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學旅行課程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實踐

2023-02-06 05:31山東省青島第六十八中學王海濤
天津教育 2023年34期
關鍵詞:研學旅行學科

■山東省青島第六十八中學 王海濤

在高中地理學科的研學旅行課程中,以實踐活動促進學生對地理知識和問題的深層次理解,并逐步激發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從而實現全面發展的教育目標。高中地理教師設計研學旅行等實踐活動時,需要將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主動參與研學旅行路線設計等環節的過程中深入理解地理實踐力和地理思維等素養目標。

一、研學旅行課程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一)促進跨學科整合與應用

在高中地理學科課堂教學活動中,地理實踐力等核心素養目標集中體現在研學旅行課程等社會實踐活動中,并有效促進跨學科教學資源整合和實踐應用,凸顯高中生在地理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將地理學科與其他學科領域進行融合,需要從跨學科的交叉學習和綜合應用目標入手,將地理課堂與其他學科的教學內容進行融合性設計,還可以在大單元整體教學框架的基礎上創新滲透跨學科知識點或者素養目標。地理知識與其他學科知識的滲透融合非??简灨咧猩诰C合實踐活動中的主體意識,教師則需要從交叉學習、智慧課堂、翻轉課堂等新型教學模式入手,有效引導學生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研學旅行課程的主題內容和路線設計等前期準備工作是凸顯學生主體地位的關鍵,教師需要以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力為目標,對地形地貌等地理知識點、歷史時代背景、社會問題等交叉學習資源進行創新整合。

(二)培養社會責任感

在高中地理學科的研學旅行課程中,高中生在真實環境中所感受到的地理知識非常關鍵,是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的重要教學資源,在規劃設計研學旅行路線和主題目標的過程中,教師則可以從學生容易忽略的人文地理和自然環境問題入手,引導學生參與環境保護、生態資源調查以及可持續發展的社會實踐項目。在強化高中生地理實踐力的過程中,教師能夠在研學旅行課程中生動直觀地展現地理環境中潛在的問題,引導學生從人類活動、社會發展等層面進行實踐探究和社會調研,從理性思維和批判性思維等多個角度客觀評估地理環境變化監測與保護工作的重要性。在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的過程中,教師不能忽略研學旅行課程中學生的所見所感,因此需要在設計研學路線時以調動學生的多重感官為導向,對學生觀察到的地理現象和環境問題進行理性推斷,引導學生從真實的地理環境調研結果中探知環境保護的必要性。

(三)培養地理思維和空間意識

在高中地理學科的研學旅行課程中,教師需要重點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和空間意識,可以從區域發展現象中探知地理知識。在研學旅行課程的不同路線中,教師需要重點關注學生的觀察記錄過程與結果,并對地理現象和空間關系中體現的地理知識點、概念方法、數據圖表進行關聯分析。教師要以學生為中心,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實地體驗地理環境的差異,并結合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區域發展、歷史沿革等層面上的知識概念,逐步增強高中生對地理空間的感知,提高其理解能力。高中生在實地考察地理現象本質和原理的過程中,會結合以往學習經驗和探究分析方法,對地理空間基本要素、知識概念和本質原因進行綜合分析。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和空間意識,需要以具象化的研學旅行活動為載體,重點關注學生對地理現象和環境問題的獨特解讀視角,尊重學生差異,從而激發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和研學旅行活動參與的積極性。

(四)培養地理實踐力

在高中地理學科的研學旅行課程中,培養地理實踐力會集中體現在運用地理知識和技能層面上。學生在真實環境中對地理問題的發現能力、分析能力和解決能力是地理思維的重要體現形式,地理實踐力的實際培養效果會體現在研學旅行活動中。研學旅行課程是高中地理學科非常重要的實踐教學模式,能夠在融合基礎理論和實踐應用模式的過程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將學生發現的問題、地理現象和環境作為研學旅行活動的主要內容。在創新設計研學旅行課程內容的過程中,高中生所表現出來的地理實踐力需要以真實情境和地理環境為載體,客觀解讀地理現象與問題之間的關系,將地理知識和技能體現在實際問題解決環節,從中探知地理學科知識體系的內在關聯。通過研學旅行課程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力,并客觀分析研學旅行路線和學生的所見所感,師生需要將實踐問題的探究和學習成果進行展示和評價總結。

