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春飛揚 個性剛強
——中央音樂學院附中階段(1957-1959)的施光南

2023-02-04 06:31梁茂春蔡良玉
音樂文化研究 2023年4期
關鍵詞:天津音樂學院施光南歌劇

梁茂春 蔡良玉

內容提要: 文章是2023年6月26日兩位作者在浙江音樂學院“施光南音樂藝術館開館暨《施光南全集》首發系列學術活動”之學術研討會上的聯合發言,其后作了些微改動和調整而成。文章通過施光南在附中時期(1957-1959)的幾段小故事,來說明中學求學階段施光南的青春獨特風貌和創造性的學習精神。

我們和施光南是在中央音樂學院附中開始認識的,成為至交,一直到他英年早逝。施光南正是從進入附中之后,開始舞動他生命的彩練,逐步實現他音樂創作極其光輝燦爛的一生。

今天,施光南已經是人人敬仰的人民音樂家,是當代中國音樂創作一座聳入云霄的高峰。我們發言的中心思想是感恩施光南。尤其是梁茂春,深深感恩施光南在音樂道路上對自己隨時隨處的引領和幫助。

施光南是1957年夏從北京一零一中學高中畢業之后,秋季插班進入中央音樂學院附中我們這一班的。當時他17歲,我們倆與他同庚,在附中“理論作曲及聲樂班”上一起學習了兩年多時間,朝夕相處?;仡櫘斈?我們都處在18歲前后的青年時期,悠悠然像一個美麗的夢,至今已經是六十多年前的往事了,但仍如昨天一樣清晰,更能引發深思。昨天我們來到了美麗的西子湖畔,忽然想起柳永的一句詞:“故人何在? 煙水茫茫?!倍F在,就像施光南也來到了浙江音樂學院的校園里,和我們大家在一起。

施光南一生中和杭州有幾個深層的關聯:第一,他籍貫是浙江金華;第二,他的姐姐、姐夫后來一直在杭州工作;第三,在1960年他曾經和梁茂春談到過一件往事:“我的家庭原本沒有什么音樂因素,但是我的父親施存統①曾經是李叔同的學生。父親青年時代思想非常激進,參加學生運動,鬧學潮,1917年他報考了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校,李叔同是這個學校的圖畫和音樂教師,他同情進步學生,讓我父親去考。因為我父親五音不全,李叔同在考試時沒有讓我父親唱歌,就給了一個60分,過了及格線,招收了。父親進校后當了李叔同的學生。這也算是我們家和音樂家有點聯系吧? 我父親是一個真正的戲迷,什么人唱的戲曲和曲藝唱片,他都收集。一直保存到現在?!崩钍逋?912年到杭州任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校的圖畫和音樂教員的,1918年8月就在虎跑定慧寺削發為僧了。所以,光南的父親是李叔同在俗時招收的最后一批學生之一。這個故事,就把施光南和李叔同之間的潛在“杭州樂脈”連接在一起了。

今天,我們用施光南在附中的幾段小故事,來說明他中學求學時期的青春風貌、獨特個性和創造性的學習精神。

一、沖破學校小課室,闖進社會大學堂

1957年秋季學期開學時,施光南插班進入當時辦在天津的中央音樂學院附中“理論作曲及聲樂班”。聽說這位高個子新同學是在高中畢業之后,報考了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因為音樂理論基礎較差而未能正式錄取,但是主考教授發現他的作曲才能很高,因此建議他先到附中學習兩年,打好基礎后再考作曲系?,F在回想起來,我們不得不佩服這位作曲系主考官(江定仙教授)敏銳準確的藝術眼光。

新來的施光南顯得成熟而高傲,不太愛說話,總是獨來獨往。同學間傳說:這位新同學已經畢業于北京一零一中學。大家都知道北京一零一中學大多是高干的子弟,因此對他有點敬而遠之。我們當時都忙于鉆琴房和各種學習任務,所以開始時并沒有和這位新同學說過一句話。

轉機出現在我們的鋼琴小課上。當時我們倆都在蒲以穆②老師班上學鋼琴,而施光南也被分到了蒲老師的鋼琴班上。在高一下學期,蒲老師剛剛讓我們兩人(梁、蔡)彈奏四手聯彈,曲目是格里格的《挪威舞曲》;高二上學期又分配梁茂春和施光南一起彈四手聯彈,曲目是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第五首(升f小調)。自此之后,我們(梁和施)總有機會在一個琴房里練習。當時梁茂春才學了一年鋼琴,程度還很淺,而施光南卻已經能在鋼琴上很溜索地玩好多五聲音階琶音等花樣了,快速又唬人。但是他彈琴時手指的姿勢不規范,頗難看。通過四手聯彈課,我(梁茂春,下同)感覺施光南非常善于和人合作,注意傾聽別人的演奏。我們的合作非常愉快,彼此的進步也很快,受到了蒲老師的肯定和贊揚。我一生中只彈過這兩次四手聯彈,后來蔡良玉成了我的夫人,施光南成了我的摯友,從此就認定了——“四手聯彈是鋼琴最好的演奏形式”。

