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貴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邏輯機理及實施路徑

2023-01-21 06:03中共貴州省委統戰部課題組執筆人
貴州民族研究 2022年6期
關鍵詞:共同體貴州中華民族

中共貴州省委統戰部課題組 (執筆人:吳 ?。?/p>

(中共貴州省委統戰部,貴州·貴陽 550000)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把握新時代民族工作的新形勢新特點,創造性地提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重大科學論斷,開辟了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的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黨的十九大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寫入黨章,使之成為新時代開展黨的民族工作的重要原則。黨的二十大提出“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是新時代民族工作創新發展的戰略指引[1]。習近平總書記在2021年召開的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強調“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推動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蓖七M新時代貴州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就是要努力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模范省。因此,從工作實踐和學理上闡釋關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寶貴經驗與重要論述的邏輯機理、科學內涵與理論價值,有助于加強對其科學認識和實踐把握,對于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模范省創建,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一、貴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歷史淵源

貴州是全國民族“八省區”之一,各民族大雜居、小聚居的共處共融格局為貴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了重要的地理空間,客觀上促進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貴州有民族成分56個,其中有漢族、苗族、布依族、侗族、水族、仡佬族、土家族、彝族等18個世居民族,追溯其淵源,與古代中國的“中原華夏”“百濮”“百越”“氐羌”“苗瑤”五大古族系有關[2]。在千百年的交往交流交融中,其不斷分化演變,逐漸融入中華民族,成為中華民族共同體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一) 貴州民族歷史的演變

歷史上,華夏族系自北而南,氐羌族系自西而東,苗瑤族系自東而西,百越族系自南而北,于不同時期進入貴州,與原住貴州之濮人交流交融。五大古族系持續頻繁地交往,不斷發展演化,于唐宋時期形成了諸多單一民族[2]。千百年來,貴州境內外來民族與原住各民族在交流交往過程中共同成長、共同進步,在生產方式、生活習性、飲食習慣、衣著服飾等各方面相互影響、相互借鑒、相互吸收,逐步建立起深厚的和諧共生關系,為貴州民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貴州各民族歷經數千年匯聚、交流與融合,同源異流、異源合流而又源流交錯,彼此間經濟上有互補、生活上有互助、文化上有互動,形成了地緣相近、人緣相親、文緣相融、商源相通、相互依存、互惠共生的關系。

(二) 貴州民族文化的融合

文化是人類社會豐富多彩實踐活動的結晶,是對生產生活、社會交往的經驗總結和社會認知的理論升華。在貴州千百年的民族發展演變過程中,創造了燦爛輝煌的民族文化,而小聚居、大雜居的民族分布格局,表明了貴州獨特的生態環境對民族文化的包容,這種包容不但使世居貴州的各民族都找到了適合各自文化發展的棲息繁衍之地,而且使同一民族擁有多種經濟文化類型和同一種經濟文化類型在多民族中的廣泛分布成為可能[3]。這種文化包容不但維護了生物多樣性和文化多樣性環境,還造就了各民族的文化寬容性格。進入21世紀,這種文化寬容性格促使貴州各民族的文學、音樂、舞蹈、傳統手工藝等獨特民族文化交流融合,共同締造了厚實多彩的民族文化,夯實了構建貴州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的思想基礎。

(三) 貴州民族理論的創新

民族理論是富有特色、實踐性強的政治理論,具有豐富內涵,一般是關于民族關系、民族問題等的基本觀點和相應的理論論述,是民族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4]。隨著歷史不斷演變,民族關系、民族問題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并對民族治理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貴州早在秦漢時期就被納入中華版圖,隨著社會變遷、文化交流、民族交往,各民族在貴州大地上形成了堅韌不拔、與人為善、豁達樂觀、崇尚自然、開放包容的優秀品格,也使得民族融合的理論在貴州大地不斷創新發展。進入現代社會,國家發展目標、國家治理思維、國家治理方式都發生了重大的變化,這也必然推動民族理論及時有效回應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的新要求。貴州民族理論要結合貴州現代化建設實際,從黨的民族政策、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民族地區跨越式發展等多角度多方面進行理論創新,為新時代貴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

