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法治保障

2023-01-21 06:03吳大華
貴州民族研究 2022年6期
關鍵詞:民族團結憲法共同體

吳大華

(貴州省社會科學院,貴州·貴陽 550002)

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這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必須弘揚中國精神,這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必須凝聚中國力量,這就是中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的力量[1]。2019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要“依法治理民族事務,確保各族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堅持一視同仁、一斷于法,依法妥善處理涉民族因素的案事件,保證各族公民平等享有權利、平等履行義務,確保民族事務治理在法治軌道上運行?!?021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強調,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綱”,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2]。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民族”一詞出現了47次之多,報告再次明確提出:“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加強和改進黨的民族工作?!蓖瑫r強調,要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加強憲法實施和監督,加強重點領域、新興領域、涉外領域立法,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論述,包含用法治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命題,是習近平法治思想在民族工作領域的集中體現?!拔覀円獔猿肿咧袊厣鐣髁x法治道路……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進國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因此,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法治化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應有之義。

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法治保障之機理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法治保障之機理的核心是探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法治化的運行規則和原理。法律具有指引、教育和強制功能,實現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的法治化既需要法律的指引和教育,也需要法律的強制。

(一)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需要法律的指引

法律作為一種社會規范,能夠直接對人的行為產生導向和引導的作用。法律的普遍適用性決定了法律可以為社會上的人們提供行為指引[3]。法律為行為人的行為提供了具體規則,在日常生活中,引導人們自覺地按照此行為方式進行活動。在全面落實依法治國方略、不斷推進民族事務治理現代化的新時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要重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所具有的引導與保障作用[4]。要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納入法治的軌道,法律通過細化權利和義務的具體規定,預先告知違反法律所要承擔的責任,就如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指引行為人的具體行為,幫助社會公眾有效地形成共同體意識。通過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納入法律中,傳播該價值觀念,并且在現實生活中給社會公眾提供具體的行為方式,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形成給予明確的法律指引。

(二)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需要法律的教育

法治是高度反思性的理性科學,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納入法治的軌道,通過立法、修法的方式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鑄造與固化,能夠起到教育人民的作用。比如,《憲法》第二十四條第二款“提倡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規定就體現了法律的教育作用,通過將一定的道德原則或者思想品質以法律條文的形式規定在法律中要求大家遵守,能促使社會公眾在現實生活中形成這些品質。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納入法治的軌道,執法機關可以通過執行相關法律,對一定行為進行褒獎或者懲戒,教育社會公眾形成法律要求的思想道德,以進一步推動相關法律意識的形成;司法機關通過司法判決的宣示教育,督促、引領公民形成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同時,通過加強和改進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公民教育、法制教育等,提升各族群眾對中華民族共同體的認知[5]。

(三)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需要法律的強制

法律的強制作用是指法律通過國家力量來制裁違法犯罪行為,通過完善法律制度體系,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6]。法律對違法犯罪行為進行打擊,不僅可以在社會上形成公示警示作用,還可以以國家力量保證法律秩序的形成,使得社會公眾都能夠遵守某個原則或體系。規定危害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打擊分裂中華民族的一切行為,就是在通過法律的強制作用保障民族團結。用法律的強制力量保障民族團結,促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形成,是在為民族團結、共同體意識的形成構建安全閥。比如,針對2019年香港亂港分子破壞香港社會秩序,《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的決定》出臺后,亂港分子得以相應的制裁,愛國者治港得以落實。有了法律的強制力保障,共同體意識會在人們心中留下深刻印記,共同體意識的形成和發展也會步入法律殿堂,體現出法的實踐價值。

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法治保障之價值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在法治軌道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7]。完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法治保障是“一體建設”的應有之義,其具有目標性、功能性和效果性三重價值。

(一) 目標性價值

中共中央印發的《法治中國建設規劃(2020-2025 年)》規定法治中國建設的遠景目標是:“到2035年,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基本建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基本形成,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得到充分保障,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蓖晟畦T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法治保障,最終在民族層面完成現代法治國家的建構,可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確立憲制法律地位,實現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法權化,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二) 功能性價值

