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自信自強視角下地域文化融入高職大學語文教學的現狀與策略

2023-02-06 03:25陳娣純
安徽冶金科技職業學院學報 2023年2期
關鍵詞:大學語文語文課程院校

陳娣純

(馬鞍山職業技術學院 安徽省馬鞍山 243041)

文化,即是人們的一種信仰,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靈魂。自信,即是自覺自知,是自己去相信的一個過程。一百多年前的中國,被列強瓜分、風雨飄搖,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為什么能躲過重重危機,又奮發圖強站起來了? 因為文化不滅,國人不亡! 改革開放四十年以來,中國人民不斷地探索和推進,逐漸形成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發展道路,并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我們的自豪感、幸福感從何而來? 從堅定的“四個自信”中而來! 文化自信是國家之根本,無論在任何年代,文化和自信都是生命的必需品,是我們別無選擇的選擇。一個民族只有堅持文化自信,才能從容堅定地奮發進取,煥發創新創造的活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了“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1]的重大任務,增強文化自信,實現文化自強,要“以社會主義價值觀為引領,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革命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斷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2]。這是社會主義新征程文化建設的新目標、新思想、新論斷。

中國歷史五千年,悠悠長河歲月里,中國文化自身積淀了強大的基礎,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在世世代代的文化發展過程中,熠熠生輝的地域文化呈現出獨有的精神魅力,共同構筑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地域文化是一定地域內歷史形成并被人們所感知和認同的各種文化現象[3],包括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屬于中華傳統文化的“支流”,具有地域性、歷史性和獨特性的特點。由于歷史、地理、自然、民族和經濟方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中華地域文化呈現出鮮明的地理特征。這些特色鮮明的地域文化,緊跟著歷史和時代的腳步發展到今天,已經成為了學校教育非常重要的教學資源。

1 地域文化融入高職大學語文教學的價值與意義

大學語文是高等職業院校的公共基礎課,其教學內容包含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紅色革命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等諸多與文化自信培育工作相契合的內容。高等職業院校的使命是健全德技并修、工學結合的育人機制,密切產學結合,培養服務區域發展的技能型人才。大學語文教學正逐步注重引導學生從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從單純的理論學習轉化為實在的實踐應用,與文化自信的培育有著同樣的要領。

作為中國傳統文化和文學載體之一的大學語文課程,重在培養學生人文素養和應用能力,地域文化適當融入大學語文課程教學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是值得嘗試的教學改革新舉措。地域文化涵蓋了旅游、歷史、館藏、民俗、飲食等多方面,為大學語文教學提供了豐富的內容,通過深入挖掘優質地域文化資源、進行大學語文校本教材的開發,構建以大學語文主體,地域文化為補充的的人文素質教育課程群,實現地方高校傳承文化和服務地方的社會職能。作為中華傳統文化分支的地域文化融入大學語文課程教學,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人文素養,還能增強學生對地方的認同感、自豪感和歸屬感,培養學生本土意識和家國情懷,逐步實現學校教育與地方區域經濟的對接。因此,在道德教育、素質技能教育和人文素養教育“三教合一”的培養目標下,弘揚和傳播優秀傳統文化,扎實有效地實施地域文化融入大學語文課程,是當前高等職業院校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

2 當前地域文化融入高職大學語文課程依然存在的問題

作為高等職業院校公共基礎課的大學語文課程,沒有專業依托和學科特色保證生存空間,因而發展受限,被“邊緣化”由來已久。隨著素質教育改革和“立足本土,服務地方”這一理念的深入,高職大學語文教學面貌有了一定的改觀,各地高等職業院校對地域文化融入大學語文課程都進行了相應的探討。在推進地域文化融入高職大學語文課程研究的過程中,筆者通過實踐觀察,發現教學資源缺乏、教學模式滯后、教學評價單一等問題仍然存在,導致許多高職院校的大學語文教學在融入地域文化方面顯得力不從心、裹足不前。