(四) 貴州民族事業的發展

新中國建立后,在黨中央的領導下,貴州完成了社會主義改造,廢除了各種剝削制度和落后制度,使少數民族獲得了真正的解放。改革開放以來,中華民族大家庭、中華民族共同體、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等理念,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貫徹黨的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積累了解決民族問題、做好民族工作的寶貴經驗[5]。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貴州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各族人民群眾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推動民族地區經濟社會全面發展,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創造了趕超進位的“黃金十年”,使貴州成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的典范。

二、貴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現實基礎

貴州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進程中,復雜多樣的地理單元是貴州各民族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基礎條件,生產生活相互依存是貴州各民族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內在動因,包容差異、尊重多元是貴州各民族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核心理念。從民族交往增進民族團結到民族交流促進民族發展,再到民族交融增強民族認同,為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了環境基礎、經濟基礎、文化基礎、思想基礎和情感基礎。

(一) 山地環境多樣性和嵌入式居住格局是貴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環境基礎

從地理結構特征來看,貴州地理環境最突出的特征是“西高東低”結構和“山區—壩區”(“山壩”) 結構。各民族交錯雜居在這種地域單元中,共享地域單元內的生產生活資料,共同維護賴以生存的“山壩”一體地理生態環境?!吧綁巍苯Y構使貴州境內的單一壩區及其所輻射的四周山區構成了一個相對獨立的地理單元、一個小自然生態系統和一個相對自給自足的小型“社區”。每一個特定的小型“社區”中,“山壩”區域內各民族生產方式的多樣性,造就了農作物產品的極大豐富,使每個民族都能以物質交換滿足自身的生存繁衍需要。經濟生活上的這種互補性,使每個民族在實現自我發展的同時,還必須關注對方的經濟社會發展,以確保物質交換關系的平衡[6]。維護地理生態環境的共同目標和物質交換關系的建立,也促成了地域單元內各民族形成彼此共同生存合作與社會交往關系,從而推動了地域內民族共同體的形成。

(二) 始終踐行“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經濟基礎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不僅僅是精神和價值層面的問題,更需要厚實的經濟基礎。發展是夯實經濟基礎的重要方法,更是解決民族問題的關鍵所在。近年來,貴州省經濟發展呈現蝶變之勢,全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貴州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堅持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成就,脫貧攻堅任務如期完成,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使貴州各族人民深刻感受到美好生活越來越近,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凝聚了民心。特別是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人民,不斷增強各族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7],全省各族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形成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的團結奮斗局面,讓各族人民共創美好未來、共享中華民族新的榮光和夢想。因此,在團結共創美好生活的過程中,貴州各族人民獲得感與幸福感不斷提升,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與自豪感不斷被激發與深化。

(三) 始終堅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的價值觀念是貴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文化基礎

近年來,貴州黨政機關提高深入推進民族團結進步繁榮發展示范區建設的站位和意識,大力推動山地文化、建筑文化、風俗節日、非物質文化等貴州多彩民族文化繁榮發展。據調研統計,貴州將各市州創建全國示范的目標列入全省創建示范工作布局重點,協調建立高位推進工作機制,五年來,成功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州)7 個、示范單位72個,省級示范點1496個,推薦的27 個集體和34名個人獲得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表彰,位居全國前列。在全省創建一批易地扶貧搬遷社區民族工作試點示范單位,促進各族群眾共居共學共事共樂。貴州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過程中,逐漸形成了相互影響、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文化共同體,并在繁榮發展各民族優秀文化的基礎上不斷增強其對中華文化的認同,進一步夯實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思想基礎。

(四) 始終堅持“和而不同、包容差異”的價值取向,是貴州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思想基礎

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轉型升級,各民族在不斷增進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的過程中,也會因為區域環境條件、資源稟賦類型、民族發展水平等因素的差異而出現不同的價值認同。因此,受“和而不同”“包容差異”價值觀的引導,貴州各民族能“和”不同的宗教,許多民族儒、佛、道皆信,本土宗教與外來宗教并存,同一宗教的不同教派共存。他們能“和”不同的風俗習慣,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節日,但參加這些節慶活動的不僅僅是本民族,其他民族的成員也踴躍參與。這種“和而不同”“寬容差異”的文化人格理念,不但成就了社會主義的新型民族關系,也夯實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思想基礎,主導著“多元一體”民族關系的形成[8]。

