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統村落保護的現實境遇、價值意義和路徑探尋*

2023-02-07 01:19任映紅
學術研究 2023年12期
關鍵詞:村落文化遺產歷史

任映紅

傳統村落是農民生產生活的聚落空間,承載著大量歷史文化信息,富集著珍貴的文化遺產。2012年12 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原文化部、財政部等聯合發文,明確指出“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傳統村落衰落、消失的現象日益加劇,加強傳統村落保護刻不容緩”。①《三部門就加強傳統村落保護發展工作提出指導意見》,中國政府網:http://www.gov.cn/gzdt/2012-12/31/content_2302711.htm,2012 年12 月31 日。當年啟動了“中國傳統村落調查”,傳統村落快速消亡的勢頭得到遏制。在國家重視和推動下,目前,“全國共有8155 個傳統村落列入國家級保護名錄”。②陳輝、呂品晶:《用心用情保護傳統村落文化遺產》,《光明日報》2023 年5 月10 日第13 版。筆者在調研中發現,傳統村落保護雖然取得了明顯成效,但在現實中依然存在諸多難題亟待破解。中辦國辦印發的《鄉村建設行動實施方案》強調:“注重保護、體現特色。傳承保護傳統村落民居和優秀鄉土文化,突出地域特色和鄉村特點,保留具有本土特色和鄉土氣息的鄉村風貌,防止機械照搬城鎮建設模式,打造各具特色的現代版‘富春山居圖’?!雹邸吨修k國辦印發〈鄉村建設行動實施方案〉》,《人民日報》2022 年5 月24 日第1 版。清醒認識當前傳統村落保護的現實境遇、把握保護規則、探尋可行路徑,對于留住傳統文脈、記住鄉愁,夯實鄉村振興文化根基,具有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一、現實境遇:傳統村落保護中的掣肘難題

傳統村落是指歷史悠久、文化遺存豐富、保存相對完好,有民居、古建等物質文化遺產,也有歷史記憶、農耕技術、生活智慧、鄉風民俗、村規民約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村落文化的載體。傳統村落分布面廣,是我國更是世界上最大的歷史文化遺產。但是,在快速城市化浪潮中,傳統村落受到多重沖擊而呈現衰敗態勢。

(一)社會變遷使傳統村落難以把握自身命運

城市化浪潮改變了傳統村落的原生態,傳統村落一直處于變遷轉型之中,一般有如下幾種命運。一是保護開發型。對于歷史悠久、村落格局保存較完整、文物古跡較豐富、文化內涵較深厚、具有歷史文化價值、旅游開發價值的傳統村落,進入國家級、省級或市縣級保護名錄,在保護中適度開發、活化發展。二是急速消亡型。在工業化、城鎮化浪潮中,鄉村變遷顯著,撤村并居、新區開發力度較大,一些地方圖新求變,大拆大建,傳統村落急速消亡。三是自然損毀型。一些傳統村落地處偏遠山區,交通不便,耕地不足,經濟來源較少,生存環境較差,或容易遭遇自然災害,容易成為破敗的“空心村”,在自然界風雨侵蝕下倒塌,久而久之就成為廢墟。四是改造破壞型。一些地方推進棄舊建新、農房集聚改造,或對傳統村落進行無序、過度的旅游開發,部分農民拆除破舊老宅,或不想“修舊如舊”,傳統民居、鄉土建筑被隨意改造和拆毀等。

