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史”學習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路徑

2023-01-23 18:10包樹芳王中蘭
萍鄉學院學報 2022年5期
關鍵詞:四史高校學生育人

包樹芳,王中蘭

(1.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上海 201418;2. 萍鄉學院,江西 萍鄉 337000)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歷史方位下,高校加強對青年學生的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的學習教育,對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承擔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目前,一些學者高度重視高校學習“四史”的重要性,但相關探討主要集中于如何將“四史”學習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將“四史”學習融入思政課無疑是重要的,因為思政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但是“四史”學習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應僅限于思政課。切實發揮高?!八氖贰睂W習教育的實效性,需要將“四史”學習融入課程教學、社會實踐、社團活動、擇業就業等各環節;只有將“四史”學習貫穿高校立德樹人全過程,才能讓青年學生在全方位的、持續的協同育人體系中收獲更多、成長更快。本文探討“四史”學習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路徑,期待對當前高校推進“四史”學習教育提供一定的參考。

一、遵循“三全育人”理念,構建高?!八氖贰睂W習的“三全”格局

“三全育人”是新時代黨和國家推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戰略方針。目標是“育”,對象是青年學生,“三全”是重點。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分別從主體、時間、空間三個維度展開,有各自內涵,但又統一于“育人”中?!叭恕斌w現了黨和國家實施立德樹人工程的格局。在這種格局下,通過協同各類育人主體、聚焦育人的完整過程、整合育人的各種途徑和載體,破解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盲區、斷點,形成合力,發揮整體功能,建立“全領域覆蓋、全要素融合的立體化育人體系”[1]。

“四史”學習教育在高校育人體系中具有重要意義,“可以引領青年大學生正確認識社會發展規律,知史愛黨、知史愛國,把個人的成長進步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緊密聯系起來,努力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盵2]資政鑒今、價值引領等目標、導向上的契合度,內容上的高度一致,令“四史”學習教育成為推進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當前,高校雖大力開展“四史”學習教育,但是并沒有在“三全育人”理念中構建“四史”學習的“三全”格局。因此,在這方面需要繼續探索并推進。

(一)“四史”學習應成為高校全體教職員工的必修課

對高校學生理想信念、道德價值等引領,不只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責任。當前“課程思政”工作的全面鋪開反映了國家對此清晰而深刻的認識。在任課教師中開展“四史”學習,無疑是必要的,但是并不全面,因為對高校學生的成長成才教育,從來不只是任課教師的責任。教學育人、科研育人、服務育人、管理育人、環境育人等,參與高校育人體系的應是所有教職員工。因此,為充分發揮“四史”的價值意蘊及引領作用,“四史”學習應成為高校全體教職員工的必修課。

(二)“四史”學習應貫穿高校學生的求學生涯

“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高校階段更是青年學生三觀確立的關鍵時期。通過學習“四史”,讓廣大學子不僅知曉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更重要的是把握歷史發展的規律,深刻認識歷史和人民選擇中國共產黨、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道路和改革開放的必然性,從而堅定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四個自信”,并積極將自身融入國家發展的時代洪流中?!八氖贰眱群S富、博大精深,短促的集中學習只能讓學子們淺嘗輒止,更無法實現立根鑄魂的成效。因此,只有貫穿求學生涯,包括本科和研究生求學階段,根據不同年級、不同階段學生的心智發展水平,運用分眾模式,精準施教,讓高校學生在求學生涯中始終浸潤在“四史”學習教育的氛圍中,最終在個體價值觀鏈條上循著“知—情—意—行”逐步前進。

(三)“四史”學習應全方位滲透到思想政治教育全過程

“三全”中的“全方位”指向課前課后、線上線下、校內校外等構筑的立體式育人空間,這對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必要且重要的。同樣,“四史”學習也應在立體式的育人空間中才能發揮最強大的功效。概括而言,廣大學子通過教學課堂、社會實踐、黨團活動、校園生活、網絡等各種活動空間接受“四史”教育,高校有形和無形空間充斥的“四史”教育讓廣大學子“無處可逃”。

“三全育人”具有系統性、協同性的顯著特征?!八氖贰睂W習教育若要深入并真正實現鑄魂功效,必須遵循“三全育人”理念,追求系統性、協同性,構建“四史”學習的“三全”格局。高校作為責任單位,需要探索的問題有很多:如何實現“單”主體向“全”主體的轉變;如何有效整合不同教育主體間的協作聯動,發揮最大育人合力;如何完成課程體系、文化建設體系、實踐體系、網絡互動體系的有機統一,以及各種資源載體的共享互動;如何實現不同學段的有效銜接與漸進,保證“四史”學習教育的成效。對高校而言,圍繞上述問題的體制機制創建非常重要。另外,作為教育者,高校全體教職員工是高校學生“四史”學習的直接施教者,師生間的互動是影響“四史”學習活動進程及成效的關鍵因素。因此,高校教師需要從內心深處真正認同“三全育人”理念,主動從“條塊式”向“協同式”轉變,在明晰各自責任的基礎上加強自身素養和能力,從而努力將“四史”學習全方位融入大學生成長成才全過程。

