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工作介入數字鄉村治理的價值意蘊、多重邏輯與路徑指向

2023-02-05 11:13胡衛衛張露
關鍵詞:社會工作者村民數字

胡衛衛,張露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人文社會發展學院,陜西 楊凌 712100

當前,我國正處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也處于信息化與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窗口期。這一時期以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廣泛滲透各個領域,為鄉村治理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鄉村治理是國家治理的“神經末梢”,沒有鄉村的有效治理,就沒有鄉村振興[1]。立足新時代的國情農情社情,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農業農村信息化、數字化和網絡化建設,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明確提出“實施數字鄉村戰略”,此后連續四年中央一號文件都要求推進數字鄉村建設[2]。2021年中央網信辦和農業農村部等7部門聯合編寫的《數字鄉村建設指南1.0》針對縣級層面的數字鄉村建設實踐設計出總體框架[3]。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加快數字強國和數字中國建設。數字鄉村作為數字中國建設的重要內容,其治理成效關乎鄉村振興的實現、影響著數字強國的建設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的步伐?;谡邇A向性、實踐導向性和數字鄉村治理的重要性,全國各地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加快推進數字鄉村治理,助力鄉村全面振興,構建靈活高效的鄉村治理體系,不斷推進數字鄉村治理創新探索,如北京市南口鎮“曉村務”、廣東省陽江市“智慧鄉村+村務管理”、江蘇省宜興市張渚鎮善卷村“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五四村“數字鄉村一張圖”等。但是在治理過程中也出現數字化形式主義、數字化“隱形工作”、數字化關系疏離等多重困境[4],阻礙了數字鄉村戰略實施進程。為推進鄉村現代化發展,2022年頒布的《社會組織助力鄉村振興專項行動方案》提出,動員社會組織聚焦推動數字鄉村建設,圍繞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等重點工作,打造社會組織助力鄉村振興公益品牌。作為重要的社會力量,社會工作需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數字鄉村治理過程中,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和數字中國戰略的實施。對此,社會工作可以通過駐村引領和扎根社區的工作模式[5],發揮引導者、協調者、教育者和資源鏈接者等角色作用,以鏈接數字技術資源、搭建政社溝通橋梁、傳遞價值關懷等方式推進鄉村治理的數字化面向、數字服務對等治理和數字溫度可持續性治理。

一、社會工作介入數字鄉村治理的價值意蘊

數字鄉村是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和現代化轉型的關鍵,也是建設數字中國的重要內容[6]。社會工作自身作為回應社會問題和助人自助的應用性學科,應關注社會變革和民生福祉[7],社會工作作為社會組織的重要組成力量,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專業優勢為數字鄉村治理貢獻自己的力量,推動數字鄉村治理的發展。

1.完善數字治理體系

作為社會組織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工作承擔著向社會提供服務的責任,在數字鄉村治理中可協助政府順利開展工作,加強與村民之間的聯系,改進治理中存在的問題,優化鄉村治理體系。其一,協助政府加強基層組織數字化建設。社會工作者可幫助政府利用互聯網搭建與鄉村各主體的溝通橋梁,以線上線下治理、優惠政策、特色項目等方式吸引村民、社會組織和市場主體參與鄉村建設,打造公共服務參與平臺,促進政府與鄉村各主體之間的有效銜接和溝通協作,推進鄉村治理體系的有效運行。其二,協助政府提升數字鄉村治理能力。通過村莊之間的相互學習和信息平臺的共建共享,加強村與村之間的聯絡,避免鄉鎮之間職責相近、職責交叉和資源浪費,規范村與村之間組織工作事務,加強村與村之間的交流和聯結進而協同提升數字鄉村治理能力。其三,協助政府提升數字鄉村治理效能。社會工作者通過入戶調查等方式,將村民的情況進行數字化入檔管理,將外出務工、留守兒童、孤寡老人、殘疾人、脫貧戶等情況進行整理歸類,根據村民的個別情況、集體需求進行精細化、網格化管理服務,釋放數字技術活力,可有效對接村民的生產生活需要,推進農村服務精細化、精準化和高效化。

