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絡空間引領力的內在構成與主客體因素探究

2023-02-03 08:40伍曉飛
綿陽師范學院學報 2023年1期
關鍵詞:網絡空間價值觀師生

伍曉飛

(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湖北武漢 430205)

作為一種特殊的空間形態,網絡空間在極大程度上影響著人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黨的十九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網絡宣傳思想工作,以提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與針對性為重點,極力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互聯網的深度融合,致力打造兼具引領性、教育性和安全性的強大網絡精神高地[1]。在當前網絡空間中,思想政治教育呈現出多維變化特征,并以其所蘊涵的時代性和強大的生命力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在時空層面上得到立體式延展。高校大學生作為網絡空間中的活躍群體,是新時代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發展下的“數字原住民”,其思想觀念、價值選擇等都受到網絡空間文化的深刻影響。而作為“數字移民”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增強自身專業知識儲備,提升信息素養能力,熟悉網絡空間社交模式,用貼近教育對象的語言表達方式來深入夯實群眾基礎,是促進自身網絡空間引領力形成的重要因素。

網絡空間引領力,實質上是指在網絡空間中,集強大影響力、廣泛號召力、話語控制力以及高效行動力于一體的的多重作用力。如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發揮網絡空間引領力,主要在于思想政治教育隊伍要積極、正向投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營造良好的網絡空間生態環境,占領輿論宣傳主陣地等。在高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充分發揮網絡空間引領力,實現其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嵌入、融合與配置,不僅能使其中的多元主體身份獲得認同,凈化網絡空間生態環境,而且能夠通過打造綜合協同機制,在網絡空間中建構有機開放式的網絡思政共同體,最終形成全方位、立體化、合力式的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大格局。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絡空間引領力的內在構成

為了深入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絡空間引領力的內涵,應從理論層面入手,具體剖析思想政治教育網絡空間引領力的內在構成,即政治引領力、思想引領力、價值引領力、行為引領力以及文化引領力五個構成部分,重點闡述每種引領力所對應的機理關系,為了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絡空間引領力的發展現狀奠定基礎。

(一)政治引領力

政治引領力,是指基于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上政治方向引領層面的作用力。在網絡空間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政治方向的引領是構成網絡空間引領力的首要前提,引領高校師生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并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當前,高等院校意識形態領域紛繁復雜,多樣化社會思潮不斷涌現,對高校師生加強政治方向引領力度,是發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絡空間引領力的必然要求。具體而言,政治方向引領在于,一是要始終高舉馬克思主義偉大旗幟,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二是要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三是要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成為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第一,高校要始終高舉馬克思主義偉大旗幟,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高校在網絡空間中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引領師生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不斷增強高校師生的“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以及做到“兩個維護”。其次要發揮政治引領力,促使高校師生始終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積極向黨組織靠攏,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堅定跟黨走。2017年10月,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鄭重宣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標志著我國發展進入了新的歷史方位。新時代,意味著我們有新的歷史使命、新的歷史任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是當今中國的時代主題,高校師生要高揚馬克思主義偉大旗幟,樹立偉大理想,立志報效祖國,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作為自身歷史使命而不懈奮斗。

第二,高校要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充分發揮黨對高校工作的領導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黨的領導,貫徹落實黨的各項方針、政策,掌握黨對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這實際上是與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緊密結合在一起的。當前高等學校具備的五大職能——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和國際交流合作——都具體體現了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如科學研究中的學術問題與意識形態問題需要明確,要用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引領高校的辦學方向,引領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走社會主義道路,從而實現高校內涵式發展[2]55。

第三,高校要堅定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將青年人培養成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人才培養方向。高校的根本任務在于立德樹人,堅持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培養人才。在堅持正確政治方向的前提下,高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把握人才培養方向,加強高校師生政治方向引領,為培養社會主義人才努力奮斗。

(二)思想引領力

思想引領力,是指基于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上思想觀念引領層面的作用力。高校師生需要統一思想、凝聚共識,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思想觀念層面的引領,集中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高校師生應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實現對馬克思主義的高度認同;深入了解馬克思主義及中國化理論成果,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當前,網絡空間中多樣化思潮不斷涌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發揮思想引領的關鍵作用,科學引導師生準確把握自身意識形態問題,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不斷破除思想觀念上的頑疾,凈化網絡空間中的不良風氣。

