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度的大國之路
——評蘇杰生《變局時代印度的戰略選擇》

2023-02-07 12:40皇甫澤坤
印度洋經濟體研究 2023年6期
關鍵詞:蘇杰生多極化外交

陶 亮 皇甫澤坤 楊 健

【內容提要】印度應當從過去的歷史經驗中汲取教訓,擺脫“教條主義”,靈活自主地應對復雜的外部事務。美國是現行國際秩序的維護者,中國是 “潛在的超級大國”且崛起是不可避免的,但這并不代表世界會回到一個“兩極世界”。其他主要力量發展迅速,加快了全球權力的擴散和多極化世界的形成,這對印度而言是機遇大于挑戰。在國際規則下,印度致力于一個多極化和多元化的世界發展格局。印度的對外戰略方針是“與美交好、管控中印關系、與歐洲培養友誼、安撫俄羅斯、強化印日關系、吸引鄰國、擴大印度的朋友圈、成為‘全球南方’的旗手”。蘇杰生認為“世界應當接受印度大國崛起的必然趨勢”。

2022年,印度經濟規模超越英國成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2023年,印度人口規模居世界第一,其大國崛起對國際體系的影響日益明顯,他的外交戰略和政策取向成為學者與政策界的普遍議題?,F任印度外交部長蘇杰生(Subrahmanyam Jaishankar)近年的新著《變局時代印度的戰略選擇》(The India Way:Strategies for an Uncertain World)為國際社會管窺當下和未來印度對外發展趨向提供了極有意義的鏡像。

作為科班出身的職業外交官蘇杰生在其45年的外交生涯里經歷了印度外交和國際格局的重大變化,積累了雄厚的外交經驗和理解國際政治運作的洞察力。2004年,蘇杰生作為主要代表參與了印美核協議的談判,自此邁入了事業的高峰期;2009—2013年任印度駐華大使,至今仍是任期最長的駐華大使;2013年任印度駐美國大使;2015年出任印度人民黨政府的外交秘書;2018年退休。2019年5月大選后,他以非聯邦議會議員的身份出任莫迪政府外交部長。蘇杰生的黨派隸屬印度人民黨,他擔任高級外交官歷跨國大黨和印度人民黨政府,證明了其秉持的外交理念和工作能力被各方認可?!蹲兙謺r代印度的戰略選擇》是蘇杰生退休后在新加坡國立大學南亞研究所的研究項目,是以他過去在智庫、國際會議和商務論壇等場合發言與演講為基礎,結合時代變化的思考和擴充,任外交部長和經歷新冠疫情后又進行了補充。鑒于此,其書不僅僅是蘇杰生關于印度外交的個人思考,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印度官方外交發展取向的體現。

該書涉及印度外交的回顧及經驗教訓、印度對國際格局的看法(國際政治觀)和印度的策略選擇,包括印美關系、中印關系、印度與印太地區、印度與“全球南方”關系等議題,基本涵蓋了印度外交的主要領域。大國戰略是印度的國家目標,蘇杰生在本書中將印度置于大國的位置上來分析和設定印度的對外戰略。下文對該書作簡要介紹和分析。

印度外交的回顧及其經驗教訓。蘇杰生將印度外交歷史分為六個階段:1947—1962年,不結盟(non-alignment)或政治浪漫主義時期;1962—1971年,敵對與危機的十年,印度外交政治現實主義時期;1971—1991年,印度南亞地區權力的擴大;1991—1998年,冷戰終結與經濟改革;1998—2014年,印度多邊主義全球外交的發展;2014年以后,莫迪政府時期印度外交影響力的持續增強。蘇杰生認為每個階段都是印度外交戰略發展的重大轉折點。他指出,從獨立到1998年核試驗之前,印度囿于教條主義、外交戰略和政策缺乏全球視野,從而使印度錯失了重大的發展機遇,給印度外交遺留了三大沉重的包袱:一是印巴分治限制了印度的戰略發展空間,二是中國先于印度崛起帶來的戰略壓力,三是核武器化選擇的遲疑影響了印度的大國地位。作者稱之為“阿瓦德的教訓”,或“慢人一步”的戰略失誤。在蘇杰生看來,1998年核試驗、2006年《印美民用核協議》的簽署到莫迪時期“鄰國優先”下的全球大國外交是印度外交邁入正確方向的重要時刻。

