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院校園林專業網絡課程建設現狀分析
——以安徽省為例

2023-02-06 19:30姚俠妹偶春耿秀婷丁曉浩
遵義師范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園林院校專業

姚俠妹,偶春,楊 圓,耿秀婷,丁曉浩

(1.安徽建筑大學建筑與規劃學院,安徽 合肥 230601;2.阜陽師范大學生物與食品工程學院,安徽 阜陽 236037)

當前,網絡課程規模大、受眾廣、課程內容精良、服務支持多樣,為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彌補傳統課堂教學不足提供了資源[1]。高等院校不同的專業課程利用多種網絡應用平臺建設了眾多優秀的線上學習課程,在課程形態、課程類型、課程功能,以及服務對象等方面發生了重大變化[2],但歸根結底都是為了學習者更方便、更快捷、更全面地進行學習。地方院校園林專業網絡課程建設拓展了園林專業教學的時間性和空間性,讓園林專業的學生能夠隨時隨地進行線上學習,師生間互動交流增多,學習和教學成效得到一定的提升[3,4]。當前,如何利用已有教學資源建設符合地方院校自身特色且受學生喜愛的網絡課程,是地方院校園林專業教師團隊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中需要深入思考的課題。

基于此,為深入貫徹OBE教育教學理念在地方院校園林專業網絡課程中的應用,以及厘清網絡課程后期建設的基本思路與建設方向,文章以安徽省建設有園林專業的地方院校為例,以網絡課程為基礎數據,結合問卷調查,在分析園林專業網絡課程使用和建設情況的基礎上,針對地方院校園林專業網絡課程建設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提出優化建議。以期推動地方院校園林專業網絡課程向全面化、特色化和內涵式方向發展,為深化地方院校園林專業網絡課程教學改革提供新思路。

1 園林專業網絡課程建設概況

目前安徽省設置有園林專業、風景園林專業的本科高校共有12 所。通過相關網絡課程平臺的統計可知,安徽省本科高校在網絡平臺上共建有86 門網絡課程,其中僅有兩門與園林專業相關的網絡課程,分別是2019 年安徽工業大學開設的“建筑設計基礎I”[5]和安慶師范大學開設的“AutoCAD 與課程設計”[6]。通過院校官方網站查詢發現,安徽建筑大學在校內超星爾雅平臺上已開設35 門網絡課程,與園林專業相關的課程為2014 年開設的“畫法幾何與建筑制圖”和2018 年開設的“風景園林植物基礎”[7]。另外,阜陽師范大學在本校網絡教學平臺上共開設有28 門園林專業網絡課程[8],但屬于園林專業教師自制的網絡課程很少,僅有“園林綠地規劃”“園林建筑設計”“花卉學”等5 門自制網絡課程,其他均是引用校外網絡課程資源。

2 研究設計

2.1 問卷調查對象

本次調查主要以安徽省地方院校園林專業的學生為調查對象,包括安徽農業大學、黃山學院、阜陽師范大學。

2.2 問卷內容與調查形式

問卷調查內容主要包括園林專業教師網絡課程建設情況、學生基本信息,以及學生對于園林專業網絡課程的認知情況、態度情況、使用情況等方面[9],并利用SPSSAU在線分析軟件進行分類匯總和交叉分析,針對師生在園林專業網絡課程教學及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優化建議。本次調查利用“問卷星”平臺進行問卷設計與發放問卷,回收問卷271份,有效問卷271 份,有效率為100%。

3 研究結果與分析

3.1 學生參與園林專業網絡課程學習情況

3.1.1 認知情況

利用SPSSAU統計軟件,分別對不同年級、不同性別的學生對于網絡課程的認知情況數據進行交叉分析得知:不同年級學生對于網絡課程的認知情況呈現0.01 水平顯著差異(=0.003<0.01),而且相對于低年級的學生而言,大三大四學生對網絡課程了解人數較多。這是因為:高年級學生接觸網絡課程次數和專業課程學習的門數比低年級學生要多,導致不同年級學生對于網絡課程的認知情況出現一定差異;不同性別學生對于網絡課程認知情況無顯著差異(>0.05)。

3.1.2 態度情況

從學習態度的角度對調研數據進行分析可知,不同年級學生對于園林專業網絡課程建設的態度呈現0.05 水平顯著差異(=0.026<0.05),相對于大一大二學生而言,高年級學生支持網絡課程建設的人數較多。調查結果顯示:支持選用網絡課程進行學習的原因集中在“視頻欣賞可以增加學生對于設計類課程的感性認識”(66.05%)、“工程類課程教學更加直觀生動”(53.14%)、“可在線互動交流,時空靈活自由”(59.78%)三個方面;不選用的原因主要是“設計繪圖類學習任務加重”(42.80%)、“一些實踐類課程如施工、工程制圖等網絡課程無法開展”(65.68%);不同性別學生對于園林專業網絡課程學習態度情況無顯著差異(>0.05)。