2.1 教學課程體系不健全,教學內容難接地氣

據了解,大學語文課程在有的高等職業院校還被列為選修課,有的就直接以“應用文寫作”“演講與口才”“書法”等課程代替大學語文,課程設置隨意性很大。有的雖然開設了大學語文課程,但是在課程體系建設方面重視程度不高,沒有建立完善的網絡資源教學體系,滿足不了師生教學實際的需要。與專業課程相比,高職大學語文教學能參與的比賽機會少之又少,缺乏相應的教學競爭機制,難以激發教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大多數教師就是一本教材和使用多年的PPT 課件走進課堂。除此之外,許多大學語文教材的內容也不能滿足高職院校學生素質教育的需要,有的教學內容未及時更新,與高中教材重復,被學生戲稱為“高四語文”;有的相應納入了一定的地域文化,但地域文化知識表現零散不成體系,不能彰顯地方特色;有的地域文化知識與專業內容差異較大,教師講解的話語系統與學生的興趣或要求無法統一,難以發揮地域文化熏陶人、影響人的積極作用。

2.2 教學模式傳統滯后,教學效果差強人意

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能力相對較弱,對文化課的學習興趣較低,尤其不愿意沉下心來認真讀書。由于受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高職大學語文課堂大多是以“機械式”“填鴨式”的教學方法為主,教師習慣于使用PPT 課件,照本宣科,很少關注學生的聽課感受,課上沒互動,課下少交流,課后沒實踐。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主動性,學生聽課興趣不高,涉及到地域文化知識內容的章節,純粹以講解或圖片展示的模式呈現,不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不能使學生對優秀地域文化產生共鳴,局限了地域文化對青年成長的影響力,與“繼承與創新、交叉與融合、協同與共享”的新文科要求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要求還相差較遠。

2.3 教學評價方式單一,教學資源合力不強

因為高中分流或高考落榜,文化基礎較弱的學生被迫選擇了高等職業院校,學一門技術以謀生。大部分企業用人標準單一,一般只考查技術技能,忽略了學生的文化素養。因此,職業院校學生“重專業輕文化、重技能輕素養”的錯誤觀念一直存在,學生對公共基礎課程的學習與考核都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以致于高職大學語文教學評價方式簡單片面,如重知識輕能力,重結果輕過程,教師主體評價壟斷,忽視學生自我評價等,這些評價方式已經跟不上現代教育形勢,亟需改進。至于知識層面,學生對本地域傳統文化了解不多,僅局限于書本知識,不客觀不現實不能與時俱進,缺乏創新創造能力。近些年來,國家教育部多次頒發了專升本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21 世紀需要有知識、有能力,還要具有全面素質的人才,在未來社會中才能得以生存和發展。全面素質包含了業務能力、思想道德素質、心理素質和文化素質,從這個角度來講,文化課程的學習在高職院校應該占有重要的位置,這樣才真正有利于高職院校學生素質能力的全面發展。教學資源方面,由于學校重視程度不夠、教學基礎設施薄弱,教師地域文化知識博而不深、表現力不從心,往往是“舉著教育改革的旗子,喊著課程改革的號子,走著傳統教育的路子”。

3 推進地域文化融入高職大學語文課程的幾條策略

3.1 挖掘優質課程資源,豐富現代課程體系

大學語文承擔母語教育的責任,更肩負著學生人文素質培養及民族文化薪火傳遞的功能,如果讓大學語文課程在高等職業院校處于可有可無的游離狀態,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就只能是一句冠冕堂皇的空話。對于把大學語文課還列為選修課的情況必須要令行禁止,要求各個高等職業院校對課程設置進行自查,嚴格把關整改到位。

課程資源的優劣與豐富程度直接影響課程實施的效果,對于學校來說,教師要根據學校區域性特點,充分挖掘優質地域文化課程資源,豐富現代大學語文課程體系。地域文化內涵廣泛,由于其文化的多樣性和內涵的局限性,融入大學語文教學的積極作用毋庸置疑,但有些地域文化對語文教育的消極影響也不言而喻。如何甄選地域文化優質資源?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善于把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和發展現實文化有機統一起來”[4],教師要秉持“服務于現實”的出發點,披沙揀金,去偽存真,挖掘地域文化中符合職業教育功能、反映地域特色和時代精神的內容,把地域文化資源中最精華、最具代表性的篇目吸納到大學語文課程中[5]。譬如呂娟霞老師在《甘肅地域文化視野下的大學語文教學探索與實踐》一文中提到,將甘肅地域文化滲透和融合到大學語文的實踐教學,編寫具有甘肅地域特色教材,設置甘肅文化專題教學模塊,在寫作內容中加入甘肅地域文化符號,借助探究性學習平臺和課外實踐活動,實現地域文化與大學語文教學水乳交融,這樣的做法就是值得學習和推廣的例子。