印度對國際格局的看法與策略選擇。該書稱國際格局單極化是一個現實,美國一直致力于現行國際秩序的維護,以應對中國迅速崛起的“挑戰”,但其他力量亦在崛起,國際格局多極化趨勢明顯。在書中蘇杰生把中國視為“潛在的超級大國”,認為其崛起已經是不可避免,而這將是對國際秩序的一場巨大沖擊,但這并不代表國際秩序會回到一個“兩極世界”,正是由于中美的競爭給了其他國家發展的良機,印度也是中美競爭的受益者。(1)S.Jaishankar,The India Way:Strategies for an Uncertain World,New Delhi:Noida:Harber Collins Publishers,2020,p.38.

印度的發展離不開一個多極化和多元化的世界。該書稱印度多元而復雜的歷史表明世界的自然狀態是多極化和多樣化的,多極化和多樣化帶來了對世界權力運行的規范,使得國家間關系處于平衡狀態。(2)S.Jaishankar,The India Way:Strategies for an Uncertain World,p.18.書中稱除中美兩國外,其他主要力量發展迅速,加快了全球權力的擴散和多極化世界的形成,這對印度是機遇大于挑戰。(3)S.Jaishankar,The India Way:Strategies for an Uncertain World,pp.40-41.在一個多極化的世界里印度外交如何選擇?蘇杰生指出,印度外交戰略需要轉變,即由源于冷戰兩級體系的印度“不結盟”轉向多邊主義外交和去風險的多元化的國際經濟合作,提出了“與美交好、管控中印關系、與歐洲培養友誼、安撫俄羅斯、拉攏日本、吸引鄰國、擴大印度的朋友圈”的對外戰略方針。他特別提出強化與東盟的關系,推進印度與“全球南方”的關系。蘇杰生借用 “多向結盟”(multi-alignment)來描述印度的戰略轉向,(4)S.Jaishankar,The India Way:Strategies for an Uncertain World,p.90.利用印度傳統文化中的智慧來引導印度外交戰略發展,避免重蹈覆轍。書中通過列舉印度和世界歷史的若干事例,強調新興國家遵守國際規則的重要性,建議印度以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來贏得國際社會的尊重。

關于印度與美國的關系。書中稱印美關系是印度處理與西方關系的核心,美國是印度外交的關鍵一環。印美兩國以“民主傳統”為基礎,維持良好的合作氛圍對印度的發展至關重要。他在書中多次提到2006年印美核協議,將這一事件視作印度外交政策和國家發展的重要轉折點。蘇杰生說印美核協議的簽署無疑是對國際核不擴散機制的違背,但更顯示了美國對印度的重要支持和印度在亞洲對美國的戰略價值。美國的支持不僅提高了印度的國際地位,也推動印度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國際事務當中。該書認為核協議是對國際權力的平衡,美國希望通過同印度的戰略關系來達到平衡中國的目的。之后印美合作關系全面加深,防務與安全合作成為兩國關系的增長點,美日印澳“四國安全計劃”和“馬拉巴爾”聯合軍演以及在反恐領域的合作,當然最為令人激動的是兩國在國防高科技領域的合作。對于印度積極迎合美國的“示愛”,蘇杰生的解釋是印度是“富有同情心又善解人意”的伙伴。(5)S.Jaishankar,The India Way:Strategies for an Uncertain World,pp.83-85.

在書中蘇杰生又以同蘇聯關系的教訓提醒印度不能被束縛于單一關系之中,要保持自身戰略的獨立性。蘇杰生表達了對于中美走向不確定性的擔憂,這種擔憂源于類似冷戰年代美蘇緩和、中美和解和中蘇關系正?;却髧P系的變化,使印度成為戰略受損者來提醒印度不要把自身依附于某一大國而損害自己的戰略自主。印度無法預測中美關系的發展,鑒于歷史教訓,印度在崛起的同時也在擔心自己是否會成為中美關系發展的犧牲品。這與印度拒絕加入“北約+”的觀念一致,印度不僅謀求成為世界格局中的重要一極,也防范自身身處危險境地,他需要著力推進世界格局的多極化,保持體系的平衡,讓自己在混亂的局面下獲取更多利益。