從彈四手聯彈之后,我才發覺施光南一點也不高傲,對人非常真誠熱情、寬厚友善。他的話極多,說起話來口若懸河,滔滔不絕,激情四射,而且總能給我帶來很新奇的知識。光南在6-9歲間曾隨父母在上海和祖籍浙江金華生活過一段時間,所以他還能夠說幾句“洋涇浜”的上海話,我們交談起來覺得更加親近。后來我們的接觸越來越多,經常在一個琴房彈琴,或一起到閱覽室讀書看報,一起聊天。所謂聊天,主要是我聽他不斷地說話,他談話的內容非常豐富,而且生動有趣。從他的談話中我能學到許多關于文學、戲曲和音樂的知識。他很幽默,他的談話能夠讓我笑聲不斷,在輕松愉快中幫我打開了一扇扇有趣而可愛的文學和音樂之窗。

光南在和我聊天時曾說到,他的父母都是老革命,現在父親身體不好,需要休養。曾聽他說:“我十來歲的時候,父親就帶我上過天安門城樓,還見到了毛主席,毛主席很關心我父親的身體,很幽默地對我父親說:‘你現在的任務就是吃喝玩樂,養好身體?!飨臀腋赣H握手,也和我握了手!”

啊?! 你小小年紀還跟毛主席握過手? 簡直是太偉大了! 我們這一代年輕學生,都把能夠和毛主席握手看成是至高無上的光榮。光南非常嚴肅地對我說:“我要用和毛主席握過的手,譜寫出全國人民都喜歡的歌曲來!”這是我第一次聽到一個中學生說出如此豪情沖天的話,因此我對光南更加崇敬了。

圖1 1950年施光南和父親在天安門城樓上

附中的兩年中,我和施光南可以說是朝夕相處,他既是益友,又是良師,而且是“全天候”的老師。光南就像是時刻在身旁照耀著我的一盞燈。當時并不覺得,現在回想起來,在附中學習的那段時光,施光南對我的幫助、帶動和啟發是無與倫比的。人生中能夠遇到這樣一位朋友,真是天緣!

舉一個他帶我到學校外面去看戲、聽曲的故事。我們班上安排的課程根本難不住施光南,他有很多時間和精力主動到學校外面去學習。他幾乎每個周末都一個人跑到天津老城去聽戲曲、說唱等民間音樂。從我們彈過四手聯彈之后,他也邀請我和他一起去老城里看戲、聽曲。那是1957年冬天,我到天津學習也已經一年多了,可是還從未去過天津老城。當時從七緯路的附中到老城需要換兩趟有軌電車,在天津老城的“南門里”或者“北門里”沿街有許多小戲樓或茶館,一些民營小劇團每天都在老城里表演河北梆子、評戲、京韻大鼓、武安落子等天津、河北各地的民間戲曲,也有從外省到天津巡演的民間小劇團,因此我們也看過湖南花鼓戲和山東柳子戲等。施光南對這些小戲館或茶館相當熟,哪個戲園今天演什么戲,他都事先了解清楚了,到了那里,一兩毛錢的戲票,能夠看一晚上。戲演完之后返回學校的車上、路上,他能夠一路唱著回宿舍,唱的曲調甚至劇詞就是剛才觀看的戲。我真佩服他的音樂記憶力。他還告訴我:“你要學會一下子就抓住這個戲曲音樂的特點。你得掌握漫畫家的能力:三筆兩筆就把一個人物的特點抓住了——你要用三、兩個音就把這個戲曲音樂的特點抓住了?!彼脑捥珕l人了。我才知道,他回程中一路所唱的,就是他抓住的今晚所聽戲曲音樂的特點。

天津的冬天是很冷的,西北風很猛。每次看完戲回學校,下了電車之后,狂風刮得我們難以前行,有時需要背對著風,兩人挽著手頂風逆行。就是在這時,光南也總在哼唱著民間音樂的特征性曲調,滿懷的高興,回味著當晚所聽的戲曲音樂的精髓。

光南這種學習方法和我們在學校的民間音樂課上所學的完全不一樣,因為這都是活生生的民間音樂,是“原生態”。這種學習真的讓我獲益匪淺,我對北方民間音樂的知識,就是從這里開始的。我也開始喜歡北方的民間戲曲了。

如果看戲時對某一句富有特色的旋律沒有記清楚,在散場之后,他還要拉著我一起去后臺找演員詢問,演員還沒有卸裝,他們都會很熱情地接待我們。劇團的人對施光南敏銳的聽覺和記憶力感到驚訝,他們都會夸施光南:“這小伙子學得真快!”