(二)人力不足使傳統村落漸失生機活力

大量青壯年農民進城,村落保護人力不足,因失去本土力量支撐而漸失活力。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本土青壯年單向流失。傳統村落收入來源有限,留不住農村剩余勞動力。為了謀求更好的發展、獲得更高的收入,不少年輕人選擇外出打工、搬離,人口單向流出致使傳統村落人氣不旺,老齡化、空心化、空巢化趨勢加重,傳統村落保護開發失去了本土中堅力量。二是原住民的積極性沒有得到發揮。原住民本是傳統村落保護中不可忽視的主體,但在一些地方政府主導的傳統村落保護模式中,原住民的話語權常常被忽視,導致其主動性、積極性受挫。三是專業隊伍嚴重不足。村落保護機構不健全,一些縣鄉鎮文保人員對傳統村落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缺乏系統的、專門的業務培訓和實踐經驗,傳統村落普查、搶救、保護等工作無法有效開展。四是社會力量參與不足。傳統村落保護工作涉及面廣、任務繁重,靠政府“單打獨斗”顯然難以負重前行,必須提升傳統村落保護的社會共識,動員全社會力量,才能形成社會合力。但是,社會力量雖然有保護愿望和參與熱情,卻存在一些制度性障礙、行動力弱的問題。

(三)認知偏差讓傳統村落價值未能得到充分珍視

在現代化、都市化導向下,一些地方對傳統村落的獨特價值和文化意義缺乏認知和珍視,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認為“古村落就是苦村落”。把年代久遠的傳統村落視為貧窮落后的象征,認為傳統村落不過就是殘破老舊的古村、幾百年的木屋或石頭老屋、長滿青苔又坑坑洼洼的石子路,要跟上時代步伐就要想辦法改造或遠離。二是農村普遍缺乏文化遺產保護的引導、有針對性的鄉土教育、傳統文化教育,原住民們往往意識不到傳統村落承載著傳統農耕文明的重大意義及文化遺產的不可再生性,往往從鄉村走出來后才懷念故土,才有“鄉愁”“尋根”的感傷。三是有些基層政府認為傳統村落保護工作投入大、周期長、見效慢,導致傳統村落自生自滅。四是傳統村落“形在而神不在”。不少傳統村落保留著較完整形制、古樸建筑格局,但因人口流失,傳統節慶活動稀少,原本主要依靠口傳心授的方式傳遞延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已難覓蹤影。

(四)財力有限使傳統村落保護捉襟見肘

傳統村落保護開發需要大量資金投入。村落保護是個龐大工程,村落中的古宅老屋的修繕、文物古跡的保護,要求“修舊如舊”,成本更高,所需資金更大,保護資金投入捉襟見肘。2014 年,中央財政首次針對傳統村落保護撥付資金。目前,被國家列入名錄的傳統村落,保護資金主要來自中央財政,地方政府財政資金投入有限,各市縣基本上沒有非遺保護專項經費預算,多數鄉鎮文化站業務經費短缺,需要搶救式保護的工作常被擱置。通過政府主導引入的外來資本,較易因“利益短視”而出現過度旅游開發或商業化現象,如果利益分配不均衡,原住民、政府、開發商和旅游者之間還容易產生利益沖突。

(五)法規不全讓傳統村落保護難達預期

傳統村落保護立法滯后,政策法規不健全。1982 年頒布的《文物保護法》把傳統村落納入法律保護范圍,雖歷經修訂,但仍存在著文物違法成本低、罰款額度偏少、行政強制措施不力、法律震懾作用不強等問題。①張蕾:《韓永進代表:加快推進修改文物保護法》,《北京日報》2022 年3 月9 日第6 版。2007 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確立了歷史文化名村保護制度,2008 年頒布的《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強化了政府的保護責任,2014 年出臺的《關于切實加強中國傳統村落保護的指導意見》標志著中國傳統村落被正式列入國家歷史文化保護戰略。這一系列政策法規對推動傳統村落保護意義重大,但與傳統村落保護的迫切需求相比仍顯得滯后、不健全。如《文物保護法》第14 條規定,有重大歷史價值、革命紀念意義的村莊都可納入文物保護范疇,但這并不完全適用于中國傳統村落的保護,因為這些規定與《土地管理法》和農村民居權屬政策不對應?!鞍凑宅F行《文物法》規定,受保護的傳統村落,其建筑及其文物均屬于國家財產。而居住在其中的村民,在村落未納入保護之前,是有權對自己的住房老宅進行修繕的。但一旦某個村落被地方政府納入文物保護單位,其所有權就不再完全屬于原住民了。而大多數‘受保護’的村落需要維修時,很多地方政府卻往往因資金匱乏無力對其進行修復?!雹俸虮颍骸懂斍皞鹘y村落演變態勢堪憂——來自農村一線的調查與回訪》,《人民論壇》2015 年第6 期。這在現實中就形成了一個悖論。

