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涼山州易地扶貧搬遷新型社區治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

2023-02-07 19:12范林艷蔡昌艷馬衍陽
村委主任 2023年12期
關鍵詞:涼山州

范林艷 蔡昌艷 馬衍陽

基金項目: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社會治理創新研究中心項目“四川民族地區易地扶貧搬遷新型社區治理問題研究”(SHZLYB2214);四川民族山地經濟發展研究中心項目“涼山州新型社區移民嵌入式發展的形成機理研究”(SDJJ202201)。

作者簡介:范林艷(2001-),女,漢族,四川廣安人,在讀本科,研究方向為電子商務。

通信作者:蔡昌艷(1987-),女,漢族,四川西昌人,在讀博士,講師,研究方向為區域經濟社會問題。

馬衍陽(1981-),女,彝族,四川甘洛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區域經濟社會問題。

摘要:2017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要有序推進易地搬遷扶貧,讓搬遷群眾搬得出、留得下、能致富,真正融入新的生活環境”。隨著各地安置社區的建設、搬遷任務的全面完成,工作重心逐步轉入后續持續階段,涼山州政府多次強調要加強社區治理等后續扶持工作,千方百計推動移民群體生產生活水平,堅決防止安置點返貧現象發生。文章對涼山州易地搬遷新型社區治理取得的成效進行總結,并找出易地搬遷社區治理中存在利益訴求矛盾較為突出、生計發展任重道遠、社會適應難度較大、基礎設施利用不充分、社區治理現代化落地較難等問題,提出加強信息溝通,緩解利益訴求矛盾;加大就業幫扶,解決移民生計問題;積極主動引導,幫助移民適應社區治理;完善基礎設施,增強安置社區服務供給能力;貫徹“多元共治”理念,構建社區現代化治理體系等對策建議。

關鍵詞:易地搬遷;新型社區;治理問題;涼山州

文章編號:1674-7437(2023)12-0010-04?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3.8? ? ? 文章標識碼:A

2017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要有序推進易地搬遷扶貧,讓搬遷群眾搬得出、留得下、能致富,真正融入新的生活環境”[1]。易地搬遷安置點作為精準扶貧的關鍵環節,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重中之重,是解決“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重要途徑。涼山州是四川民族地區易地搬遷安置點較多的地區,是研究社區治理建設情況以及社區存在問題的典型代表地區。隨著各地安置社區的建設、搬遷任務的全面完成,工作重心逐步轉入后續持續階段,涼山州政府多次強調要加強社區治理等后續扶持工作,千方百計推動移民群體生產生活水平,堅決防止安置點返貧現象發生。文章將深入分析涼山州易地搬遷新型社區治理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可行的對策建議,進一步提高易地搬遷安置社區的基層治理水平。

1? ?涼山州易地搬遷新型社區基本情況

涼山州是我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全州總面積6.04萬km2,常住人口489.1萬人,下轄2個縣級市,14個縣,1個自治縣。 涼山州地處大雪山邊緣地帶,地質災害頻發易發、交通不便、信息不暢。易地搬遷是實現貧困群眾跨越式發展的根本途徑,是打贏脫貧攻堅戰、徹底解決“一方人不能被一方水土養活”問題的重要途徑。據涼山州政府網站顯示,涼山州十三五期間累計建成安置點1 468個,搬遷群眾7.44萬戶,共35.32萬人,占全省的25.97%。地方政府積極開展提升易地搬遷安置社區治理效能、持續推進移風易俗、開展“美麗鄉村”人居環境整治大行動等,社區治理機制基本完善,社區治理水平大大提高[2]。

2? ?涼山州易地搬遷新型社區治理成效

2.1? ?組織體系更加完善

2.1.1? ?黨建引領:“黨建+”打造基層治理堡壘

堅持黨建引領,構建“黨建+”的集中安置點基層治理模式,首先要建強集中安置點的基層黨組織這個戰斗堡壘[2]?;鶎狱h組織必須在易地搬遷安置點建設與管理各項工作中牽頭抓總,成為堅強的領導核心。按照州委要求,全州易地搬遷集中安置點根據居住環境、生產生活條件、后續發展等實際,積極探索完善安置點基層組織體系。

2.1.2? ?覆蓋建立群團組織和其他經濟社會組織

涼山州各社區分別配套成立共青團、社區婦聯和民兵等自治組織,成立以志愿服務、養老服務、特殊人群關愛等為主要工作任務的社會組織,成立集體經濟組織,引導社會各方面各年齡階層居民、經濟組織積極參與安置社區治理。部分社區的工作人員還制作了居民入住指南,開展搬遷入住培訓、民兵演練巡邏等活動,創建和諧安全的社區居住環境,推動安置社區實現多元組織共治,引導群團組織和社會組織力量參與安置社區治理,依托青年之家等平臺,轉變搬遷群眾守舊的思想觀念,促進新城鎮移風易俗工作[3]。