2.構建協同共治聯合網絡

在傳統的鄉村治理中,鄉村資源利用權力和公共事務治理權力基本由鄉村領導和鄉村精英掌握,普通農民只是鄉村治理的客體[8],致使鄉村治理出現政社互動失衡的現象。針對數字鄉村治理中主體能動性弱化問題,社會工作可通過對主體賦能和賦權的方式促進協同治理合力的形成。其一,聚焦優勢,挖掘村民的主體性意識。社會工作者可聯合鄉鎮干部策劃和開展“建言獻策”“我向書記說句話”“我鄉村,我參與”等活動,培養村民的主人翁意識。與此同時,社會工作者可與政府部門相互溝通,精準對接村民所關注的日常要點,開發“村概況”“村事務”“村商務”“村服務”等便民利民的線上平臺,為村民參與鄉村治理提供便利,促進政府與村民之間的良性互動。其二,發展思維,培育村民的數字素養。具備相應的數字素養是村民參與數字鄉村治理的前提,也是數字鄉村治理長久發展的基礎。對此,社會工作者可扮演教育者的角色,通過個案幫扶、小組活動、社區宣傳等方式,聯合鄉村干部在農閑時期舉辦“晚間課堂”,進行黨史黨課、村務線上平臺、農業課程、基礎信息知識、生活知識等內容的學習,培養現代化農民,拉近村民與數字之間的距離,使其切身感受到數字技術賦能鄉村治理的重要性和意義。其三,協助政府,激活各方主體參與動力。數字鄉村治理不是政府的“獨角戲”,需要各方主體共同參與,社會工作可協助政府通過政策激勵、網上服務型政府建設、培育本土人才和引進鄉村人才隊伍等方式,鼓勵鄉土人才、鄉村組織、社會團體、地方高校等積極參與到數字鄉村治理中,群策群力、集中民智發揮各方主體的獨特優勢。

3.重塑共同在場時空場域

伴隨網絡化、信息化和數字化在農業農村生產生活中的應用,數字技術將鄉村治理的在場空間延伸到虛擬網絡的數字空間,為外出村民參與鄉村治理提供了可能。對此,社會工作可協助政府利用好數字資源,構建鄉村治理的網絡結構,使外出流動的村民能夠回歸到鄉村治理體系之中。一方面,協助服務型政府建設。社會工作者可著力于發揮信息技術的擴散效應,推動“互聯網+政務”服務,建設完善的基層政務信息平臺,促進村務、財務等信息在網上公開,使村民能夠通過線上線下融合的方式了解村中事務。與此同時,可引導鄉村基層干部和村民進行同步在線交流,如通過微信、QQ等軟件進行事務的公告、辦理和交流,進一步拓寬鄉村治理的渠道。另一方面,重塑良好干群關系。社會工作者可通過互聯網將鄉村基層干部與村民聯系在一起共同參與鄉村事務,使村民與村民之間、村民與鄉村之間、村民與政府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加深村民之間熟人聯絡,打破時空限制帶來的壁壘。政府與村民的融合治理能夠推動政府的決策更易于被村民接受,增加政府與村民之間的溝通,維持良好的公共秩序。

4.暢通雙向信息互動渠道

從本質上看,數字滲透到鄉村治理之中并不是基層村民自發形成的,而是行政干預的結果,這就可能使得數字滲透難以根植于農民的實際生活場景之中,出現信息不對等、公共服務供給錯位和治理效果差的現象。對此,社會工作可發揮溝通者和協調者的作用,搭建政府和村民之間的溝通橋梁。一方面,社會工作者可協助政府通過調研、入戶訪問、村民反饋等方式精準識別村民生產生活需要,合理利用數字技術對村民的需求及時反饋、及時響應、及時供給,將公共服務與村民需求精準有效對接。另一方面,社會工作者可協助村民適應數字治理,利用村務平臺來獲取信息和反饋意見,將村民的意見和建議上傳到平臺,使政府聽得到村民的心聲。社會工作者連接政府和村民,暢通政府和村民的互動渠道,實現信息對等,可促進政府和村民之間的共生互促和均衡互動,提升政府的治理能力,增強村民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