有一次我們一起在北門里的小戲院看河北梆子《穆桂英掛帥》,使我們沒有想到的是:扮演穆桂英的年輕旦角已經懷孕。雖然她穿著靠,還外罩襲蟒,也蓋不住她隆起的大肚子。表演中她還要連續做小翻提等動作,亮相時身體略有趔趄。這次看戲時我們始終提心吊膽,生怕這位懷孕足月的主演會發生意外,我們都無法專心聽戲,于是早早退場了。在回學校的路上光南說,像這樣的民營小戲團,一般只能養一個“當家花旦”,這個“當家花旦”即使有點小病,也得堅持上場,否則的話,戲就沒法演了,全團的人也就沒飯吃了。他還告訴我:有一次他看戲時,主演的嗓子完全啞了,但是也得上場堅持。

我們離開課堂到社會上看戲,實際上也增加了對社會生活的了解。

施光南能夠堅持獨立自主的學習精神,走出學校去從生活中學習的精神,是他附中時期特殊和光彩的一筆。

二、“思想小結”中的一段往事

1958年初夏,社會上“反右運動”進行得如火如荼的時候,全國在“不斷革命”思想的指引下,又開始了“大躍進”。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中央音樂學院附中的學生開始了一個名為“思想小結”的自我批判活動。所有業務課程全部停止,整天讓學生挨個檢討自己的資產階級思想,對自己思想中的落后觀點進行“上綱上線”的批判,并要求同學之間展開“真刀真槍”的批評、幫助。

學校領導要求學生們各自“深挖狠批”自己的資產階級壞思想,檢查出自己“一閃念”的資產階級臭思想,并且要以“脫了褲子割尾巴”的態度深刻檢查。檢查“深刻”的學生受到領導和老師表揚,檢查膚淺的則必須繼續“深挖”。每個學生檢查并聽取了批判之后,幾乎一個個都變得灰頭土臉的,抬不起頭來。

在我們班的整個“思想小結”中,施光南卻完全不聽、不信這一套,他在班會上一言不發,別的同學在檢查錯誤思想時,他還翻看音樂書譜。他堅決拒絕做違心的“思想檢查”。班領導對施光南這樣傲慢獨特的行為感到不滿,于是組織班上同學對他進行“幫助”和批評。有的同學批評他驕傲自大、目中無人,也有同學批評他只學專業,不管政治,走的是“白專道路”。對于同學們的批評,施光南一概都不接受?!拔以趺磿湴磷源? 我怎么走白專道路了?”他一一全部頂了回去。誰批評他,他就和誰爭斗,那架勢真像一只“好斗的公雞”! 這弄得全班的“思想小結”也無法進行了。施光南也氣呼呼地離開了我們的課室。

其實呢,批評他“驕傲自大”也好,“白專道路”也好,在要求“深挖壞思想”和“人人過關”的思想小結會上,這都算不上是嚴厲的批評。因為幾乎所有的同學都學會了違心地檢查自己的“狂妄驕傲”思想和“只專不紅”道路。每個年輕人都學會了在思想壓力面前講幾句違心的話以求自救過關,我們(梁、蔡)都做過類似的檢查和自我批判。所以,誰也沒料想到這一天施光南會“出事”。

每天晚上是不必開會檢討的,很多人就在晚上去搶琴房練琴。直到晚上10點鐘要熄燈睡覺時,大家才發現施光南沒有在宿舍里。同學們這才想起:今天晚上誰也沒有見過施光南,他會不會是一時想不開而離校出走了? 于是班上的男同學都動員起來去尋找施光南,有幾位馬上去了火車站尋找,有的直奔海河岸邊去探尋。這兩路人馬都毫無所獲,于是大家再在學校里進行“地毯式”的搜尋,最后有同學在一間漆黑的琴房中發現了獨自在那里生悶氣的施光南。找到了就好了,深更半夜了,大家都上床睡覺。

“出走事件”迅速地過去了?,F在回想起來,像附中舉行的這種極“左”式的“思想小結”,真的是非常扭曲青年人的性格和靈魂的。強迫所有的青年學生講違心的話,把自己說得非常不堪。施光南是一位敢于反對、抵制,敢于與之作斗爭的青年學生,是一位從來不講違心話的正大光明的人! 施光南的抵制和反叛,在當時太難得了!

施光南始終保持了他特立獨行的思想作風,保持了他的人格精神,保持了他的個性。不久后他的音樂創作開始在全國產生影響,這與他堅持自己獨特的作風和鮮明的個性是有著深度關系的。施光南在“思想小結”中的耿直表現,不正是中國青年應有的模樣嗎?

在中央音樂學院附中學習時期,我們全班有一張合影(見圖2),攝于1958年6月,正是“思想小結”前后的留影,地點在中央音樂學院附中的操場上,照片右后側是附中的教學樓。照片中后排右3是施光南,后排右1是梁茂春,蹲者右3是蔡良玉。

圖2 中央音樂學院附中時期理論班合影(1958年6月)

三、施光南指導梁茂春演民間小戲

1958年秋,中央音樂學院及其附中按照當時中央文化部的安排全部遷去北京老醇王府新址,附中僅留下我們這些“理論作曲及聲樂班”的學生,作為新成立的天津音樂學院的預備師資力量。天津七緯路附中的校園基本上都空了。此后,從河北省的各縣相繼不斷來了各種民間戲曲小劇團,輪流住在我們原先的校舍里,給天津的觀眾演戲。因此我們看戲是不要錢的,平時他們的排練我們也能隨便去聽。施光南抓住這個機會,學習了河北省的許多地方小戲。只要他看過的排練,就能夠把曲調背下來了。我也偷偷學他這一手,有意地記住一些曲調,甚至用簡譜記錄下一些曲譜。這對我后來的民間音樂積累非常有幫助。