書中對中印關系著墨濃厚,對華警惕與防范的情緒盡溢其中,提出了“管控中國”的對華關系處理原則。書中把兩國之間的問題集中在邊界爭端上。蘇杰生說1950年是解決兩國邊界問題的最好時機,又或者應當在1954年在關于中印西藏通商協定的談判中,印度應該能夠獲得更多(指印度以放棄在西藏的特權換取中國承認其邊界主張,筆者注)。而1962年的邊界沖突是印度對時局理解不充分的結果。(6)S.Jaishankar,The India Way:Strategies for an Uncertain World,p.121.蘇杰生將此歸咎于當時印度領導人受限于“教條”而猶豫不決,“為了避免立即發生摩擦所以推遲了行動”。(7)S.Jaishankar,The India Way:Strategies for an Uncertain World,p.76.他認為印度要打破前人積累的“智慧”和“教條”,在對外關系上靈活多變,冷靜分析局勢,以全面推進自身利益,就像在第三次印巴戰爭中的表現那樣。除此之外,他把中巴關系看作是巨大“威脅”,尤其是中巴經濟走廊(CPEC)的建立,被視作是對印度主權的所謂“侵略”。蘇杰生表示即使印度對巴基斯坦釋放更大善意,但對恐怖主義的嚴厲打擊仍需要被置于首位,因為巴基斯坦支持克什米爾恐怖主義。甚至他在書中稱中國對巴基斯坦的支持是對其存在的恐怖主義的支援。(8)S.Jaishankar,The India Way:Strategies for an Uncertain World,p.76.這顯然是對中國的無端指控。

蘇杰生把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視為與西方國際規則相對立的國際關系術語,誣指中國試圖挑戰現有的國際秩序。同時,他提出了印度自己的世界觀或所謂的國際關系理念:“協商、民主與公正”。但在尋求“管控中國”的同時,蘇杰生也承認同中國的合作是不可避免的。早在擔任印度駐華大使期間,他就表示兩國存在著眾多的利益共同點,希望建立更為密切的兩國關系。在書中大篇幅地回顧了中印近兩千年的文化交流和友好關系后,他特別指出自20世紀80年代兩國關系正?;?,雙邊經貿關系日益密切,中國經濟的發展和印度的經濟開放使印度在與中國的合作中獲得了益處,尤其是在基礎設施建設如電力、通信等方面使印度經濟受益匪淺。但蘇杰生認為中印經濟合作是不對等的,這導致了印度在眾多行業領域的空心化。他也承認印度并沒有展示出如中國一般的吸收和創造能力,在貿易上印度處于劣勢一方,中印進出口貿易中印度也處在逆差地位,這就是為什么印度大力推進“印度制造”的原因之一。蘇杰生坦言因為印度在過去的“慢人一步”而錯失發展先機,印度已經不能獲得早先如中國那般的發展環境,中印之間的差距將長期存在,但這并不妨礙印度的崛起。印度需要像中國一樣“與各方力量和平相處來推進自身崛起”,中印雙方要“能夠適應對方的崛起”。而且印度又把邊界問題擺在了首要地位,“邊界問題與兩國關系的未來是分不開的”。(9)S.Jaishankar,The India Way:Strategies for an Uncertain World,pp.130-133.

書中提出了印度版的“印太地區”。蘇杰生說美國首先提出了“印度洋—太平洋”這一全新概念,其原因是美國戰略重心的轉移,但他認為印度早在20世紀90年代經濟改革后將發展的重心轉向東南亞和太平洋地區的“東向政策”(Look East Policy)就已經蘊含了“印太”意義。印度與東南亞各國,包括日本、韓國以及澳大利亞和太平洋島國的合作都在不斷擴大。在蘇杰生看來,正是以東盟為出發點,發展“東向政策”才使印度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外交成績,并讓印度的對外合作不斷向東延伸,推動“亞洲—太平洋地區”向“印度洋—太平洋地區”的轉變。(10)S.Jaishankar,The India Way:Strategies for an Uncertain World,p.152.因此,東盟對印度的作用更加凸顯,地處兩洋之間的東南亞地區對印度構建自己的“印太戰略”具有重要意義,同時東南亞地區數億的人口規??赡苁窍乱粋€世界經濟的增長點,東盟亦是印度理解的“印太戰略”的支點。