法治的基本表征是具有規范性和強制性。完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法治保障需要進行法治建構,而法治建構不同于文化建構與政治建構,應當包含法治的規范性和強制性屬性。實現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法治規范性,能夠進一步探索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規范進路[8]。即通過制度的形式,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各項措施提供憲法和法律保障,使得各項措施的落實都有憲法和法律的依據,并以國家強制力作為后盾,有利于各項建構措施的順利推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國內各民族整合的過程。憲法和法律是民族整合的強有力工具,為國家各民族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實現有機整合提供了手段和路徑。因為憲法和法律本身的規范性和強制性屬性,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法治整合具有戰略的價值,是最終實現中華民族共同體長期穩定存在的基礎保障。

(三) 效果性價值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法治保障要達到的效果性價值,就是要增強各族群眾對中華民族共同體的信仰,堅持打牢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思想基礎,堅持依法治國,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各民族和睦共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進而不斷強化實現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法治化的基礎。進言之,就是要增進各族群眾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尊重少數民族風俗習慣,嚴格區分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既不能把不是民族問題的問題當作民族問題來處理,也不能把民族問題不當作民族問題來處理,而是什么問題就按什么問題處置,講政治原則,講政策策略,講法治規范,要同一切分裂祖國的行為作堅決斗爭,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9],依靠各民族共同力量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法治保障之路徑

黨的二十大報告系統提出了“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的方案,其中著重強調“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進國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7]。據此,“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是全面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的基本方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就是要借助民族國家強大的政治制度體系,將各民族融合成為中華民族共同體,依靠法治建設和保障作用,實現中華民族共同體由歷史文化共同體嬗變并轉型為政治法律共同體[10]。

(一) 以科學立法引領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

“科學立法”是“基本建成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的前提,是保障善法之治的基礎條件。因此,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不僅應當入法,而且應當實現科學立法,以此引領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的有序開展。

1. 在《憲法》中增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條款

黨的十九大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寫進了黨章,并于2018年憲法修正案中載入“中華民族”,可視為是對“用法律來保障民族團結”要求的回應,是從憲法的高度進行明確,極具理論和現實意義,使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有了更清晰的憲法依據和更堅實的法理基礎,對進一步維護中華各民族平等地位提供了基礎規范[11]。但并未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寫入憲法之中。截至目前,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寫入省級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的有西藏、新疆、云南、青海、寧夏、內蒙古、廣東、山東8個省區,其立法依據均沒有表述為依據《憲法》。憲法規范是調整國家最基本、最重要社會關系的各項規范的最高權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不可缺少作為頂層設計的憲法支撐。憲法作為母法,其法律構架為其他法律制度設計提供立法觀照[12]。憲法的國家整合價值在民族關系中體現為:賦予不同民族、宗教信仰和文化背景的國民以統一的公民身份,以人民的名義將所有不同自然身份的國民統合起來,在法律意義上完成對國家內部同質性的塑造,極大地有利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13]。因此,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寫入憲法具有重大理論意義與實踐價值。

2. 出臺《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團結法》

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是我國開展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重要舉措和有效載體,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途徑[14]。出臺《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團結法》能夠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以法律方式體現出來。當前民族團結立法局限于地方性法規,亟需出臺一部國家層面的民族團結立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基于多民族長期融合發展的歷史事實,是對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傳統的傳承與發展[15]。除了在憲法中規定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之外,制定一部民族團結法,細化憲法中關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相關措施及法律責任十分必要。一部由全國人大制定的“民族團結法”,能夠更好地向各民族公民傳遞對于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形成的憲法目標,可以對地方制定的民族團結相關法規起到規范和指導作用。提高民族團結法律的立法層級是落實全面依法治國要求的體現,是對“用法律保障民族團結”的響應,是對積極推進民族事務治理法治化現代化的時代回應。因此,需要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考慮納入立法規劃,及時制定出臺一部民族團結法。