二、高中地理教學中融入研學旅行課程的實踐策略

(一)融入地理活動方案,凸顯地理學科特色

研學旅行是學生整體參與的有目的、有規劃、有安排的課外實踐學習活動。在研學旅行過程中,應該以班級或年級為單位進行集體活動,由教師親自帶隊明確學習主題以及課程對象,利用親手做、做中學的方式,通過旅行的模式來學習地理知識。出于安全等綜合因素的考量,教師經常會委托旅行社組織研學旅行,雖然這樣在一定程度上確保了學生的人身安全以及研學旅行路線,但是由于地理教師沒有實際參與研學旅行環節設計,導致研學旅行變成旅游或者綜合實踐,缺乏地理知識學習深度以及針對性,同時喪失了與課堂教學的有機融合。所以在研學活動正式開始之前,教師應該充分根據相關知識以及教學內容設計地理活動方案,充分體現地理學科的特色。

例如,在“地殼的運動和變化”一課教學中,本課的主要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明確內外力作用的表現形式,以及對地球表面形狀的作用等地理知識。研學旅行能夠讓學生有更多機會接觸不同的地質地貌,所以有必要讓學生提前掌握這部分知識,更好地將教材中的理論知識與研學旅行所經歷的實際場景進行結合,做到學以致用、知行合一。教師可以根據旅行社規劃好的路線,設計一些以地理學科為主題的探究式活動,鼓勵學生通過研學走讀、體驗、記錄、收集資料等形式,總結出一些當地的地理資料,并結合自身學習到的地理知識進行分析。

以部編版高一必修第一冊教材為例,在第四章“地貌”的研學旅行課程中,教師需要將學生在課本中了解到的地貌特點、地貌類型和實地觀察分析方法,立體化地呈現在研學旅行活動中,生動直觀地展示特定區域地貌等地理現象形成的原因,并對其演變規律和時空變化特點進行關聯分析。地殼運動所形成的地貌可以被分類為水平巖層所組成的地貌、傾斜巖層所組成的地貌、褶皺巖層所組成的地貌以及斷層作用形成的地貌,因此教師需要指導學生觀察地貌類型并將記錄結果分享在研學旅行小組內部。在規劃設計研學旅行路線的過程中,并不能完全覆蓋全部地貌類型,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所反饋的實地考察信息和興趣偏好情況,對學生不熟悉的地貌進行研學,才能讓學生加深印象,對不同地貌的形成、作用原理等進行對比分析。

(二)融入專業知識講解,提升知識運用能力

在研學旅行的過程中,學生會接觸到許多自然風光和人文現象,如果學生沒有扎實的地理基礎知識,那么將會浪費這些特殊的地形地貌資源,學生不能很好地理解這些現象以及出現這些現象的原因。所以在研學旅行的過程中,同隊的地理教師或者其他高年級的學長學姐應該適當幫助學生解釋這些問題,讓學生能夠結合觀察到的地理現象體會地理知識的實際運用。地理是一門兼具自然和人文屬性的特殊學科,與人們的日常生活聯系十分密切,在日常生活中處處蘊含著豐富的地理知識。比如,在研學旅行的過程中遇到一塊牡丹石,教師就可以以此為契機進行科普,為學生講解地質運動知識:牡丹石是通過地殼運動形成的,是一種由晶狀體的火山熔石和其他物質經過長年累月的積累而形成的,屬于花崗巖。在真實的情境中解釋地理現象,不僅能夠讓學生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識,夯實基礎,還能夠讓學生對相關的地理現象產生探索欲望,從而增長見識,豐富知識儲備。根據實際現象論證自己學習到的地理知識,推動學生鉆研能力和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在研學旅行過程中,教師應該多穿插一些專業知識講座,充分利用在旅行過程中遇到的一些風俗地貌開闊學生眼界,讓學生對地理知識有更全面的認知,提高學生對地理學習的重視程度。