住在我們附中宿舍中的戲曲劇團,有一個是“武安落子劇團”?!奥渥印笔呛颖蹦喜康囊粋€地方小戲,武安落子劇團演出了一個“墊戲”(折子戲)《借髢髢》,是一個土得掉渣的農村小戲?!绑凅儭笔呛颖编l間土語,髢音di,是農村婦女別在發髻上的頭飾?!督梵凅儭分挥袃蓚€人物(類似東北的二人轉):新媳婦四姐和鄰居三嫂。四姐要回娘家,想打扮得體面一點,就找三嫂來借個髢髢。三嫂堅決不借,四姐執意要借。就這點小事,編成了一臺充滿農村生活情趣的小戲。施光南心血來潮,想在不久后的迎新年(1959年元旦)晚會上演出這個小戲,他自己扮演三嫂,讓我演四姐。戲的內容就是:四姐來向三嫂借髢髢:“借給我用兩天吧! 我一定好好愛護,用完就還?!笨扇﹫桃獠唤?說這個髢髢來之不易,自己要干多少活,夏天、冬天怎么干,怎么受苦,才攢下錢買了這個髢髢,不能隨便借出的。一個上下句的曲調翻來覆去地唱。施光南和我一起看過這個小戲,看一遍他就把主要的曲調和唱詞都記住了。劇團就住在我們院里,施光南又去劇團跟他們借來了劇本和服裝。他還對劇本進行了改編和壓縮。他帶我排練《借髢髢》的時候,還教我走旦角的“云步”,教我做“臥魚”等戲曲動作。不久后,就在迎接1959年的迎新晚會上演出了。當時因為留在天津的學生已經不多了,所以就在附中的合奏廳里演出。從我開始隨施光南接觸民間戲曲后,這是第一次演出小戲。施光南對《借髢髢》進行了大量壓縮,又添進一些喜劇、玩笑的段落,就像現在電視上的“戲曲小品”。光南演的老三嫂有很多丑旦的夸張表演,如跳起來再“臥魚”的笨重動作。他為我設計的最后一個動作是:要我從口袋里把眼鏡掏出來,戴上,我看著借到手的髢髢,高喊:“好髢髢! 好髢髢!”走“云步”下臺。這引起了觀眾的一陣笑聲。

這里我要介紹一下我青年時期的具體情況:我是從南方來的,從小膽子很小,愛臉紅,怕和人交往、說話。其實就是“臉皮薄”,沒有經歷過“大場面”。那時經常有人拿我開玩笑,指著我的臉說:“梁茂春臉紅了!”我就立馬開始臉紅,一直紅到耳朵根,簡直狼狽到無地躲藏。而在施光南帶領我參與他組織的一些演小戲、“?;顚殹?、逗樂的這些活動之后,我的臉皮開始變厚了,從此就再也沒有人用“梁茂春又臉紅了”來捉弄我。我非常感謝施光南! 他把我的性格都改變了!

真正的朋友就是一本內涵豐富的書,他能夠讓你隨時隨地獲得珍貴的知識,也能幫你解決生活中的各種疑難問題。

四、無語話愴然

1958年夏季中央音樂學院全院從天津十一經路搬遷到北京,當時全國都在匆忙地“大躍進”,于是天津也以“大躍進”的速度新成立了一所天津音樂學院③,利用中央音樂學院的校舍,從中央音樂學院留下了一批領導、教職員和學生,搭建起了天津音樂學院最初的構架和班底。中央音樂學院附中我們這一班學生,全部被留在了天津,作為天津音樂學院的后備教師隊伍。于是,我們這一班同學都成了天津音樂學院的“元老級”學生。

圖3的照片是1958年9月我們班的全體同學和天津音樂學院兩位新的政治老師的合影,攝于附中宿舍樓前面。前排右1是蔡良玉,右8是梁茂春,二排右1是施光南。

圖3 天津音樂學院附中理論班合影(1958年9月)

新成立的天津音樂學院馬上就在附中建立了新的黨支部,新支部非常關心我們這一班學生的思想成長,很快就動員我們這一班的團員重寫“入黨申請書”。我們(梁、蔡)還有其他要求進步的學生都紛紛根據黨支部的要求重新寫了“入黨申請書”。其間我曾和施光南提起:“我最近又一次寫了入黨申請書,你寫了嗎? 你的家庭條件這么好,入黨肯定不會有問題啊!”

沒想到我的這句話引起了他痛苦的思索,他非常凝重地和我談道,他有非常沉重的家庭包袱。我完全不解:“你的父親能夠和毛主席一起上天安門城樓,一起握手,還會有什么家庭問題?”

他沉重地告訴我:“我在北京一零一中學高三那年入團之前,也一直完全不知道我的家庭問題。在討論我入團的過程中,學校團組織幾次和我談話,要求我‘對家庭問題要有深刻認識’?!笔┕饽辖又艺f:“在我的入團的討論會上,我對我父親的批判總是被認為不夠深刻。入團況且如此困難,所以現在我根本不敢再提出入黨的申請。像我這樣有一個復雜歷史問題的父親的人,入黨肯定要比出生于資產階級家庭的人還要困難!”

