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體哲學視域下醫患命運共同體的構建*

2023-01-21 14:01黃成華
醫學與哲學 2022年17期
關鍵詞:醫患共同體哲學

黃成華

意識哲學對身體的界定,雖然推動了生物醫學的發展,但這種理性化之路也制約了醫生實踐智慧的提升。尤其是到了高新醫學時代,受“揚心抑身”價值取向的影響,醫生視患者為絕對他性的異己性存在,會加重醫患關系的疏離化和陌生化,甚至引發技術的自噬效應。如果說意識哲學造就了主體性,那么身體哲學則造就了主體間性。醫患關系的現代性迷津,迫切要求以身體哲學來開辟新的實踐進路,通過弘揚共同體文化,統合處于分離狀態的醫患關系,并將醫患關系治理融入到治理現代化的進程中,通過身體和諧達致醫患和諧,進而達致社會和諧。

1 意識哲學視域下的醫患交往

意識哲學的理論流派主要有古希臘的靈魂認知、中世紀的身體沉淪、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黑格爾的絕對精神等。意識哲學站在理性的立場上對生命教育進行整體性的精密規劃,使得傳統生命教育的話語體系以理性化、邏輯化為特征。意識哲學預定出生命的理性本質,在身心層面,視身體為對象性的存在,割裂了身心之間的有機聯系,形成了“揚心抑身”的偏見;在人際互動層面,形成了“自我”對“他者”的壓制和貶損。

意識哲學支配下的醫患關系受二元對立的對象化思維定式的影響,以“主體-客體”為運作的邏輯基點,蘊含著同質化交往環境的文化想象。意識哲學框定了醫患雙方的出場路徑。醫生將患者置于技術座架,使得醫患雙方盡管同時在場,但卻是主體與客體的場景。意識哲學的內在矛盾為醫患沖突埋下了邏輯隱患。醫生強行從“載體”的視角來認識身體,把身體等同于生物學意義上的肉體,無視人在生物性等級中的高排位及其金貴性;熱衷于生物性規律的探討,不但人為肢解身體的豐富屬性,而且用構成性思維和還原論方法去解構具有整體性特質的身體,僅僅從生物學角度來界定“正?!迸c“異?!?,將疾病實體化和離身化,引發醫學發展的非人格化和去人性化;如果對疾病的認識停留在生物學層面,那么不但會把患者疾病化、數字化和圖像化,而且對疾病的預防干預也只停留在精準醫學之類的生物學層面。同時,醫生將診療過程轉化為程式化的操作路徑,將復雜的醫患交往機械化和模式化,只重視技術醫學而忽視人文醫學?!爸R財富本身使得專業人員具備了能力,但也使他們同需要醫治的人之間的交流有了障礙?!盵1]技術醫學疊加市場化操作,使得醫學發展更加偏離醫學的“本真性”。一方面在疾病面前,醫生如同“孤軍奮戰”,另一方面,患者的弱勢地位更加凸顯。技術醫學對“零度情感”的要求,反倒抑制了醫患共情能力的增長,使得患者得病后,就如同被無情地拋擲于荒漠,內心中充斥著焦慮和無望等心理崩潰前的征兆。技術化干預的冰冷操作,使得人文關懷始終游離于醫療服務之外?!澳闶轻t生,還是我是醫生”“聽你的,還是聽我的”等詰問句式,除了反襯出醫生的孤傲和高冷,還凸顯出醫患交流時的姿態不平等。而技術醫學中,患者對醫生的信任僅是技術信任,而非人格信任。技術醫學由于缺乏情感主義的視角和關懷倫理的意識,滋生的情感隔膜容易使醫患對彼此產生生理厭惡。醫患之間的視域偏移會徒增醫患交往的社會成本,使得雙方對彼此都存有戒備之心。醫療服務對患者生命體驗的遮蔽,不但容易沖擊乃至摧毀患者的生命尊嚴,而且曲解了醫學的“本真性”。人們在期待醫學新能力的同時,也在期待醫患新交往模式。

