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融入“概論”課程教學的總體思路與實踐路徑

2023-01-24 00:02
紹興文理學院學報(教育版) 2022年2期
關鍵詞:概論全會中國化

沈 蕾

(烏魯木齊職業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 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2)

中國共產黨十九屆六中全會(以下簡稱“全會”)于2021年11月8日至11日在北京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以下簡稱《決議》)。及時開展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融入《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以下簡稱“概論”)課程教學全過程,更好地發揮思政課的關鍵課程作用,不斷深化師生對“全會”精神的學習領會,這是我們作為新時代思政課教師的重要任務。

一、推進“全會”精神融入“概論”課程教學的重要意義

推進“全會”精神融入“概論”課教學,既是我們學習、宣傳、貫徹、落實“全會”精神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們不斷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的內在需要。將“全會”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首選的切入點就是“概論”課程,這是我們推進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理論創新的重要載體,推進“全會”精神融入“概論”課教學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一)理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百年歷程的現實需要

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歷史,就是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也就是說,中國共產黨自從開啟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的結合,中國共產黨才逐漸成為了一個成熟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歷程是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程。因此,《決議》在黨成立一百年的關鍵時期,深刻闡釋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現實價值。馬克思主義是一個科學的理論,是一個開放的理論,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的生命力之所在。也就是說,馬克思主義作為我們的指導思想和行動指南,根源在于其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在理論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回應人們的現實困惑和指引人們的具體實踐?!稕Q議》是馬克思主義的綱領性文件,是一篇馬克思主義的宣言書,處處彰顯著馬克思主義真理的光輝?!稕Q議》中對于黨的百年奮斗歷史的新總結新表述新概括,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途徑和具體體現?!案耪摗闭n程作為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講授的內容就是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邏輯演進、形成規律等通過教科書的形式,加以總結和概括,呈現在當代大學生的面前。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講,《決議》為“概論”課程的教學增添了新的內容,指明理論教學方向。將“全會”精神融入“概論”課教學,是理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百年歷程的現實需要。全方位解讀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以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內的理論體系、內在邏輯、核心要義和重大意義,將《決議》原創性理論成果引入“概論”課教學,可以極大豐富“概論”課教學內容,提升“概論”課理論深度和厚度[1]115,提高大學生對馬克思中國化理論成果的學理認知。

(二)深化對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理解的需要

《決議》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行了全新的概括與總結,是我們學習宣傳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根本遵循,也是我們“概論”課程中的重要學習內容。我們進行“概論”課程的講授和學習,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讓學生們理解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本質內涵,特別是要理解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的精神實質,以此來提高學生們的理論素養和價值鑒別的能力,做新時代的馬克思主義者。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將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成果放在了黨的百年奮斗歷史的偉大進程中進行闡述,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歷史與邏輯相統一的方法,是一篇綱領性的文件。特別是對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新闡述新概括新總結,對于我們深刻理解黨的最新理論成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因此,將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融入“概論”課教學,需要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豐富內涵、基本觀點、精神實質和歷史地位進行重點闡釋。通過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最新理論成果引入課堂教學,更好地回答時代之問,讓大學生理解“過去我們為什么能夠成功,將來我們怎樣才能成功”,從而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認同[2]。

(三)增強“概論”課程思想性和理論性的內在要求

“概論”課程所承載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具有鮮明的思想性和深刻的理論性?!案耪摗闭n程的思想性體現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中,中國共產黨圍繞“四個歷史時期”的根本問題以及新情況新問題,形成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深化了黨對“三大規律”的認識。而“概論”課程通過講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主要內容、邏輯演進、內在機理和外在機制,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思想發展史的脈絡,揭示了馬克思主義理論是如何通過改造中國共產黨人的主觀世界,從而達到改造中國的客觀世界的?!案耪摗闭n程的理論性,體現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通過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通過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將經過實踐檢驗的富有中國特色、中國實踐的思想、觀點和方法上升為抽象的理論體系,形成了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案耪摗闭n程揭示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傳承與發展,從而具有鮮明的思想性和深刻的理論性。而“全會”精神總結我們黨百年歷史經驗,是當代馬克思主義的最新理論成果,同樣具有鮮明的思想性和理論性。我們要學習宣傳貫徹落實“全會”精神,就必須從這兩個最大特征入手,講好“全會”精神的思想性和理論性,從而達到融會貫通,武裝頭腦,指導實踐的目的。推動全會精神融入“概論”課教學,將《決議》文本轉化成講義、課件等教學資源,在相應專題教學中挖掘具有地方特色、專業特色的教學案例,對新時代原創性思想、變革性實踐、突破性進展和標志性成就進行宣傳和介紹,力爭第一時間讓“全會”精神在“概論”課上“講”起來,激發學生學習“全會”精神的熱情,引導學生主動收集歸納整理“全會”相關資料,在課堂上“說出”學思踐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深入推進“全會”精神進學生頭腦[3]。