第二,高校師生應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將其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緊密聯系在一起。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不能只局限于黨員群體,所有高校師生都應具備堅定的理想信念,將個人理想信念與共產主義遠大理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結合起來,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緊密聯系起來。在網絡空間中,如何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端正自己的思想觀念是每一位高校師生需要關注的時代課題?!霸诋敶袊?,理想信念就是相信不相信馬克思主義是普遍真理、堅信不堅信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一定能夠實現、擁護不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支持不支持走社會主義道路等問題?!盵3]122

(三)價值引領力

價值引領力,是指基于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上價值選擇引領層面的作用力。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網絡空間引領力的核心任務在于實現對高校師生價值觀念、價值選擇的正向引領。馬克思曾指出:“‘價值’這個普遍的概念是從人們對待滿足他們需要的外界物的關系中產生的?!盵4]406價值是指價值主體實現滿足價值客體的效用;價值觀實際上是指價值主體對滿足價值客體效用所持的觀點、態度以及立場的總和[5]。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通過對師生進行價值引領,強化師生思想價值觀念,充分發揮價值引領力的作用,能促使高校師生進行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選擇。

第一,高校師生要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高校意識形態領域,網絡空間中的多元化思潮是重要影響因素。實現網絡空間價值引領力的核心環節在于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社會思潮、引領高校師生的價值觀念。這不僅體現在國家層面和社會層面上,也集中體現在個人層面上。高校在網絡空間中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核心要義,不斷加強高校師生的價值引領力度,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作出積極的價值選擇。

第二,高校師生應具備自覺抵制錯誤思潮的意識和能力,把握好價值選擇。網絡空間的多樣化社會思潮導致了多種價值觀共存。高校師生在這種環境下如何進行價值選擇,具備辨別是非的能力,需要重點關注?!皟r值選擇是價值主體根據自己的價值尺度分析、比較價值客體滿足價值主體需要的關系以求價值最優化的過程。價值選擇是價值主體自主自覺的活動,是主體創造價值、實現價值的手段?!盵6]107高校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首先要加強網絡空間價值引領力度,提高高校師生辨別價值觀的能力,樹立自覺抵制錯誤思潮的意識,避免錯誤價值觀的滲透。其次,高校在網絡空間中應積極、正向投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進行價值引領,促使高校師生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其武裝頭腦、指導實踐。

(四)行為引領力

行為引領力,是指基于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上行為方式引領層面的作用力。政治方向、思想觀念、價值選擇層面具有明顯的抽象性,不僅需要內化于心,還需要外化于行。高校在網絡空間中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最終的落腳點在于促進高校師生將思想觀念、價值選擇轉化為具體的行為方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絡空間行為引領力主要體現在高校師生在行為方式層面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體要求,符合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要求,并且其行為方式有利于推進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發展。更深層次而言,充分發揮網絡空間行為引領力,要最終能促成高校師生形成行為認同、行為自覺,即自覺認同并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覺宣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

第一,自覺認同并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校師生能夠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轉化為行為認同,并且主動指導自身實踐,這是行為引領力發揮作用的重要一步。高校在網絡空間中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行為引領力主要在于促進高校師生的思想觀念、價值理念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雙向良性互動:一方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整合、統攝高校師生的多元價值取向;另一方面,高校師生的多元價值觀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發展、更新起到了重要的影響作用。這就在一定意義上實現了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行為認同。此外,高校師生要將自身的思想觀念、價值選擇轉化至具體實踐活動中,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

第二,自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校師生在形成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自覺認同后,要積極投身于自覺實踐,充分發揮個體力量,主動宣傳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是行為引領力的具體表現方式之一。行為引領并不是用強制性的手段要求、灌輸甚至逼迫,而是通過民主方式促使被引領者主動接受,進而認同,最后支持[7]。從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接受認同上升至支持弘揚,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絡空間行為引領力發揮作用的重要環節,同時也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力武器。

(五)文化引領力

文化引領力,是指基于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上文化導向引領層面的作用力。對于高校而言,文化導向引領主要體現在校園文化層面。校園文化是宣傳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的重要載體之一。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對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價值選擇、行為取向等產生重大影響。打造好高校校園文化這一重要陣地,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絡空間引領力的重要保障。

