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拿大第三支柱注冊退休計劃的經驗與啟示*
——基于政策協同機制的分析

2023-01-31 07:40
社會保障研究 2022年6期
關鍵詞:持有人年收入支柱

王 雯

(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北京,100048)

一、問題的提出

20世紀90年代以來,由國家、雇主、個人分擔養老責任的“多支柱”老年收入保障理念逐漸成為各國的共識。第三支柱養老金具有可享受稅收優惠、體現個人意志、產品選擇豐富多樣、市場化運作等特點,在滿足老年人養老財富積累需求,提供多元化老年收入保障方面發揮的作用不容小覷。我國多層次、多支柱的老年收入保障體系框架已經初步建立,但是各支柱發展不平衡,其中,第三支柱養老金(簡稱“第三支柱”)發展水平還十分有限[1]。例如,第三支柱養老金中的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簡稱“稅延養老保險”)發展探索期最長、試點最早、認知度最高。但該險種自2018年在上海、福建和蘇州工業園區試點以來,規模水平和實際參與率均較低。截至2021年底,稅延養老保險保費收入累計僅有6.29億元,承保數量約5.2萬[2],與政策預期(估算保費達到39億元)存在較大差距[3]。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簡稱“七普”) 數據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達到2.64億人,占總人口的18.7%,預計到2025年,我國將進入中度老齡化階段[4]。中國養老金體系已具備了從負債型向資產型轉變的條件,加快第三支柱養老金的改革進程,對建立起更加協調、平衡的多支柱養老保障體系,夯實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社會財富儲備意義重大[5]。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多次強調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2021年底,《“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出臺,提出“促進和規范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6]。2022年4月21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正式發布,標志著第三支柱養老金制度框架的確立?!兑庖姟穼€人養老金的參加范圍、制度模式、繳費水平、稅收優惠等內容做出了原則性規定[7]。

我國各支柱養老保險制度的發展具有單獨建制、路徑依賴的特點,法定基本保障與補充保障發展失衡[8]。當前,社會保障進入系統集成、協同高效的新發展階段。因而,需要處理好社會保障制度與其他基本制度以及重大公共政策之間的關系,以實現良性互動和彼此增能;同時,還需要優化社會保障制度內部結構,增強社會保障體系改革的系統性和協調性[9]?;诖?,本文認為發展我國第三支柱養老金制度,應實現以下三個關鍵目標:既發揮第三支柱的老年收入保障功能,又重視該支柱與其他社會政策目標的協同;既擴展第三支柱的實際覆蓋范圍,又提高多支柱老年收入保障體系的整體效能;既發揮積累型養老金制度的積極性,又兼顧家庭發展的需求。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加拿大第三支柱養老金制度建立時間早,發展程度高,規??捎^,是該國多支柱養老保障的重要組成部分。2020年底,加拿大第三支柱養老金資產達1.45萬億美元,占全部養老金資產的31.65%[10]。1957年建立的注冊退休儲蓄計劃(Registered Retirement Savings Plan,簡稱RRSP),是加拿大第三支柱的主體部分。本文以RRSP為主要研究對象,深入分析加拿大第三支柱制度設計中的政策協同機制,總結相關經驗,以期為完善中國第三支柱頂層設計,促進相關政策協調包容提供參考和建議。

二、加拿大三支柱老年收入保障體系與注冊退休儲蓄計劃

(一)相對平衡的三支柱體系

加拿大的三支柱養老金體系與世界銀行的劃分口徑有所不同。依據世界銀行的劃分標準,零支柱指的是非繳費型養老金,第一支柱指的是現收現付制的社會養老保險,第二支柱指的是職業養老金,第三支柱指的是個人養老金。在加拿大,第一支柱為普享型的公共養老金及相關津貼(非繳費型養老金),第二支柱為與收入關聯的公共養老金(社會養老保險),第三支柱為私人養老金。