(四)堅定新時代大學生勇擔時代重任意志的必然選擇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的講話中指出:“當前,我國正處于一個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期?!盵4]這個歷史機遇期就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機遇期,就是中國共產黨鑄就千秋偉業的機遇期,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走向更加輝煌的機遇期,就是滿足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的機遇期?;赝麣v史我們就可以發現,五四運動以來,中國青年始終是新思想的傳播者、新理論的實踐者、新時代的推動者。例如,在延安時期,大批的愛國青年懷揣著愛國主義激情涌向陜甘寧邊區,學習新理論、新思想,成為抗日戰爭中的中流砥柱,最終推動抗日戰爭取得完全的勝利。在解放戰爭時期,全國掀起大規模的學生運動,推動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也推動了新民主主義理論的全面普及,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歷史已經證明并將繼續證明,中國青年始終是“有遠大抱負、有深厚家國情懷、有偉大創造力的青年,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先鋒力量”[5],是能夠擔負起時代和歷史賦予的光榮使命的?!案耪摗闭n要積極宣傳闡釋“全會”精神,引領大學生以史為鑒、開創未來,從黨的百年奮斗歷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增強大學生使命擔當,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德技并修,練就過硬本領,培養堅毅品格,不負青春韶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祖國的繁榮穩定和長治久安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二、將“全會”精神融入“概論”課程教學的總體思路

將“全會”精神融入“概論”課程教學的總體思路,就是要完整準確把握教材的理論框架結構和主要內容,就是要找到與教材的契合點,推進“全會”精神更好地融入“概論”課程的教學中,不斷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思想性和理論性。

(一)完整準確把握教材的理論框架結構和主要內容

推進“全會”精神融入“概論”課教學,教材是基礎,要通過深入研讀教材,完整準確把握教材的理論框架結構、核心要義和主要內容,為“全會”精神融入“概論”課堂教學奠定基礎。2021版“概論”課教材是由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編寫領導小組領導下組織編寫的,自2007年出版以來先后經過7次修訂。教材由導論和十四章構成,導論介紹“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提出、內涵及其理論成果。第一章至第四章系統闡釋毛澤東思想的形成和發展,主要內容和歷史地位,并對新民主主義理論、社會主義改造理論、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初步探索的成果進行重點介紹。第五章至第七章分別介紹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的形成、基本問題和主要內容以及歷史地位。第八章至十四章系統闡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及其歷史地位,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任務、總體布局、戰略布局、國家安全、國防和軍隊、“一國兩制”和祖國統一、統一戰線、外交和黨的建設等方面的理論。

(二)“全會”精神融入教材的契合點

推進“全會”精神融入“概論”課堂教學,需要找準“全會”精神融入教材的契合點,挖掘整理具體融入內容,實現“全會”精神與“概論”課堂教學的緊密結合。

一是《決議》中黨的百年奮斗歷程“四個歷史時期”的劃分以及“四個方面”偉大成就和帶來的“四個方面”改變與教材第二章第三節、第四章第一節、第五、六、七章的第二節以及第八章第一節融通起來教學,將《決議》中黨推進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光輝歷程、輝煌成就和寶貴經驗的總結融入教材相關章節教學內容,幫助大學生深入領會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尤其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時代背景與實踐意義。

二是《決議》中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次飛躍與教材導論第二目融通起來教學,幫助學生理解有關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三次飛躍最新理論表述,引導學生深刻理解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因為馬克思主義行。

三是《決議》中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核心的“十個明確”的概括與教材第八章第二節第二目,“兩個確立”與教材第八章第三節第一目,新時代十三個歷史性成就和發生的歷史性變革與教材第八章第一節第一目融通起來,講清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創新之處。

四是黨的百年奮斗的歷史意義與積累的十個方面寶貴經驗與教材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四節,第十二章第二節,第十三章第一節、第二節,第十四章融通起來。在系統講授第十章“五位一體”總布局時,將“堅持人民至上”與以人民為中心結合起來,將“堅持開拓創新,特別是理論創新”與習近平經濟思想、強軍思想,堅持黨的領導結合起來,讓學生深刻理解其所蘊含的價值意蘊。在講解第十三章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時,要引導學生深刻理解我國“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胸懷天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堅持敢于斗爭”堅決維護國家核心利益等基本觀點和實踐經驗。將“堅持黨的領導”“堅持自我革命”與第十四章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堅定“四個自信”。