5.活化數字包容治理理念

數字賦能背后隱藏著數字負能的一面,數字化在鄉村治理中的應用也會帶來“數字鴻溝”問題,由于不會使用網絡技術或者缺乏網絡工具,一些老人和婦女等數字弱勢群體被排斥在數字鄉村治理之外,成為數字鄉村治理的邊緣群體。社會工作的存在是對社會問題的一種回應,面對鄉村中被數字排斥在外的數字弱勢群體,社會工作者需秉持“助人自助”的理念,鏈接社會資源,活化數字包容治理理念,幫助數字弱勢群體回歸鄉村治理體系之中。其一,扮演教育者的角色,通過小組和社區活動協助老年人和婦女在閑暇時間學習通用的網絡知識,反復進行練習,克服技術恐懼癥,掌握基本的網絡操作技能,鼓勵相互之間進行幫扶,促進數字融入。其二,扮演倡導者的角色,引導政府在鄉村數字治理中關注數字弱勢群體,從老年人和婦女的生活場景出發,放大字體和開發簡易模式等,便于其操作。其三,建立支持系統,促進家庭成員對其關愛和幫扶,鼓勵他們學習新事物、新知識。同時注重社會聯動,促進社會層面的代際和諧、長幼共融,鼓勵年輕一代對其進行數字反哺,促進政府、家庭、社會等共同參與,關愛和包容數字弱勢群體,注重數字治理理念下的價值關懷。

二、社會工作介入數字鄉村治理的三維邏輯

社會工作介入數字鄉村治理應基于“技術-生活-情懷”三維架構,遵循技術下沉、生活導向和情懷嵌入三個方面的實踐邏輯。首先,社會工作通過推動數字技術下沉,完善數字鄉村治理基礎設施和提升鄉村治理能力,推進鄉村治理的數字化面向;其次,社會工作以生活為導向,助推多元主體協同共治,使數字技術賦能適應鄉村治理的場景;再次,社會工作通過情懷嵌入,結合鄉土特征,推進有溫度的數字鄉村治理。社會工作通過技術下沉、生活導向、情懷嵌入促進數字要素和鄉村治理之間相互適應和整合。

1.鄉村治理數字化面向的技術下沉邏輯

當前,國家和政府高度重視信息化工作,數字技術與鄉村治理相結合是提升國家治理效能的關鍵舉措?;诖?社會工作可以通過提供社會服務拓展數字技術在鄉村治理中的應用,推動數字技術下沉,促進鄉村治理的數字化轉型。其一,社會工作者鏈接資源促進數字資源的完善。數字鄉村治理離不開數字工具的使用,在數字下鄉的過程中,一些農村存在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薄弱和數字工具缺乏等數字資源“結構洞”問題,硬件層面的缺乏會限制數字化鄉村治理的發展。對此,社會工作者可以協助政府與運營商進行合作,以政策和獎勵等方式引導運營商參與數字鄉村基礎建設,促進農村信息傳輸系統的建設和網絡設施的普及,加快農村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其二,社會工作者發揮教育者的作用,提升村民的數字意識。數字鄉村治理的發展是一個長久的過程,需鄉村治理主體的協同參與,對此主體需要具備一定的數字能力。社會工作者聯合政府開辦“晚間課堂”或“智慧課堂”,對結課的村民進行獎勵,并通過樹立先進模范的方式帶動村民在閑暇時間學習數字知識,提升村民的數字素養和數字識別能力,使村民知悉數字技術并認識到其重要性,助力數字鄉村常態化發展。其三,社會工作者協助政府提升數字鄉村治理能力。社會工作者可協助政府完善農村基礎信息平臺,推動村務、財務網上公開,暢通社情民意,同時加快“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形成“最多辦一次”“不見面審批”“數據多跑路”等便捷模式,提高村民辦事便捷程度,釋放數字化普惠效應。

2.數字服務對等治理情景的生活導向邏輯

數字技術應用需要尊重鄉村社會發展規律,按計劃、有步驟地實現數字治理在鄉村社會的落地和適應鄉村社會的治理方式[9]。社會工作應以介入村民日常生活為導向,推動數字技術應用與鄉村生活場景相匹配,遵循鄉村發展規律,著力解決農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其一,搭建橋梁,促進政府與村民之間的溝通。在數字化治理中政府存在治理公共服務供給錯位的現象,對此社會工作者可以協助政府打通與村民之間的交流渠道,建立信息交流平臺,使政府聽取村民的意見和需求,及時對平臺上村民反饋的信息進行回應和處理,使雙方信息對等,進而促進治理目標與村民的需求相耦合。其二,挖掘潛能,促進多元主體協同共治。社會工作者可通過入戶訪問等方式,了解村民的需求和問題并將其反饋給地方政府,同時向村民講解如何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向政府表達需求和意見,鼓勵村民以村務平臺為依托參與村中事務。例如,貴州省開發“數字鄉村建設監測平臺”,將村民、政府、市場等主體共同納入鄉村治理體系,促進多元主體對鄉村事務的協同治理。其三,聚焦優勢,促進數字鄉村治理常態化。社會工作者可聯合鄉村干部開展智慧課堂,幫助村民樹立數字意識,促進數字化與本土生活相適應,對村民進行數字教育,以村務、福利政策、優惠項目、農業等為主題,傳授相關知識和技能,提升村民的數字素養,增強其數字識別能力,幫其樹立數字戰略思維,著力彌補“數字鴻溝”,推動數字技術在鄉村治理中常態化發展。