加拿大非繳費型的公共養老金及相關津貼內容豐富、覆蓋廣泛,包括老年保障金(Old Age Security,以下簡稱“OAS”)、保障收入補貼(Guaranteed Income Supplement,以下簡稱“GIS”)、配偶津貼等內容。OAS是面向所有年滿65歲且在加拿大居住10年以上的加拿大居民每月發放的老年福利金,由聯邦稅收支付,無須個人供款,但需要納稅,其發放數額與在加拿大居住時間的長短和年凈收入有關。作為OAS的補充,GIS為低收入老人提供額外養老補助。如果領取了OAS的老年人收入低于一定標準,可以申領具有社會救助性質的GIS。如果GIS領取者及其配偶收入合計低于一定標準,且GIS領取者的配偶是加拿大公民或永久居民(18歲以后在加拿大居住滿10年),年齡在60~64歲之間,還可以領取配偶津貼。

與收入關聯的公共養老金(Canada Pension Plan,以下簡稱“CPP”)具有強制參保性質,覆蓋年滿18周歲的雇員和自雇者,由雇主和雇員分擔繳費,其目標替代率的上限是個人調整后月工資的25%,保障內容包括養老金、殘疾收入保障、死亡津貼和遺屬保障。

加拿大的私人養老金包括職業養老金和個人養老金。其中,職業養老金類型多樣,其主體是注冊養老金計劃(Registered Pension Plan ,以下簡稱“RPP”)和集合型注冊養老金計劃(Pooled Registered Pension Plan,以下簡稱“PRPP”)。大部分職業養老金由雇主和雇員雙方繳費,只有少部分職業養老金完全由雇主繳費。此外,個人養老金的內容也非常豐富,有多種方案可供選擇,主要包括注冊退休儲蓄計劃(RRSP)、注冊養老收入基金(Registered Retirement Income Fund,以下簡稱“RRIF”)和免稅儲蓄賬戶(The Tax-free Saving Account,以下簡稱“TFSA”)。2009年加拿大政府創立了TEE稅優模式的TFSA,它覆蓋18歲以上的加拿大居民,支持多賬戶儲蓄投資。RRIF是與RRSP匹配銜接的一個養老基金,用來轉移RRSP的積累額。RRIF不支持繼續繳費,只接收轉移性質的養老金資產。2016年加拿大人口普查數據顯示,1400萬加拿大家庭中有65.2%的家庭在2015年至少參與了一種儲蓄性質的養老金計劃,平均35%的家庭參與了RRSP,40.4%的家庭參與了TFSA[11]。2019年和2020年,65歲以上加拿大老年人RRSP收入占全部養老金收入的比重分別為5.7%和5%[12]。

加拿大三支柱老年收入保障體系中養老金資產規模雄厚,公共養老金和私人養老金發展相對均衡。2020年,私人養老金絕對規模達到30816.8億美元,在OECD國家中僅少于美國和英國[13]。2000—2014年,在65歲以上加拿大老年人的退休收入中,私人養老金占全部養老金的比重從39.3%穩步上升至45%;2015—2020年,該指標在44.9%~46.1%之間小幅波動[14]。

(二)注冊退休儲蓄計劃

第三支柱中的注冊退休儲蓄計劃(RRSP)以多賬戶為基礎,實行領取階段征稅模式(EET型)以及法人機構投資者模式,給予個人投資選擇權,允許提前提取賬戶資金。

在稅務機構進行注冊備案的銀行、保險公司、券商、基金公司等多種金融機構均可以為個人投資者開設RRSP賬戶。RRSP的繳費、投資、領取等都基于賬戶展開,且支持開立多個賬戶。根據繳費來源、目的和投資限制等,RRSP賬戶可分為個人基本賬戶、配偶或同居伴侶賬戶、團體賬戶以及自管賬戶四種類型。RRSP賬戶持有人可以同時擁有四種類型的賬戶,且多個賬戶共享稅優限額。該計劃采用領取階段征稅模式意味著從雇主與雇員的稅前收入中扣除養老金繳費額,免除養老金投資收益所得稅,僅在養老金領取階段征收個人所得稅。實行法人機構投資者模式是指支持多種類型機構參與運作管理RRSP養老基金,這有利于降低成本、改善服務、促進競爭。RRSP投資范圍十分廣泛,包括共同基金、債券、股票、抵押貸款、存款、擔保投資憑證、公募基金、境外投資等。RRSP的賬戶持有人可以根據自身的風險偏好和投資期限選擇不同類型的投資組合,甚至可以通過開放自管型投資方案進行獨立的投資決策。保守型的賬戶持有人可以選擇擔保投資方案,這類方案可以提供本金保證及最低投資收益保證,最低收益保證水平與具體的投資選擇相關。一般而言,RRSP賬戶是用于老年收入保障的特定資金,只有確保其專用性才能發揮其功效。但為了適應賬戶持有人的特殊需要,也允許提前提取RRSP賬戶資金。截至2020年,有620萬加拿大納稅者為RRSP供款,賬戶持有人占總納稅人口的22.3%,繳費合計501億美元,參與人數和繳費額比2019年分別提高了4.9%和13.1%[15]。

