手機和網絡的熟悉及運用,提升農村的網絡信號強度以及農民的數字化素質。

(四)以服務體系建設擴大農民參與的機會

以政府為農民和一、二、三產業發展牽線搭橋,一是為農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和參與產業融合發展的途徑;二是為三產融合輸送所需的勞動力及相關技術人才。還應該建立起公平透明的平臺,讓廣大農民都可以積極參與到三產融合,提高農民參與三產融合構建發展的積極性,為產業發展提供良好的發展氛圍,有利于擴建農村相關服務體系,進而保障三產融合的發展所需。

五、結語

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基礎上,我國廣大農村地區在發展過程中要加強摸索產業一體化路徑。規劃適合自身發展形勢的路徑,更深層次地鞏固一、二、三產業的整合。本研究中,以產業實踐來看,讓地方產業結構得以轉變,使不同產業發展的有效整合更堅定,振興現有的農村建設用地,空出的空間將用于供給農村產業的綜合發展,完成人才、資本、技術等發展因素的有效整合,以農業為主導,推動地方產業融合,增加農民收入。

猜你喜歡
農民融合農業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村企黨建聯建融合共贏
擦亮“國”字招牌 發揮農業領跑作用
融合菜
農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鈣與您同在
從創新出發,與高考數列相遇、融合
饸饹面“貸”富農民
《融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