文化引領力,重點在于文化導向層面上的指向性作用力。對整個社會而言,文化引領即充分利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引領風尚、教育民眾,進一步推動社會發展與服務,增強社會主義共同體意識,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從文化本身來看,文化引領在于大力發揮文化本身的功能價值,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助力[8]2。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先進的校園文化是推動文化引領力發揮作用的重要力量,和諧的校園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絡空間文化引領力發揮功用的絕佳場域,主要體現在黨團主題活動、社團活動、團委學生會活動以及教職工的工會活動等各類活動中。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絡空間引領力的主客體因素

當前,網絡空間以信息流動和流動信息為主要存在方式,本質上是人進行實踐活動的虛擬場域,但也有其自身的相對獨立性。人工智能、大數據的迅猛發展推動著社會現實空間向網絡虛擬空間發生轉變。人們實踐活動場域呈現出跨時空性、匿名性、開放性以及虛擬性等特點,但這其中所承載的依舊是人與社會的現實關系。在這一網絡空間中,多元主體不斷涌現,逐漸成為不同個體化、差異化的網絡主體。不同主體所產生的信息內容在空間交互過程中塑造出具有多元特征的價值意義。在意義生成的同時,因其主觀層面要素的不同會不斷分割網絡空間,形成許多集群式的次級空間。這些次級空間擁有一定的價值聚集或價值排斥功能,通過不斷的價值篩選來聚合網絡群體或組織,從而達到整合、引領的效果。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網絡空間引領力主要依靠引領主體、引領客體、引領途徑、引領環境這些主客體因素發揮作用,以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方式與網絡空間新生態的相互契合。其中,引領主體、引領客體為主體因素,引領途徑、引領環境為客體因素,主客體因素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

(一)引領主體

引領主體,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絡空間發揮意識形態引領的工作主體。高校意識形態引領的工作主體,即高校意識形態工作隊伍。高校意識形態工作隊伍“主要包括高校黨政干部和共青團干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輔導員和班主任,哲學社會科學教學科研人員以及網絡宣傳工作人員”[9]。作為落實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工作的骨干力量,引領主體的引領能力需要與網絡空間中的多樣化社會思潮、高校師生的多元化需求以及時代的不斷發展相匹配,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絡空間引領力的引領主體,首先要擁有較強的理論功底,能系統全面地掌握思想政治理論,深入了解網絡空間多樣化思潮的性質、內容以及主要表現形式。當前高校網絡空間場域形勢較為復雜,各種社會思潮也呈現出多樣化、多層次特征,更迭繁復。一旦引領主體的引領能力跟不上,就無法發揮其引領作用力。其次,高校師生作為網絡空間的一大活躍群體,尤其是大學生,他們受家庭環境、個人性格特征、認知水平以及自身心理特點等因素影響,導致高校師生在思想觀念層面的需求表現較為多樣。這一現象也在一定意義上要求引領主體要著眼于高校師生的多樣化、多層次需求,積極發揮引領作用,更好地與高校校園文化相契合,更加有效地指導實踐。最后,當今時代信息技術發展迅速,新媒體、新技術層出不窮,這就造就了網絡空間的開放性、流動性以及去中心化,進而導致網絡空間內部權力結構呈現扁平化特征。引領主體要在飛速發展的時代發揮自身的引領作用,必須善于運用網絡新技術手段來整合多元價值觀念,形塑網絡價值結構,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網絡空間新生態相契合,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連續性。

(二)引領客體

引領客體,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絡空間發揮意識形態引領的工作對象。這一對象是基于網絡空間引領力概念基礎上,從高校師生的思想觀念、價值選擇、行為方式等方面表現出來的。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絡空間引領客體是誰”這一問題的回答,也就是對“網絡空間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領域引領誰”這一根本問題的回答。該客體對象即為高校師生思想觀念中以及網絡空間中所存在的多樣化社會思潮。

對于高校大學生來說,目前主要是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來進行思政教育,在這一過程中無法判斷他們在學習選擇上是主動吸收還是被動接受。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論學習效果如何,是考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絡空間引領力作用大小的一個重要方面。網絡空間是集多樣信息于一體的流動場域,這就導致教育資源從單一主體轉變為多元主體,嚴重威脅著教育者的權威性、話語權。高校大學生正處于政治觀模糊不清、民族觀以及價值觀尚未成熟的特殊階段,網絡空間的冗雜信息對他們有著巨大影響。在這一過程中,如果不加以仔細鑒別、辨認與篩選,高校大學生就會被無邊際的海量信息影響身心健康發展,導致一系列的不良癥狀,最終不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三)引領途徑