三、注冊退休儲蓄計劃的政策協同機制

政策協同是政府為解決復雜、跨界的公共問題,通過發揮政策組合優勢,促進各類政策相互兼容協調、有機配合,提高治理效能的整體性治理方式。在機制維度上,政策協同聚焦條塊關系下的縱橫協調,涉及央地關系和同級政府不同部門的關系;在過程維度上,政策協同以“目標—工具—結果”為導向;在機構維度上,政策協同實現的重要前提是多主體協同[16]。

本文參考政策協同的過程維度,從宏觀維度、中觀維度和微觀維度考察多支柱老年收入保障體系的政策協同。宏觀維度上,重點關注老年收入保障是否與經濟發展相協調,具體考察老年收入保障與就業、稅收、金融市場環境的適應性協同情況。老年收入保障制度具有社會制度和經濟制度的雙重屬性,經濟增長與老年收入保障良性互動的基礎是經濟政策與老年收入保障政策的合意性與協同性[17]。中觀維度上,重點關注多支柱之間以及單一支柱內部的銜接性協同情況,具體考察各支柱以及單一支柱內部各制度是否既有清晰定位,又能轉換銜接、互為支撐。當前,打破多層次養老保險協同發展的制度壁壘,促進多層次養老保險協同發展是深化社會保障改革的重點[18]。微觀維度上,重點關注老年收入保障與家庭發展的包容性協同情況,具體考察社會保障是否認可、支持、鞏固家庭保障,政府是否以家庭視角而非個人視角設計相關制度。家庭是最小的風險單位和社會治理單元,將家庭要素有機地“嵌入”社會保障政策設計中,促進社會保障與家庭再保障的良性互動,推動具備“互融”特征的社會保障系統性改革意義重大[19]。下文將在上述分析框架下具體討論注冊退休儲蓄計劃的政策協同機制。

(一)宏觀維度:老年收入保障與就業、稅收、金融市場環境的適應性性協同

1.支持就業和稅收優惠導向

RRSP覆蓋人群的范圍非常廣泛,凡是71歲以下有就業收入的納稅人都可以建立RRSP賬戶。值得注意的是, RRSP的制度設計充分考慮老年就業群體的需要。加拿大的標準退休年齡是66歲,66~71歲之間有就業收入的老年人均可以參與RRSP,這有助于該國形成彈性多元、包容協調的老年就業市場。此外,RRSP還支持部分提取與繼續繳費同時進行。繼續繳費部分仍然可以享受稅收優惠,直到71歲。這兩個行為看似矛盾,實際上卻可能為賬戶持有人帶來額外的收益,并不是非此即彼的關系。一方面,繼續繳費可以享受稅收優惠,使當期稅收負擔減輕;另一方面,部分提取可用于滿足當期的消費需要。

雖然RRSP屬于第三支柱,主要體現個人責任和意愿,但是仍保留了雇主發揮作用的空間。RRSP賬戶中的團體賬戶通常由雇主、工會、專業協會組織發起,屬于員工整體薪酬福利計劃的一部分,以團體形式管理。一般來說,只要雇員參加并繳費,雇主都會匹配繳費(1)匹配繳費并非強制,通常不超過工資的3%~5%。。雇主繳費部分可以從企業應稅收入中扣除,但是需要納入雇員的應稅收入范圍。團體賬戶的投資由雇員決定,投資范圍略小于基本賬戶。