2.2? ?民生資源更加健全

2.2.1? ?健全公共服務體系

涼山州積極全面落實以遷入地為主、遷出地配合的民生保障體系,主動為居民戶口分離的搬遷居民辦理遷入地居住證,與當地群眾享受同等民生服務。大部分社區以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為依托建成辦事大廳,開設各類公共服務窗口,開通安置社區服務熱線、微信公眾號等方式,方便群眾咨詢易地搬遷政策,了解戶籍管理、就學就業等辦事流程、具體工作事項等,推動提高各縣政務辦理高效性和便民性,力爭讓居民一次就辦理好相關事項,積極推行“一站式”服務。

2.2.2? ?健全教育衛生體系

涼山州各縣根據安置社區的位置條件及需求調整教學資源供需布局,安置社區分別在周邊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建設教育園區,確保新遷入的居民中適齡學生就近就地入學;積極完善社區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新建和依托原有機構覆蓋的醫療服務點,均被納入醫保定點,均能提供醫療保障直接結算服務。

2.3? ?助民增收成效顯著

2.3.1? ?大力培育產業

在各安置社區根據就業需求規劃建設“幫扶車間”和“幫扶基地”等,加大以獎代補的政策支持,大力發展區域民族特色產業,鼓勵居民積極發展彝繡、漆器等民族手工業。涼山州易地搬遷集中安置點200人以上有220多個,配套建成現代農業產業園區15個、幫扶車間(基地)11個,為脫貧群眾創造提供大量就業崗位[4]。

2.3.2? ?推動就業創業

各縣分別在安置社區周邊設立了就業創業服務站,針對性開展“送崗到人”服務,開展就業技能培訓并依據培訓技能進行勞務輸出,社區干部積極鼓勵居民利用產業扶持基金和產業周轉金開展創業工作,并按照不低于安置社區人口5%的比例設置了保安、保潔員、水利巡管員等公益性崗位,優先安排大齡、殘疾人等無法外出務工人員及其脫貧戶家中的主要勞動力,實現移民群體就地就近務工,有效解決了安置社區居民的就業務工問題,通過不同方式拓寬就業渠道,增加移民群體的收入。

3? ?涼山州易地搬遷新型社區治理存在的問題分析

雖然脫貧攻堅戰已經取得全面勝利,“最后的深度貧困堡壘”被順利攻克,但是易地搬遷安置點治理與發展的任務依然十分艱巨[3]。

3.1? ?易地搬遷領域的利益訴求矛盾較為突出

村鎮就近安置與縣城集中安置之間有矛盾。易地搬遷主要采取村鎮就近安置和縣城集中安置兩種方式。安置點社區住房依據不同人口數分配不同面積的房屋,搬遷戶按每人3 000元每戶不超過10 000元的標準,繳費后搬入安置點社區。雖然住房面積和繳費標準一致,但是由于移民群體對安置點社區有不同偏好,縣城集中安置點因區位好地價高受到追捧,而村鎮集中安置點則因地勢偏地價低遭到嫌棄[5]。

3.2? ?易地搬遷移民群體的生計發展

一是農民與土地的緊密聯系被割裂。為保證安置點的“入住率”和“生活痕跡”,地方政府在非常時期采用非常措施,將移民群體老家的危舊土坯房推倒“復墾”。易地搬遷將脫貧戶從大山遷移到縣城,有的安置點社區和自家土地隔山相望,有的縣城安置點離自家土地幾公里,一定程度上割裂了農民和土地的聯系[6]。生產方式的驟變讓移民群體手足無措,雖然安置點社區基礎設施便捷了,但由于農民保留原有的生活方式,普遍面臨“農具怎么放”“牛羊關哪里”“土豆怎么存”等問題,不少人反映集中安置點的生活不方便。

二是工作要求與移民知識技能不匹配。涼山州圍繞產業發展和就業保障制定了具體規劃,但是移民群體普遍存在文化程度偏低、年齡結構不優、就業情況不理想等問題。外出務工是涼山群眾增收的主要來源,但移民群體外出務工機會少、持續工作時間短?,F代種植養殖、幫扶車間基地是新的就業渠道,但一些移民群體因知識技能欠缺而難以勝任。

3.3? ?易地搬遷移民群體的社會適應難度較大

一是從“山間村寨”到“縣城小區”的生活環境不適應。移民群體從山間村寨遷徙到縣城小區,由于易地搬遷的速度快、范圍廣,移民群體缺少緩沖過程和過渡階段,短期內難以完成“斷崖式”的社會轉型,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完成適應和融入的過程。調研還發現,移民群體對易地搬遷看法各異,一些移民群體表示,十分懷念無羈無絆的山間村寨,不喜歡受人管束的縣城小區。