3.1.3 使用情況

(1)動機

在運用網絡課程進行學習的動機方面,不同年級之間無差異。大多數學生參與園林專業網絡課程的動機是為了更好地“加強專業課學習,提升設計繪圖能力”(69.37%)、“拓寬專業課知識面,為實踐技能奠定基礎”(67.53%)、“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修滿學分,獲得成績”(59.04%)。認為園林專業網絡課程能夠對自己學習“有幫助,有一定效果”的占56.83%,“大部分能解決學習中的疑難問題”的占43.17%。這說明學生對于園林專業網絡課程的功能特點是比較了解和認可的。

(2)滿意度評價

問卷統計發現,93.73%的學生對于園林專業網絡課程表示滿意,這反映了網絡教學效果和建設成效較好,學生學習也得到了有效的幫助和提升。認為“專業課講解視頻”(66.79%)、“PPT 課件”(52.77%)、“案例資源庫”(50.18%)、“在線測試作業”(46.49%)對學習專業課程幫助較大,說明學生對于網絡資源的利用率較好,專業課學習態度認真。采用交叉分析方法對不同年級、不同性別學生進行滿意度評價分析得知,不同年級、不同性別學生的選擇無顯著差異(>0.05)。

(3)喜好與期望

學生是網絡課程的主要參與者,因此掌握他們對網絡課程資源的喜好與期望,利于有針對性地對網絡課程建設方法進行改進。對于“喜好與期望”的調查主要包括期望設置科目、每一門課程視頻片段時長、對課程資源的興趣點等方面。通過調查發現,學生對于園林專業采用網絡教學所期望設置的課程集中在“園林規劃設計類”(69.00%)、“園林植物類”(63.84%)和“園林建筑類”(57.93%),主要原因是對于其中“課程學習的PPT、圖片、視頻”感興趣(71.96%),而對于“老師發布的課堂任務”(47.97%)、“有關園林的前沿熱點”(43.91%)等方面興趣度不高。這說明,大多數學生對專業課的學習局限于書本知識,學習主動性不高,對于園林行業熱點知識關注度不夠。

3.2 存在的問題

3.2.1 網絡課程建設數量和種類較少,實踐類課程投入比例低

由前述可知,安徽省地方院校園林專業網絡課程建設呈現網絡教學資源分布不均情況,主要體現在設計與施工類網絡課程上,加上教師已開設的園林專業網絡課程種類與數量較少、資源相對匱乏、教師的學歷層次較低、線上課程教學能力不足等現狀,說明我省地方院校在網絡課程建設方面的投入力度不夠。截至2020 年,在中國大學MOOC 平臺上具有與園林專業相關的網絡課程共159 門[10]。經統計發現,園林工程實踐類的網絡課程(10.26%)相對于園林植物(39.75%)、園林規劃設計(31.59%)等課程的數量和門類來說都相對較少。園林專業是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園林設計和工程實踐都是該專業非常重要的專業課程,如果學校和教師在實踐類課程方面的投入比例較低,加上實驗設備和器材不足,造成教學資源分配不均,勢必會導致學生重理論輕實踐。

3.2.2 學生參與網絡課程學習的主動性有待提高

通過問卷調查分析可知,園林專業學生多數是在教師的監督下學習并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對于學習網絡課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不高。盡管大多數學生支持園林專業網絡課程建設,并且對園林專業網絡課程中的教學資源也感興趣,但是對于學生自身來說,如果學習主動性不高,就無法實現網絡課程建設的核心目的。雖然大多數網絡課程對學生學習的時間和提交學習成果的時間都設置了截止日期,但由于監管力度不夠,大多在臨近截止時間才突擊學習、提交課后作業。而且學生的學習是在老師監督與要求下的被動學習,這樣的學習,其效果不好、質量也不高。

3.2.3 設計類網絡課程任務虛擬化,優秀項目設計案例少

雖然園林專業設計類的網絡課程在線上設置了課程設計任務大作業,但是課程設計任務大多來自教師直接發布的設計任務書,多為虛擬化設計,與工程實踐聯系不夠緊密,當地優秀項目設計案例少,導致學生很少親身體會設計任務書中的真實環境,對實際項目場地情況并不熟悉。因此,學生對于設計任務中出現的現實問題,很少能給出較好的解決方案,主要體現在場地規劃與空間尺度感方面。另外,大多數設計類網絡課程沒有充分發揮網絡平臺優勢整合國內外知名的優秀實踐設計作品,以及通過圖文并茂的PPT文件、視頻記錄的方式導入線上課程,供學生在課下根據課程設計實踐需要最大限度地彌補地方院校受地域限制和課堂教學時間有限造成的不利影響。