二、理念認知:傳統村落保護的價值意義

2022 年1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考察時指出:“要敬畏歷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態,全面保護好歷史文化遺產,統籌好旅游發展、特色經營、古城保護,筑牢文物安全底線,守護好前人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雹诤?、劉鑫炎等:《續寫山西踐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篇章——習近平總書記山西考察重要講話引發熱烈反響》,《人民日報》2022 年1 月29 日第3 版?!耙褮v史文化遺產保護放在第一位,同時要合理利用,使其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務、滿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方面充分發揮作用?!雹邸读暯秸勚螄碚返? 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年,第313 頁。習近平總書記的精辟論述道出了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性,讓我們更深刻地認識傳統村落保護的價值意義。

(一)傳統村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根基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雹堋读暯秸勚螄碚返? 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年,第313 頁。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升到國家戰略高度。中華文明綿延5000 年,凝聚形成了蘊含著中華民族特有生活理念、思維方式、智慧創造、精神價值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中國人的精神世界、生存樣態、行為方式都產生持久影響。傳統村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根基載體,傳統村落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文化”,蘊涵著農民的精神追求、生存智慧、精巧技藝、民風民俗、人情禮節和鄉土情誼等。傳統村落承載著真切而鮮活的民族歷史文化信息,是文明發展史的“實證”“活證”,其歷史文化、科學藝術和社會經濟價值無可替代?!蛾P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要求:“挖掘和保護鄉土文化資源,建設新鄉賢文化,培育和扶持鄉村文化骨干,提升鄉土文化內涵,形成良性鄉村文化生態,讓子孫后代記得住鄉愁?!雹荨蛾P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人民日報》2017 年1 月26 日第6 版。傳統村落保護就是尊重、珍惜、保護民族的、傳統的、歷史的文化積淀,有助于留住“根文化”。

(二)傳統村落是文化遺產的重要載體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加大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力度,加強城鄉建設中歷史文化保護傳承?!雹蕖读暯街鬟x讀》第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年,第37 頁。傳統村落是文化遺產的重要載體和富集地?!皩鹘y村落的保護應該超越單純的經濟考量,對其精神和歷史文化價值給予充分的珍視?!雹叻鈮垩祝骸墩湟晜鹘y村落的精神文化價值》,《光明日報》2021 年11 月12 日第11 版。馮驥才先生一直為傳統村落保護奔走呼吁,他指出:“傳統村落中蘊藏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和文化景觀,是中國農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遺產。但隨著社會的發展,一些村落自然解體或消失,村落的原始性以及吸附其上的文化性正在迅速瓦解?!雹嗔_嵬皞:《馮驥才:中國每天消失近百個村落 速度令人咂舌》,中國新聞網: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2/ 10-21/4263582.shtml,2012 年10 月21 日。伴隨著村落實體的消失,鄉土古老建筑、農耕文明見證和留存鄉間的傳統習俗也逐漸消失,“鄉愁”失去了寄托。