2 身體哲學視域下的醫患交往

身體哲學的理論流派主要有尼采的“一切從身體出發”、胡塞爾的意向現象學、梅洛-龐蒂的“我能”的身體、??碌囊幱柕纳眢w、施密茨的“身體震顫”,其相同之處“就是從人的身體出發研究社會倫理、精神超越和世界圖式的理論和方法”[2]。身體哲學旨在以身體為本體,突破意識哲學的理性主義認識藩籬,掙脫對象化的思維定式。身體哲學的興起形成了具有整體和諧特征的身體化思維,確立起比意識意向性更加源始的身體意向性。身體哲學支配下的醫患關系以“主體-客體-主體”為運作的邏輯基點,蘊含著異質化交往環境的文化想象;破除疊加在醫患關系之上的現代性魔咒,消解與意識哲學相關的慣性邏輯和集體無意識;為重構“共在”性的醫患關系提供嶄新的話語空間和思想平臺,推動醫患關系的深度嬗變。醫生在為患者提供服務時,始終保持著技術與人文的張力。醫患雙方不但同時在場,而且是主體際的場景。

在意識哲學的視野下,醫患交往處于象征暴力的單向構序中,醫生的主動與患者的被動是這一構序的景觀;而在身體哲學的視野下,醫患交往處于雙向構序中,醫患雙方主動性的發揮則是這一構序的景觀。醫生在基于“中心-邊緣”結構的單向構序中建構的是“謀劃”式的秩序,譜寫的是主體性敘事,引發的是情感疏離和文化心理的沖突,表達的善意被認為是饋贈式施舍;反之,醫生在雙向的構序中建構的是共識式的秩序,譜寫的是主體間性敘事,帶來的是情感親近和文化心理的融合,表達的善意則是醫患關系持存的必要條件。在意識哲學的支配下,醫患功利性交往特征的無限放大,無疑會遮蔽醫患關系的“本真性”,褻瀆醫學事業的神圣性?;谏眢w意向性的體認式的認知方式,要求醫生學會換位思考,直面患者的生活世界,不但認可患者的多樣性和異質性,而且對患者做到感同身受,具有“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同理心。醫生通過診斷、治療、科研等醫學實踐活動,在治病救人中強化醫生的職責使命。一旦患者從“受動的身體”轉變為“我能的身體”,通過身體意向性的發揮,進行醫患共同決策。醫患雙方在交互主體性中,盡管彼此都得到了主體性的提升,但是醫生摒棄的是單一的知識和技術主體,患者摒棄的則是物化的被動客體。身體哲學要求用人文醫學實現對技術醫學的糾偏,提升醫療服務的品質和質量。故而,在醫患交往中,為了明確主體間性這一身體交會狀態,并把主體間性從抽象的概念轉變成具體的實踐,就要明確醫生的涉身性存在,即醫生臨床智慧的增長不可能是脫離患者生活世界的脫域式發展;推進醫生的切身性反思,即醫生在撰寫病歷時,還要嘗試書寫平行病歷,進行患者身體在場化的涉身實踐;強化醫生的具身性管理,為涉身化醫療實踐的開展提供便利,以提高醫患之間的意義契合度,使得無論是線下的真實醫院還是線上的虛擬醫院,都成為醫患彼此走近的共情和共識空間。

第一,“自我”與“他者”的“共在”。不斷迭代的醫學科學技術,成為突破“無知之幕”的中堅力量。然而,主體性思維的不足也使得技術進步與治理落后、道德式微構成了極具反差性的場景。身體哲學為主體間性思維的確立提供了希望和契機。身體哲學意味著要在認知理念上擯棄意識哲學的“主-客”二元對立的認知理念,而采用主體間性的“主-客-主”的認知理念。主體間性理論是在承認“自我”與“他者”分立的前提下建構出來的,伴隨著對“他者”的差異性和多樣性的敞開、承認與接納。主體間性立足于社會關系本位,主張“自我”要真正成為“自我”,就要搭建深切通達“他者”的渠道;認為“自我”與“他者”在存在形態上處于“共在”關系,在發展形態上處于“共生”關系。