2.支持金融市場發展導向

RRSP的蓬勃發展,依托于自由競爭、規范發展的金融市場,離不開方便快捷、客戶友好的投資平臺,以及政府的有效監管。RRSP與金融市場可以互相支持,良性互動。個人如果有意愿參與RRSP,可以選擇多個金融機構開設多個賬戶,不同金融機構間存在著較強的競爭關系,最低開戶金額從0元到1000元不等,投資金額達到一定水平的用戶還可以享受管理費的減免。個人投資RRSP(2)個人參與RRSP,可以被看作是通過投資實現資金的保值增值,進而增加養老金資產。的途徑便利,既可以不定期繳費、一次性繳費,也可以通過預授權供款實現以周、月、季度為周期的自動扣款繳費。個人可以在線投資,使用在線軟件選擇最適合自身需求的經紀公司、比較不同投資產品、計算未來養老金收益。如果個人是自管賬戶的持有人,則享有自由度更高的投資選擇權,可以在不依賴投資顧問的前提下自主做出投資選項,從而實現低手續費交易甚至零傭金交易。如果投資者不具備豐富的投資經驗,在完成一份風險測評問卷后,就可以得到一份與其風險承受能力相適應的多元化投資組合建議。有相當數量的投資者既依托法人機構投資者進行投資,也自主投資。RRSP投資機構需要接受加拿大金融消費者署的監管,監管內容包括是否遵守實體法、市場行為是否合規以及是否履行對消費者的承諾,監管措施包括促進發展、監督管理和執行落實三類。加拿大省級以及地方級證券監管部門為保護投資者利益,還成立了非營利性質的加拿大投資者保護基金(Canadian Investor Protection Fund,以下簡稱“CIPF”)。CIPF的會員金融機構向CIPF繳納會費,其所有客戶(含RRSP賬戶持有人)可以獲得一定程度的破產保護。

(二)中觀維度:多支柱之間、第三支柱內部的銜接性協同

1.公共養老金和個人養老金的關聯

公共養老金和個人養老金同是老年人的退休收入來源,雖然各自獨立發展,但兩者之間存在關聯,個人需要對兩者統籌考慮,做出適合自身的養老金領取決策。第一,個人在決定領取公共養老金和個人養老金的年齡時需要考慮收入變化對稅負的影響。OAS收入需要納稅,老年人在選擇領取RRSP養老金時點時需要考慮這一因素的影響。OAS和RRSP養老金的標準領取年齡都是65歲,但都被允許推遲領取。自2022年6月起,如果個人推遲到75歲以后領取OAS,可以獲得超過標準領取額10%的OAS。對此,老年人可靈活安排不同支柱老年收入保障領取時點,即根據收入的實際情況,通過分散化領取實現應用較低邊際稅率的目標。第二,高收入者可以領取的公共養老金OAS金額比標準發放金額有所減少。OAS總體上實行普享制,但政府也設計了針對高收入者的退稅機制,即基于全部收入水平采用遞減方式發放OAS[20]。對于收入超過一定限額的領取者來說,需要退回其收入超過限額部分的15%;而RRSP賬戶資金的數額越大,受益人退休后的年收入越多。因此,高收入者有可能減少OAS的可領取數額,這意味著以一般稅收為籌資來源的OAS的覆蓋對象排除了高收入群體。

2.職業養老金和個人養老金的競爭與銜接

職業養老金和個人養老金同屬私人養老金范疇,共享稅收優惠的額度。為了防止私人養老金成為富人的避稅工具,避免收入差距擴大和逆向再分配,1990年,加拿大聯邦政府規定“私人養老金享受稅收優惠的合計繳費上限不高于上一年個人收入的18%”,并設置了年度最高限額(定額限額),最終以比例限額和定額限額兩者中較低的一個作為每年可以享受的免稅收入規模[21]。職業養老金和個人養老金共享稅收優惠額度的規定,有力地控制了稅收優惠成本,有利于保持稅收公平,也促進這兩個支柱的競爭。