3. 完善《民族區域自治法》的規定

黨百年來的奮斗史證明,中國共產黨處理和解決中國民族問題的成功經驗之一是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這是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中國民族問題的解決之道,是中國作為多民族國家發展的現實需要,是消解張力、凝聚向心力、維護國家統一和團結安定的需要[16]。民族區域自治法實施38年以來,保障了黨的民族政策的法律化實踐,確保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有效運行?!稇椃ā分袑⒔y一主體的民族表述方式明確為“中華民族”和“五十六個民族”,而基本原則的表述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民族事務法治化”等,這些規范化表述應考慮納入民族區域自治法,并遵循憲法精神,開展共同體內各民族自治權行使范圍和程序的制度建設,從而為鞏固民族共同體平等的政治地位、鑄牢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政治方向提供基本法治化路徑[17]??稍诳倓t中增加一條:“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民族工作的綱”,真正建構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制度和政策[18]。在具體規則的構建上,應當參考地方實踐經驗,規定各級自治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具體義務與權力,并相應地規定法律責任。堅決維護國家制定法在整個法律體系中的核心主導地位,充分尊重少數民族本土的善良風俗習慣,在憲法和法律允許范圍內合理運用變通性和裁量權,兼顧少數民族習慣規則具有的顯著民族性[11]。

(二) 以嚴格執法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

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依托[19]。因此,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不僅應當入法,而且應當通過嚴格執法的方式推動各主體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一方面,各級政府應當嚴格執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各項法律法規,保證相關法律條款在本地方得到正確遵守和執行。比如,新修訂的《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保障少數民族的合法權利和利益”??h級以上的人民政府應當制定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的具體措施,并嚴格執行。另一方面,各級有關國家機關要善于用法治思維和法律方式來規范和調整民族關系。包括依法保障少數民族合法權益和嚴厲打擊各類破壞民族團結的違法犯罪行為兩個方面。要堅持在法律范圍內、法治軌道上處理涉及民族因素的問題,不能把涉及少數民族群眾的民事和刑事問題歸結為民族問題,不能把發生在民族地區的一般矛盾糾紛簡單歸結為民族問題,更不能以民族劃線搞選擇性執法。

(三) 以公正司法促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

公正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屏障,是“基本建成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的重要保障,因此,包括對涉及所有民族事務案件的處理都應當堅持公正司法,以此促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在法治的軌道上穩步推進。其一,通過公正司法促進民族事務治理的法治化、規范化,使傳統文化層面的中華民族共同體向黨領導下的法治共同體轉變。通過公正司法,公正解決當事人的合法訴求,及時糾正不法或者不當行為,修復被破壞的社會關系,引導人民群眾樹立對法律的信任與尊崇,以此推動傳統文化層面的中華民族共同體向黨領導下的法治共同體轉變。其二,在公正司法的基礎上,需堅持各民族人人平等,充分利用協商、調解、和解等綜合手段,盡力保障各民族人民的法律糾紛穩定在“平等團結互助”的新型民族關系范式下。

(四) 以全民守法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

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入法的背景下,全民守法是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的最高境界。全民守法以全民樹立法律信仰、法治精神、法治思維為重要支撐,因此,以全民守法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重點是引領各族人民樹立法律信仰、法治精神、法治思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就是要引導各族人民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彼膫€“與共”反映了各民族利益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親近、精神上相互支撐、文化上相互兼容等共同的價值訴求[20]。如果能夠引導各族人民真誠信仰“四個與共”的理念,在處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過程中秉持“四個與共”的法治精神,當不同民族群眾之間發生矛盾和糾紛時以“四個與共”的法治思維處理問題,就能夠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領域里實現全民守法的最高境界。

四、結語

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依托憲法、民族區域自治法、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民族法制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有效保障了中華民族共同體的鞏固和發展,在新時代需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進行構建與完善[4]。在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通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營造全民守法的環境,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法治保障,將有力推動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成為全民信仰,保障中華民族大團結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世界范圍內其他多民族國家依法治理民族事務和改善民族關系貢獻更多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猜你喜歡
民族團結憲法共同體
《覺醒》與《大地》中的共同體觀照
愛的共同體
民族團結之歌
憲法伴我們成長
憲法解釋與實踐客觀性
構建和諧共同體 齊抓共管成合力
《憲法伴我們成長》
論《飛越大西洋》中的共同體書寫
尊崇憲法 維護憲法 恪守憲法
讓民族團結之花愈開愈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