梅洛-龐蒂通過對知覺地位的強調論證了在知覺場上顯現的主體間性?!皯撏ㄟ^他人的知覺,使我同另一個我自己產生關系,這另一個我原則上與我面對著同樣的真實,與我一樣與同一個存在產生關系?!盵3]梅洛-龐蒂闡述了主體性與主體間性不可分離的關系?,F象學的世界“是通過我的體驗的相互作用,通過我的體驗和他人的體驗的相互作用,通過體驗對體驗的相互作用顯現的意義”[4]。哈貝馬斯希望借助于協商倫理來達到主體間的相互理解,實現理性的獨白向對話的轉變,尊重“他者”的“他異性”。如果說主體性認知實現了對客體性的飛躍,那么主體間性則實現了對主體性的再次飛躍,“以主體間性取代極端的、狹隘的主體性,關注人與人之間的交往”[5]。主體間性內在蘊含著將他人視為主體的認知前提?!懊仿?龐蒂的這個向最初情境的回歸本身也蘊涵著現象學對形而上學主體-客體二元論的否定?!盵6]“自我”與“他者”不僅是自我與對象的關系,更是“自我”與別的“自我”的關系?;谏眢w哲學的主體間性理念,主張關注差異化主體,從“自我”的身體拓展到“他者”的身體,以主體間性取代主體性,認為對“他者”的肯定就是對“自我”的肯定。

第二,醫生與患者的對等。身體哲學對于“自我”與“他者”的關系處理具有普遍意義,也為醫患關系的變革提供新指向。身體哲學視域中的身體不但是“載體”,更是“在體”。肉身作為生命的“載體”,顯示出人與動物的共通;而身體作為生命的“在體”,則顯示出人相對于動物的金貴性,即人還要利用肉體所承載的生命進行更為復雜的社會實踐活動。生物醫學模式忽視了患者身體作為“在體”所具有的意義。身體哲學主張區別身體與生理學的肉體,有助于推動醫學從片面人向“整全人”的發展,建構全人醫學譜系。如在對疾病的認知上,就不能停留在生物致病因素上,還要結合社會因素來理解,全方位地審視健康和疾病的問題,認識到疾病病因的多元化,以及患者身體的社會性和情境性。

醫患關系一定程度上是身體與意識關系的歷史轉喻形式。鑒于患者有知覺、感受、體驗等的親身體悟能力,醫療過程就不是主體施加于客體的純粹知識和技術過程。換句話說,技術化的“物化”思維背離了醫患交往的本質。身體哲學涵育的主體間性理念為考察醫患關系增加了新維度,強化了對“他者”的絕對他性的承認。醫生在處理醫患關系時要注意到來自患者的“他者的眼光”?!搬t生與病人是互為主體的雙向實體?!盵7]如果說認識到醫患關系不是人與物的關系,而是人與人的關系,喻示著認識上的一次重大飛躍,那么認識到醫患關系不是主體與客體之間的關系,而是主體間性的關系,則實現了認識上的另一次重大飛躍。如果個體將別人視為客體,視為“他者”,那么,其也默認和首肯別人能夠將自己視為“他者”。這將帶來人際交往的惡化?!叭魏我粋€人對人民當中的某個個別人所作的惡行,可以看作是他對自己作惡?!盵8]醫生如果將患者視作絕對“他者”,就極易使得疾病具有社會實體的特征,將對疾病的知識判斷導向對患病之人的污名化歧視。身體哲學對具身化思維的強調,使得身體哲學視域下的醫患互動非常注意情境性,認為醫療環境不但具有公共性,而且具有私人性。醫療交往并非情景和情感無涉,而是始終夾雜著醫患雙方的知覺和體驗。醫療情境化視野下,醫患處于“共在”“共生”的狀態,共同面對疾病,共尋特異性強的生物標志物,共情身體遭遇,共克頑瘴痼疾,共享治療歷程等,彰顯出醫患主體間性的特點。主體間性不但把患者從物的范疇解放出來,而且把患者從客體的范疇解放出來,從倫理的角度看待“他者”,促進臨床共情的發展,促使醫生將心比心和換位思考。這就意味著醫患之間的身體互動不但包括目光凝視、知情同意或不同意的理性溝通,也包括情感共鳴。即通過臨床共情意識強化醫生對患者的身體體驗,主動知覺和體驗患者的身心感受和情緒狀態;通過恢復醫學的“本真性”來打撈被遮蔽的醫學關愛,克服醫患心理層面的空間疏離感,讓患者的心理從“荒漠”變成“綠洲”,激發患者的求生意志、求真精神和合作能力。