3.數字溫度可持續性治理的情懷嵌入邏輯

數字鄉村治理運用數字技術嵌入鄉村治理情境之中,可推動數字理性和鄉土特征相結合,發揮數字技術的擴散效應和普惠效應,構建鄉村數字治理新體系。但是,數字鄉村治理不僅是數字理性和數字邏輯的嵌入,還要破解數字鄉村的破壞性現代化難題,因地制宜保障數字鄉村治理的適應性,回歸鄉土,保障數字鄉村治理的價值性[10],注重數字化的情感交往和熟人機制的情感聯絡,發展有溫度的數字嵌入。作為一個有溫度、有情懷的服務提供者,社會工作者重視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提供有溫度的社會服務。其一,在工作中貫穿數字包容理念。數字鄉村治理嵌入鄉村生活延伸了鄉村治理邊界,為外出流動人員遠程參與村中事務提供了可能,但是面對鄉村中“老人+小孩+婦女”或“老人”的現實場景,這些數字弱勢群體處于數字網絡的邊緣,成了數字鄉村治理中的沉默者,造成數字關系的疏離。社會工作者可協助數字弱勢群體增強數字使用能力,以家庭支持、社會志愿者參與和政府幫扶等方式,對數字弱勢群體進行幫扶并給予關愛,營造包容性的數字鄉村治理氛圍,促使數字弱勢群體回歸到數字鄉村治理體系中。其二,促進數字紅利共享。社會工作者可協同基層政府連接市場資源促進農村信息技術建設,提升鄉村網絡設施水平,使村民能夠有條件使用數字網絡。與此同時,可推動政府的治理決策與村民的需求有機銜接,暢通雙向反饋機制,通達社情民意,提供村民需要的服務,使村民享受到數字網絡帶來的普惠效應。其三,推動鄉村優秀文化融入。在鄉村現代化發展過程中,傳統的價值標準被打破,傳統文化的生命力逐漸喪失[11]。社會工作者可協助基層政府以村莊特色文化為前提,舉辦優秀傳統文化活動,利用數字技術使這些文化保留特色的同時進行創新,吸引年輕村民的參與,促進公共精神的建立,提升其對村莊文化的認同感,加強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使數字網絡成為有溫度的鄉村治理助推器,增強村民的幸福感、歸屬感和獲得感。

三、社會工作介入數字鄉村治理的具體路徑

社會工作介入數字鄉村治理是技術賦能下鄉村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本要求。當前,國家政策為社會工作介入數字鄉村治理提供了制度保障,而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為社會工作介入數字鄉村治理提供了重要支撐。為更加有效地發揮社會工作的社會服務功能,其有效介入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聚焦內生動力,提升村民數字素養

在數字鄉村治理中,村民需發揮主觀能動性,推進數字鄉村治理“造血式”發展。社會工作應重視挖掘人的潛能并發揮其主體性作用以促進問題解決,聚焦村民的內生動力,推動數字鄉村治理可持續發展。其一,培育村民的主人翁意識。社會工作者應識別村中有威信、有一定知識基礎、有主觀意愿的村民,帶動他們和村干部一起參與村中事務和活動,進而示范和引領其他村民參與數字鄉村治理,以“干部帶頭干+積極村民跟著干+其他村民一起干”“線上+線下”協同發力的方式,使村民在參與村莊事務中認識到自身的權利和義務,表達自身的合理訴求,推動政府公共服務供給的對等,進而增強其參與感和獲得感。其二,提升村民的數字意識。數字鄉村治理是實現鄉村振興和農村現代化的重要舉措,社會工作者應協助政府充分利用村莊的“云喇叭”“智慧服務平臺”“千里眼”等數字網絡設備傳達優惠政策和提供便民服務,以實干的方式讓村民切身感受到數字鄉村治理的重要性和意義,增強村民數字應用的適應性。其三,培養村民的數字素養。應鼓勵和帶動村民學習數字知識和數字網絡技能操作,培育信息時代新農民參與數字鄉村治理的能力,以“線上+線下”的方式使其知悉并參與村中事務,進而對政府的治理決策提出自己的需求和意見,推動數字鄉村治理可持續發展。