以部編版高一必修第二冊教材為例,在第三章“產業區位因素”的研學旅行課程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從農業、工業和服務業三大主要產業區位因素及變化規律等研學旅行主題入手,對三大產業之間的作用特點進行關聯分析。高中生在自主研學旅行活動的過程中會被部分實地考察結果所影響,此時教師需要重點關注教材中的知識點在真實研學旅行活動場景中的適用性,并在確定地理現象和問題的過程中掌握地理實踐力、地理思維和時空觀念的運用技巧。在很多農業大省,農業與工業兩大產業的比重高于第三產業,因此需要派遣研學小組對產業區位因素之間的關系進行論證,從實地考察和調研數據中探知產業區位因素對區域經濟發展產生的積極和消極影響。三大產業的動態均衡狀態會直接影響產業區位因素的研學結果準確性和客觀性。

(三)鼓勵學生良好交流,培養多種學習思維

研學旅行與傳統教學課堂不同的特征之一就在于學生有更多時間和空間進行溝通,不僅能夠接觸到更多的地形地貌和人文風光,也能夠結交到更多對地理知識有著探索欲望的同學。為了讓研學旅行物盡其用,教師應該鼓勵學生與旅行中的其他同學進行友好交流,分享研學成果,將自己習得的知識和得到的體驗進行交流,這樣不僅能夠拉近學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收獲更多的友誼,而且能夠豐富學生的經驗,讓學生從其他同學的身上學習到更多學習思維和學習方式。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站在地理學的角度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將研學成果與教材內容相結合,提高學生對地理學習的興趣,讓學生體會到地理知識的生活性和適用性。

仍然以“地殼的運動和變化”一課為例,教師可以讓去過桂林的學生分享蘆笛巖內部的喀斯特地貌景觀,然后結合本課知識,為學生講解外力對地表形態塑造的影響。展示的過程中不僅能夠呈現地理知識與實踐的深度融合,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地理學科核心素養以及綜合實踐能力。在學生學有余力的情況下,教師還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的旅行收獲繪制相關地圖,在地圖上標注相關自然風光以及地形地貌,將地理學科知識滲透到研學旅行中,充分培養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以及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將復雜的地理知識更直觀地呈現在學生眼前。

(四)以生為本,完善研學旅行課程評價機制

在高中地理學科課堂教學活動中,地理實踐力、地理思維和時空觀念等學科核心素養是構建研學旅行模式的關鍵,需要在單元整體教學框架的基礎上,將教學設計、教學實施與教學評價環節有機融合在一起。以生為本是踐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目標,教師在與學生共同規劃設計研學旅行課程和實踐活動模式的過程中,要重點關注不同小組學生所反饋的意見和建議,并了解學生的真實學習需求。以生為本,逐步完善地理學科研學旅行課程評價機制,需要從綜合評價方法、自我評價、小組互評、教師評價與指導等基本內容入手,逐步形成多元化的研學旅行課程評價考核體系。研學旅行能夠凸顯地理實踐力的重要性,教師需要在研學旅行路線設計等環節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在自評互評環節中的主觀感受。

以部編版高三選擇性必修第三冊教材為例,在第一章“自然環境與人類社會”的研學旅行課程中,教師指導學生從自然環境的服務功能、自然資源及其利用方式、環境問題及其危害三個主要維度,從真實的研學旅行場景中意識到環境問題的嚴重性,并結合研學旅行區域內的現存問題以及解決策略探知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必要性。教師需要在研學旅行課程中積極構建多元化的教學評價機制,并鼓勵學生在自評和小組互評環節,從已經發現的問題和可能未被發現的問題中探知地理實踐力以及地理思維的具體應用方法。高中生在掌握研學旅行課程目標和規律的過程中,能夠在評價環節意識到地理學科知識的實際應用價值。

三、結語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學習地理知識,教師要鼓勵學生走進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人文風光和地形地貌,結合自己學習過的地理知識進行探索,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發展地理核心素養。

猜你喜歡
研學旅行學科
【學科新書導覽】
研學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學是最美的相遇
土木工程學科簡介
把研學從省內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國外
研學之旅
“超學科”來啦
不可能旅行
小黑的旅行
論新形勢下統一戰線學學科在統戰工作實踐中的創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