在哲學視域的轉變中,對患者的認識也歷經漸次遞進的三個階段:把患者當作物、把患者當作客體意義上的人、把患者當作主體意義上的人;相應地,醫生對患者的身體知覺和空間體驗也會發生變化,避免出現身體在場、情感缺位的尷尬場景?;谏眢w哲學的人文醫學,能夠實現對技術醫學的糾偏?;凇罢恕币暯堑娜宋尼t學,通過對“正?!迸c“異?!边吔绲闹匦陆缍▉矸此坚t學的不確定性,體現出現代醫學對生命個體的人文關懷和對生命的敬畏,如輕度精神病的去病化、醫療服務的適老化改造、疫情防控期間醫院生命綠色通道的開辟等,充分彰顯出醫學的關系屬性和倫理本質。身體哲學確認了醫患之間互為主體性的關系構型,“所包含的也是一種把自我與他人的關系修正到主體間對等關系的追求”[9],有利于開顯出醫患和諧交往的場景,彰顯醫學屬于人學的“本真性”意義。身體哲學視域下的醫患關系具有互為主體的對等性。在當下的醫療實踐中,更多的是通過樹立“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保護患者權利、征得患者知情同意、規范醫生診療行為等方式,促使醫患關系從形式對等向實質對等進發。這些組合式操作既包括對醫患關系對等性的消極性把握,也包括積極性把握;既有對患者主體性作用的提升,也有對醫生主體性作用的限制。而無論是消極性把握還是積極性把握,都內在蘊含著患者文明就醫和醫生文明行醫、并以醫療文明提升社會文明的行動訴求。

第三,醫生與患者的協同。醫患雙方是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的終端。身體間性理論有利于促進醫患主體間性關系的形成,重新發現患者作為“他者”的價值,否定醫生的“獨白式元敘事”,建立合理的醫患治理結構,防范醫生將知識優勢、技術優勢以及相伴而生的心理優勢轉變成侵害優勢。首先,目的性是診療活動中醫患雙方的主體性體現。診療活動具有明確的目標指向性。醫患雙方因為某種疾病而聚集到一起,有著對疾病和健康的共同關切,皆以祛除病魔為目的。通過診療活動,醫生借以庇護人類健康,延續社會存在;患者借以提高生活質量,重溫世間幸福。其次,交互主體性是診療活動中醫患雙方的互賴性體現?;颊咴诮】蹬c疾病之間的動態轉換才催生了醫生這一行業;醫生提供的人文化服務確保了患者的身心和諧,實現了患者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人生夙愿。離開了醫生,患者的生命難以為繼;離開了患者,醫生的職業價值蕩然無存;離開了在患者身上進行的大量診療實踐,醫生不可能成長為醫療專家;離開了患者的支持與獻身,即使是精準醫學其療效也要打折扣?!半S著分工的發展也產生了單個人的利益或單個家庭的利益與所有互相交往的個人的共同利益之間的矛盾?!盵10]診療活動是醫患雙方的“對話”與“合奏”。醫患之間共生于一個生態圈,不存在損人利己的利益關系,更不存在你死我亡的兩極對抗性關系。醫患關系不適用于“惡”的道德評判,也不適用于“敵”的政治評判。故而,要以主體間性為基點,共同維護“類生命”的生存和繁衍需求,消解二元對立的關系?!搬t患關系的實質是‘利益共同體’?!盵11]最后,提升主體性是診療活動中醫患雙方的共同訴求。醫療服務具有強烈的人道主義色彩。對于醫生而言,診療過程不但是治病救人、提升操作技能與體現自身職業價值的過程,而且是深化職業理解、提升道德覺悟與完善道德自我的過程;診療抉擇不但要按照指導原則、專家共識、臨床指南等來進行,而且要融入身體關懷、人性觀照的視角。醫生也不能以自身身心健康受威脅為名,而拒絕接診患者。在診療活動中,醫生不但要進行技術化干預,而且要進行人文化關懷;不但追求真的不懈探索,而且追求善的人間釋放。醫生越是關懷他人,越是從利益沖突中抽離出來,其道德自我的特征就越是明顯。對于患者而言,診療過程不但是自己被施救的過程,而且也是愛的傳承與播撒過程?;颊呒捌浼覍俑惺艿絹碜葬t護人員的無微不至的關懷時,會像傳送接力棒似地把這種愛播撒出去。醫患雙方對彼此應該互報感恩的心態,醫生視患者為衣食父母,患者視醫生為再生父母?!爸黧w共同從事著意義、精神方面的重新建構并達成相互間的積極影響和理解?!盵12]基于身體哲學的醫患同治,意味著在重視醫生技術能力的同時,也增強醫生的體察、體驗、體悟能力;意味著醫患雙方都要從主體性的高度要求自己,在重視醫德的同時,也重視患者道德。醫患雙方基于共同目的性、交互主體性、相互提升性等特征生成的視域融合,在相互提升、成就彼此的同時,也在增強對彼此主體性的共同體認。

