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語文“任務群”內部關系的準確定位

2023-01-24 11:41張玉璠
語文教學與研究 2022年12期
關鍵詞:群文設計教師

◎張玉璠

“任務群”是指多個任務的集合體,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利用“任務群”展開教程設計,組織學生執行任務,都能夠創造更多教學契機?!叭蝿杖骸笔且粋€完整的概念,其內部關系錯綜復雜,教師需要做多重思考和梳理,將各種關系做科學處理,能夠確?!叭蝿杖骸钡捻樌鋵?,教師需要做科學分析和梳理,厘清各種關系的內部聯系,這樣才能為學科教學注入豐富動力。

一、任務內容與群建關系梳理

“任務群”教學中,首先要理清任務和群的關系問題。從表象上看,任務與群就是學習內容個體和目標群體的關系,語文學科有自身特點,這些任務帶有靈活性,好像可以隨意組合,只要成為一個群體,“任務群”便建立起來,這個“群”自然成為一種萬能的概念。從深層次展開思考,其實“任務群”不是簡單的“拼盤”,應該是多種任務的協作和共建。學習項目為任務,“任務群”為導向,對學習目標做科學分解,對學習程序做合理規劃,引導學生在閱讀、討論、體驗、實踐中完成學習內化,這才是最為科學的“任務群”教學。

教學《立在地球邊上放號》這首詩,其作者是郭沫若,學生對郭沫若生平是比較熟悉的,這首詩誕生在1919年,這是一個動蕩的年代,五四運動和十月革命沖擊下,作者留學日本,面對歷史動蕩,寫下了這首驚心動魄的詩作。詩歌描繪出一幅雄奇壯偉的畫面,將視野定位在地球邊上,給讀者帶來無限遐想,這里的“放號”帶有沖鋒的意味,要向舊世界發起沖鋒。教師從歷史角度做具體分析,為學生規劃清晰閱讀路線。在深度閱讀環節,教師推出學習任務:有感情朗讀背誦這首詩;品味詩歌生動形象的語言;揭示詩歌深遠主題。這個“任務群”包含三個任務,從讀思說等角度展開設計,要求學生能夠結合作者和時代背景展開深度研究。從任務設計情況可以看出,教師對任務內容做科學梳理,形成關聯性極強的“任務群”。誦讀是學習的基礎,要求學生背誦全詩,顯然是比較高的要求,這個任務一旦完成,其他任務則不在話下了。正所謂“書讀百遍其意自見”,后面的欣賞和主題分析,都會順利完成。先閱讀,后思考,再討論,這幾個任務集合到一起,形成任務體系,“群”的概念很清晰地體現出來。

任務設計沒有規定格式,但需要處理好內部關系,任務集合不是簡單的物理疊加,而是層級構建,教師對任務內容做詳細規劃,要考慮學生接受實際,還要協調好內部關系,唯有形成完整的任務體系,這樣才能發揮“群”的作用,將學生帶入學習情境之中。學生對任務展開研學行動,確保任務的順利落實,為學生學科核心能力成長奠定基礎。學生對學習任務沒有主觀分析的意愿,教師要對任務內容整合、任務投放、任務執行做好規劃,讓學生在自然而然的學習中成長學習認知。

二、互文閱讀和單元教學互動

所謂互文閱讀,這是帶有對比閱讀的屬性,教師將類似的文本內容集合到一起設定“任務群”,要求學生展開綜合式閱讀和思考,促進課內課外閱讀的有效對接。從某種意義上看,這樣的對比閱讀有一定訓練價值,但“任務群”的應用存在一些問題,“任務群”的主體是學生,教師主觀臆斷整合教學資源,學生沒有閱讀的自主性,這樣的學習還是帶有“滿堂灌”的味道,學生學習主體地位難以彰顯,教師主宰課堂依然存在。教材本身是按照主題設定單元的,為群文閱讀創造條件,也為學生學習帶來便利,教師從單元角度出發展開設計,應該是最為明智的選擇。

教師對文本內容做專業解讀,為任務設計提供參數,在具體設計組織時,還要考慮學生認知基礎,做好學情分析,以提升“任務群”設計的適合性。如教學《以工匠精神雕琢時代品質》這篇新聞評論,教師先做學情調查,要求學生對新聞概念、新聞特點、新聞教育作用等知識點做梳理。學生初中階段便學習過新聞,對相關概念比較熟悉,關于新聞評論,學生也有所接觸,但其認知不是很深,教師針對學生知識儲備情況,對新聞評論特點做詳細展示解讀,學生開始進入文本閱讀環節。為理清閱讀路線,教師組織學生研討“工匠精神”這個概念,學生從課外閱讀中、從生活實踐中,對這個概念有一些了解,自然會主動展開思考和討論。