(五) 增進同源共祖、和諧共生的民族文化認同,是貴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情感基礎

文化本身是一個動態的概念,是一個歷史的發展過程,具有地域特征、民族特征、時代特征。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過程中,必須重視對各民族文化的兼收并蓄,塑造各民族共同的文化價值觀,加強各民族傳統文化與中華文化的現代整合,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強化民族文化自信,在地方社會的發展實踐中構建中國話語符號體系[9]。民族交融是民族交往交流的自然躍遷形式,也是民族共同性不斷增加的歷史過程。但是,民族交融并不意味著各民族的個性消失,而是隨著民族之間各方面交往交流的增多,對“文化多元”包容的認同增強。貴州民族關系史中,相伴相隨、相近相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化認同,為貴州各族群眾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奠定了堅實的情感基礎。

三、貴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實踐經驗

貴州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現實基礎上,逐步形成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貴州實踐經驗,即堅持黨的領導是凝聚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根本、求同存異是凝聚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原則,共同富裕是凝聚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目標,這將有利于充分發揚優秀傳統文化,加強區域民族融合,推動民族地區發展進步。

(一) 堅持黨的領導是凝聚共識的根本

面對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同步交織、相互激蕩,民族工作領域新情況、新挑戰頻頻發生,意識形態斗爭的形勢嚴峻而復雜。只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核心地位,才能確保國家治理行穩致遠。正因貴州堅持黨的領導,堅決貫徹執行黨的民族政策、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積極思考、探索、踐行符合貴州實際的方法舉措,促進貴州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效應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民族領域可能遇到的重大挑戰和潛在風險[10]。通過自覺把黨的領導貫穿貴州省民族工作全過程、各方面,黨在團結各民族、凝聚各民族、振興各民族中的“主心骨”地位更加凸顯,實現各民族擁護黨、緊跟黨,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的發展局面。

(二) 堅持求同存異是凝聚共識的原則

根據歷史演變經驗來看,各個民族凝聚而成的中華民族隨著新中國的成立而具有了國家的形式,因此,各個民族也就鑲嵌于同一個國家制度體系之中。雖然各個民族之間存在文化和傳統差異,甚至同一民族內部也有諸多不同的風俗習慣,但是各個民族都是中華民族的組成單元,均在中華民族框架內發展和演變,并被共同的中華文化緊密地凝聚在一起,共同享有國家建設和發展的成果[11]。從貴州各民族發展的歷史看,堅持大團結大聯合,正確處理共同性和差異性關系是長期以來貴州各民族之間相依共存、相互扶持、相互幫助、共生繁榮的歷史經驗。從黨的民族政策看,尊重少數民族風俗習慣,保證少數民族合法權益,才形成了今天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三) 堅持共同富裕是凝聚共識的目標

全面推進共同富裕是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的根本之策。推進共同富裕為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了重要契機,共同富裕不僅可以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物質基礎,而且可以提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價值引領,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在推進共同富裕的進程中,構建民族地區和少數民族新發展格局,在發展中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創建各民族互嵌式發展,切實推動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同時,共同富裕還包括各族人民精神生活富裕,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在尊重差異、包容多樣的基礎上,使各族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更加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從而在實現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進程中,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12]。無論是過去受自然因素影響,還是今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貴州各民族之間因為有著共同的利益、共同的目標,走在一起,相互扶持,找尋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在推進共同富裕的進程中做好頂層設計,通過制定相關戰略規劃和政策舉措,健全體制機制,實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切實推進貴州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

四、貴州創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模范省的路徑選擇

貴州以創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模范省為目標,推動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與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共同團結奮斗。在深入探究貴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邏輯機理基礎上,要以黨的全面領導為核心,凝聚各民族向心力,服務于民族團結和永續發展,推動建設中華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園,深化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切實提升民族事務治理效能[13],為實現多彩貴州現代化提供力量源泉。

