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形成邏輯探析
--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和合”理念為視角

2023-02-07 01:15吳傳毅
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法治法律

吳傳毅

(中共湖南省委黨校,長沙 410006)

習近平法治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科學指南和根本遵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和合”理念為特征,旨在把相同事物融合在一起,發揮各自的長處和優點,克服單一個體存在的不足和缺陷,使之達到最佳組合狀況。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和合”理念為視角,探討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形成邏輯,對深入闡釋這一偉大思想具有一定的啟發價值。

一、習近平法治思想注重多方面吸收

以“和合”理念為特征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注重多方面吸收。宋明理學就是在吸收了儒學、道教、佛教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佛教源于印度,兩漢時期傳入中國,因其哲理部分與儒家、道家學說互相影響,轉而發展成為中華民族的宗教之一。佛教與中華傳統文化相融合而形成的禪宗,成為中國本土文化的重要部分。習近平法治思想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馬克思主義鑄就了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根”和“魂”。同時,這一思想也彰顯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和合”理念,實現了多方面的思想和理念吸收。

(一)吸收了新民主主義革命以來的法治理論與實踐成果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深刻總結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成功經驗和深刻教訓作出的重大抉擇。我們黨對依法治國問題的認識經歷了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們黨在廢除舊法統的同時,積極運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根據地法制建設的成功經驗,抓緊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初步奠定了社會主義法治的基礎”,“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把依法治國確定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把依法執政確定為黨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8從新民主主義革命以來,中國共產黨對法治建設進行了艱辛的探索,不斷深化對法治建設的認識,推動了法治建設不斷前行。這些理論與實踐成果被習近平法治思想所充分吸收并得到不斷豐富和發展。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人在根據地和解放區為了保護紅色政權,積極開展法治建設,涉及土地、婚姻、刑事、民事、經濟等方面的法律,創造了馬錫五審判方式。新中國成立前夕,中國共產黨徹底廢除了維護國民黨政權的“六法全書”和偽法統,目的是建立服務于人民民主專政的新的法律體系和新的法統。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創造性地制定了《共同綱領》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實行社會主義新的國家制度、人民民主專政新的國體、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新的政體、單一制新的國家結構形式、民主集中制新的國家組織原則。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中國共產黨創造性提出了民主必須法制化制度化的重要理念,提出了為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法制,必須使民主制度化、法制化。民主與法制是一體兩面,民主為法制奠定基礎,法制為民主提供保障。沒有民主的法制就會變成專制,沒有法制的民主就可能演變成民粹主義,而民粹主義甚至可能危及國家安全、執政安全。實踐中必須處理好法律與政策的關系。政策具有現時性,法律具有長期性,政策成熟后需要長期執行的就需要上升為法律,進而讓全體社會成員一體遵行。同時,制度具有根本性、穩定性和全局性等特性,實現用制度來管人管事。這一時期通過全面開展全民法制教育,樹立全民法治意識,為法治建設奠定堅實的社會基礎。黨的十四大創造性地提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目標。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偉大創造,實現了“兩條腿”走路,既發揮了市場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改為決定性作用),又發揮了政府的積極作用,推動政府在宏觀經濟、產業經濟、區域經濟等領域積極有為。圍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黨和國家加快出臺了市場主體、市場運行、宏觀調控、社會保障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大力推進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把我國經濟帶入高速發展的快車道。1997 年,黨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方略。在這個階段,加快了行政法治建設的步伐,出臺了關于行政組織、行政權運行、行政權監督、行政救濟等方面的法律法規,有效規范了行政權力,保障了相對人的權益,促進了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由此可見,新民主主義革命以來的法治理論與實踐成果很好地被習近平法治思想所吸收。