為激發學生閱讀思考主動性,教師設計閱讀學習任務:了解新聞評論的文體特點;分析這篇新聞評論的表現方法;理清作者的論證思路。同樣是三個任務,其內在聯系是顯而易見的。教師先與學生互動交流,理清工匠精神內涵,其目的是為后面深度閱讀學習掃除障礙。任務一是對新聞評論文體特點做進一步確認,讓學生逐漸找到學習的感覺,這是奠基性的任務。第二個任務針對這篇新聞評論表現手法做深入研究,這是比較有難度的任務設計。學生對新聞表現手法的把握不是很全面,自然會主動展開互動交流學習,這也是教師的刻意安排,掀起互動學習熱潮。第三個任務是更為專業的內容,理清作者論證思路,體現議論文三要素,進一步鞏固學習認知。

學生對新聞評論文體不是很熟悉,教師借學情調查機會,與學生展開互動交流,先達成一些學習共識,做好深度閱讀的鋪墊。在后面任務設計時,教師從文體特點、表現手法、論證方式做任務布設,體現了任務的層級性和關聯性。學生一步步走進文本核心,在自主閱讀、獨立思考、合作討論、深度探索中建立學科認知。學生有學習經歷,教師讓學生回顧思考,體現互文閱讀意識,針對新聞單元特點做任務布設,體現單元教學特點。唯有處理好“任務群”設計內部關系,才能發揮其助學作用,為學生創造適合的學習環境,教師需要有研學意識,對“任務群”各種關系做專業探索。

三、大群目標與小群要求融合

“任務群”中有多種任務,這樣便組成了大群和小群的關系。在梳理其內部關系時,教師要做科學分析,大群是一個“母任務”,具有包含性、覆蓋性,而小群則是一個個“子任務”,大群和小群是一種包含關系。在語文教學設計時,教師要對小群任務做層級性設置,還要觀照其他任務的存在,唯有形成和睦關系,才能發揮群任務的集約作用。學生對大群目標和小群目標沒有清晰的概念,群體觀照意識欠缺,不能做協調思考,教師對此需要有清晰認知,做好教學引導,讓學生學習觀照性思考,推動“任務群”學習活動的順利展開。

《記錄家鄉的人和物》是當代文化參與的活動內容,教師對活動任務做深度研究,結合家鄉文化現象做具體設計,與學生一起研究活動方案,對學生參與學習活動進行具體指導,能夠為學生帶來更多學習體驗,促進思想認知的健康成長。在單元目標設定時,教師推出幾個要點:自主梳理材料;聚焦家鄉文化現象,關注當代文化生活;開展社會文化調查活動,增強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自覺性。在社會調查活動任務設計時,教師集思廣益,要求學生做典型發言,推出系列性活動任務。如讀書活動、辯論演說、詩歌誦讀、戲劇表演等,教師要求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在實踐體驗中建立學科認知。為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教師指導學生參與各類文學社團、新聞社、讀書會等組織,在文化現象分析中傳承中華文化。教師先推出社會文化調查活動任務,這是一個大群的任務。學生進入調查觀察環節后,需要有明確的方向,教師繼續設計一些小群目標,讓學生在參與群體活動中逐漸進入學習核心。課內閱讀學習和課外延伸探索,班級學科學習和校園社團活動,這是一個完整的學習程序,教師從不同角度展開設計,引導學生進入到探索環節,其目標融合順利展開。

家鄉文化呈現差異性,教師推出家鄉文化調查活動,這是比較籠統的任務,如何操作還需要進一步設計。在小群任務推出后,學生有了明確的操作方向,主動進入到活動環節,在創造性學習中建立體驗認知。特別是一些校園社團組織,具有更高吸引力,為學生創造更多學習機會。學生思想比較活躍,對一些集體性學習活動有比較高的參與熱情,教師將任務做分解處理,對接學生生活認知展開活動組織,能夠創造更多訓練機會。

四、應試任務與素養任務對接

語文教學目標設定時,教師對學習任務做具體分析和考量,需要直面應試問題,在任務布設時,要考慮學生應試能力的提升,而學科教學融入人文內容,設定素質教育目標,也是不能回避的問題,如何將二者有機結合,這是教師需要重點思考的問題。學生語文學力基礎存在一定差距,語文知識儲備、語感表達能力、讀寫應用能力等方面都呈現差異性,教師對此需要理性分析,在任務設計時有觀照和傾斜。在素質教育、人文關懷、生命教育等任務設計時,教師需要對學生思想基礎做分析,還要關注應試能力培養。