加拿大建立了RRSP與職業養老金的銜接機制。如果雇員離職,其職業養老金(RPP)可以轉移到RRSP中,但是這部分資金會單獨存在RRSP的鎖定賬戶中,一般情況下持有人不能從該鎖定賬戶中提前支取資金,只有到退休年齡時才能用該賬戶資金來購買年金產品。有兩種例外情形:一是當賬戶持有人遇到財務困境、預期壽命縮短等特殊情況可以提前支取賬戶資金;二是賬戶持有人如果有流動性需求,最早可以在55歲時申請小額提取賬戶資金。此外,職業養老金(RPP)也可以轉入RRIF賬戶。例如,如果某人在配偶去世后成為配偶所有職業養老金(RPP)的受益人,且保持單身,也可以將配偶的RPP賬戶資金轉移到其本人的RRIF中。

3.第三支柱中RRSP與RRIF、TFSA的競爭與銜接

第三支柱中的RRSP、RRIF、TFSA各有特色,適合不同類型群體,彼此既存在競爭又能有序銜接。

RRSP和TFSA競爭關系明顯,兩類賬戶的資金可以互轉,但需要支付一定的手續費,兩者的差異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其一,RRSP和TFSA的適用對象和適用階段不同。RRSP采用EET模式,適用于高收入者。此外,因提取資金需要額外繳納提取稅且受限較多,RRSP更適合長期儲蓄。如果預計退休后的收入比工作期的收入顯著降低,選擇RRSP更有優勢。TFSA采用TEE模式,適用于低收入者。因提取資金方便靈活且不需要納稅,TFSA更適合短期儲蓄。其二,RRSP和TFSA對提前提取資金后能否再次享受稅優額度的規定不同。RRSP的投資限額與個人收入相關,遵循一次性使用原則。如果提前提取已經存入RRSP賬戶的資金,則這部分資金占用了稅收優惠額度,賬戶持有人就不能再重新向RRSP賬戶投入資金并享受稅收優惠。TFSA有固定數額的年度投資限額,與收入無關,政府定期根據通貨膨脹情況對此固定數額進行調整,遵循多次使用原則。TFSA的賬戶資金如果被提取出來,則相應的稅收優惠額度恢復,個人可以將TFSA當年沒有用盡的限額留在以后年份使用。通常來說,個人在低收入階段會更多投資于TFSA,將大部分的RRSP額度積累到高收入階段再使用。其三,RRSP和TFSA對賬戶持有人年齡上限的規定不同。RRSP賬戶持有人不得大于71歲。TFSA賬戶沒有對參與者年齡上限的規定,只要是18歲以上的納稅公民都自動享有相應的額度。盡管RRSP和TFSA存在競爭關系,但是許多家庭同時持有RRSP和TFSA賬戶,在不同的時點靈活地調整這兩個賬戶資金的持有規模,以便充分享受稅收優惠,充分利用兩類賬戶的各自優勢。

RRSP和RRIF之間既有銜接又有競爭,但以銜接關系為主。RRSP賬戶資金標準領取年齡是65歲。但賬戶持有人最早在55歲時就可以將RRSP的資金轉入RRIF,并且提取的資金一旦轉出,就不能再轉回。RRSP也支持推遲領取,提取時間截至賬戶持有人71歲。RRSP終止后賬戶資金有三個去向。其一,持有人將全部資金一次性取出。這會顯著提高持有人當年的收入,使其適用較高的邊際稅率。賬戶持有人很有可能短期消費掉這筆錢,難以獲得長期穩定的收入保障。其二,持有人通過保險公司購買年金保險產品,應對長壽風險。其三,如果持有人沒有選擇前兩種資金處理方式,在RRSP終止時其所有的積累資金將被自動轉移到RRIF中。這種形式也被稱作默認強制性轉換。此時,RRIF資金仍然可以用來投資,享有EET優惠,但是該賬戶持有人不可以投入新的資金。加拿大稅務部門規定了不同年齡下每年RRIF的最低提取額,此額度隨年齡增長而提高,并被計入應稅收入。