(二)吸收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法治理論成果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古代法制蘊含著十分豐富的智慧和資源,中華法系在世界幾大法系中獨樹一幟。要注意研究我國古代法制傳統和成敗得失,挖掘和傳承中華法律文化精華,汲取營養、擇善而用?!薄?〕32習近平法治思想吸收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法治理論成果,展現出強大的歷史延展性和時代生命力,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注重道德對治國理政的作用。儒家強調以德治國,注重官德修養,要求官員率先垂范,為此建構起了我國古代的官員道德修養體系。一是慎為官德之要。慎獨是官德修養的最高境界。慎獨指的是在無人監督的情況下,憑自覺按照道德要求行事。慎獨包括慎欲、慎微、慎權、慎嗜好、慎言行、慎始終等內容。二是公為官德之本?!袄舨晃肺釃蓝肺崃?;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廉則吏不敢慢,公則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①,意在以天下為己任、為人民謀福祉是“大丈夫”“真男人”,為“公”則有大志,為“私”則會陷入貪婪的泥淖。三是廉為官德之基。廉即廉潔自律、潔身自好,不取不義之財、不貪不義之利。官者是否清廉,不能只“聽其言信其行”,而應做到“聽其言觀其行”。四是學為官德之需?!皩W者非必為仕,而仕者必如學”②,目的是告誡官員,要當個好官,就必須堅持學習,將讀書作為一個人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達到“朝聞道,夕死可矣”③的境界。儒家注重官德修養對于樹立社會風尚和治國理政不無積極作用,即便在崇尚法治建設的今天仍然需要以道德作基礎,離開道德基礎,法律在適用過程中就可能劍走偏鋒、不始而終。

2.注重成文法法典化的建設。早在公元前407 年就誕生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比較系統的封建成文法典《法經》,遠早于世界其他各國。漢唐時期我國形成了比較完備的法典。法家認為,法律是治國理政的依據,是人們必須遵守的行為規范,法律應當以成文的形式出現,即必須“布之于眾”。法典化是成文法的最高形式,即按照一定的方式把相同部門的法律法規編纂成冊,盡可能將某一方面的現行法律規范全部集中在一個規范性文件中,并按一定方式組合編排,使之成為從某些基本原則出發,具有內在聯系的統一整體。法典化有利于消除法律法規相互之間的矛盾和沖突,法典化的過程也就是法律創造的過程。制定成文法典既有利于彰顯法治理念和精神,又有利于法律的規范適用。唐朝的《永徽律疏》是當時最具影響力的成文法典,它在整個中國法律制度發展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在世界法制史上獨樹一幟。此外,清朝的《大清律令》在當時也是極具影響力的成文法典之一。

3.注重法律適用的平等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特別主張“法家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于法”④,反對在“法令”之外講仁愛、道德?!俄n非子·八說》中講道,“明其法禁,察其謀計。法明則內無變亂之患,計得則外無死虜之禍。故存國者,非仁義也”。法家認為,“任法而治”需要排除一切人為因素,以免“人存政舉,人亡政息”,正所謂“廢常上賢則亂,舍法任智則危。故曰:上法而不上賢”⑤。法家還認為,法一旦頒布生效,就必須“官不私親,法不遺愛”,君臣要“任法去私”?!胺ā笔且幏度藗冃袨榈慕y一標準,乃“尺寸也,繩墨也,規矩也,衡石也,斗斛也,角量也,謂之法”⑥。這些都形象說明了“法”的客觀性和穩定性,法律在適用過程中不得因人的主觀因素不同而發生變化,對任何人都應一視同仁。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1〕11“民惟邦本,本固邦寧”〔2〕379“樹立憲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3〕186等都體現出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法治理念直接或間接的借鑒和吸收。

(三)吸收了人類法治文明的有益成果

法治是近代以來最主要的社會規范和治國理政最有效的形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法治是人類文明的重要成果之一,法治的精髓和要旨對于各國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具有普遍意義,我們要學習借鑒世界上優秀的法治文明成果?!薄?〕118習近平法治思想充分吸收了人類法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法治對市場經濟的保障作用。市場經濟是迄今為止人類最為有效的經濟形式。相對于計劃經濟而言,市場經濟對社會資源進行了有效調節。計劃經濟體制要實現精準掌握供給與需求的平衡狀況必然會受到客觀條件的限制,計劃制定者、物質調配者難免會受到諸多主觀因素的限制,靠人來調節供給與需求的關系,很大程度上抑制了生產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市場經濟則允許和鼓勵人們追求個人利益,以個人利益帶動實現國家利益和社會利益,極大激發了人們創造財富的能動性。但是,市場經濟離不開法治的保障,沒有法治為市場行為設定邊界和方式,市場主體在逐利的過程中就可能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演變成狼與狼之間的關系,社會就會上演叢林法則。所以,市場經濟與法治相伴而生,市場經濟釋放了社會活力,而法治則帶來了健康的社會秩序。從一定意義上講,經濟發展靠市場,社會治理靠法治。

