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新理念出發教學《青山不老》

2023-01-24 11:41林婷婷
語文教學與研究 2022年12期
關鍵詞:青山文本課文

◎林婷婷

新課程標準中提出小學語文教育要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因此教學上就不能單純著眼于基礎內容的教學,而是應該兼顧人文和語文要素雙指標。目前使用的語文教材,在內容的選編方面更加優化,是教育專家、學者及編委會考量多方因素編定而成,通過教學能有效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

《青山不老》是統編版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材的一篇略讀課文,文章以記者梁衡的視角采訪記錄山間老人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為一位普通的山野農夫,其所生存的地方西伯利亞大風肆虐、干旱、霜凍、沙塵暴等惡劣天氣經常爆發,但是經過老人十五年時間的不斷努力,如今已是八條綠化溝、七條防風林帶、三千多畝林網的綠洲了,這是老人創造的奇跡,更是無數默默無聞、艱苦奮斗,守候祖國河川的英雄們創造的奇跡。窺一斑而見全豹,文章以老人的光榮事跡為例,贊美這種崇高的無私奉獻的精神和人生價值,文章語言樸實、段落精煉,簡單的闡述卻彰顯著背后沉重的意義——青山不老。

一、初讀《青山不老》——認識奇跡

《青山不老》所在本單元還有三首故事和兩篇現代課文,本單元的文本選擇以歌頌祖國山河為主,所以在教學中應適當引導學生感受祖國山川壯美,感受當前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在現實教學活動中,要結合單元要素,從“大語文”觀念出發,將《青山不老》放歸至整個單元,從宏觀上把控教學的質量。

(一)借助多媒體工具,導入課程

多媒體技術為教學帶來更多可能,本課中提到的沙漠的惡劣環境對學生來說較為陌生,學生的想象空間有限,所以借助多媒體技術呈現出相應的圖片、視頻等資料,在視覺沖擊下,對后期理解老人打造綠洲有更好的輔助作用。針對呈現的視頻等資料,可請幾位同學闡述內心感受,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出類似沙漠環境的劣勢以及當前大力倡導保護環境、打造綠水青山的迫切程度。由此進行課程導入,開始本節《青山不老》的教學。引導學生大聲朗讀課文,關注本節課的生字詞,要注意字詞讀音的準確性,并將有問題的地方重點標記。朗讀課文可通過齊聲朗讀、小組內朗讀、示范朗讀等方式以此糾正字詞讀音等。針對本節課的重點詞語,如“治理、歸宿、蕩漾、領悟、風雨同舟”等,要引導學生會正確書寫,并理解詞語意義。

(二)關注閱讀提示,把握文本特點

接觸略讀課文是在小學三年級階段,對略讀課文的設置是安排在重點課文的學習之后,是對學生掌握學習方法以及應用學習經驗的考察,對此類課文的教學,通常是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抓住文本閱讀提示進行閱讀學習。所以在《青山不老》的教學中,首先教師拋出問題提示:

青山不老,什么樣的山才是青山?

當你看到青山時,你會聯想到什么?

可以借鑒思維導圖的方式,適當請幾位同學分享,由一個關鍵詞開始設想,逐漸靠近《青山不老》的相關內容,完成完整的板書。通過初步閱讀課文,引導學生感知到老人無私奉獻、不畏艱難的精神,也感知到珍惜資源、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三)抓住關鍵要點,貫穿單元學習

所謂略讀課文,教師的講解教學定位是不能精耕細作、面面俱到,而是引導學生根據閱讀提示和語文要素等,抓住文章重點,以此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等。對《青山不老》而言,首先要明確:

老人創造的是什么奇跡?

是基于什么樣的條件下創造的?

是如何創造的?

帶著這三個問題閱讀課文,根據之前對新課文的學習方式,將對本課的學習完全自主化。教師從旁引導,首先速讀,找出文本中關于“奇跡”的相關段落,而后邊讀邊思考“老人”是在什么條件下創造奇跡的,而后鼓勵學生將自己的理解進行分享。以“十五年的時間……”這句話,教師引導學生想象十五年的時間老人做這些,想必定是將自身的精力毫無保留的投入到植樹、護林工作中。

依托“有目的地閱讀”的方式,可充分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帶動學生自主閱讀學習,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提升學生閱讀學習能力和文本理解能力,并在文本中感受文字背后豐富的精神世界。

二、再讀《青山不老》——領略風景

(一)通過教學活動,促進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

《青山不老》的教學重點并不是對文本的精細解讀,在教學目標中不應該將基礎字詞和表達方式的解析作為教學重點,而是應該設置以下幾個教學目標,用來促進學生的自主探究性學習,完成略讀文章的深度學習。

教學目標一:要求學生在自主閱讀中對《青山不老》的思想主題自行理解,并以大單元閱讀教學的理念與本單元之前學習過的課文進行對比閱讀,總結歸納單元主題思想內容。

教學目標二:通過對比閱讀理清本單元的“單元主題”,并了解本單元不同文章之間思想主題的類同與差異,要求學生運用本單元講讀課本的學習方法,對《青山不老》進行自主閱讀學習。

除了明確以上兩個教學目標以外,在這篇文章的教學中,教師需要制定科學合理、充滿參與性和趣味性的教學活動,對學生的閱讀興趣進行充分的激發,促進他們自主探究性學習,最終達成良好的教學效果。比如可以安排學生繪制一幅圖畫,并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圖畫作品復述文章的主要內容??梢园才艑W生繪制《青山不老》的思維導圖,根據思維導圖的內容進行復述。這兩種教學活動都能夠提升學生的參與度,增強學生的閱讀體。既能培養學生概括總結的思維能力,又能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口頭語言表達能力。