(三)微觀維度:第三支柱發展與家庭發展的包容性協同

1.支持家庭流動性支出和大額支出

(1)小額提前支取需支付額外的提取稅

設計RRSP的初衷是將人們當下該交的稅推遲到老年后再交,鼓勵人們為退休進行儲蓄,發揮保障退休后收入的功能。為了適應RRSP賬戶持有人的流動性需求,允許其在承擔一定代價的前提下提前支取賬戶資金。長期看,提前支取資金的人喪失了長期投資免稅的優惠,且以后也不能再使用這部分稅收優惠額度。他們不僅要為提前支取的資金(作為當期收入)繳納個人所得稅,還需要繳納RRSP提取稅。提取稅相當于對提前支取行為進行負激勵,采取累進稅制,提前支取的金額越大,稅率越高。允許提前小額支取RRSP資金,有利于滿足家庭特殊情形下開支增加的需要;而對提前支取行為征收額外的提取稅則有利于家庭謹慎決策,避免非理性行為,盡可能地實現長期養老儲蓄的目標。

(2)購房和學習支出

小額提取主要滿足的是失業、離婚、疾病等情形下支出增多的需要。但因為首次購房或者進行終身學習消費而提前支取RRSP賬戶資金,會被視為貸款行為,受到政府的支持。這種情況下,支出者只需要在一定年限內將支取的資金歸還至RRSP賬戶。如果購買房屋,RRSP賬戶持有人可以最高提取35000加元,但是貸款需要在15年內歸還;如果參與終身學習計劃,持有人每年最高提取10000加元,累計最高提取20000加元,用于自己及配偶的教育支出,貸款需要在10年內歸還[22]。達到上述歸還要求,則賬戶持有人不需要納稅,歸還的資金還可以繼續享受RRSP投資免稅的優惠。用于終身學習計劃的貸款只要歸還完畢,還可以再次使用。政府會根據個人借款情況每年規定一個還款的最低限額(最低還款額=還款總額/余下還款年限),若該年度還款額達不到該限額,則本年度尚未還清的金額會被計入個人收入并征稅。此外,首次購房使家庭發生重大開支,RRSP為首次購房者提供類似“免息貸款”的優惠,幫助其家庭減輕經濟壓力。夫妻(或者普通法伴侶)雙方可以同時從各自的RRSP賬戶中提取35000加元,將其用于支付購房首付款(合計70000加元)[23]。

2.支持家庭保障

RRSP支持家庭內部成員在共享稅收優惠額度條件下實現收入轉移。如果夫妻(或者普通法伴侶)一方收入較高,另一方收入較低,那么高收入的一方可以向配偶RRSP供款。投入配偶賬戶的供款占用本人的繳費限額,但卻可以通過家庭共享稅收優惠額度的方式實現資產分割,有助于降低高收入者退休時的應稅收入,進而降低稅率。投入低收入配偶賬戶的資金的所有權屬于低收入配偶,這有助于家庭成員間的收入轉移,相當于對承擔家務活動較多的一方的認可和補償。

若滿足一定條件,受益人在繼承RRSP賬戶資金時可以享受稅收優惠。在賬戶持有人死亡后,其賬戶資產被視為持有人收入,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但有如下例外。如果賬戶持有人將其配偶或者普通法伴侶列為唯一受益人,且在賬戶持有人去世后一年的12月31日之前,其RRSP賬戶資金被全部轉移到配偶符合條件的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賬戶(RRSP、TFSA或者RRIF)中或者被用于購買符合條件的年金產品,則這部分轉移的資金不再被視為賬戶持有人的收入,從而無須繳稅。如果賬戶持有人的子女或者孫子女在經濟上依賴于賬戶持有人,也可以在享受稅收優惠的條件下繼承RRSP資產。當然,賬戶持有人也可以將受益人指定為成年的、不受其經濟支持的子女或者其他人,此時,繼承的RRSP資產成為受益人的收入,會被征稅。

3.支持節稅目標

第一,投資于RRSP賬戶的資金可以減少當期應納稅收入,尤其是在繳費者邊際稅率較高的情況下。一般而言,個人在就業期間收入高,邊際稅率高;而退休后收入低,邊際稅率相應也較低。RRSP賬戶的資金只有在領取環節才被納稅,納稅時點后移意味著賬戶持有人可以在領取資金時使用相對較低的邊際稅率。使用RRSP的稅收優勢大小取決于繳費者的邊際稅率。