二是法治對治國理政的保障作用。法治對治國理政的保障作用有多方面的表現:首先表現為法律體現了社會成員的共同意志。共同意志高于個體意志。所以,任何人都不能凌駕于法律之上,都必須遵守法律。為了促使人們遵守法律,國家建立了專門的法律機關以保證法律的實施。其次表現為法律平衡了社會各利益階層的意志。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人們的利益關系越來越復雜,為平衡社會不同的利益訴求以及處理復雜的社會矛盾,人類選擇了法治。從這個意義上講,法治是社會各階層利益妥協的產物。再次表現為法治對社會秩序的調整。任何社會都需要建立健康的秩序,而法律通過規范人們行為和調整社會關系,從而建立起健康的秩序。

三是法治對人民權益的保障作用。近代資本主義法治是在反對封建專權的斗爭中產生的。從近代資本主義法治產生過程來看,法治的出現是為了限制專權,保障資產階級的利益。然而,社會主義法治則是為了實現對人民權利的保障。馬克思指出:“法典就是人民自由的圣經?!薄?〕列寧指出:“憲法就是一張寫著人民權利的紙?!薄?〕近現代憲法的核心內容體現為兩個方面,一是規定公民的基本權利,二是規定國家機構的組成。規定公民基本權利和國家機構的組成,目的是防止政府任性和專橫,由于憲法事先把人民基本權利和國家機構確定下來,就可以防止政府踐踏公民的基本權利,抑或隨心所欲地增加或減少國家機構。這些重要的法治理論成果被習近平法治思想充分吸收。

二、習近平法治思想注重多維度發力

以“和合”理念為特征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注重多維度發力。先秦時期的諸子百家,就是從各個不同維度探索治國理政的方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注重多維度發力,從而使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并在歷史發展過程中獲得生機和活力。習近平法治思想彰顯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和合”理念,注重從多維度發力匯聚法治力量、提升法治效能。

(一)注重法治與德治雙重發力

必須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內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規范社會行為、維護社會秩序的作用?!薄?〕29法德并舉,事實上是發揮法律和道德的雙重力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兼容并蓄,也表現為法治與德治的雙重發力。習近平法治思想既注重法治體系構建,也注重德治體系構建。法治與德治側重點不一樣,法治主要關注人們的外在行為,德治既關注人們的外在行為,又關注人們的內心世界。儒家強調以德治國,注重官德修養,強調官員率先垂范作用的發揮。儒家觀點認為德教才能昌明,即只有實行德教,才能興盛發達?,F代社會崇尚法治,但單一的法治有很大的局限性。在人類歷史長河中,忽視德治常常導致對法律的簡單機械運用,從而陷入法條主義泥淖。法律語言與生活語言一樣,都具有一定的語境,把法條與社會倡導的道德體系聯系起來,才有利于人們準確地理解法律和適應法律。因此,通過法律和道德雙重維度的構建,則能夠達到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效果。習近平法治思想“既重視發揮法律對人們行為的規范作用,又重視發揮道德教化作用,實現法治與德治相輔相成、相得益彰”〔7〕。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既是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祖先留給我們的政治智慧。注重法治與德治的相互作用,不僅是中國共產黨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也是中國共產黨對治國理政規律的深刻把握。

(二)注重法治建設全鏈條發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準確把握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重點任務,著力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薄?〕120習近平法治思想注重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等各個領域的建設??茖W立法“已經不是有沒有,而是好不好、管用不管用、能不能解決實際問題”〔1〕43;嚴格執法就是堅持一把尺子量到底,如果執法標準不統一,就會影響法律的權威;公正司法指的是司法過程和結果都必須體現公平正義的價值追求;司法公正包括實體公正和程序公正,實體公正是司法公正的根本目標,程序公正是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全民守法不但要求全體中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且要求一切在華的外國人、外國公司企業等都要遵守中國憲法和法律。