在文章主要思想的理解引導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制定如下的自主閱讀方案。在閱讀中首先從文章中找出描寫“青山”“不老”等關鍵字詞的語句,并對這些語句進行精細的閱讀和揣摩,初步感受文章獨特的價值和魅力。引導學生在全文閱讀和關鍵語句精細閱讀的基礎上,深入思考文章“青山不老”的主題是如何確定并一步步進行展現的。引導學生通過學習小組自主討論,加深對文章思想主題的理解,并由各學習小組派出一名同學將本小組的討論成果在課堂上進行分享,以便不同的學習小組之間查缺補漏,取長補短,最終形成對文章思想主題較為完整的認識和理解。

(二)通過教學重難點的突破,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

教學重難點的突破在教學設計中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這些重難點一方面是學生難以通過自主學習去獨立解決,另一方面又關系著文章的核心主題的深入理解。以《青山不老》來說,“這篇文章為什么以《青山不老》為題目,又傳達了什么的核心思想與精神價值”是本課的重難點問題。在這一問題的教學中,筆者根據文章的文本以及作者的寫作意圖,為學生理解文章設計了三個層面的不同深度進行梯度教學。

第一層梯度:真實存在的“青山”。作者在第一段中通過對比反襯的手法主要描寫了兩個方面的內容。一,就地理位置和歷史條件而言,青山所在的晉西北地區自古以來自然條件就極其惡劣。二,在現實世界中,作者在院子里映入眼簾的全是參天的楊柳樹,綠色的樹葉隨風搖晃像是綠色的波浪。這樣的對比反襯出在這個地方種植樹木的不易,就此引出文章的主人公,更突顯出了老人創造這片綠洲的偉大之處。在文章中,作者借助村干部的對話從側面反映出了老人所創造的奇跡。作者特意突出了村干部對話中的數據類語言,運用數據和實事求是地再現了老人數年間不斷種樹的成果。

第二層梯度:以老人為首的種林、護林人是“青山不老”的締造者和守護者。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中介紹了老人和老伴以及其他老人種樹造林的事跡。老人的老伴已經去世,其他的五位老人也已經去世,到現在就僅剩下了已到八十一歲高齡的老人自己,即使兒女們多次想要將老人接到城里生活,可都被老人拒絕了。在老人的心目中,他去種樹造林、去守護自己打造的樹林既是自己的選擇,也是命運的選擇,正是由于老人們的付出與堅持,多年的荒漠才能變成青翠的綠洲。

第三層梯度:種林老人們所展現出的奉獻精神與生命價值,是“青山不老”的思想和精神意志的升華。在文章的倒數第三自然段中,作者關注到了樹木枝干的茂盛與強壯,而老人卻說樹木埋在泥沙下的根部才是最為關鍵的。正是由于強壯的根部,樹木才能保住黃土,形成一層一層樹木所組成的山的階梯。從某種程度上而言,這些堅持種樹造林的老人正是這片黃土地上最堅韌的根。老人們將自己的生命奉獻在了這片熱土上,將自己的生命轉化為與山川同在的一種精神,所以作者才會在結尾處發出“青山是不會老的”的感慨。

三、三讀《青山不老》——感悟人生

(一)結合單元主題,體會老人的不朽精神

《青山不老》所在單元的單元主題是“體會地球與大自然的魅力,喚起學生保護環境和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的意識”。所以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要在單元主題的引導下進行。雖然《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讀課文,但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要引導學生體會“青山不老”的真正涵義,學習老人不朽的生命價值和人生意義。

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青山”理解“不老”的真正涵義。這一片青山是老人帶領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種植和締造的,是在現實世界中真實存在的客觀結果,而樹木的根深葉茂、綠意盎然也恰恰是老人們精神不朽的象征。這一片青山是老人們經歷十五年的辛勞付出所創作的一個奇跡,也是老人們精神的具體體現。除了老人以外,一起種樹的伙伴和老人的妻子都已經去世了,而老人自己也已經八十一歲高齡。作者說“也許老人進去就再也出不來了”,其實作者和老人自己都心知肚明,老人注定是要將自己最后的生命留在這片樹林中的。種樹的老人們會去世,但老人們種植出的這片綠洲卻會長存世間,老人們的這種精神也會一直長留在人們的心中,這才是青山之所以不老的真正內涵。

(二)結合略讀策略,深化教學拓展

新課程標準就略讀課文提出,實踐閱讀方法和遷移閱讀方法是學習略讀課文的首要教學方法。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通過任務驅動的方式引導學生對本單元學過的學習方法進行自主性的學習實踐與探究。與此同時,《青山不老》一課還鏈接著本單元的課外閱讀任務,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一起總結略讀策略,并將略讀方法遷移到課外閱讀《城市的標識》的自主閱讀當中,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掌握閱讀方法,提升自主閱讀能力。當然,略讀不一定是真的“略”,要在把握文本內容和主題的基礎上,掌握略讀的技巧,學會重點突破,聚焦核心語文要素,實現知識的遷移、拓展,完成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

在新教育背景下,對學生的學和老師的教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語文課堂的教學模式顯然已經無法適應新的時代需求,在多媒體普及的當下,創新教學理念與模式成為時代第一要義。我們教學時運用新的教育理念,要結合教材內容,利用層次化教學方法,貼合小學階段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規律,貼近學生的生活認知和學習習慣,從認識到領略到感悟,實現學生從現象到本質的學習升華,完成情感體驗到思想內涵的轉變,對于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歡
青山文本課文
留得“青山”,贏得未來
文本聯讀學概括 細致觀察促寫作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
細讀課文,讓思路清晰起來
青山攬勝
背課文的小偷
作為“文本鏈”的元電影
在808DA上文本顯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識別
背課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