2.挖掘基礎優勢,推進資源要素銜接

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在推進數字鄉村治理進程中具有基礎性作用,只有配套設施廣泛就位,才能為數字鄉村建設鞏固基礎[12]。然而,數字化在鄉村治理中的應用不僅需要硬件設施的硬加持,還需要數字治理能力和數字治理安全等軟治理方面的推動?;诖?社會工作者可以通過資源鏈接的方式推動鄉村網絡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完善,同時協助政府有效使用數字技術培養村民數字識別能力。其一,社會工作者應挖掘鄉村自身基礎條件的優勢,通過和鄉鎮工作人員的走訪、觀察、訪問、查資料等方式找尋村莊中可利用、可盤活的資源和欠缺的資源情況,以政府帶頭、社工參與的方式,通過優惠政策或互惠項目吸引電信、聯通、移動等運營商合作和市場資源的參與,為鄉村治理提供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加快農村寬帶通信網、移動互聯網、電信基礎設施和農村地區傳統廣播電視等基礎設施的數字化建設,完善信息基礎設施,提升鄉村網絡設施水平。其二,社會工作者應協助政府進行“互聯網+”服務的發展,運用好智慧平臺,開發“特色板塊”“便民板塊”“文娛板塊”等有針對性內容,推進服務供給、決策與村民的日常生活有機銜接,充分利用數字網絡技術和設備以減少數字資源的閑置和浪費,推動鄉村服務網上辦、馬上辦、少跑快辦,提高村民辦事便捷程度。其三,社會工作者應聯合其他主體進行數字網絡技術安全知識宣傳和教育,通過會議、橫幅、標語、電子通信工具等方式對村民進行網絡安全知識教育,提高村民網絡安全意識和網絡風險辨別能力,維護村民在數字鄉村治理中的安全。

3.提升數字適應能力,實現技術和鄉村治理的耦合

數字下鄉是指數字技術應用和鄉村治理相結合,在數字下鄉過程中應考慮村民能動性、村民日常生活情境和鄉村傳統治理方式等多方面因素,使數字技術應用與鄉村治理相適應。其一,挖掘鄉村社會潛力和優勢,通過政府引導、家庭參與、社會聯合幫扶等方式,形成相互支持網絡,鼓勵和帶動村民積極主動地進行數字網絡技術知識的學習和操作,減少對網絡技術的排斥心理。同時,應引導村民在鄉村治理事務中感受數字網絡技術帶來的紅利,從而拉近村民與數字網絡技術之間的距離。其二,協助政府以“電腦屏+手機屏+電視屏”方式來進行“曬權”,將村務、便民服務、財務、黨務等以“互聯網+”的方式公開,使村民能夠時時、處處監督、知悉、參與村中事務,使用互聯網表達自身的合理訴求,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參與政府治理并及時反饋問題。同時,應傾聽村民在日常生活中的需求和問題,并將其收集、整理、反饋給政府部門,協助政府獲得多元信息,使其在數字鄉村治理中的決策更加切合村民的日常生活。其三,協助政府推動傳統治理方式與數字化治理方式相結合,不能“一刀切”,只重視和依賴數字技術的使用,進而陷入“技術陷阱”,應尊重鄉村的發展規律和人文情懷,將數字治理與村莊文化、風俗、民風等相結合,保留鄉村治理特色,使村民更易于接受數字化鄉村治理的模式。

4.搭建數字平臺,釋放技術普惠效應

鄉村治理數字化的本質在于數據資源共享與價值再造,應充分利用已有信息服務與信息共享數據平臺,進行數據資源的整合和共享[13]。關注多元主體的協同參與和數字技術成果的共享,是社會工作介入數字鄉村治理的重要路徑。其一,搭建政府、村民、鄉村組織等主體之間的溝通橋梁,以線上線下會議、文體活動、智慧課堂等方式,促進多元主體之間的交流互動,增強政府之外其他主體的“發聲”,推進數字鄉村治理高效發展。其二,協助政府進行村與村之間數字網絡技術應用的聯系和交流,依托國家數據共享交換平臺體系,以走訪、參觀學習、共同策劃等方式,推進村與村之間數字資源的共享開放、有效整合,避免資源的重復和浪費;利用村與村之間現有的數字資源交流和共享,相互學習和交流,協同參與數字鄉村治理,釋放數字紅利。其三,協助政府運用數字技術構建公共信息交流平臺,利用好虛擬空間,將不在同一屬地空間的村民聯系起來,以微視頻、云喇叭喊話、“雪亮工程”、集體活動等方式,喚起村民對村莊的回憶和印象,記住鄉愁,加強村民之間的聯絡和對村莊的認同感,在共同治理中享受數字網絡技術應用帶來的普惠效應。