可能因為蘇杰生的“日本情結”抑或其他因素,該書用了較多篇幅分析印日關系的戰略意義和日本在印太權力平衡中的重要角色。他認為印日之間存在著許多共性,他們都擔憂中國的崛起,都“受關系糟糕的近鄰的限制”(11)S.Jaishankar,The India Way:Strategies for an Uncertain World,p.139.。印日在經濟上互補,印度有大量的勞動力和資源,日本則有先進的科技以及資金。兩國合作對印度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但直到印度經濟走向改革,開始“向東看”時,兩國才走到了一起。21世紀以來,印度與日本建立起了全球戰略伙伴關系,雙方在政治、經濟、軍事、安全領域廣泛合作。對日關系是印度對外關系中受到國內質疑最少的,日本在經濟上的重要作用讓印度必須尋找到一條道路以解決當前因印日文化上的差異所出現的合作問題。構建“亞洲平衡”需要日本的加入,亞洲的未來由美國、中國、俄羅斯、印度、日本以及東盟共同構建,密切的印日關系可以更好地平衡中國在亞洲的影響。(12)S.Jaishankar,The India Way:Strategies for an Uncertain World,p.141.

此外,該書把印度塑造為“全球南方”的代言人。蘇杰生認為印度與南方發展中國家在諸多領域具有共性,在“全球南方”擁有廣泛的支持者。在印度崛起過程中,“全球南方”將會偏向印度而非西方?!叭蚰戏健痹谌驒嗔ζ胶夂蛧H格局多極化中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印度要充當“全球南方”的“旗手”。

最后,蘇杰生在書中強調印度大國崛起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印度龐大的市場、充足的勞動力、發達的IT和醫藥產業將會帶動經濟的持續增長,是維持大國平衡舉足輕重的力量。世界需要印度,同時世界也要準備接受一個更為強大的印度。他反復強調印度傳統文化的偉大,對周邊各國甚至是全世界的影響,如佛教、瑜伽等??傊?,世界要接受印度的崛起,他甚至引用新加坡首任總理李光耀所說的“印度的崛起更令人安心”,以證明印度成為全球大國的合理性。(13)S.Jaishankar,The India Way:Strategies for an Uncertain World,p.17.

書中還對印度(教)民族主義的“合理性”進行解釋。蘇杰生認為即使在全球化時代,民族主義依然是大多數國家行為體推進對外戰略的主要推力,印度也不例外,但印度不同于其他國家把民族主義意識轉化為“我們對抗世界”的心態。由于印度天然的多元主義基因,有一種調和民族主義與全球參與的傳統,對既有秩序不構成挑戰,相反成為了現有秩序和新興秩序之間的橋梁。通過以上來證明印度的大國崛起不會對國際和平帶來威脅。

總體而言,相比其他同類研究,由于作者身份的特殊性,該書的政策性要大于學術性,其基本論斷較為客觀地體現了印度外交主要方面的發展變化,對外界洞悉當下印度對外戰略與政策不容忽視的參考。然而,書中值得關注的是作者始終把中印邊界問題置于中印關系的中心,與兩國關系的發展捆綁在一起,這與中國主張的邊界問題不應該成為兩國關系發展的障礙相悖,這無疑不利于雙邊關系的穩定發展,也增加了解決邊界問題的難度。此外,該書陳詞般地將中國視為對現有國際秩序的“挑戰者”,而將印度樹立為國際秩序的遵守者和新舊秩序的橋梁,同樣值得我們注意。

猜你喜歡
蘇杰生多極化外交
印外長開啟3天訪俄之旅
蘇杰生:印度新外長知華又識美
蘇杰生:印度新外長知華又識美
悠悠歲月外交情
涉僑外交二三事
國際貿易格局分化及秩序研究
從導演角度談電視文學的主題構建與多極化表達手法
從導演角度談電視文學的主題構建與多極化表達手法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
任意空間陣列多極化MIMO信道模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