此次談話之前,我只知道光南是“高干”出身,父母親都是建黨初期的老干部,而完全沒有想到他還會有“家庭包袱”。這次談話讓我明白:平時活潑樂觀的施光南,內心深處也有極其復雜的家庭負擔,而且這在當時幾乎是“無解”的復雜歷史問題。其中的政治重壓,對于一個19歲的青年來說,是常人難以想象和理解的。

五、施光南建議梁茂春寫音樂評論文章

1958年“大躍進”中,天津市的一個重大舉措是修建海河防潮大壩,使海河水“咸淡分家”,為天津民眾造福。我們天津音樂學院(包括附中)的全體師生,都參加了修建海河大壩的勞動。當時新成立的天津音樂學院理論作曲系的老師們集體創作了一部清唱劇《海河之歌》,來反映和歌頌“大躍進”中的這一重大事件。1959年上半年《海河之歌》正式公演之前,在院部合奏廳舉行合唱隊和管弦樂隊的連排,連排之后還有討論會,邀請作曲系全體師生一起參加,對作品提出修改意見。這次修改之后,就要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十周年的天津音樂學院“獻禮音樂會”上公開首演。我們是附中高三學生,就和施光南一起去院部參加了這次討論會。在討論過程中,施光南和我都作了發言。我在發言中提出了自己對《海河之歌》的評價和修改意見。我從評論《海河之歌》的音樂形象出發,評述了《海河之歌》幾個樂章鮮明而生動的音樂形象,如開篇樂章的宏偉壯麗、勞動樂章的生氣勃勃、結尾樂章的革命浪漫主義氣息,等等。還對其中的抒情樂章《民工連長的夜歌》提出了批評,說這首歌“缺乏勞動人民的氣質,倒有一點資產階級情調”。

討論會結束之后,我和施光南一起從院部走回附中,一路上施光南都很激動,他大聲地對我說:“梁茂④你行啊! 你還能夠從‘音樂形象’出發來評論《海河之歌》呢,你的發言從頭至尾緊扣‘音樂形象’這一主題。今天所有發言中就數你的最精彩。你還敢批評作曲系老師的作品‘有資產階級情調’! 你的這個發言如果整理出來,就是一篇文章!”

光南是一位眼光敏感、知識全面的同學,因為他已經高中畢業,他的文學素養也很高。他熱情稱贊我的兩點(“從音樂形象出發”和“批評老師的作品”),都是我發言之前精心準備過的。當時我剛剛讀了《人民音樂》刊登的一篇《論聶耳歌曲的音樂形象》,于是我也想談談《海河之歌》的音樂形象。當時《人民音樂》上經常發表批判《九九艷陽天》《告訴我,來自祖國的風》等抒情歌曲,還有批評瞿希賢藝術歌曲的文章,動不動就說是“資產階級情調”,于是我也“偷學”來了,都放進了我的發言中。施光南談話中對我啟發最大的一句話是“你的發言整理出來就是一篇文章”。事后我真的把發言整理了出來,這就是《大躍進的贊歌——聽清唱劇〈海河之歌〉》這篇音樂評論。文章整理出來之后,學校就放暑假了,我也回上海家里度暑假。后來這篇文章發表在1959年11月1日的《天津日報》上。這是我發表的第一篇樂評。發表此文時我是19歲的附中高三學生。心里挺得意的。

從我發表這第一篇音樂評論開始,我就寫了一輩子的音樂評論。因此我一直深深感謝施光南對我的鼓勵和指引。

六、堅持創作個性,發揚獨創精神

1958年下半年,還發生了一件事——“圓舞曲事件”,非常能夠說明施光南的創作個性和獨立精神。原委如下:

20世紀50年代在歐洲每兩年舉辦一次的“世界青年與學生和平聯歡節”,1959年將在奧地利舉行。每屆聯歡節都要舉辦“音樂作品比賽”。為此,1958年下半年中國音協開始在全國征集音樂作品,經選拔后代表中國參加比賽。天津市音協開始要求天津各音樂單位推薦優秀作品參加選拔。

施光南對這一類事情反應非常敏捷,他很快就譜寫出了一首很適宜于“世界青年與學生和平聯歡節”主題的歌曲——花腔女高音獨唱曲《青年友誼圓舞曲》(同班同學金韶作詞)參加選拔。不久就接到通知稱:天津音樂學院大禮堂將在某天晚上舉行征歌演唱會。施光南和我都去聽了這場音樂會。施光南的那首歌由我們班學聲樂的沈嘉同學獨唱,并由施光南親自鋼琴伴奏。在整個演唱會場上,施光南譜寫的這首歌曲顯得非常出色,特點鮮明,在天津市推出的十幾首作品中顯得高標一格,評委們沒有異議地一致同意將這首歌曲向全國音協推薦。剛剛新成立的天津音樂學院作曲系也非常高興,系里專門挑選了兩位富有作曲經驗的老師來幫助施光南修改一下作品、將作品再提高一個層次。