(三)傳統村落是內涵深厚的共同體

鄉村是人類社會進步發展的源頭和重要依托,是一個“共同體”(gemeinschaft)。①[德]斐迪南·滕尼斯:《共同體與社會:純粹社會學的基本概念》,林榮遠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年,第1 頁?!啊餐w’是在情感、依賴、內心傾向等自然感情一致的基礎上形成的密切聯系的有機群體,如親屬關系(血緣共同體)、鄰里關系(地緣共同體)、友誼關系(精神共同體)等?!雹谥軙院纾骸段鞣缴鐣W歷史與體系》第1 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年,第292 頁。村落“共同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有共同的行為準則。規矩讓整個村落正常有序運轉,有和諧的人居環境,有舒適溫馨的生活空間。二是有共同的思想情感。人們在特定區域里過著長期的共同生活,會產生一種認同感和歸屬感,逐步形成共同價值觀、倫理觀以及習俗等。三是有共同的道德基礎。傳統村落中有個人品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的評判,有利于提升社會正氣。四是有共同的文化記憶。傳統村落文化積淀深厚,村民有共同的文化記憶。鄉情、鄉思、鄉愁、鄉味、鄉音是吸引鄉賢和社會各界人士支持鄉村建設的條件,成為村落可持續發展的活力和根基。傳統村落的保護,就是保護共同體中的生產生活、秩序關系、文化情感和共同體的精神家園,“它以獨特的價值規范、道德準則,約束行為,維系心靈精神秩序和鄉村社會秩序”。③任映紅:《鄉村文化難題破解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價值實現研究透析》,《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22 年第1期。

(四)傳統村落是農民的精神家園

傳統村落是原住民和在外漂泊游子的心靈居所和精神家園。當代中國農村處于轉型過渡期。美國學者雷格斯歸納了三類社會模型,即“溶合的—棱柱的—繞射的模型”(fused—prismatic—diffractsd),分別對應農業型—過渡型—工業型社會形態的發展水平。對于發展中國家而言,過渡社會的棱柱型行政模式具有形式主義、異質性和重疊性等特點。④[美]雷格斯:《行政生態學》,金耀基編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 年,第80-140 頁。在社會轉型時期,傳統的與現代的文化觀念、生活態度、行為方式往往處于并存、重疊和糅合的狀態。這一時期的農民作為“過渡人”,背負著傳統的遺存,一腳踏進現代社會,受到后現代思潮的沖擊,經受著“過去式+現代式+未來式”的多重價值系統的沖擊,一時無所適從。底蘊深厚的“根文化”,使農民能找到棲息的精神家園。

三、規則路徑:傳統村落保護的規則與路徑探尋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在新時代必須傳承和弘揚好。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科學保護好作為傳統文化根基載體、文化遺產富集地的傳統村落是重點?!敖刂聊壳?,全國共有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42 座、中國歷史文化名鎮312 個、中國歷史文化名村487 個,劃定歷史文化街區1200 余片,確定歷史建筑6.35 萬處,中國傳統村落8155 個?!雹萏K雁、張運:《且看青磚黛瓦融入市井長巷——來自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筑保護利用現場會的報道》,《光明日報》2023 年10 月31 日第9 版。在國家的重視和推動下,傳統村落保護取得了顯著成效,也積累了不少經驗。

(一)傳統村落保護歷程回溯

自20 世紀80 年代始,我國啟動傳統村落保護工作;2003 年,建設部和國家文物局組織評選“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2006 年,國務院要求加強文化遺產保護?!?012 年9 月,全國傳統村落保護和發展專家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決定,將習慣上所稱的‘古村落’改為‘傳統村落’,以突出其文明價值及傳承意義?!雹揸愝x、呂品晶:《用心用情保護傳統村落文化遺產》,《光明日報》2023 年5 月10 日第13 版。2020 年5 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關于實施中國傳統村落掛牌保護工作的通知》,統一設置中國傳統村落保護標識,實施掛牌保護。2022 年是“中國傳統村落保護名錄制度”建立十周年,重視、挖掘傳統村落重要價值并保護漸成共識。目前,我國傳統村落已從最初的“搶救保護”階段進入到“科學保護”階段。

(二)傳統村落保護要堅守的規則

2023 年10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西考察時強調,要“保護好自然生態,把傳統村落風貌和現代元素結合起來”。①《習近平在江西考察時強調 解放思想開拓進取揚長補短固本興新 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江西篇章》,《光明日報》2023 年10 月14 日第1 版。村落自然生態、田園風光、古樸風貌,呈現的是傳統村落的原真文化生態和文化空間。保護傳統村落應當堅守以下規則。

