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貿港背景下校企文化融合服務三亞產業轉型升級的實踐研究

2023-01-25 18:46王艷紅房懷軍
對外經貿 2022年12期
關鍵詞:三亞高技能校企

王艷紅 房懷軍 李 銘

(三亞中瑞酒店管理職業學院,海南 三亞 572000)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的本質特征?!秶鴦赵恨k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7〕95 號)明確指出,“深化產教融合,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是當前推進人力資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對新形勢下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擴大就業、推進經濟轉型升級、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具有重要意義?!边M入新時代,校企合作的著力點已經不只是簡單的利益共同體,而是逐漸向產業系統和教育系統的協同共生演進。

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以各類生產要素跨境自由有序安全便捷流動和現代產業體系為支撐。三亞作為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支點城市,海南省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應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打造全海南島產業轉型升級的“風向標”。面對三亞經濟發展進入新的歷史時期,研究校企合作的著力點,使職業教育成為三亞經濟活動的內生變量,服務區域經濟發展。

一、校企文化融合育人對產業轉型升級的影響機理

(一)高技能人才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勞動力是生產過程中起關鍵作用的要素,而技術突出、技能超群、能力卓越的高技能人才,是不斷提升尖端技術應用,加快創新成果實現,加速中國制造轉為中國智造的直接動力。

1.推動產業技術升級。技術和工藝的迭代是現代產業轉型升級的基本特征。新技術、新設備的應用又高度依賴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1],他們能夠提高生產設備使用率和技術有效引進率,加速先進生產技術的轉化,加快產業升級。人才鏈是推動產業鏈技術升級的核心動力。

2.促進產業創新發展。在知識經濟、信息技術時代,產業創新離不開經營管理類的技能型人才,技術創新離不開專業技術型人才,一支高素質的技術技能人才隊伍是產業創新發展的基礎。

3.促進區域產業協同發展。知識具有外部效應和溢出效應的特殊性。高技能人才在一個企業運用新技術新設備開發出新產品,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后,吸引其他企業跟隨學習,推動產業鏈和其他相關產業對接融合,實現整個區域產業的發展和延伸。

(二)產業轉型升級對人才需求的變化

1.對人才的素質和數量提出新的要求。勞動密集型產業需要較多的勞動者,而物質資本密集型產業需要技工和初級技能人才,對勞動者的數量需求下降。當產業轉為技術資本密集型時,單純具有技術技能,不具備較高專業素養的人才供給于產業轉型之間的對接形成供不應求與供非所求的局面。

2.對人才的創新能力提出新的要求。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為了避免同質化,必須不斷推陳出新,將人的創造力物化在產品上,這就對工作在一線崗位的高技能人才提出新的要求,企業更加重視員工的創新能力[2]。對于高職院校,為提高在就業市場的競爭力,必須優化人才培養方案,注重學生創新意識與綜合能力的培養,與時俱進。

3.對人才資源的配置作用。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趨勢是產業在價值鏈中不斷向更優化的方向移動。人才作為承載知識與技能的載體,與產業鏈的匹配是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因素。高技能人才作為產業發展的核心要素必須與產業結構相適應[3]。隨著產業從第一向第二、三產業流動,人才的配置從低效率流向高效率產業。

(三)校企文化融合育人的必要性

校企深層合作,不應只是“點結合”和“任務驅動”的利益共同體,更應是校企文化融合共同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價值共同體[4]。

1.我國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使命要求。高職教育作為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以立德樹人為己任,同時培養全面發展的技能人才[5]。重視專業素養、人文情懷和社會責任感的培育,深刻把握人才培養的核心要義,為黨育人、為國育才。

2.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的應然之策。技術驅動與變革意識是推動社會創新發展的重要動能。新時期,社會經濟發展要求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從理論知識傳授和技能培訓轉向人文教育和技術教育并重,彰顯工匠精神的時代內涵。為實現人才供給側與產業需求端的精準對接,高職院校必須深耕內涵發展,以文化為載體,重建適應行業發展的新型職業教育生態圈。

3.高職院校培養適應新時代發展高技能人才的必然選擇。高技能人才培養是一項時代特色鮮明的系統工程。從工業化向信息化、智能化的時代跨越,智力、技能已不再是經濟發展對技能人才的主訴,智商、情懷、職業文化價值認同、創新思維等校企融合的文化,成為適應新時代經濟發展的高技能人才必備的品格,人才培養中的崗位知識與專業技能在發展浪潮中迭代升級。