5.價值關懷導向,增進村民認同感歸屬感

數字網絡技術在與鄉村發展規律相適應時,不能只存在于數字理性和數字邏輯的簡單運用中,而忽視了鄉村中熟人機制和鄉土情感因素,應遵循“情感邏輯”和培養情感共同體[14],注重數字網絡技術有溫度的發展,以契合鄉土情感聯結的需要。社會工作的介入具體表現為:其一,協助政府和村民利用好數字網絡技術加強村民之間的情感聯絡,通過線上平臺將村民所關心的村務、農業、財務、優惠政策等進行定期公布和更新,以“線上秒辦理+線下一站式服務”的雙線辦理方式對村民的需求和問題及時做出回應,并利用“虛擬空間+屬地空間”密切與村民之間的聯系,凝聚公共精神,提升村民對村莊的認同感。其二,促進家庭、政府、社會等支持網絡的建立,聯合高校、企業、志愿者共同組織活動來促進數字弱勢群體回歸到數字鄉村治理體系之中,彌補“數字鴻溝”短板,營造相互關愛和支持的氛圍,拉近人與人、人與數字之間的距離。其三,協助政府利用數字網絡技術促進鄉土文化和道德的發展,發揮村規民約、可信承諾、信任機制等非正式制度在數字鄉村治理中的無形力量[15],形成良好的鄉風和道德風尚,浸潤村民的內心。調研發現,富平縣東華街道將“茶話會”“秧歌鑼鼓”“一日捐”“五好家庭”“趣味運動會”等豐富多彩的村集體活動,以智慧平臺、公眾號、微信等方式與外出務工的村民進行互動,既潛在無形地宣傳了尊老愛幼、互助友善等傳統美德,也加強了村莊與村民之間的聯結,進而提升村民對村莊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四、結論與展望

數字鄉村治理是國家治理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和數字中國建設的重要內容。在信息化與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歷史交匯期,立足新時代國情農情,實現鄉村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應緊緊抓住信息化、數字化、網絡化帶來的重大歷史機遇。社會工作作為社會治理共同體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利用社會工作專業知識、方法和技巧助推數字技術與鄉村生產生活場景相耦合,從而發揮數字技術的擴散效應、溢出效應和普惠效應,推進數字鄉村治理常態化發展。社會工作介入數字鄉村治理,有助于加快鄉村現代化發展的進程,滿足村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升村民的幸福感、獲得感和歸屬感。社會工作介入數字鄉村治理是一個全新的研究命題,該主題的研究仍可從三個方面繼續深化:一是社會工作者自身數字素養提升問題的研究。數字鄉村治理是一個復雜的運行體系,不僅需要面對多元的鄉村治理場景,也需要面對復雜的數字技術應用,這就對社會工作者自身的數字素養提出了更高要求。二是社會工作參與數字鄉村治理共同體建設的研究。數字鄉村治理過程中仍存在一些“碎片化”問題,如何推進社會工作參與到數字鄉村治理共同體建設中的研究仍需關注。三是社會工作參與數字鄉村治理模式創新的研究。社會工作介入數字鄉村治理較少基于“村域”視角,即未通過典型個案研究探討出可借鑒的創新治理模式。作為社會服務的重要提供者,社會工作在回應和解決社會問題時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社會工作介入數字鄉村治理能夠推動數字網絡技術更好與鄉村治理相結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步伐。

猜你喜歡
社會工作者村民數字
定點幫扶讓村民過上美好生活
張存海:帶領村民過上好日子
能人選出來 村民富起來
社會工作者職業認同與組織認同對職業流動影響的研究——基于對廣州市社會工作者的調查
論我國人口促進社會工作者核心能力的培育
答數字
社會服務機構中社會工作者激勵因素研究
數字看G20
此“社工”非彼“社工”——對社區工作者和社會工作者概念的澄清
蔣虛村村民為何沒有獲益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