一是推進原真性保護,原汁原味,見人見物見生活?!蛾P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中明確指出,“實施中國傳統村落保護工程”。②《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人民日報》2017 年1 月26 日第6 版?!白⒅氐赜蛱厣?,體現鄉土風情,特別要保護好傳統村落、民族村寨、傳統建筑,不搞一刀切,不搞統一模式,不搞層層加碼,杜絕‘形象工程’?!雹劾钚γ?、劉江偉:《沿著總書記的足跡 開創新時代的輝煌》,《光明日報》2018 年3 月20 日第5 版。原真性是傳統村落、文化遺產保護的第一原則,強調的是原汁原味、真實無妄,見人、見物、見生活;盡量保留老街老宅原址、原物以呈現原態,遵循“不改變文物原狀”,不人為造假古董或過度粉飾,不盲目建設仿古建筑與景區;盡量留存歷史信息,防止過度、錯誤“保護”而導致歷史失真?!氨3謧鹘y村落的真實性。注重文化遺產存在的真實性,杜絕無中生有、照搬抄襲。注重文化遺產形態的真實性,避免填塘、拉直道路等改變歷史格局和風貌的行為,禁止沒有依據的重建和仿制。注重文化遺產內涵的真實性,防止一味娛樂化等現象。注重村民生產生活的真實性,合理控制商業開發面積比例,嚴禁以保護利用為由將村民全部遷出?!雹堋蹲》亢统青l建設部 文化部 國家文物局 財政部關于切實加強中國傳統村落保護的指導意見》(建村〔2014〕61 號),中國政府網:https://www.gov.cn/zhengce/2016-05/22/content_5075656.htm,2014 年4 月25 日。這體現了以人為本的原則,突出原住民的主體地位,尊重其生活感受,讓他們有效地參與村落傳統文化保護,在村落保護利用中安居樂業。文化遺產保護最大的難題不是風霜雨雪等自然力量的摧毀,而是古跡遺址修復重建熱中對現存實物遺存保護法規的漠視以及對原真性原則的背離。政府部門要堅持走群眾路線,如果唱“獨角戲”,勢必會影響傳統村落保護的實際效果。

二是實施整體性保護,重視系統各要素之間的相互聯系。傳統村落保護是一個大系統,系統是由若干要素組成的有機整體,各要素之間相互作用后重新組合形成的系統整體,就會具有原來各獨立要素不具備的功能。傳統村落是不可再生的“文化活化石”,整體性保護規劃要有計劃、分步驟地進行,防止保護的碎片化和斷層化;其保護重點應當是整體風貌、傳統格局、傳統建筑、傳統文化以及歷史環境要素,不僅要保護好古建遺址、古井、古樹等,還要保持村落空間格局的傳統特色。歷史古跡、文化遺產是與它的環境、歷史信息同時存在的,要分門別類地進行保護、維修,還要控制周邊新建建筑的高度和式樣。任何單位或個人都不能損壞或擅自拆除、遷移傳統村落內的傳統建筑。舊村改造時,由于許多改變都是不可逆的,要精心保護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古建遺址。整體性保護還強調人、文化與環境的關系,因為村落不僅是人們的生存空間,更是文化空間,要把歷史積淀整體保護起來,整體性打造村落的人居人文環境,才能把民族文化血脈延續下去;要尊重自然環境和地域文化特色、尊重農民需求與歸屬感,優化傳統村落空間結構和人居環境。同時,“注意文化的可讀性。歷史文化遺物會留下滄桑歲月的印痕,可以從這些痕跡上讀取‘歷史事件’和逐步演變的規律”。⑤仇保興:《新型城鎮化:從概念到行動》,《河北日報》2013 年5 月7 日第6 版。