二、做到三個結合,保障“四史”學習順利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四史”學習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教書育人規律、學生成長規律,同時由于具有特定內涵,涉及多元主客體及思想政治教育各要素,因此還需遵循一定原則和要求。主要做到以下幾個結合:

(一)顯性和隱性教育的結合

構建“四史”學習的“三全”格局,包含了顯性和隱性教育的統一。在課程體系中,“四史”學習的顯性教育,反映在作為思政教育主渠道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其他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協同育人,是“四史”隱性教育的體現。其中,哲學社會科學課程較自然科學課程更易將“四史”融入課堂。在校園文化建設、社會實踐、網絡等諸多體系中,同樣包括“四史”顯性和隱性教育。顯性教育通過直接傳授、互動、實踐發揮著直觀可見的功能,內容系統、組織嚴密;同時,蘊含“四史”精神內涵的專業課學習、校園物質環境、校風學風、師德師風、黨團建設等隱性教育,通過間接內隱的形式如春風化雨、潛隱無形,能使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教育。在“四史”學習中,既要旗幟鮮明又要潤物無聲。

(二)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四史”包羅廣泛且內容深邃,需要系統且精心地講授和啟發,但是要讓學生真正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必須重視實踐。亞里士多德曾經說過,“人們必須先進行實踐活動,習慣于做某些事情,然后才能成就美德?!盵3]一個人的品質德性,只有通過實踐形成并得到提升;“四史”學習教育的價值和意義,也只有在理論和實踐的融合中才能真正見效。因此,高校一方面要注重向學生傳授“四史”理論知識,一方面要引領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在理論學習上,高校要抓住主線,重點讓學生了解中國共產黨的不懈奮斗史、理論探索史、自身建設史,了解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奮斗歷程和中華民族的政治選擇歷程,了解不同階段涌現出的一批批革命英雄、各行各業榜樣模范、先進人物及其積淀的一座座精神豐碑。在社會實踐上,有兩種類型,一種是通過社會實踐增進對“四史”的了解、感觸“四史”精神,一種是以實際行動傳承和弘揚革命精神、愛國精神,彰顯真善美。高校應按照目標,選擇不同的社會實踐類型,開展“四史”主題實踐。

(三)持續性與分眾化的結合

“四史”學習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長期性、持續性,這是符合教育基本規律的特點和要求。從本科一年級至四年級、研究生入學至畢業,“四史”學習將持續地進行到底。分眾化,原是指傳播者根據受眾需求的差異性,面向特定受眾群體的某種特定需求,提供特定的信息與服務。從思想政治教育視角來說,高校要注重學生成長成才的不同階段,針對不同階段學生的心智發展水平,制定不同的教育教學內容?!八氖贰睂W習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學校根據不同階段、年級、專業學生的需求、特征及問題,運用分眾化理念,有針對性地進行方案設計、學習展開,進而實現“精準滴灌”。持續性與分眾化的結合,將使高校學生在求學生涯中受到精準的、科學的、舒適的“四史”教育。

三、優化內容和方式,增強“四史”學習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作為一項教育活動,光是構建一個良好的環境和氛圍、遵循一定的原則和要求還不夠,只有通過施教者努力而有創意的行動,與受教育者展開積極互動,才可能是圓滿的、有成效的?!八氖贰睂W習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在教學體系、文化建設體系,實踐體系、網絡體系等各類體系中優化內容、創新多樣方式和載體,協同發力,進而獲得實效。

(一)在教學體系中,思政課教師與專業課教師應結合各自學科特色精心施教

思政課是高校學生學習“四史”的主陣地,思政課教師一方面需要探索研究“四史”內容融入課程,并嘗試將教材語言轉化為教學語言,從而秉承“內容為王”的傳統;另一方面,在當今時代,思政課教師需要在灌輸、講授法之外努力創新,以吸引學生,提高“抬頭率”乃至“點頭率”。因此,多種手段和方式的綜合運用是必需的,如創設情景劇、現場教學、歷史題材影視展播等方式,如將時下流行的AR、VR、H5等技術融入課堂,綜合運用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形式。作為隱性教育的主課堂,專業課在教學組織、內容選擇、教育形式等方面與思政課存在明顯不同;哲學社會科學課程與自然科學課程在“四史”融入中又存在一定區別。所以,因課、因時、因事、因境在專業內容授課中將“四史”中的人、物、事、魂嵌入、滲入課堂,這是對專業課教師的要求。在方式的選擇上,啟發式、小組研討式、項目研究式等都是專業課教師的良好選擇,在專業知識講授中融入“四史”,將更能達到潛移默化的效果。