法治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所謂系統工程是指對系統的組成要素、組織結構、控制機構等進行分析研究,通過運用各種組織管理技術,使整體與局部之間的關系協調和相互配合,從而實現總體的最優運行。如果缺乏系統思維,就會影響法治建設的整體效果,抑或造成法治成效相互抵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3〕4。就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三者關系而言,依法治國是目標,依法執政是關鍵,依法行政是重點;就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三者關系而言,法治國家是目標,法治政府是主體,法治社會是基礎。正是基于這一認識,推進法治建設就必須抓住法治政府這個“牛鼻子”,必須對政府實行權力清單制度,以規范政府權力運行,讓政府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接受社會監督。

(三)注重法治改革上下發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要于法有據,但也不能因為現行法律規定就不敢越雷池一步,那是無法推進改革的,正所謂‘茍利于民不必法古,茍周于事不必循舊’?!薄?〕51

法治建設的上下聯動指的是既要做好頂層設計,又要注重基層組織的創新。法治建設不能沒有頂層設計,有些體制機制問題地方政府解決不了,但法治建設又離不開基層組織的創新,法律賦予了基層組織“摸著石頭過河”的創新探索職能。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改革與立法的深刻闡述包括多層含義:一是重大改革于法有據。改革不能突破紅線和底線,否則就不是改革,而是對根基的動搖、對政治方向的改變。二是對被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改革經驗要及時上升為法律。例如,1988 年對現行憲法的修改,明確規定“土地的使用權可以依照法律的規定轉讓”。1980 年,黨中央在深圳等地設立了經濟特區,賦予土地相對靈活的政策。深圳市積極探索土地的轉讓,從而把一個小漁村建設成為現代化國際化大都市。三是對還需要先行先試的改革,按照法定程序作出授權,對不適應改革要求的法律法規及時廢除。例如,1993 年對現行憲法的修改,廢止了“計劃經濟”,代之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規定。這些關于改革與法治關系的闡述,其實質就是體現了法治改革的上下發力的互動特征。

三、習近平法治思想注重多方位審視

以“和合”理念為特征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注重多方位審視,實現了從他律到自律、從私德教育到公德教育、從家庭教育到學校教育等多方面審視,從而使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具自我反思與自我檢審的功能。習近平法治思想彰顯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和合”理念,注重全方位審視。

(一)注重審視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全過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直面法治建設領域突出問題,回應人民群眾期待,力爭提出對依法治國具有重要意義的改革舉措”〔8〕47,要“反映目前法治工作基本格局,從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四個方面作出工作部署”〔8〕46。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全面審視了法治建設過程中亟待解決的問題,指出立法、執法、司法、法律體制、法律意識、法律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一是立法領域的問題,即立法沒有能夠全面反映客觀規律,沒有能夠完全反映廣大人民的意愿。部門立法存在夾帶私貨、爭權諉責的現象。有的法律法規只是一些綱要性和原則性規定,針對性和可操作性不強,特別是沒有明確法律責任追究機制。二是執法領域的問題?!坝蟹ú灰?、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等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執法體制設置不科學,有的機構有權無責,有的機構有責無權,權責不一致使實踐中出現多頭執法、選擇性執法的現象。三是司法領域的問題。人民群眾對司法滿意度不高,社會反映強烈。四是法律意識和法律觀念層面的問題。一些社會成員法律觀念不強,缺失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自覺,在維權問題上選擇極端方式。五是依法辦事的能力問題。一些官員缺失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存在“法律工具論”等錯誤思想,即把法律當工具,有用則立,無用則棄,致使選擇性執法和彈性執法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把法律當工具還使得民眾迷信熟人、迷信關系。一些精于算計的人通過與執法人建立關系,使熟人減少處罰,甚至是牟取法外利益。與依法辦事相悖的是人治思維、選擇性執法思維、運動式執法思維、釣魚執法思維、暴力執法思維等,這些都嚴重影響了法律的公正性與權威性,需要從立法、執法、司法、守法、法律意識、法律體制等方面全面審視當前法治建設存在的問題。