第二,RRSP賬戶相對于普通投資賬戶也具有明顯的減稅優勢。普通投資賬戶中的本金是完稅收入,賬戶中已經實現的投資收益要在當年納稅。投資于RRSP賬戶的資金采取EET征稅方式,當期繳費是稅前收入,賬戶中投資收益無須納稅,賬戶資金只在領取環節才需納稅,如此可以使長期投資的收益水平最大化。此外,RRSP支持借款投資RRSP賬戶,從而使稅收優惠額度的利用最大化。

第三,RRSP支持個人生命周期內優化抵稅。如果某一年存入RRSP賬戶的資金少于稅收優惠限額,則意味著當年的免稅收入份額沒有用盡,此份額可以留到之后年份使用。如果將收入較低的年份未使用的RRSP額度順延至將來收入較高的年份使用,則可以帶來較好的節稅效果。RRSP稅收優惠定額限額隨經濟和收入變化逐年被調整。2012—2020年,RRSP稅收優惠定額限額占平均收入的比例從50.1%提高到57.8%,顯示出較大的稅收優惠力度和節稅空間(見表1)。

表1 RRSP稅收優惠定額限額與平均工資(2012—2020年)

四、加拿大注冊退休儲蓄計劃對我國的啟示

(一)促進多支柱老年收入保障體系與宏觀經濟社會環境的適應性協同

建立多支柱老年收入保障體系的直接政策目標是為老年人提供多樣化的收入來源,滿足不同類型老年群體的收入保障需求。由于老年收入保障制度與經濟、社會環境互相影響,因此多支柱老年收入保障體系設計須回應經濟社會環境的特殊性,例如稅收優惠政策與稅制環境的適應性協同,養老金領取規定與退休制度、勞動力市場的適應性協同。

在加拿大,稅種多,邊際稅率高,稅務規劃對個人收入的影響很大,因而居民的避稅需求高。與此相適應,加拿大以稅收優惠為激勵措施鼓勵居民參加RRSP,合理配置稅收優惠額度,進行長期投資,以增加退休收入。在中國,長期以來,個人所得稅負擔群體總規模小,邊際稅率低,稅務監管有待加強,個人所得稅的主要承擔者是中低收入群體。在實施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抵扣后,個人所得稅覆蓋的群體范圍進一步縮小,個人所得稅稅負也有所減少,因而EET型稅收優惠模式的激勵作用比較有限。2022年11月,個人養老金落地實施,參加個人養老金的就業者每年可在12000元的額度內享受稅收優惠。一般來說,收入越高,節稅效果越明顯(3)根據現行個人所得稅計稅辦法,年收入不足9.6萬元(扣除五險一金后,沒有其他稅前扣除項目)的就業者不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不能享受個人養老金的稅收優惠。個人所得稅最高稅率檔次適用于年收入在96萬元以上(扣除五險一金后,沒有其他稅前扣除項目)的就業者。年收入恰好為96萬元(扣除五險一金后,沒有其他稅前扣除項目)的就業者可以獲得最大程度的稅收優惠,但年收入高于這一水平的就業者雖然也可以享受稅收優惠,但是優惠程度不是最高的。。據測算,根據年收入不同,個人養老金每年可節稅360元到5400元不等。例如,年收入(扣除五險一金后,沒有其他稅前扣除項目)為9.6萬元、31萬元和96萬元的就業者分別最多可節稅360元、2900元、5400元(4)作者根據政策計算得出。。上述結果表明,個人養老金在繳費環節的稅收優惠,激勵效果非常有限,這種有限性主要體現在優惠可能影響的人群以及受影響人群的節稅效果方面。此外,對個人養老金在投資收益環節暫不征稅,在領取環節征收3%的個人所得稅的規定,會導致原本屬于免征個人所得稅對象的低收入者稅收負擔加重,不利于擴展個人養老金的覆蓋面。建議相關部門在充分考慮個人稅收負擔以及經濟發展水平的前提下,適當加大稅收優惠的力度,對低收入群體參加第三支柱采用EEE型稅收優惠模式或者提供補貼。