二是從“家支幫扶”到“物業管理”的社會組織方式不適應。集中安置點破了深度貧困問題和傳統家支文化的束縛,建立了鞏固脫貧成果和推進鄉村振興的基層堡壘。由于遷出地與遷入地之間的基礎條件、生活環境、文化背景差異巨大、移民群體受規模龐大的家支文化影響深,導致該群體社會適應的難度較大。盡管地方政府在易地搬遷過程中刻意打碎了原有的“家支鏈接”,但是家支紐帶也有通過“串聯”而復原的跡象,對安置點的治理與發展形成一定阻力。

3.4? ?易地搬遷安置點基礎設施待完善

易地搬遷安置點基礎設施存在著利用不充分的問題。盡管已經進行了大規模的配套基礎設施投資和建設,但這些設施未能發揮其最大潛力。例如,道路建設雖然已經完成,但配套的公共交通工具數量不多,開通的車次較少;安置點規模較大,供水、供電和通訊設施可能存在維護不善或管理不當的情況,部分安置點存在經常斷水的情況;教育、醫療機構缺乏足夠的師資和醫護人員不能滿足社區的生活需求。這些問題凸顯了不僅需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還需要有效地進行規劃和管理,以確保這些資源得到充分的利用,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條件和發展機會。

3.5? ?易地搬遷安置社區治理現代化落地較難

一是治理理念和自治能力明顯脫節。盡管涼山州啟動了易地搬遷集中安置新型社區治理各種行動計劃,大多數安置點成立了紅白理事、巾幗服務、禁毒防艾等自治組織,但組織內的運行機制和組織間的聯動機制不夠完善,社區自治理念更新而移民自治能力滯后,移風易俗工作難度較大。不少安置點社區存在移民群體的戶籍所在地和實際居住地不一致問題,造成就學、就醫、社保、醫保等基本公共服務發生斷檔。調研還發現,安置點亂扔垃圾、隨地吐痰、隨處圍坐等不文明行為時有發生。

二是社區建設和物業服務成本高。盡管涼山州要求各縣通過物業服務公司加強集中安置點的物業管理,移民群體要按照相關規定繳納水電氣和物業管理等費用,縣(市)結合實際情況給予相應的優惠補貼。但是,各縣因財政窘迫而存在較大的資金缺口,移民群體因收入微薄而難以為物業管理買單。調研發現,安置點的水、電、氣、路、網絡等公共基礎設施有待進一步完善,社區黨群服務平臺、基層綜治中心、雪亮工程、天網工程等便民服務設施有待進一步優化,物業管理水平、社區服務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

4? ?涼山州易地搬遷新型社區治理對策建議

4.1? ?加強信息溝通,緩解利益訴求矛盾

為了解決易地搬遷領域的利益訴求矛盾問題,首先需要加強社區宣傳推廣,拓寬政府與居民之間的信息溝通渠道,以幫助居民更好地理解各種安置方式的利弊,防止矛盾的發生。一是利用政府或者部門的門戶網站、社交媒體賬號等官方途徑主動公開有關搬遷安置的信息,包括各種方式的福利待遇、居住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內容,確保居民能夠獲得準確和全面的信息。二是組織社區教育活動,針對易地搬遷的各種安置方式進行宣傳和解釋。通過舉辦座談會、研討會、宣傳展覽等形式,讓居民能夠深入了解不同搬遷政策的影響;利用各類媒體,如電視、廣播、社交媒體等,向廣大居民傳遞與易地搬遷相關的信息,以多樣化的方式提高認知度。三是為了解決利益訴求矛盾,應該開展社區咨詢和決策參與,讓搬遷群體能夠參與決策過程,增加他們對安置方式的認同感,促進協商破解居民需求矛盾。通過設立移民代表和咨詢機構,代表移民群體與社區管理者對話,提供法律咨詢、資源指導等支持;鼓勵移民參與社區項目和活動,增強歸屬感和參與意愿;組織志愿者活動、文化節慶等項目,促進移民融入社區,與本地居民互動,形成社區共同體意識[6]。