身體意向性是理解身體哲學的核心概念,成為表征醫患雙方主體性的共同特征。身體意向性通過對醫療情境性的建構,解綁醫患之間基于知識、技術和心理差異而形成的等級關系,能夠凝聚起醫生的敘事能力和臨床想象力,通過對患者疾病體驗的關注達到關懷患者的目的,也能夠促進患者的權利加持。在建構患者的主體性方面,一方面要積極地為患者權利進行道德辯護,即只要患者尚具有自由意志的能力,就應該視為“整全人”,另一方面要對患者的失德行為進行批判。在高新醫學時代,醫療技術的快速發展衍生出諸多風險,不容小覷。而患者的濫用就把一些風險轉變成現實的困境,擾亂公共秩序。對醫學負性作用的限制不僅來自醫生層面,而且也來自患者層面?;颊咧黧w性的張揚,一方面表征為自由度的提高,另一方面則表征為責任感的增強?!搬t者和患者的身體為異體同質的身體間性,決定了通過醫患互動實現共同決策、結成醫患共同體的可能性和現實性?!盵13]強調醫患共同決策,提升患者在自身診療中的話語權,就是將身體間性真正融入臨床路徑和制度的有益嘗試。醫患命運共同體作為醫患關系的范式變革,明確了醫患異體同質的“共在”“共生”關系,使得醫患之間不但互為鏡像,利益攸關,而且情感相通、知識同識、命運相連?!耙陨行睦韺W家本濟夫把人所在的‘群’分成兩種,一種是‘交際群體’(social group),另一種是‘參照群體’(reference group)?!盵14]“交際群體”中人際關系相對平等,而“參照群體”中則存在著等級關系。以主體間性建構醫患關系,某種程度上而言,就是要使醫患關系成為“交際群體”,使得患者消除不具有遵從意識就極有可能遭到醫生歧視的心理顧慮。只有醫患雙方攜起手來,共同發力,把心理上的道德共識和行動上的道德自覺結合起來,才能打開建構醫患命運共同體的實踐通道,并在關系失衡到關系平衡的動態運行中共同抵御不斷擴大的醫療風險。

第四,患者醫學素養的提高?!啊髋疇帯瘜⒊騼蓚€方向發展:一是大家都成為自由和平等的主人,主人和主人之間‘相互承認’;二是某個主人憑借其自身的優勢而發動戰爭,以此獲得更多地區更多人的‘普遍承認’?!盵15]身體哲學有利于把“自我”與“他者”的關系導向第一個方向,從抽象的個體自我發展到社會的關系自我,通過生命間的互動式交往促進主體間性的生成,樹立整體價值觀,確認“自我”與“他者”之間的“共在”“共生”關系?!耙粋€最善良的人,‘自他’的區別最小,也不會把‘他人’當做絕對非我的人?!盵16]主體間性要求個體站在“類生命”的視角來審視問題,以關系本位為基礎,通過醫生角色的轉換,批判附著在壓制性結構中的權力,自覺展開基于臨床后果預測的空間想象,消解技術“主宰者”或知識“統治者”的霸權心態;以主體間性為基礎重塑醫患關系,相互平等對話,理性溝通協作,變革傳統的生命治理秩序。民眾的醫學素養不斷提高,使得每個人都是自身生命健康的“守門人”,而不再像過去那樣視醫生為生命健康的“守護神”?!皼]有哪一種知識比健康知識更加基本、更加廣為流傳?!盵17]同時,患者還可以結成患者協會之類的組織?!安∪藞F體在擴展治療手段、施加研究壓力方面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同樣,病人或病人家屬經常瀏覽因特網站咨詢最新治療情況,了解其他病人的感受與經歷。以往在等候室的竊竊私語中交流的信息如今轉入了無限的網絡空間?!盵18]患者身體知覺的發展意味著身體經歷和身體體驗的增長。生物醫學素養的提高使得患者及其家屬迫切地要求參與到診療中來,形成醫患之間良性互動的交往場景。醫患之間存在著非對稱的相互性,而患者醫學素養的提高會逐步消解這種非對稱。