(二)在實踐體系中,應創新形式和途徑

社會實踐可以分為體驗式、參與式、服務式、創作式等。思政課教師、輔導員在讓學生自主組隊開展實踐活動的同時,應加強指導,除了參觀 “四史”相關遺址、會址、展覽館,或深入調查“四史”相關人物、事跡等傳統方式外,項目研究、微電影拍攝、漫畫“四史”等都可以成為“四史”主題實踐的形式和途徑。同時,在當前疫情常態下,可以組織學生本著就近原則,深入挖掘自己家鄉的紅色資源或者調研改革開放之后的巨大變化,撰寫實踐報告,讓學生在尋找身邊人身邊事的過程中,對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有所感悟。[4]學校團委、學生會負責老師可以充分整合學生團隊力量及全校資源,指導學生會、學生社團開展各類形式的寒暑假社會實踐活動。如:組建學生“四史”宣講團在校內外開展宣講,用視頻記錄家鄉紅色資源及調研感悟并利用網絡給予傳播,制作《共產黨宣言》漫畫集、撰寫《“四史”人物志》《經典導讀集》等。

(三)在校園文化建設體系中,各方力量應協同創新

高校管理層應將“四史”蘊含精神、價值、要求融入大學章程中,體現在教育、管理、服務的規章制度中,打造清新明朗的校園制度文化;選擇性地將“四史”人物、故事、文物等通過雕塑、壁畫、宣傳櫥窗、文化墻,或學校博物館設“四史”展覽等形式,融入校園物質、環境文化中。各類文化活動是高?;盍Φ捏w現,是構建良好校園行為文化的主陣地。在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中融入“四史”,讓高校學生在主動參與、體驗的過程中接受教育,這種寓教于樂的形式既易使人接受又更有成效。高校團委、學生會應積極將“四史”融入高校文化活動,除了開展常規的活動,如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主題教育、主題班會、詩歌朗誦、文藝創作、書畫比賽等活動外,應創新方式和手段:可以開展年度大規?;顒硬⑿纬善放菩?,可以利用學校歌舞團或管弦樂團等學生組織籌辦大型音樂、舞蹈、戲劇活動,學生社團可以建立相關網站平臺,定期上傳“四史”故事、講解“四史”人物,宣講黨的大政方針等。從高校黨委到團委、學生會負責教師、輔導員、班主任、各部門行政管理人員,都應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發揮主動性,在打造良好的物質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的基礎上形塑大學精神,將“四史”精神、價值融入大學治理中。

(四)在網絡體系中,應創建特色網絡教育平臺

高校學生是網絡原住民,網絡交流和互動是“四史”學習必須重視的途徑。一方面要掌握新媒體的特點,通過利用圖片、聲音、影像等等,寓教于樂;另一方面要利用“互聯網+”,打造學生網絡學習社區,實現線上線下的良好互動。[5]“互聯網+‘四史’學習”,可以采用多種途徑和方式,如建立主題教育網站,展現學?!八氖贰睂W習風貌;運用新媒體,搭建以學校官方微博(信)為核心、學校相關職能部門官方微博(信)為基本構成的“四史”學習教育權威發布平臺,推動名師微博(信)、社團微博(信)、班級微博(信)、校友微博(信)建設,形成點面結合、以點帶面,信息交流及時、輿情把握全面、教育引導有力的校園微博(信)群網[6]。在“互聯網+‘四史’學習”中,思政課教師可以在目前線上線下混合教學中有目的、有針對性地施教;輔導員、班主任、團委老師在年級、班級、學生會活動中應創新形式,做好線下“面對面”和線上“鍵對鍵”的良好銜接;還可以把“四史”學習建在學生黨支部上,精心設計“讀四史”“宣四史”“訪四史”“踐四史”,在線上線下聯動之間,在課內課外行走之中,將‘四史’學習入腦入心[7]。

將“四史”學習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高校應遵循“三全育人”理念構建“四史”學習教育的“三全”格局,并按照一定的原則和要求,在課程教學、社會實踐、網絡互動等體系中優化內容、創新方式,進而追求高校學生“四史”學習教育的實效性、有效性。從思考到落地,從理論到實踐,“四史”學習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我們需要腳踏實地,一步一步朝著目標砥礪前行。

猜你喜歡
四史高校學生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家校社協同育人 共贏美好未來
高校學生黨支部建設及作用發揮探索
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應用探索
高舉隊旗學“四史” 紅色基因我傳承——“四史”教育教你一招
小主播上微課 團隊員學四史
隊史連“四史”
高校學生意外傷害事件應對與處理
高校學生體育組織社會化及路徑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