問題是時代的聲音,發現問題是為了解決問題,找問題就是找“病灶”,“病灶”找到了,就能對癥下藥。人類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因此,正視并解決法治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是法治建設不斷完善、不斷提升的過程。

(二)注重審視國內法治與涉外法治的關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快涉外法治工作戰略布局,協調推進國內治理和國際治理,更好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薄?〕386任何一國的國內法治與涉外法治都會相互作用和影響,處理好它們之間的關系是法治建設的內在要求。涉外法治工作涉及國內法、外國法、國際法等多個領域,涉及面廣,涉及環節多,在國家法治建設和現代化建設中具有重要地位。涉外法治旨在遵循國與國之間平等原則的基礎上,采取雙邊或多邊的協議和措施解決國與國之間的事務,也包括主權國家的海外機構、企業、公民遵守國際法準則、有序參與國際交往、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等問題。當前,在日益復雜的國際環境中,世界各國還面臨如何更好地運用法治方式應對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凌主義,促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等重大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制定了海關法、商檢法、對外貿易法、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出境入境管理法、外商投資法等一系列涉外法律法規,為企業、公民等深入開展國際交流合作提供了法律保障。然而,面對新發展階段我國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新要求,涉外法律法規還存在一些短板。比如,一些領域還面臨無法可依或法規層級較低等現狀,一些領域的法律法規存在籠統、針對性不強等問題,這就需要系統梳理和分析我國涉外法治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抓緊制定急需的涉外法律法規,及時修訂和廢止不適應形勢發展的涉外法律法規,為高水平對外開放保駕護航。近年來,走出國門的企業和公民越來越多,保證企業合規經營、維護企業和公民的安全與利益的客觀訴求越來越強烈。為此,需要運用好法治手段有效維護海外中國機構、企業、公民的合法權益,尤其要加快推進我國法域外適用的法律體系建設,從而在面對一些國家的“長臂管轄”行徑中有效運用法律武器予以應對。

(三)注重審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快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薄?〕4。法治體系既是一個理論體系,又是一個實踐體系,涉及多維度作用的發揮,必須全面進行審視。立法必須反映黨和國家的需要以及人民群眾的需要。當今世界經濟政治具有高度的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維護國家經濟、政治、文化、軍事等領域的安全成為重大戰略任務。隨著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心,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這就需要不斷加大涉外法治建設,以更好維護國家主權以及核心利益。

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是指能夠有效地確保字面上的規范成為實踐行為。法治實施體系是判定法治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法治實施體系涉及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等各個層面,這就必須優化法律部門各相關要素。法治監督體系涉及國家權力機關的監督、行政機關的監督、司法機關的監督、黨的監督、社會監督等方面。法治保障體系包括加強和改進黨的領導、優化法治機構效能、建立高素質的法治工作隊伍、加強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等方面。黨對法治工作領導方式需要進一步改進,立法、執法、司法、法律監督等各大要素的功能需要充分發揮,法治工作隊伍素質需要進一步提高。同時,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推動文化浸潤人心內在作用的有效發揮。對于黨內法規體系建設而言,要不斷健全基礎性黨內法規,制定完備的配套性黨內法規,形成系統全面、運行高效、協調統一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并有效運用黨內法規工作配套機制對其予以保障。

〔注 釋〕

①出自宋代呂本中《管箴》。

②出自戰國荀子《荀子大略》第二十七篇。

③出自《論語·里仁》。

④出自《史論·太史公自序》。

⑤出自《韓非子·忠孝》。

⑥出自《管子·七法》。

猜你喜歡
法治法律
法律推理與法律一體化
在法治護航下實現新飛躍
送法進企“典”亮法治之路
法律解釋與自然法
人大戰“疫” 法治為要
法律適用中的邏輯思維
反家庭暴力必須厲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國
讓人死亡的法律
“互助獻血”質疑聲背后的法律困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