3 醫患命運共同體的構筑

醫患之間主客二元對立的對象性思維模式,最終會導向赤裸裸的利己主義,引發醫患關系的惡化。醫療行業一旦成為高風險行業,會抑制年輕人的職業取向,一定程度上出現的“醫不過二代”的現象就值得警醒;同時,一些在崗的醫生職業獻身精神受挫后,會選擇轉崗,甚至到國外行醫。這一方面導致優秀醫療人才的流失,另一方面導致醫療人才的青黃不接及醫學事業發展的后繼乏力。要以主體間性為基礎建立具有前瞻性的醫患命運共同體,并作為醫學科技倫理治理的重要信條,增強醫患的協作意識和協同能力,為共同體的永續發展提供精神力量。

第一,遵循醫患共治的原則?;谏眢w哲學的價值坐標和意義系統,界定出醫療服務不是赤裸裸的交易關系和“你贏我輸”的行為博弈,醫患關系不是簡單的消費者和商家的關系,從而成為推動醫患命運共同體發展的理論生長點。身體哲學一方面超越了身心對立二元思維模式,確立起主體間性的交往理念,實現了思維方式的變革;另一方面則在“自我”與“他者”的關系基礎上形成生命共同體的認知,追求多元共生的生命教育理念。每個個體都以共同體為基礎,形成自由自覺的生活價值理念,促進生命存在從自在向自為的發展?!白晕摇迸c“他者”之間相感相通,形成“共生”關系,也就是“相互接受、相互‘信任’、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生產性關系”[19]。從主客二元對立到主體間性、從利己主義到價值共享、從惡意猜測到友善想象,這是醫患之間從交往理念到交往訴求的系統性轉型。

主體間性觀念有利于協調不同個體之間的關系,重構人際交往的理想圖景,推動利益享用從獨享型向普惠型方向發展。醫務人員要自覺地以主體間性理論為指導,復歸“自我”與“他者”的“共生”關系,調整和優化自身的生存狀態?!昂椭C通融、主客合一,是醫患關系由覺醒達至覺悟境界的必由之路?!盵20]崇尚“生命至上”的醫生是患者利益的代言人,而不是被商業利益綁架的提線木偶。主體間性觀念的凸顯顯示了對醫患平等的價值追求,蘊含著生命金貴性這一價值指向。主體間性理念有利于重新審視患者的生命價值,協調不同生命個體之間的沖突,構建醫患命運共同體這一理想范型。如果說強調主體間性理念是對醫患雙方相互依存性的初次確認,那么,構筑醫患命運共同體則是對這種特征的再次確認?!搬t生與病人的關系應當是朋友,而不是異鄉人?!盵21]建構醫患命運共同體,即對醫生而言,提出了對患者身心同治的更高要求,而對患者而言,則鋪就了一條主體性解放之路。醫患命運共同體非但確認了醫患之間的相互依存性,而且經此轉變,醫生意識到要把知識、技術和心理等優勢轉變成更大的責任擔當和關注義務,將倫理風險意識貫穿到醫療全過程,同時,患者也意識到自己不是任人主宰的弱勢群體,而是擁有自決權的主體性存在?!搬t者父母心?!边@句話固然非常有助于提高醫生的道德修養,要求從醫者具有仁愛之心,從而為醫生的健康成長提供德性動力,但卻不利于接納患者的主體性。醫患之間不是支配與被支配、控制與被控制的關系。醫患關系治理是一種民主化的治理,醫患雙方都肩負著建立和諧醫患關系的重任。醫患命運共同體的形成就是要在主體間性的關系維度中,通過醫患人際關系的變革來改變道德律令起作用的人際環境,彌合醫患之間的視域偏差,采用共治共贏共享的治理模式。構筑醫患命運共同體,實現醫療信息溝通和身體互動的融合,共同發揮醫患雙方在情感、知識、命運等方面的多重積極性,并催生出友好型門診、病房、研究、醫院、社會等表征醫學文明和社會文明的核心語匯;就要以大歷史、大時代的視角對醫學的未來發展進行長效規劃,進行醫患雙方彼此主體性的互認、心理層面上的“共情”合意、行動層面上的知情同意和同向而行。