教材是課程資源的核心,如何把地域文化編寫進大學語文教材至關重要。高職院校要成立教學團隊,聘請地方博物館工作人員協助參與教材的編寫。地域文化融入大學語文教材的內容占比和教材編排方式,各??梢愿鶕虒W實際情況自主選擇,或設立專題,或以教學模塊編入現有大學語文教材,或開發優秀地域文化校本教材,或編纂地方文本讀物等,規避傳統大學語文教材缺陷,形成富有地方特色、與實際生活接軌的現代課程體系,引導學生親近和關注身邊的文化,拓寬人文關懷視野,激發學生服務于地方的熱情,深化大學語文教學的時代感。

3.2 開展校內校外實踐,構建特色主題活動

知識來源于生活,來源于人們的實踐。南宋朱熹“論輕重,行為重”的知行觀和近代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都強調了實踐教育的重要性。朱熹主張的知行并進互發思想,反映了認識與實踐互相推移的辯證關系,但“知、行”二者相比較而言,朱熹更重視“行”的價值?!吧罱逃崩碚撝苯觼碓从谔招兄e極而豐富的教育實踐活動中,其基本觀點包括: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地域文化融入高職大學語文教學,使大學語文教學服務于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作用愈加明顯,地域文化所蘊含的本土文化和家國情懷,能有意無意觸發學生悸動與思考,為體驗和實踐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讓學生放下書本走出課堂,開展各種形式的實踐教學,無疑是學生最喜歡的教學方式。譬如聯合地方單位建立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節假日組織學生參觀風景名勝和歷史文物保護區,寒暑假安排學生進行民間采風等校外實踐活動,讓學生親自走進地域文化,通過實地考察和生命體驗,更能增強學生對地域文化的親切感,豐富充盈學生的精神世界,凸顯學生在大學語文課程中的主體地位。

地域文化融入大學語文教學不必拘泥于課堂[6],除了校外實踐活動的開展,還可以借助校園文化建設來實現。如???、校園文化墻、廣播站都是地域文化傳播的主陣地;社團文藝表演為學生、也為地域文化提供雙向展示的平臺;結合傳統節日,開展以地域文化為主題的詩、歌、文和游藝活動,讓學生在濃厚的活動氛圍中潛移默化,感受優秀地域文化的魅力,增強學生內心歸屬感和自豪感,使地域文化融入大學語文教學實現知行合一的育人功能。

另外,借助校企合作、深化產教融合也是推動地域文化融入大學語文教學的一條有效途徑。地域文化是企業文化的一份子,在企業文化建設中發揮著戰略資源的作用,可以根據職業院校不同專業,與地方相應的企業結對,在組織學生參觀、訪問、實踐、實習等活動中,有意識、有目的的滲透相關地域文化知識,提升學生人文素養,厚植地方本土情懷。

3.3 創新靈活教學模式,完善教學評價機制

高職院校學生擁有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也有獨立創新的精神,他們是地域文化傳承與創新的主體。教師要善于觀察和發現,掌握不同專業學生的特點,發掘學生潛力,用創新靈活的教育模式進行地域文化的教學。例如采用混合式教學就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從優化教學內容,延伸教學載體,運用多種教學手段,采用分層和多元化評價體系幾方面進行實施。地域文化融入高職大學語文教學,教師在設計教學時一定要注意與時俱進,大膽創新,實施全方位開放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鼓勵學生參與社會,深入生活,了解體驗地域文化中的豐厚底蘊,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增強個體責任感?;ヂ摼W時代人人都離不開手機,MOOC,云課堂都是很好的學習平臺,以這些網絡平臺為支撐,融入地域文化教育資源,鼓勵學生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線上學習,化零為整,突破時空,創造無限可能;還可以以課程作業為載體,引導學生正確使用抖音、微博和公眾號等新媒體“寓教于樂”,實現地域文化傳承和育人的功能。