3.2.4 網絡課程尚未建立嚴格的答疑制度和定期反饋機制

調查發現,安徽省地方院校園林專業的網絡課程,雖然設置了課后答疑及在線討論環節,但是隨機性比較高,教師和學生的使用率較低。學生大多在教學考核評價結束時間臨近時,才會在課后答疑及討論環節中向教師提出疑問,等待教師答疑。另外,學校對于學生反饋意見基本上是“結課制”,沒有根據不同的學習階段定期進行教學反饋,導致多數園林專業的網絡課程教學情況以及學生學習網絡課程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反饋不及時。

4 優化建議

4.1 加強實踐類網絡課程建設,創新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

目前,園林專業網絡課程大多呈現“重理論輕實踐”現象,課程資源類別分布不均,尤其是園林施工、工程類、園林建筑類的課程建設相對較少,導致園林專業學生缺乏工程實踐操作能力。另外,學校、教師的引導與投入對于學生學習的影響也很大。因此,學校應該制定相應的措施來激勵教師開設網絡課程,加大園林施工、工程類網絡課程建設的投入比例,以彌補地方院校教學資源的不足。比如,教師通過真人視頻親身示范網絡教學或在網絡課程中播放工程實踐案例視頻,供學生課后線上學習,結合工程理論與線下實踐,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同時,在進行設計實踐類網絡課程教學時,不能局限于二維平面的教學,更要注重培養學生對園林空間的認識,培養學生設計、空間一體化的思維能力。采用線上線下混合的方式進行課程實踐設計,強化鍛煉學生的軟件設計建模能力,加深其對園林空間的認知。結合園林工程、植物造景等多門學科交叉思考,在深入剖析已建成優秀園林設計案例基礎上,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提高學生學習網絡課程的積極性。

4.2 建設專業知識網絡平臺,定期反饋教學與學習效果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深入發展,師生之間的交流已不局限于線下的課堂交流,還應利用好線上學習平臺進行學習交流。對于地方院校園林專業的學生來說,在實踐過程中會經常遇到一些專業性問題,如果教學資源相對匱乏、教學內容較陳舊,就會產生一些課程內容解決不了的問題。面對學生遇到的疑難問題,需要教師建設一個專業知識網絡共享平臺,這樣學生就可以把遇到的專業性理論與實踐問題,如園林設計中用繪圖軟件制圖的問題、植物類的問題、工程實踐操作的問題發布于網絡平臺,供師生共同探討解決辦法,實現雙向進步。有助于拓寬學生的專業知識面,提高實踐設計能力與教學效果。另外,對于每學期一次的“結課制”反饋機制,學校應該設置定期、分階段反饋機制。這樣更加有利于學校、教師了解學生的實時學習情況與學習需求,便于教師及時對網絡課程作出有針對性的改進優化,提高教學效果。

4.3 借鑒其他院校成功經驗,突出網絡課程地方特色

網絡課程建設不能閉門造車,應該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問題,要積極推動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深度融合,推動信息化教學改革和教學過程管理,提升教師教育技術應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學水平[11]。由于地方院校園林專業的一些教師存在學歷層次較低、教學能力不夠、資源有限等方面的問題,導致地方院校園林專業網絡課程建設相對滯后,學校應針對這些問題作出相應的改進。如定期組織園林教師交流學習;借鑒其他院校網絡課程建設經驗,融入本校園林專業網絡課程建設;同時突出辦學特色,如將當地的特色植物融入園林植物類網絡課程建設。對于當地優秀的工程設計和施工項目案例資源的匱乏以及教學內容陳舊的問題,教師可以定期在一些公眾號或網絡平臺上搜集更多優秀案例,讓學生學習不同實踐案例的特色設計方法,拓展思維能力進行創新設計,提高學習效率。

4.4 加強網絡硬件配套設施建設,引入優質線上實踐類教學資源

網絡硬件配套設施建設如網絡、教學設備等是保證網絡課程建設的基本條件之一,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教師是否能正常開展教學以及學生能否正常在線學習。另外,由于網絡課程平臺系統操作較為復雜,一部分教師和學生操作存在一定的困難,其便捷性也有待進一步改進。因此,學校要及時做好園林專業網絡課程的軟硬件配套設施建設,加強后期網絡平臺過程化管理,提高校園網絡、多媒體與學校教學平臺運行的穩定性,以及操作的便捷性。地方院校受發展水平所限,園林專業的實踐教學沒有充分開展,要在短期內大量增設實踐教學場地是不現實的。因此,地方院校應充分發揮網絡平臺優勢,積極引入其他院校的線上實踐類網絡課程資源來彌補不足,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促進學生專業發展。

猜你喜歡
園林院校專業
一句話惹毛一個專業
清代園林初探
古代園林里的“美人”
專業降噪很簡單!
專業化解醫療糾紛
和千年園林的今世之約
雪中園林的七個片段
更聚焦、更深入、更專業的數據分析
院校傳真
院校傳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