(一) 堅持以黨的全面領導引領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完善新時代貴州民族工作新格局

“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當代中國的最高政治原則,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把握正確方向、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首先,強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作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內涵豐富,意義深遠,其中對新時代民族創新理論、民族共同體建設、民族團結進步、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等核心命題進行科學闡釋,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了思想引領和政治保障。其次,加強黨對民族工作的領導。黨的各級組織對本地區民族工作具有牽頭抓總、推動部署的主體責任,民族工作部門要肩負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第一責任。要把黨的全面領導貫穿民族工作各領域全過程,建立健全民族治理組織體系、制度體系和協作工作機制,形成黨委統一領導、政府依法管理、統戰部門牽頭協調、民族工作部門履職盡責、各部門通力合作、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格局[14]。進一步發揮民族地區基層黨組織先鋒模范作用和思想引領作用,著力提升基層黨組織服務能力、管理能力、組織能力,凝聚基層黨員戰斗力,匯聚基層群眾人心力量,夯實民族地區基層治理組織基礎。再次,加強民族地區干部隊伍建設。堅持新時代好干部標準,要從維護黨的集中統一領導態度特別堅決、明辨大是大非、立場特別清醒、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行動特別堅定、熱愛各族群眾感情特別深厚的角度出發[15],健全民族地區干部培養、建設、選拔、任用體制機制,確保各級領導權掌握在忠誠干凈擔當的干部手中。完善民族地區干部的培養制度,健全民族地區干部學習提升、輪崗交流、梯次培養、提拔重用機制,從生活、工作等多方面關心關愛艱苦地區的基層干部。

(二) 堅持以民族理論教育涵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

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世界,是整個中華民族共同依托、共同傳承、共同發揚的文化精神、道德規范、價值取向和情感觀念的總和。新時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涵養培育,強化“五個認同”教育,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筑牢思想防線,切實增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成效。首先,明確核心內容,加強“五個認同”教育。通過深入推進民族地區的思想政治教育,確保各民族把握并深刻理解“五個認同”基本含義、相互關系以及其他認知結構,進而內化于心、外化于形,從而產生認同感和歸屬感。結合貴州本土文化優勢,充分運用好貴州紅色資源、賡續精神血脈,大力弘揚長征精神、遵義會議精神等,進一步促進紅色文化與鄉村文化振興有效銜接融合,激勵全省群眾增強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感和奮進新時代的熱忱。通過高舉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旗幟,做好政策學習宣傳,引導各族人民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進一步增強各民族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16]。其次,建立健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常態化機制,構建國民教育、黨員教育、干部教育、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全覆蓋的民族教育體系,并將民族團結教育納入公民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全過程,納入青少年學習教育全過程,引導各族群眾在精神層面實現現代化。再次,創新理論教育載體,運用現代技術支撐民族團結教育。在運用好涵蓋了課堂教學、社會實踐和主題教育的傳統教學平臺基礎上,不斷探索和豐富“互聯網+民族團結”“大數據+民族團結”等教育新模式,把網絡空間、數據平臺等建設成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的全新場域,既積極正面傳播相關政策法規、民族團結的模范和感人事跡,又對影響民族團結進步的相關情況進行監測、預警和引導,通過線上和線下的結合,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主題貫穿各領域,使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貴州觸于指尖、見于眼里、潤于心田,形成人心凝聚、團結奮進的強大精神紐帶。

(三) 堅持以交往交流交融凝聚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積極創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模范省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中華民族發展的歷史大勢,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是我國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發展的方向。貴州在創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模范省過程中,要深入推進各民族相互了解、尊重、學習、幫助,深化互嵌互補的生產生活方式,為創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模范省奠定堅實的社會基礎。首先,根據中央政策要求和貴州地方發展實際,適度調整以民族身份為依據的制度設計和政策安排。通過促進公民個體的發展推動整個社會的發展,持續推進民族平等團結進步。其次,健全民族交融互嵌,完善城市民族治理機制。貴州在推進城鎮化過程中,少數民族人口比例逐漸擴大,少數民族群眾融入城市生活、就業、教育等各方面的速度加快,在此過程中也會面臨復雜多變的治理問題。因此,要科學合理分析各地區不同民族、不同區域的治理現狀,統籌協調城市治理資源,完善城市公共服務資源配置,落實就業幫扶、權益保障等措施,健全民族事務融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再次,在建設嵌入式社區中,完善社區規則,開展“一站式”便民服務中心或綜合服務平臺建設,為城鄉社區各民族群眾就醫、子女就學、勞動技能培訓、務工、戶籍轉移、社保接續等事項辦理提供方便快捷服務。著力解決各族群眾家庭困難和問題,引導各族群眾尊重民族風俗習慣,積極培育鄰里團結、家庭和美、互幫互助、共同發展的良好社會氛圍。