三是推動活態化保護,以活化利用來守護傳承。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優美的自然環境本身就是鄉村振興的優質資源,要找到實現生態價值轉換的有效途徑,讓群眾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雹蕖读暯皆诮骺疾鞎r強調 解放思想開拓進取揚長補短固本興新 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江西篇章》,《光明日報》2023 年10 月14 日第1 版。促進活態傳承、活態利用、生態價值轉換,以保持生機活力,是傳統文化保護傳承的重要目標。傳統風貌和農耕文明的活態傳承、活化利用是對傳統文化最好的傳承守護,由此,傳統村落才能煥發生機、富有生命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依靠傳承主體的實際參與(語言、行為等)而得以存在延續,具有活態化、流變性、傳承性等特性。傳統村落溝通傳統與現代,聯結歷史與現實。傳統村落中有數量眾多且彌足珍貴的文物古跡,歷史留存給后人的祠堂、廟宇、民居、碑刻、古跡、契約、檔案、農具、家居用品等都有著豐富的文化信息,記錄時代文明進步,讓后人能穿越時空距離,與遠古、與歷史對話。這就要求既保護古民居、古街巷,更要保護附著其上的文化信息。從只重視有形的物態保護到發掘、提煉、傳承無形的村落文化,在理念上更加重視無形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產性保護和搶救性保護。

歷史文化資源要合理開發利用,可以利用傳統建筑開設手工作坊、店鋪、民宿等,打造生態農業園、鄉村體驗館、創意產業基地等。通過博物館、展覽館,擴大館藏文物開放范圍,或借助VR、5G 等現代高科技手段,讓觀眾參與沉浸其中,追尋感悟歷史;或開發特色文創產品,讓古老文物“說話”,適度有序發展鄉村旅游、休閑度假、生態康養、農事研學、文化創意產業等。鼓勵利用村落傳統公共空間展示歷史文化遺產,如開設村史館、陳列館、農家書屋、工藝作坊等,可借助文化長廊展示,可整理成村志、鄉賢錄、鄉土記憶口述史等;整合鄉村居住空間、文化空間與生態空間,發展形式多樣的建筑景觀、民居群落、廟會節慶、賽社演出、傳統手工、展示體驗、紅色文化等。①楊波:《挖掘歷史文化資源 發展傳統村落旅游》,《山西日報》2019 年4 月23 日第10 版。根據自身的文化底蘊、歷史內涵、鄉土情感、集體記憶、文化品位、社群信仰、價值凝聚等,傳承文脈,注重特色化發展,在保護中讓村落“活起來”“動起來”“會說話”,以“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來影響現在和未來。

(三)傳統村落保護的路徑探尋

一是價值認知與規劃制訂并重。只有真正認識傳統村落的重要價值和保護意義,才會有規劃、分步驟地去實施村落保護工作。規劃應當包括加快村莊建設發展、保護農耕文化遺產、提升村民生活質量、改善自然人文環境等內容。傳統村落文化遺產保護,應當被納入村莊空間國土規劃之中,各地政府分批分期編制完成傳統村落保護發展規劃并加以實施。抓緊啟動專項工程,劃定保護區和建設控制范圍,對瀕危傳統村落和傳統建筑進行搶救性保護,糾正無序和盲目建設。②文愛平:《曹昌智:深根固本 留住“鄉愁”》,《北京規劃建設》2021 年第2 期。制定傳統村落保護發展規章制度和技術規范,使之有章可循,重在提升規劃的執行力和實效性。

二是增強村落共同體意識以留住“養家”的人。增強農民的村落共同體意識,注重鄉村公共文化空間營建。保留傳統鄉村田野味道,尊重鄉土文化習俗,讓自然與文化相融相生,營造出村民真正需要、真心喜愛、能帶來精神享受的文化生活空間。要破解傳統村落“空心化”難題,就要以人為本。人是根本因素,能否留住人最關鍵。村落是村民從事農耕勞作、棲身安命、繁衍發展的場所,原住民跟居住環境一道共同構成一個息息相關、命運與共的整體?!按迕褡灾鞅Wo是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最理想的方式?!雹畚膼燮剑骸恫懿牵荷罡瘫?留住“鄉愁”》,《北京規劃建設》2021 年第2 期。增強原住民對傳統文化的情感和自信心,自覺擔當起傳統村落文化傳承的責任。產業興旺,生活富裕,才能讓人留在家鄉創業發展,讓農民工回流,讓人在家門口就能掙錢養家;利用傳統村落文化資源優勢,用優美的田園風光吸引人,用優質的生態環境留住人。