二、校企文化融合育人與三亞產業轉型升級的關系分析

教育的轉型始終是社會轉型的結果與癥候。培養具有超群操作技能、卓越創新能力的高技能人才鏈能夠促進產業鏈的完善與升級。

(一)三亞產業結構現狀

2021 年三亞市GDP 為835.37 億元,比上年增長12.1%,高于全國GDP8.1%的增長速度。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93.79 億元,增長3.8%;第二產業增加值為124.72 億元,增長0.1%;第三產業增加值616.86億元,增長16.1%。第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為96.4%。

三亞市工業和信息產業在GDP 中占比偏低,工業基礎薄弱,缺少支柱型產業鏈的支撐,人才供給不足,產業發展任重道遠。

(二)三亞產業結構變化的趨勢

當前,國際國內經濟環境更趨復雜,全球經濟增長放緩,三亞產業體系在國家“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戰略布局下重新構建。

三亞將以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為定位,大力發展旅游業、現代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建設國際旅游消費中心核心區,構建全域化、全季節旅游消費體系;加快建設以崖州灣科技城和遙感產業園為載體的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條件平臺,打造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引擎,推動以南繁科技、深??萍?、空天科技、數字科技等為核心的高新技術產業突破發展;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加快培育無污染的先進制造業;重點發展現代金融、國際會展、醫療健康、現代物流等現代服務業;不斷夯實實體經濟基礎,推動房地產業提質轉型,產業服務國家戰略、增進民生福祉,緊扣產業鏈供應鏈,部署創新鏈,實現三亞經濟快速發展。

(三)校企文化融合育人對三亞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適應與引領

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按下了三亞社會經濟發展的“快進鍵”。三亞產業結構的轉型、人才需求的變化,無不透露出“新與快”的特點。海南高職教育需緊隨業態變化調整人才培養方式,推動校企深度融合,實現高技能人才培養對三亞產業轉型升級的適應到引領、實然到應然。

高職教育是一項時代特色鮮明的系統性工程,是管理者、教育者、學習者與行業、企業、政府在社會、經濟與技術等環境中不斷演化而成的復雜適應系統,伴隨時代發展而不斷變革、創新與進步。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方案的提出,重新構建一條具有三亞特色的高新技術產業體系。海南高職教育作為與區域經濟發展聯系緊密的復雜系統,其內部主體將被重構,與行業、企業之間的合作關系將被重塑,形成新型的人才培養生態圈。

1.變革與挑戰:校企文化融合是三亞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必然要求

技術驅動和變革意識是推動社會創新發展的重要動能,新一輪技術革命將引發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變革。當前,三亞經濟呼喚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應具有快速適應三亞產業結構轉型的關鍵能力,彰顯工匠精神的時代內涵。

2.融合與創新:校企文化融合育人引領三亞產業轉型升級的應然之責

新時代高職教育需要樹立精準化、動態化的人才培養定位。具有中國特色的自由貿易港建設沒有范例,三亞的產業轉型更不會去模仿。海南高職院校必須牢牢把握立德樹人這一人才培養根本任務,科學界定“培養什么人”,與三亞行業領先企業開展深度合作,培育專于崗位、精于技能、深于業務的產業生力軍,實現高技能人才培養從產業“跟隨”到產業“領跑”。

三、校企文化融合育人的個案分析

R 學校是一所由中國交通建設集團辦學,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學院提供學術認證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職業院校。辦學聚焦立德樹人的大學文化引領,有培養中國現代服務業人才的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目標,文化伴生著學院的高質量發展[6]。

(一)校企文化融合現狀

1.物質文化建設

R 學校秉承教學運營一體化教學理念,配備了先進的教學資源。學生通過各專業實踐教學場地和教學酒店及教師公寓的學習和實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酒店各部門基本崗位服務技能、良好的服務意識和優秀的服務理念,提升職業綜合素養。

2.精神文化建設

學校秉承“知行合一、學以致用”的校訓;踐行“尊重、專業、責任”精神;結合舉辦者對辦學的定位和區域經濟發展需求,擬定了學院“莘莘學子成就夢想的引領者,企業優秀人才的供給者,社會優秀服務文化的倡導者”的使命,及“建設一所服務中國現代服務業發展的特色鮮明、亞洲一流、政府放心、師生喜愛的應用型大學”的愿景。師生在身與心、意與情的文化中浸潤,體現了“大學精神引領、區域文化滲透、職教規律辦學、企業理念管理”的有機統一。

3.行為文化建設

校園文化的傳播主要由?!捌压ⅰ眻F隊、校友會、學生社團等專門組織承擔。其中,“蒲公英”團隊是學校行為文化的代表。蒲公英成員在學生及教師中篩選,經過嚴格培訓,使其深刻理解學校文化,在禮儀及行為規范上成為學院的典范,組建一支“帶得出去、亮得出來、沖在最前”的精英隊伍在校有文化自覺,畢業后也帶著文化自信,將學校優秀的文化傳播到企業、社會,使其相融。