4.2? ?加大就業幫扶,解決移民生計問題

首先,要擴大就地就業容量。市場導向下,加強集中安置區幫扶車間或合作社建設,吸納無法外出務工的富余勞動力,滿足勞務輸出困難群體就地就近就業需求。同時,推動開發公益性崗位,如社區保潔員等,招聘符合條件且有就業意愿的勞動力,增加移民收入來源。積極對接本地相關企業和建設單位,提供穩定的勞動力就業崗位。其次,強化移民職業技能培訓。根據移民的學歷、工作技能和就業需求,制定個性化培訓計劃。根據勞務市場需求,為學歷不高的移民提供相關就業技能培訓;對學歷較高的移民開展創業培訓,并提供實踐機會;對登記失業的畢業生,提供專業創業培訓,并推薦志愿者工作。此外,大力支持移民的創業就業,提供資源支持,如場地、設備等,與相關部門合作,提供創業培訓、技術指導和市場信息,幫助了解市場需求,提供創業培訓補貼。最后,充分利用定點幫扶和東西部幫扶協作資源,建立跨區域的企業就業對接平臺,完善聯動機制,將勞動力獎補與各類幫扶措施相結合。在外出務工期間,移民群體可以享受相應的獎補和幫扶政策,例如,交通、生活、子女教育補貼,激發他們外出務工的積極性。

4.3? ?完善基礎設施,增強安置社區服務供給能力

首先,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增加對社區道路、供水、供電、通訊、排水和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的投資;定期進行設施檢修和改進,確?;A設施的正常運行和可持續發展。其次,提升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著重加強學校、醫院、社區中心、文化活動場所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優先配置高質量的教育和醫療資源,提供卓越的教育教學和醫療服務;建設社區中心和文化場所,豐富居民的學習、交流和娛樂場所,促進社區文化生活;鼓勵社區組織、非營利機構和企業參與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和管理,提升社區的服務供給能力[7]。

4.4? ?貫徹“多元共治”理念,構建社區現代化治理體系

貫徹“多元共治”理念,構建易地搬遷社區現代化治理體系是解決社區治理問題的關鍵。建立多元參與機制,構建社區居民、社區組織、專家學者、企業等多方參與的平臺和治理體系[8]。設立社區居民代表大會或居民委員會,選舉產生代表居民利益的居民代表,形成居民自治的基礎。同時,鼓勵社區組織的發展和壯大,建立與社區治理密切相關的組織,如社區志愿者團隊、社區服務中心等,以便更好地組織居民參與社區治理和公共事務。

5? ?結束語

涼山州易地搬遷已取得全面勝利,但易地搬遷安置點的后續治理與發展問題仍然存在,主要面臨利益訴求矛盾、生計發展挑戰、社會適應困難、基礎設施利用不充分以及治理現代化難度大等社會治理問題。為應對這些問題,可以采取加強信息溝通、緩解利益矛盾;加大就業幫扶、解決生計問題;積極主動引導、幫助移民適應社區治理;完善基礎設施,增強安置社區服務供給能力;貫徹“多元共治”理念、構建現代治理體系等措施,這些措施的落實將有助于提高社區治理現代化水平,促進易地搬遷社區的可持續發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求是網.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習近平始終念茲在茲![EB/OL].(2019-08-04)[2019-08-04].http://www.qstheory.cn/zdwz/2019-08/

04/c_1124834470.htm.

[2]涼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涼山:持續抓好易地搬遷大型集中安置點后續扶持工作[EB/OL]. (2023-09-04)[2023-09-04].http://www.lsz.gov.cn/jrls/bmdt/202309/t20230904_2538886.html.

[3]關志偉.我國少數民族地區的民族互嵌式社區治理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22.

[4]云南網.四川列出涼山州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就業增收“任務清單”[EB/OL]. (2021-07-29)[2021-07-29].http://society.yunnan.cn/system/2021/07/29/031581377.shtml.

[5]四川省委黨校課題組.涼山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后續幫扶的困境與對策[N/OL].四川黨校報,2022-01-15[2022-01-15].http://www.

scge.gov.cn/html/website/outsite/sichuandangxiaobao/2022nian%20di2qi/di7ban%20zonghe1484455473280344066/index.html.

[6]周曉燕.民族地區社區治理創新發展路徑研究[J].天津市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22,(03):19-22.

[7]久毛措,佘文超.元治理視角下拉薩市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社區治理模式的思考[J].西藏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42(03):94-101.

[8]劉松林,焦然,栗慧滋.社區治理現代化建設研究[J].國際公關,2023,(14):44-46.

猜你喜歡
涼山州
重慶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涼山州支教學生作品選登
涼山州創新生物科技開發有限責任公司
涼山州果葉兼用桑間套作馬鈴薯技術
兩次西行臺風登陸對涼山州影響對比分析
和諧溫暖大家庭—四川省涼山州老年大學校歌
論傳統農業未來發展的趨勢和方向——以涼山州為例
四川省涼山州非遺文化產業發展現狀調查與思考
涼山州農村低保制度減貧成效、問題和特殊挑戰——基于甘洛縣的分析
涼山州閃電活動特征分析
涼山州蠶種場簡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