三是用鄉土教育提升鄉土情懷。鄉土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種富有親切感、可以直接感知的地域文化,是鄉土教育的核心內容,能提升鄉土情懷,強化傳統村落保護意識。通過鄉土教育可以強化家國情懷。鄉土教育從歷史人物、民間傳說、民俗文化入手,以農村歷史文物古跡為依托,進行優秀傳統文化、歷史發展和美德教育,形成文化認同,強化心理歸屬,增進凝聚力,把鄉土情感、鄉土知識、鄉土人物、鄉土貢獻根植內心。

四是多渠道匯聚傳統村落保護力量。促進傳統村落產業轉型和文化旅游開發,在“造血”能力提升中增強保護力度。在地方財政預算中設立“傳統村落保護發展專項資金”,加大保護的經費投入;調整產業結構,積極發展現代農業,開發文化旅游。鼓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傳統村落保護、開發和利用,促成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允許出資方享有一定的使用權,以提高其參與保護開發的積極性;鼓勵企業或捐贈或投資傳統村落開發保護事業,并予以稅收減免;鼓勵民間力量認養、租用、開發傳統村落中的古跡、古建、宗祠、民宅等,使其進入活態保護的良性循環;發揮文物保護組織、志愿者的作用,籌措公益性保護基金,依托新媒體廣泛宣傳,形成社會力量共同關心的良好局面。文化和旅游部聯合中國關心下一代委員會推出的“鄉村是座博物館”全國128 條鄉村旅游精品線路,到鄉村去感受文明璀璨和文脈傳承,這也是公眾認知傳統村落保護價值意義的一種社會動員。

五是推進傳統村落的法治化保護。通過明確責任主體、實施機構、法律責任、實施年限等,加強對傳統村落的界定,制定保護細則,劃定保護紅線,盡可能明確傳統村落建筑的產權,確保傳統村落保護有法可依。除了對破壞傳統村落行為予以重罰外,對造成嚴重不良影響的責任人還應追究其民事及刑事責任,增強威懾力。同時,還應加快修法進程,完善國家文物調查制度、革命文物保護制度、流失文物追溯制度、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制度等。①朱寧寧:《以法之名守護文物傳承文明》,《法治日報》2021 年3 月30 日第5 版。近年來,一些省市出臺的傳統村落保護的地方性保護條款或指導意見中開始有了法律責任條款。建議出臺《國家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條例》,明確傳統村落保護的主體責任、實施機構和法律責任。②張杰:《傳統村落保護需有法可依》,《中國社會科學報》2015 年3 月13 日第A06 版。國家通過立法、修法將傳統村落納入法治化保護的軌道中。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文物和文化遺產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華優秀文明資源。要讓更多文物和文化遺產活起來,營造傳承中華文明的濃厚社會氛圍”。③《把中國文明歷史研究引向深入 推動增強歷史自覺堅定文化自信》,《光明日報》2022 年5 月29 日第1 版。傳統村落是文化遺產的“棲息地”“富集地”,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物質載體與實物見證,承載著中華文明的歷史基因和精神血脈。新時代新征程上,要積極推進傳統村落保護,使其成為承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符號和鄉村振興的堅實根基;同時,用創新創造釋放其多重價值,運用多種手段使其“活起來”,適度開發利用。這是踐行習近平文化思想、在堅定文化自信中賡續中華傳統文脈的必然要求。

猜你喜歡
村落文化遺產歷史
林中村落
靜謐村落
與文化遺產相遇
酌古參今——頤和園文化遺產之美
油畫《村落》
“共享村落”:拿什么讓人魂牽夢繞
《文化遺產》2016總目錄
新歷史
歷史上的6月
歷史上的八個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