施光南的《青年友誼圓舞曲》確實富有個性。那段時間施光南曾和我說過:“我的《青年友誼圓舞曲》的音調是從京劇曲調中化出來的!”而我則完全想不到《青年友誼圓舞曲》的音調怎么能夠和京劇曲調掛上鉤。這時他就給我細致地分析,他唱了一句京腔京韻的程硯秋的《鎖麟囊》,又唱了他純粹西洋風格的《青年友誼圓舞曲》的第一樂句。我細心體會,就能夠感覺出來這兩個旋律的骨干音和旋律走向是基本一樣的。這讓我非常佩服施光南的創作技法,真有點“戲法大師”的水平了! 那次談話他還說了一句很有辯證分量的話,大意是:“民族風格音調采用西洋風格音調去揉;西洋風格音調采用民族風格音調去化,你的旋律就能出新了?!边@簡直有點作曲哲理性高度了,深奧到讓我目瞪口呆。而他的《青年友誼圓舞曲》的旋律,就是這樣“揉”和“化”出來的呀! 施光南將他這種高超的作曲“絕招”直接、痛快地告訴我,讓我好像對作曲的密碼也開了一點竅。

但是問題來了,“圓舞曲事件”的裂縫開始出現了。天津音樂學院作曲系對施光南的作品信心足足,兩位很有作曲經驗的老師也非常熱心地幫助施光南修改作品,“要改得好好的,送到國際青年聯歡節爭取能得獎”。大家的心氣都很高。兩位老師也認認真真地修改了《青年友誼圓舞曲》的旋律,實際上也就是動了幾個樂句的結束音,覺得這更加符合作曲的規范。修改過的樂譜返回到施光南手上,他從頭到尾唱了一遍,掩飾不住的不滿情緒就直接蹦了出來:“經過這么一改,《青年友誼圓舞曲》的風格特點就完全沒有了,也完全不是施光南的作品了!”他完全不能接受老師們的精心修改!

這實在讓作曲系的老師們很感意外,怎么有這樣不尊重老師意見的附中學生? 于是有團的干部、黨的干部紛紛來做施光南的思想工作,希望他不要驕傲自大,要虛心聽取專家和老師的意見?!袄蠋焸兌际菫槟愫?你的作品很有水平,修改得更好了,一定能拿聯歡節大獎?!?/p>

可是施光南的對抗情緒卻越來越強烈?!案静皇俏因湴磷源?我怎么會驕傲自大?是他們修改之后,就完全沒有我的曲調的靈魂和韻味了?!笔┕饽系念^腦中一點回旋的余地都沒有,他見誰頂誰,一路硬頂下來,最后的結果是作曲系決定不推薦他的《青年友誼圓舞曲》。施光南說:“不推薦拉倒!”

這就是施光南在附中時期發生的“圓舞曲事件”的始末。那個時代,我們的教育是一種“標準化”思路,把每一個學生都“格式化”為循規蹈矩的人,完全抹殺個人的創造精神,培養和生產出一批聽話的“大嬰兒”,幾乎完全沒有自我。施光南可不接受這一套,他有他的學習方法,有他特立獨行的性格。他這一小小的逆反,也給我們留下了極深刻的印象。

“圓舞曲事件”也給天津音樂學院作曲系留下了施光南“驕傲自滿,狂妄自大,不尊重老師”的固定印象。1959年施光南直升進入大學作曲系之后,他和作曲系主課老師的關系一直非常緊張,最后都沒有處理好。這是后話。

施光南的《青年友誼圓舞曲》的創作過程,我們是十分清楚的。他全身心地用生命作曲,因此歌曲也有了生命。他對自己作品的特點極其堅持、維護?!肚嗄暧颜x圓舞曲》由于種種原因未能獲得流傳和推薦,這是他創作道路起點上的一個小曲折。

七、“歌劇創作組”

1958年天津音樂學院剛一成立,即任命了院長繆天瑞、黨委書記孫震??娞烊鹗侵囊魳防碚摷?孫震是老革命,參加過抗日戰爭時期的冀中地道戰,又是著名的業余作家,發表過長篇小說《戰斗的青春》。院領導對我們這一班從中央音樂學院附中留下來的學生都非常器重,決定要把我們這一班作為天津音樂學院的青年教師來加以特別培養。我們還是附中的學生時,就給我們計算工齡,發給我們工資,每月30多元,當時這算是很大的一筆收入了。學院給我們分配了不同的工作和任務,有的同學要教附中、附小的課程,有的同學要參加樂器工廠的樂器改革工作,蔡良玉被指定為教附中、附小的視唱練耳。比較特別的是還成立了一個“歌劇創作組”,說是為了培養和鍛煉創作歌劇的人才。選拔進入歌劇創作組的學生有四位:施光南、萬昭、嚴安思和梁茂春。其中萬昭是劇作家曹禺的女兒,嚴安思是文學家嚴文井的女兒,她們都和戲劇創作沾點邊,唯獨我對歌劇藝術一竅不通。1958年是“大躍進”的開局之年,那個年代講究“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你只要敢想就行。我對歌劇一無所知,反正施光南的主意多,思路活躍,跟著他一起干準保有意思,準能學到東西。于是我愉快地參加了這個小組。