第二,確立醫患關系治理的倫理旨趣。夯實醫患命運共同體的根基,一方面推動了技術醫學向人文醫學的復歸,促進了醫患交往類型從“實然”向“應然”的歷史發展進程,另一方面也積極回應了“風險社會”的警示和告誡,確保醫學動能的發揮始終處于“在軌”狀態。醫療技術不是外在的孤立性存在,而是廣大醫學工作者本質性力量的外化和延伸,是其身體作為“在體”而非“載體”的意義體現,展示著身體作為一切創造物的源頭源水式的面相。醫療技術的具身性特質、涉身性特點不但明確了身體的始源性特點,而且要求防范醫療技術發展和運用中的離身性傾向。醫療技術的大量涌現應該有利于強化醫務人員的能動性,提高醫務人員的診療能力,而不能與人的本質性力量相抗衡。在深度科技化時代,深度捆綁、命運與共的醫患雙方要共同面對醫學技術發展的不確定性、主體生成的多元性、資本和權力相互勾連的侵入性等,防范新興人體增強術、細胞免疫治療技術、基因編輯技術、異種器官移植等可能引發的反噬效應。因高新尖技術的不當運用所引發的后果不是單個的個體所能夠承受的,風險的彌漫性和嚴重性要求醫患雙方都要具有強責任意識。針對高新醫學技術,不只是醫學專業人員才擁有話語權。社會公眾的廣泛參與和持續性的道德追問,是撒出的“未來思想之鹽”。保持醫學專業人員與社會公眾之間的溝通,有助于技術失人性化弊病的系統化糾偏。這使得醫患命運共同體不僅是利益互動的共同體,而且也是知識、情感、意志、品質互動的共同體;不僅是價值共引、知識共享、利益共贏的共同體,而且也是責任共擔、命運與共的共同體。這是對醫患共同體之利益共同體、情感共同體、知識共同體、倫理共同體的拓展和延伸[22]。

身體哲學視域下的醫患交往,是基于身體的認知邏輯建構出的身體圖式展開的,更有利于增加醫生的倫理智慧,促進醫患雙方的互利共生、身心在場和協同治理。身心一元論對“整全人”的推崇,就是不從“載體”、而從“在體”的視角來認識身體?!爸黧w-客體-主體”的關系模型與身心一元論具有邏輯上的同構性。從意識哲學到身體哲學的轉變,帶來的不僅有身心關系的調整,而且有基于主體間性理論的醫患關系調整,并在醫患交往的形式平等和實質平等的矛盾運動中,朝向醫患命運共同體這一理想范型進發?!耙驗槊\是自主的,所以需要尊重多樣性的實現方式;因為命運是共同的,所以需要超越個體的整體性思維,一起向未來?!盵23]基于關系維度的醫患命運共同體,立足于共同體的文化視角來詮釋醫患交往,在深化對多元醫學模式的理解的同時,也拆除了橫亙在醫患之間的情感隔膜和心理戒備,實現了對共同參與型醫患關系在理論上的升華,踐行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生命倫理觀;不但把醫學目的、生命尊嚴、醫學良知等的踐行提升到新的高度,打開了通向醫學本質的坦途,而且有助于推動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實現。

猜你喜歡
醫患共同體哲學
漢末魏晉時期的醫患關系考
《覺醒》與《大地》中的共同體觀照
愛的共同體
高校醫患關系研究反思
構建和諧共同體 齊抓共管成合力
菱的哲學
論《飛越大西洋》中的共同體書寫
“構建醫患命運共同體 共享美好醫患關系”頒獎暨學術論壇剪影(二)
“構建醫患命運共同體 共享美好醫患關系”頒獎暨學術論壇剪影(一)
小包哲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