另外,隨著老齡化程度的加劇,包括加拿大在內的許多國家都積極采取措施延遲退休年齡,合理劃分政府和個人的養老責任,挖掘老年人口紅利。RRSP的設計就體現了老年人就業環境的協同。一方面,持有人可在一定年齡區間內自由選擇領取養老金時點的規定充分考慮到老年人的個性化需求;另一方面,允許超過標準退休年齡的老年人繼續向RRSP繳費,有利于老年就業,延長養老財富儲備的時長。此外,老年人還可以選擇同時繳費和領取養老金。靈活的制度設計兼顧了老年人就業、收入保障等多重目標。目前我國領取養老金的規定與退休年齡規定過于僵化,不適應老年群體就業的現實環境。領取養老金的年齡缺乏彈性,和退休年齡“捆綁”在一起,導致超出退休年齡的老年人就業缺乏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建議我國彈性實施延遲退休改革,同時,對個人養老金的繳費和領取年齡做差異化、靈活的彈性安排,促進個人養老金制度與老年就業的兼容性,給予個人退休自由選擇權。

(二)促進我國三支柱間的銜接性協同

加拿大多支柱養老金體系非常發達,公共養老金和私人養老金發展相對均衡,說明私人養老金的發展并不必然以削弱公共養老金為代價。各種類型的養老保險發展雖然相對獨立,但是彼此銜接,協同性效果較好。例如,職業養老金和個人養老金可以有序銜接,共享稅收優惠額度,雇主可以為員工個人養老金供款。再如,當老年人總收入高于一定水平時,其非繳費型養老金數額會相應減少,從而有限的公共資源可更多地被分配給非高收入群體。我國多支柱養老保障體系內存在“捆綁”現象,參加第二支柱、第三支柱的前提條件是參加了第一支柱。此規定導致多支柱關系僵化,不利于充分發揮第二、第三支柱養老保險的優勢,彌補第一支柱的短板。我國政府應明確多支柱養老保險獨立發展定位,允許并且鼓勵未參加第一支柱的靈活就業人員和新業態從業人員參加第二、第三支柱,并鼓勵企業提供一定的繳費支持。建議將第一支柱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賬戶部分與第三支柱“打通”,采用市場化運營的方式實現養老資金的保值增值,建立第二、第三支柱的轉移銜接機制。

(三)促進老年收入保障制度與家庭發展的包容性協同

加拿大的RRSP設計充分考慮以家庭為單位的福利改進,認可并支持家庭保障功能,致力于養老保障目標與家庭發展目標的協調,體現了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協同發展與良性互動。在我國,充分發揮家庭的功能和價值有利于促進經濟社會良性運轉、協調發展。夯實家庭發展基礎,構建家庭支持政策體系是中國制度優勢、治理優勢和文化優勢的具體體現[24]。然而,目前我國的多支柱老年收入保障體系設計缺乏家庭視角,公共政策制定方面還欠缺對家庭的重視和支持。由此本文建議:第一,在綜合考慮家庭負擔的情況下,探索以家庭為單位計稅以及確定第三支柱稅收優惠額度,支持夫妻間通過第三支柱供款實現收入轉移,以體現家務勞動的經濟價值,促進家庭關系和諧穩定;第二,將本人、父母、配偶、子女患重大疾病作為提前支取第三支柱養老金的條件,發揮家庭保障的功能,滿足家庭應急支出需求;第三,將第三支柱養老金產品與相關服務有機銜接,滿足家庭資產管理、財富管理、風險管理、稅務規劃等全方位的金融服務需求。

猜你喜歡
持有人年收入支柱
No.3 海底撈預計2021年最高虧損45億元
山東省研制機構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檢查現狀及問題探討
年收入3000萬美元的玩具網紅
國電數字物資的三大支柱
最難成為1%人群的美國州
建一座帶支柱的房子
居住證持有人可享住房養老等權利
促進全球可持續發展的三大支柱
她和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