高職大學語文傳統的教學評價都是以知識性、結果性考核為主,這種以考促學的評價方式存在很大的片面性。通過大學語文課程各種形式的學習,學生了解了多少地域文化知識,學生在地域文化熏陶下形成了哪些價值觀? 在實踐活動開展過程中學生有哪些創新的表現? 這些都是高職大學語文教學評價應該考慮的因素。地域文化的教學評價不僅只是單一地考察學生的知識技能,而應多多關注學生對地域文化的理解、情感體驗的過程。關注過程、強調發展,構建多元化的大學語文教學評價機制,例如“平時成績+期末考核”就是采用過程評價和目標評價相結合的一種多元評價方式。除了傳統的期末試卷測試,平時的課堂提問、對學生上課的觀察記錄、課后作業和實踐操作等都應該納入到評價體系之中。這樣對授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提前做好規劃,進行統籌安排,尊重關注、親近了解學生,詳實記錄教學工作手冊,掌握學生學習動態,不能因為嫌麻煩圖省事,憑印象給學生平時成績,重蹈覆轍回到“一紙試卷定乾坤”的老路子。對于校內外實踐活動,則可以采取教師主導評價和學生相互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這樣更有利于學生與學生之間相互交流,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3.4 共建校地教學團隊,打造時代特色課程

大力發展職業教育20年以來,各類高等職業院校專業課程改革成效顯著,人文素養教育課程改革卻不甚理想,地域文化融入高職大學語文教學的改革除了政策的給力,更重要的是教學軟件和硬件的支持。教學資源缺乏,教學師資力量不夠,可以實行校企合作、校地協同,構建多元融合的教學團隊,讓學校資源和地方文化資源形成合力,共同促進地域文化的發展與創新。比如與當地企業、地方文化館、博物館合作,共建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定期聘請企業能手、地方文化專家來校進行知識講座,交流研討,更加高效推進地域文化教學,共同打造特色高職大學語文課程。校企合作、校地協同的合作方式能夠增強學生對地域文化的興趣和高度的認同,進一步提升學生綜合素養,從而更好地為地方培養復合型適用型的人才。

與普通高等院校相比,高等職業院校重在技能型、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為促進職業院校人才培養,我國每年都要舉辦一屆全國性職業院校學生綜合技能大賽活動,這一舉措無疑對職業院校教育教學活動充實了無限的活力,從校賽、市賽的選拔,到省賽、國賽的競爭,給職業院校師生的發展都帶來了極大的利好??吹骄W上有一則新聞提到江蘇某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在語文學習與應用能力比賽競賽中喜獲佳績,作為職業院校公共基礎課的教師頗有感觸,這樣的活動應該要多多開展,職業院校學生在高等院校學生中幾近一半,如果本民族語言、本地域的文化不學好,何來文化自信? 談何文化自強?

基于專業特點的原因,當前大學語文教師對當地優秀地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但普遍表現為博而不深,尤其是對于地域文化的起源與發展、內涵與外延掌握得不是很透徹。因此,教師要有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加強學習,打好自身的文化根基,培養自身的優秀文化素養,提升文化自信的底氣。每一位大學語文教師都要具備發展的眼光、敏銳的洞察力,與時俱進,時刻關注世界最新文化與文學潮流的變化,始終站在世界文化領域的最前沿,以充分的文化自信引領年青一代。民間諺語“師高弟子強”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4 結語

文化自信是文化自強的根基,文化自強是文化建設的宗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需要高度的文化自信。文化與教育密不可分,學校教育肩負傳承優秀文化、延續民族血脈的任務。在高職大學語文課程中融入地域文化是弘揚和發展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效途徑,是貫徹執行總書記文化自信自強創新理論的有力舉措。任何改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牢記初心,砥礪前行。希望高職大學語文課程的發展能借好“文化自信自強”的東風,進一步縱深完善教學改革,統籌規劃,充分發力,將地域文化植入課程教學,強化文化傳承與自信,推動課程目標和社會效益的充分達成,讓高職大學語文課堂煥發無限生機[7]。

猜你喜歡
大學語文語文課程院校
大學語文創新教學初探
山西省2018年專升本選拔考試 大學語文
大學語文教學模式探析
大學語文課程的“思化”品質認識
項目教學法在小學語文課程中的應用
語文課程改革深化中的學校擔當
高中語文課程應該更加貼近生活
大學語文教學的人文性探索
院校傳真
院校傳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