(二)校企文化融合育人特色

R 學校文化建設在大學精神引領、職業規律辦學、服務區域經濟、企業理念管理下,深深地烙印了行業特色、院校特點。

首先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將校企文化作為教育的內容,使學生不僅認同校園文化,鍛鑄較高的文化素養,同時將嚴謹、誠信、愛崗、敬業、創新、自強等職業精神融入其中。多元文化價值觀的養成教育,使學生獲得進入企業必備的價值、態度、知識和技能。

其次,學校通過與泛服務行業企業的密切聯系,與154 家地方以及國際龍頭企業簽訂校企合作協議。通過企業專家進課堂、企業高管進講堂、校友代表進講壇、學校名師下企業等,開展“知行合一,學以致用”學校價值觀與企業價值觀、管理制度、素養要求等文化的融合浸潤。

再次,學校與政府機構、三亞市院士聯合會、行業協會等建立密切聯系,共同研討適合行業發展的人才培養規格,重視機制創新與文化引領。學校畢業生就業率、企業滿意度等指標位居海南省前列,初步彰顯了校企文化融合育人的巨大成效。

四、深化校企文化融合育人,賦能三亞產業轉型升級

職業教育是教育、是經濟、更是民生。德才相濟的高技能人才培養,在三亞產業轉型升級中起關鍵作用。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構建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增強服務三亞經濟發展和創新創業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能力,實現學校和企業雙向賦能。

(一)政府深化職業教育供給側性改革,搭建產教融合發展平臺

1.深化海南職業教育供給側改革

健全海南職業教育與三亞產業發展的協同機制。圍繞海南“3+1”重點產業發展和“大三亞”經濟圈地區重點產業轉型升級的需要,推動建設政、行、企的校共享產教供需服務平臺。按照“大共享、小學院”的思路建設與產業結構發展相匹配的教育園區,推動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的對接,推進三亞產業升級。

2.加快產教融合平臺建設

推動校企共建共管產業學院、企業學院,組建產教聯盟。支持海南高職院校與龍頭企業、產業園區、行業組織等建設優勢互補、風險共擔、覆蓋全產業鏈、輻射三亞產業發展的職業教育集團。鼓勵高職院校將企業實際需求、共性文化、產業關鍵技術納入教改科研計劃,與企業共建技術產業創新平臺;深度挖掘國際職業技術技能人才需求與能力標準,精準開發國際合作項目,建立海南國際職業技術技能人才發展聯盟。

3.推進校企協同育人

深化校企融合育人。推動海南高職院校主動吸納三亞行業企業參與人才培養,落實教學共育、師資共培、基地共享。鼓勵企業在高職院校設立學徒崗、示范班、興趣班,落實校企深度合作。

(二)營造校企文化融合的精神內核

價值觀是文化最深層的內核。將學校與企業的核心價值觀融合在一起,鑄成校企文化融合的根基。高職教育在實現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教育目標的同時,培養的人才還需要具備大國工匠、能工巧匠應有的綜合職業素養。要培養服務三亞產業轉型升級的技術技能人才,海南高職院校的文化育人必須高度重視校企文化在精神文化層面的有機融合,培植學生愛黨愛國愛民愛社會主義的紅色基因,建成引領改革、自由貿易港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職學校[7]。

(三)構建校企文化融合的橋梁

教學與培訓是高技能人成才培養的主要手段,也是校企文化融合得最好紐帶。校企共同開發適應和促進學校發展、接近企業標準的特色課程,由深入學習企業文化的高校教師承擔理論知識講授,認同學校文化的企業專家承擔實訓教學部分,在教學層面扎實推進校企文化融合,將學生行為文化的養成和精神文化的培養作為人才培養方案的必修課程,實現文化育人、以人化人[8]。

五、結語

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賦予三亞經濟發展新的定位,職業教育作為服務區域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支撐與保障,要服務三亞經濟快速發展,需要重新培植助力三亞產業轉型升級的角色功能,高移人才培養取向,組建校企實體運行平臺,將校企合作的著力點,從單純的利益合作推向職業院校的使命文化與企業的責任文化深度融合,構建價值理念上的命運共同體,打造職業教育開放發展新標桿。

猜你喜歡
三亞高技能校企
實施“五位一體”人才培養模式 打造高技能人才隊伍
深化校企合作促進應用型人才培養實現校企生三方共贏
海南三亞之旅
『貴州小三亞』——羅甸
校企聯合對人才培養的作用
校企合作運行機制初探
補齊高技能人才“短板”
三亞的海
現代學徒制培養焊接高技能人才的探索與實踐
校企合作五反思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