歌劇創作組成立之后,我們四個都不到20歲的小青年就在一塊海聊。不久學校又派我們四人一起到天津南郊的小站去體驗生活。連孫震書記也和我們一起去采訪貧下中農。小站在中國近現代很有名啊! 就是袁世凱“小站練兵”的地方,一定會有很多故事。

下鄉時我和施光南住在一起,萬昭和嚴安思則住在另一個生產大隊(另一個村)。那個時候我就聽施光南和我聊過:“我想把郭沫若的話劇《屈原》改編成大歌劇,就是那種從頭唱到底的‘全唱型’西洋式大歌劇。想把屈原的長篇獨白《雷電頌》譜寫成大型的歌劇詠嘆調?!碑敃r我還不太明白什么是“全唱型”的大歌劇,只是極其佩服他的宏大志向——一個十幾歲的青年,在多次閱讀話劇《屈原》劇本和看過北京人藝演出的話劇《屈原》之后,就產生了譜寫大型歌劇的志氣。實際上,他從這時就開始做他的“屈原夢”了。而歌劇創作組,就是他大膽進行歌劇創作的實驗場。

讓我們去小站體驗生活,領導們的初衷可能是想讓我們以小站農村生活為題材寫歌劇,可是我們幾個人都沒有感覺,“不來電”。在小站生活了一段時間后無功而返。

施光南的想法最多,他在創作小組會上先是建議我們把反映西藏兒童生活的長詩《鷹群》(白樺作)改編為歌劇。他說干就干,一人就執筆編寫起歌劇腳本來了。后來他又把反映西藏兒童生活的小說《五彩路》(胡奇作)糅合進去,綜合成“全唱型”的兒童歌劇《野火》,編劇和歌詞全部都是施光南一人作的,他還將編寫好的劇本和曲譜(音樂都是他一人寫的)親自刻寫出來,印成油印本。其中有三段詠嘆調,還都配好了鋼琴伴奏。有一段詠嘆調名為《桑頓之歌》,當時還由聲樂專業的同學試唱過。桑頓是兒童歌劇《野火》的主角之一,藏族男孩??上Ц鑴 兑盎稹纷詈笠膊涣肆酥?、無聲無息了。但是從這里可以看到施光南對歌劇創作的興趣之濃,所下的功夫之深。

《野火》表現的是西藏兒童題材,為了學習藏族民間音樂,施光南還親自聯系了北京的“西藏駐京辦事處”(在鼓樓西街)。施光南和我專門從天津來到北京,從西藏駐京辦事處借到了很多非常珍貴的西藏民歌資料(包括樂譜和錄音)進行學習,收獲良多。僅從這一件學習西藏民間音樂的事情,就可以看到施光南主動學習的精神有多么強烈,辦法又特別多!

在北京的時候,我們還抽空一起去天壇游玩,并在那里留下了一張合影(見圖4)。我們在附中學習的兩年時間,兩人的合影就此一張,因此顯得尤為珍貴。

圖4 梁茂春和施光南在北京合影(1959年5月)

歌劇創作組存在的時間就一年左右,沒有留下成型的歌劇作品,而未完成的歌劇《野火》,也可以算作施光南在歌劇創作中的一塊“敲門磚”吧?!

八、努力刻苦積累,譜寫成名之作

在附中兩年的刻苦學習,為施光南音樂創作走向成熟打下堅固的基礎。在大學一年級時,他就迅速譜寫出他的成名之作。

我們附中這一班是1959年夏畢業的,這年7月30日拍了一張“畢業合影”。我們和施光南的“附中學習生活”到此結束。

圖5的照片上面,施光南在后排右2,梁茂春在后排右1,蔡良玉在前排左2。中排左5是院長繆天瑞,左6是黨委書記孫震。

圖5 天津音樂學院附中首屆畢業照(1959年7月30日)

1959年秋季開學之后,我們全班直接升入天津音樂學院作曲系學習,并從七緯路的附中搬到了十一經路的大學部生活、學習。

那年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了一本蕭三主編的《革命烈士詩鈔》。開學之后,我在離音樂學院不遠的新華書店買到一本,拿回琴房中正在翻看,讀得入神,連施光南推門進來都沒有聽到。他說:“這么專心啊! 看什么呢?”我答:“新買的一本《革命烈士詩鈔》?!彼⒓吹纱罅搜劬?“《革命烈士詩鈔》!? 都有誰的詩啊?”他一把就從我手中把書拿了過去,翻到目錄頁就讀起來?!鞍? 有瞿秋白的《赤潮曲》。啊! 還有鄧中夏的《過洞庭》。這本書太好啦!”