三、將“全會”精神融入“概論”課程教學的實踐路徑

找準路徑,是我們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將“全會”精神融入“概論”課程教學的全過程,以教師素養、科研平臺、教學方法和學生認同為抓手,不斷拓寬融入路徑,更好地將“全會”精神融入到“概論”課程的教學中。

(一)以提高教師理論闡釋功底為基礎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導核心是馬克思主義。因此,思政教師不僅要有廣博而深厚的專業知識基礎,還要有較高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教師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掌握的深度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他們的政治敏感性、思維視野的廣度和思想境界的高度。推動“全會”精神融入“概論”課教學的關鍵在教師,大學生正處于人生的關鍵時期,需要思政課教師做好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引路人。一方面,思政課教師要抓好后繼有人這個根本大計,堅定“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擔當,先學一步學深一步,以強烈的政治自覺,主動開展“全會”精神學習,領悟吃透精髓,為推進“全會”精神融入“概論”課教學筑牢理論根基。另一方面,高校要開展好“全會”精神集中學習、培訓,積極開展集體備課,通過“請進來,走出去”,邀請專家學者、省市宣講團成員進校宣講,組織思政課教師走出去對外宣講,開展線上+線下的專題培訓,促進思政課教師全面準確把握“全會”精神的核心要義和實質[6]。

(二)以充分發揮科研平臺作用為支撐

科研平臺在高新技術研究、人才培養和成果轉化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茖W研究平臺作為創新系統的基礎項目,優化科技資源配置,開放和共享科技資源,構建區域創新系統以及對創新型國家和社會的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在此基礎上,科學研究平臺的建設和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為提高師生對“全會”精神學習研究的積極性,高校應該充分發揮科研平臺作用,將“全會”精神列入學校課題指南,鼓勵高校教師開展科研攻關。學校還可開展征文比賽,在報刊雜志開設專欄,組織師生撰寫理論文章,深化對“全會”精神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問題的研究,并將研究成果運用于“概論”課教學實踐。進一步夯實思政課教師理論和教學功底同時,為“全會”精神融入“概論”課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供解決方案,實現教學與科研相互促進,相得益彰[1]117。

(三)以豐富教學方法手段為突破

教學方法作為教師達到教育目的的手段,是教師教育實踐力最直觀的表現。為充分發揮“概論”課程宣傳闡釋“全會”精神所具有的傳統優勢,需要采取多樣化教學方法手段來培養大學生的理論思維,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一是將理論、現實、歷史結合起來,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論,堅持正確黨史觀、樹立大歷史觀,旗幟鮮明地反對歷史虛無主義,準確把握黨史上一些重大歷史問題的主題主線和主流本質,更好地正本清源。二是將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結合起來。通過組織學生深入工廠、社區、部隊和鄉村,參觀高新技術企業、新農村建設、博物館等場所,親身體驗國家經濟與社會發展所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和發生的歷史性變化,以及科技創新帶來的巨大驅動力。三是將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結合起來。借助“兩微一端”,采取短視頻、快閃、動漫、電視大獎賽等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宣傳,增加宣傳的互動性,提高大學生的關注度,堅定大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認同,并轉化為自覺行動。

(四)以激發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認同為目的

“認同”,最早是弗洛伊德在心理學領域提出的概念,他指出“認同是人們意義與經驗的來源”[7],即個體與他人、群體在情感上、心理上趨同的過程。在這里,弗洛伊德強調的“認同”主要強調情感上、心理上內化的趨同過程,沒有強調外化的行為。而本文所強調的“認同”,具體為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的認同概念,本質就是一種價值的認同,表現為一種價值觀的認同。價值認同,就是普遍地被人們所接受和認可的,能夠使個體從內心深處產生共鳴的,從而從實踐的基礎上形成的能夠被所在群體普遍認可和遵循的態度。我國教育要堅持四個“服務”,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傲⒌聵淙恕庇写蟮潞托〉?,大德就是引導學生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學生達到思想、情感和行為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認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把大學生培養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四、結語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是當前重大的政治任務,將“全會”精神融入“概論”課教學是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案耪摗闭n教師要加強對教材和“全會”精神的學習和研究,夯實知識基礎,找準融入的契合點,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推動“概論”課教學與“全會”精神的相互融合相互支撐,從而增強“概論”課教學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激勵大學生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

猜你喜歡
概論全會中國化
再論推進藏傳佛教中國化的三個維度①
正確認識和把握藏傳佛教中國化的幾個問題
走進省紀委十一屆六次全會
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黨建理論體系概論》
李劍農和他的《政治學概論》
青銅器辨偽概論
中國飲食文化概論與人文情懷的結合
全會表情
當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陡稍趯嵦?走在前列·在浙江省委十一屆四次全會上作報告時的插話》等文中引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