(四) 堅持以高質量發展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動各民族共同邁向中國式現代化

黨的二十大報告對中國式現代化進行了深入闡釋,進一步明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首要任務。民族地區的高質量發展,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基石。以高質量發展的中國式現代化,必然能保持社會發展穩定有序、經濟條件和生態環境持續向好、各民族優秀文化充分綻放。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貴州實踐中,貴州民族地區要以鑄牢各民族經濟發展成果共享的經濟共同體意識為核心,完善差別化區域支持政策,推動民族地區全面深化改革,提升自我發展能力。首先,民族地區立足資源稟賦、發展條件、比較優勢等實際,找準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促進共同富裕的切入點和發力點,大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程[14],整合部門職能、引導社會多方參與,發揮統戰資源優勢,廣泛動員民主黨派、工商聯、社會各界等力量支持民族村寨發展,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其次,充分運用東西協作機制,深化粵黔協作。聚焦產業合作、平臺共建、項目引進、人才選派、資金扶持等,民族地區要結合自身優勢全面融入粵黔協作大局,找準貴州與發達地區產業互補、資源共享的結合點,運用好東西協作的政策舉措和優惠條件,推動本地區經濟產業深化改革,完善配套機制,實現民族地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再次,進一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大力發展社會保障事業,健全民族地區基本養老保障體系,完善民族地區醫療保障制度,優化民族地區公共衛生資源,提升民族地區醫療衛生水平和公共衛生能力。針對民族地區教育較為突出的問題,全面改善民族地區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巨k學條件,建立健全涵蓋義務教育、高中高職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財力支持體系。

(五) 堅持以民族事務治理現代化保障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堅決防范化解民族領域重大風險隱患

完善民族事務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堅決防范民族領域重大風險隱患的必然選擇。創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模范省,要把治理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為新時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首先,推動全省民族治理工作法治化。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衡量標準,完善調整涉及民族工作的法規規章和相關政策,根據區域差異和民族事務治理實際,切實提高民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立法質量,為高效治理地方民族事務提供法治保障。其次,依法保障各族群眾合法權益,依法妥善處理涉民族因素案件,依法打擊各類違法犯罪行為。堅持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治理涉民族因素問題,排查化解涉民族因素矛盾糾紛,確保民族事務治理在法治軌道上運行。再次,強化防范化解涉民族因素風險處置機制。以樹立總體國家安全觀為核心,健全全省各級統戰部門牽頭,民族、公安、國安、網信等部門協同處置民族領域風險隱患機制,定期研判、線上線下排查、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置相互銜接,堅決守住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風險的底線。要善于運用科技賦能民族事務治理,不斷推進治理方式現代化。結合貴州的大數據科技優勢,運用大數據治理思維,創新治理方式和治理載體,構建民族事務治理數據綜合平臺,整合治理資源,破解數據孤島難題,實現民族事務治理領域大數據資源的全面匯聚、共享和應用。通過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研判,提高治理主體科學決策能力水平,更好滿足各族群眾的需求,不斷增強各族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猜你喜歡
共同體貴州中華民族
《覺醒》與《大地》中的共同體觀照
愛的共同體
中華民族的獨立之路
聚焦中華民族之瑰寶“非遺”
構建和諧共同體 齊抓共管成合力
“齊”心“魯”力,助力“多彩”貴州
論《飛越大西洋》中的共同體書寫
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保證
貴州,有多美
努力樹立中華民族的文化信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