他愛不釋手地邊翻看著《革命烈士詩鈔》邊說:“你知道嗎? 我媽媽在我小時候就教我念過這些詩! 這首《過洞庭》還是鄧中夏烈士給我媽媽寫的呢! 我家里就有鄧中夏親筆抄寫的這首詩,我小時候就能夠背‘茫茫洞庭湖,五日兩飛渡’的句子,是媽媽在我小時候教我的?!笔┕饽弦惶岬剿哪赣H,就充滿了無比崇敬的感情?,F在我才知道,他的母親和早期革命家鄧中夏等人有這么深厚的關系。⑤看到光南對這本書這么感興趣,我就說:“你先拿去看吧?!惫饽险f:“我太想看了,先借給我看,回頭還給你?!辈痪煤笏褧€給我時說:“這本書太好了,我也買了一本?!?/p>

一進入20世紀的“60年代第一春”,我們的生活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天津音樂學院為了培養我們這班同學,讓蔡良玉、萬昭和我以“代培”的名義到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學系借讀。我們三人立即就到北京西城區醇王府的中央音樂學院報到了。天津音樂學院又選派施光南等四位作曲專業學生跟隨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的教授學習作曲,他們四位是“走讀”,即過一段時間來北京上一次課。施光南的作曲導師是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的蘇夏教授,因此,光南也會時常到北京來。我們仍常有機會在北京見面、交流。

那時起,施光南就開始構思《聲樂套曲〈革命烈士詩鈔〉》,很快,在大學一年級就完成了創作。1960年下半年的一天,光南電話約我到他北京的家里見面,說是他完成了一部作品,想唱給我聽一聽。當時他父母的家住在東城交道口附近后圓恩寺胡同的一座四合院里,是他父親在新中國成立初期任勞動部副部長時的住宅。見面后,光南說:“我從《革命烈士詩鈔》中挑選了六位烈士的六首詩,譜寫成了一部聲樂套曲,是為男中音獨唱而寫的?!蔽乙豢?旋律和鋼琴伴奏都已經全部寫妥了。施光南坐在鋼琴前,一首一首地給我彈唱,向我介紹。聽完之后讓我感到震驚:施光南的《聲樂套曲〈革命烈士詩鈔〉》不僅旋律完整、富有創造性,而且連鋼琴伴奏也譜寫得極有特色,他既從民歌、童謠、戲曲中汲取了元素,也融匯了西方藝術歌曲和歌劇詠嘆調的藝術精粹,在中西音樂交融中取得了杰出的成績。一個大學一年級的學生,作品就能夠達到這個水準,難得啊!

1961年初夏,由全國音協組織的“新人新作試唱會”在北京首演了《聲樂套曲〈革命烈士詩鈔〉》,施光南邀請我一起在北京欣賞了這場音樂會。演唱者是天津音樂學院聲樂系二年級學生——男中音石惟正,鋼琴伴奏是鋼琴家高杰老師。此后,音樂出版社于1963年出版了帶鋼琴伴奏的《聲樂套曲〈革命烈士詩鈔〉》,使這部作品產生了更加廣泛的社會影響?!对娾n》是施光南的成名作,和他這一時期譜寫的一系列女聲小合唱作品,如《我們給豬當保姆》《五好紅花寄回家》《城里來的學生真不離兒》等,都是施光南學生時代的代表作品。

應該說,他在附中兩年的艱苦獨特的學習之路,為他鋪就了通向音樂創作的成功之路。

結 語

我們真實地記錄下施光南在附中生活時期的這些細碎,是要告訴人們:他的音樂創作的歷史之門剛剛打開。他從原生態的民間音樂中吸取的是音樂的永恒之美。我們1964年大學畢業之后,國家的政治局面進入了極度曲折、復雜的歷程。施光南在經歷了重重磨難和淬煉之后,又譜寫出了傳唱全國的《打起手鼓唱起歌》和《馬鈴聲聲響》等歌曲,他的創造精神勃發了,但是卻被一些人強制地壓制下去了?!八娜藥汀钡古_之后,施光南迅速地創作出了《周總理,你在哪里》和《祝酒歌》等,立即傳唱大江南北,勢如燎原之火,成為代表“文革”結束的一個時代強音。這是施光南音樂創作的第一次高潮。20世紀80年代他接連譜寫出了《在希望的田野上》《多情的土地》等優秀的群眾歌曲,共同形成了施光南歌曲創作的一個蓬勃繁榮的高原區,它們都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時代聲音。時代促使他放筆縱意,作品新奇無羈,全都放射出光彩奪目的生命光譜。而他的大型歌劇《傷逝》和《屈原》,則是他對中國歌劇寶庫提供的兩部經典之作??傊?他是20世紀難得的旋律天才。他所有的優秀音樂作品中,無一例外地都與他附中學習時期打下的堅實基礎存在著密不可分的藝術淵源。

今天,我們有足夠的理由宣稱:我們在中學時代有幸遇到的同學施光南,他有一顆豐富而有趣的靈魂,是一位作曲的曠世奇才,是一位承載著民族人文精神的人!

猜你喜歡
天津音樂學院施光南歌劇
天津音樂學院校園版歌劇《紫藤花》精彩上演
傾聽·對話從室內樂開始
——天津音樂學院第四十期“天籟講壇”
《天津音樂學院學報》2020年第1期至第4期總目錄
《天津音樂學院學報》2019年第1期至第4期總目錄
走進歌劇廳
從門外漢到歌劇通 北京的沉浸式歌劇
從門外漢到歌劇通 歌劇在路上
深切的懷念 珍貴的記憶
初冬
山鄉春來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