引領途徑,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絡空間發揮意識形態引領的工作手段、方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絡空間的引領途徑是發揮其引領力的重要武器,具有一定的指向性。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網絡空間的引領途徑較為單一、零散,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弱化網絡空間引領力,與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的“用力點”反向而行,致使引領途徑的具體指向出現偏頗,最終造成引領作用力的“逆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網絡空間的引領途徑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論課、主題黨日、主題團日、專題講座以及其他相關理論宣傳等,且集中在理論知識宣傳方面,實踐形式表現不明顯,引領途徑缺乏多樣化、層次性,從而沒有形成完整的引領系統。單一的引領途徑容易引起高校師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產生抵觸情緒。如何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絡空間的引領途徑,增強其凝聚力、吸引力,是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網絡空間發揮作用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引領途徑之所以單一,缺乏多樣性,主要原因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尚未形成系統的整合功能。多樣化的引領途徑不是多種手段、方式的簡單組合、堆積,而是要形成一個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有機整體,實現多元互補、系統性的整體效應。

(四)引領環境

引領環境,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絡空間發揮意識形態引領的工作環境?!碍h境是人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各種因素的總和,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人的生存和發展、人的思想和行為與環境密切相關?!盵10]99對于網絡空間這一巨大的社會空間環境來說,高校領域則是其中一處微觀環境。

網絡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一方面給高校在網絡空間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機遇,另一方面也帶來了比較嚴峻的挑戰。網絡空間文化是一種在信息技術中衍生出來的新型產物,即為一種新型文化表現形式。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網絡空間的角色作用越來越大,以思想政治理論及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引領網絡空間大環境,是當今時代面臨的現實狀況。在信息技術催生下的網絡空間環境中,流動的信息、信息的流動成為一種普遍現象。在這一空間中,每個人都是信息的生產者、傳播者,也就形成了個體化、碎片化的多元主體或組織。不同主體因價值觀念、立場觀點等因素不斷地聚攏、排斥,形成許許多多的集群。一旦網絡空間出現重大事件,這些集群式的主體或組織就會產生網絡輿論,進而造成具有一定方向性的輿論導向。網絡空間上的輿論導向大多具有不可控性,也就導致引領環境的復雜多變,甚至出現與引領作用悖行的問題。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絡空間的引領環境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絡空間引領力之間存在一定矛盾,即引領環境的復雜多變與引領力提升效果之間的矛盾。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絡空間引領力內在構成與主客體因素的機理關系

機理關系,是指為實現某一特定功能系統各要素的內在工作方式以及各要素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運行規則和原理。機理包含內在形成的各個要素以及各形成要素之間的關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絡空間引領力的形成要素既需要自身內在構成的架設,也需要引領主體、客體、途徑以及環境等主客體因素的凝合支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絡空間引領力的內在構成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在政治方向、思想觀念、價值選擇、行為方式以及文化導向等方面發揮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絡空間引領力在主客體因素的作用效應下,在政治方向、思想觀念、價值選擇、行為方式及文化導向方面產生重大影響。網絡空間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領主體、引領客體、引領途徑以及引領環境出現一定轉向性調整。如何在網絡空間中牢牢把握主導地位,精準掌控引領航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領力形成并發揮作用的重點命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絡空間引領力主要在引領環境中,由引領主體通過一定的引領途徑對引領客體施加顯性或隱性的正向引領作用。這一形式集中表現在政治方向、思想觀念、價值選擇、行為方式及文化導向方面的多元聯結效應,即內在構成的外環之形上(如圖1)。因此,實現引領客體在網絡空間中建立起理念認同,并有效轉化成現實生活中的行為方式,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絡空間引領力的最終目的,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絡空間引領力內在構成與主客體因素之間循環運行的根本動力之源。

圖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網絡空間引領力內在構成與主客體因素的機理關系

猜你喜歡
網絡空間價值觀師生
我的價值觀
初中歷史教學中師生的有效互動
圖說 我們的價值觀
網絡空間安全人才培養專題概要
網絡空間并非“烏托邦”
軍地聯動共治涉軍輿情 打造清朗網絡空間
知名企業的價值觀
麻辣師生
價值觀就在你我的身邊
重視“五老”作用 關愛青年師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