應試任務帶有知識傳授的意味,教師需要做好規劃設計,自覺融入一些能力培養內容,促使學生利用知識解決一些閱讀問題,有效提升其閱讀品質,處理好應試任務和素養任務的關系。如教學魯迅的《拿來主義》,這是一篇典型的駁論文,學生對議論文的立論文體比較熟悉,但對駁論文不是很了解,教師先組織學生對駁論文特點做集體研討。學生對作者魯迅最為熟悉,教師從研究魯迅語言風格角度做引導,這樣可以為后面的深度閱讀奠定基礎。在“任務群”設計時,教師提出一些要求:分析魯迅先生語言特點;利用具體案例解析論證方法;把握文章比喻、諷刺、反語的用法;探索魯迅關于批評繼承文化遺產的觀點。這里一共推出四項任務,為學生規劃層次性學習路線。第一個任務屬于鑒賞性學習,學生對魯迅先生語言特點做分析,能夠對駁論文基本特征有整體認知,魯迅先生雜文大多是語言“犀利幽默”,幽默不是取笑,而是諷刺,為后面第三項任務做奠基。第二個任務是探索論證方法,這是議論文要素的深度發掘,學生對議論文三要素比較熟悉,從駁論文構建中強化認知。第三個任務是對多種寫法做研究,形成專業認知,其鑒賞層次更高。最后一個任務屬于人文教育范疇的學習設計,傳承文化看上去有些虛無,其實不然,這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探討。

教師從應試任務和素養任務相對接的角度展開設計,為學生準備適合學習機會。這些任務都帶有關聯性,對培養學生綜合能力有一定促進作用。高中生思想趨于成熟,對文本做深度發掘,需要考慮多種制約因素,特別是寫法、藝術特色、主旨情感等方面的感知體驗,能夠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通過對“任務群”設計思路做推演分析,可以形成完整的學習認知構建路線,教師利用“任務群”展開調動,能夠產生強勁學習動力。

五、單文任務和群文任務應和

語文閱讀教學包括單文和群文兩種模式的應用,教師要對單文任務和群文任務設計做對接思考,單文任務的主體是單篇文本,其任務范疇比較小,要體現單篇教學目標,而群文閱讀任務則要對接單元主題,還要體現覆蓋性。單文任務和群文任務不能是包含關系,因為設計主體不同,任務要求不同,需要區別對待,教師要在任務性質、任務組織、任務評價等方面展開積極探索,確?!叭蝿杖骸表樌鋵?,為不同群體學生提供不同學習指導。

如教學《故都的秋》,這個單元還有《我與地壇》《赤壁賦》等課文,教師先介紹《故都的秋》的主要內容,引導學生做情感解讀。在學習任務布設時,教師以單篇文章為主,兼顧群文展開活動組織,學生都能夠主動響應。如任務一:作者寫故都的秋,主要突出什么樣的特點?為什么要這樣設計?任務二:散文的特點是形散而神聚,具體是如何呈現的?結合這個單元的幾篇散文做分析展示。任務三:學習《故都的秋》寫法,選擇一個角度,寫寫個人的經歷,表達一種情懷。學生接受“任務群”后,都能夠積極展開思考和討論,對任務內容做深度探索。從幾個任務設計情況能夠看出,教師有單篇和群文兼顧的意識。第一個任務圍繞《故都的秋》設計的,學生要深入閱讀才能解決這些問題。第二個任務具有關聯性,分析散文特點,要結合本單元課文進行具體分析,從一篇到幾篇,建立學習路線,延伸了學習視野。第三個任務看似回到了單篇,其實不然,這是內化性設計,教師要求學生在閱讀基礎上做寫作實踐,讓學生理論聯系實踐,完成知識的遷移。學生對讀寫訓練比較有感覺,教師做“任務群”設計,理順教學思路,給學生帶來更多學習啟示。

教師利用單篇和群文任務展開教程,有主次之分,也有拓展之意,這樣的設計帶有延伸意味,追求認知遷移,這是閱讀內化的實踐。學生對教師設計任務有自覺執行的主動性,教師利用“任務群”做調動,讓學生自然進入到學習核心,在深度探索中建立學科認知?!叭蝿杖骸辈皇呛唵稳蝿战M合,教師設計時不能隨意處置,需要分析內部關系,對不同任務做專業評估,推出層次性任務,提出系統性要求,都能夠對學生形成感官沖擊,也能夠順利啟動學生學習思維,在主動探索中形成綜合能力。

“任務群”是一個嶄新的概念,從表象上看,這是多個任務的集合體,其內部結構卻是非常復雜的,教師對“任務群”特征和內部關系做研究,不僅有助于設計任務,還能夠為學生規劃清晰學習路線,自然建立學習環境?!叭蝿杖骸眱炔筷P系主要包括:任務和群、互文閱讀與單元教學、大群目標與小群目標、應試任務與素養目標、單文任務與群文任務等。教師從“任務群”內部結構和關系角度入手展開實踐探索,能夠創造更多教學新起點,對全面塑造學生學習能力有積極意義。

猜你喜歡
群文設計教師
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探討
最美教師
談以生為本的群文閱讀教學策略
初中群文閱讀的文本選擇及組織
教師如何說課
未來教師的當下使命
群文活動
瞞天過?!律O計萌到家
設計秀
有種設計叫而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