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激活向海潛力,為廣西高質量發展賦能

2023-02-08 16:19韓永健
沿海企業與科技 2023年6期
關鍵詞:向海北部灣廣西

李 萌,韓永健

1.廣西社會科學院 黨群處,廣西 南寧 530022;2.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 理論處,廣西 南寧 530004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發展向海經濟,多次對發展向海經濟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強調“建設海洋強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戰略任務”[1],“要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2]。廣西既是邊疆民族地區,又是中國西部地區與東盟國家陸海相連的省區,其發展廣西優勢在海、潛力在海。2022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黨的二十大廣西代表團討論時,對廣西提出“五個更大”重要要求,強調要落實“在推動邊疆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上展現更大作為”[3]。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書記劉寧深刻指出:“面朝大海、向海圖強,廣西是有預期、有未來的地方,發展優勢突出、發展潛力巨大,高質量發展其時已至、其勢已成?!保?]在新形勢下,以海納百川的胸襟、搏擊風浪的勇氣,激活向海潛力,奮力打造好向海經濟,對引領、促進廣西邊疆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奮力開創新時代壯美廣西建設新局面,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一、向海圖強,是廣西破局進位的潛力所在、關鍵所在

習近平總書記在廣西考察時強調:“要主動對接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重大戰略,融入共建‘一帶一路’,高水平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大力發展向海經濟,促進中國—東盟開放合作,辦好自由貿易試驗區,把獨特區位優勢更好轉化為開放發展優勢?!保?]打造向海經濟,不僅是廣西主動融入和服務國家新發展格局、參與建設海洋強國的使命所在,而且是推動廣西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以嶄新姿態推進新時代壯美廣西建設的關鍵所在。

(一)以沿海優勢帶動全局發展,是發達地區實踐總結的經驗

沿海地區要素優勢突出,鄧小平曾深刻指出:“沿海地區要加快對外開放,使這個擁有兩億人口的廣大地帶較快地先發展起來,從而帶動內地更好地發展,這是一個事關大局的問題。內地要顧全這個大局。反過來,發展到一定的時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來幫助內地發展,這也是個大局?!保?]從實踐路徑看,“走向海洋、挺進深藍”是世界大國崛起的歷史規律,現今各大經濟體的發展重心仍向沿海區域不斷轉移。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國內東部發達地區,都印證著優先發展沿海地區,依托沿海地區帶動全域發展的實踐經驗。據統計,世界上70%的大城市、人口和工業資本聚集在臨海100公里內的陸地,而且比例還在繼續上升,不少臨海國家海洋經濟占GDP 的比重達到15%~20%;美國、日本等國家甚至超過50%[7],國內外著名灣區如紐約灣區、粵港澳大灣區等,已成為帶動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核心動力源。從我國沿海省區來看,除廣西外,沿海各省區外向型經濟都相當發達,各省區沿海地區GDP總量均超過1.5萬億元。如2022年遼寧省1.52萬億元,山東省4.4 萬億元,江蘇?。êK州)4.68 萬億元,浙江省5.72 萬億元,福建省4.45 萬億元,廣東省11 萬億元。做大做強沿海地區,印證著發達地區發展的實踐邏輯。

(二)發展向海經濟,是黨中央賦予廣西的重大使命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廣西發展[8],特別是對廣西沿海發展寄予厚望。2015 年,習近平總書記賦予廣西“三大定位”新使命,要求廣西發揮與東盟國家陸海相鄰的獨特優勢,加快北部灣經濟區和珠江—西江經濟帶開放發展,構建面向東盟的國際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區開放發展新的戰略支點,形成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9]。2017 年4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西考察時指出:“廣西有條件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要立足獨特區位,釋放‘?!臐摿?,激發‘江’的活力,做足‘邊’的文章,全力實施開放帶動戰略?!保?0]2021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西考察時強調:“要主動對接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重大戰略,融入共建‘一帶一路’,高水平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大力發展向海經濟,促進中國—東盟開放合作,辦好自由貿易試驗區,把獨特區位優勢更好轉化為開放發展優勢?!保?]。在黨中央的關心支持下,一系列支持廣西向海發展的重大政策陸續出臺。2019 年8 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以下簡稱“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將西部陸海新通道上升為國家戰略[11]。同年8 月,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設立。2019 年國家機構改革后,廣西是全國僅保留海洋部門的3 個省區之一。2021 年2 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明確將北部灣港與上海港、深圳港等10 個港口一并列為國際樞紐海港[12]。2021 年9 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布了《“十四五”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高質量建設實施方案》,廣西被11 次提及,在陸海聯運國際大通道中發揮更加突出的作用。2022 年3 月,國務院批復同意《北部灣城市群建設“十四五”實施方案》,北部灣城市群上升為國家戰略。黨中央高度重視平陸運河建設,2022 年3 月17 日,平陸運河項目正式立項。2022 年8 月,平陸運河正式開工建設,開啟新時代運河建設“元年”。平陸運河是西江干流與北部灣的江海連通工程,項目起于橫州市西津庫區平塘江口,經欽州市靈山縣陸屋鎮沿欽江進入北部灣,全長約135 公里,按內河Ⅰ級航道標準建設,可通航5000 噸級船舶,項目估算總投資727.3 億元。平陸運河項目以航運為主,同時兼顧供水、防洪、灌溉、改善水生態環境等功能。平陸運河的建設,不僅僅推動整個廣西向海,更將為西南地區、中南部分地區開辟距離最短、更經濟便捷的出海水運新通道[13],廣西的戰略地位更加突出。發展好向海經濟,是廣西貫徹落實黨中央重大戰略部署的必然要求。

(三)做大向海經濟,是廣西高質量發展的潛力所在

廣西與東盟國家陸海相連,海域面積約為12.93萬平方公里,海岸線1628.59公里、在全國11個沿海省區排第6位[14],港灣的水道眾多,是很好的天然屏障,適宜旅游開發的海島眾多,北海港、防城港、欽州港等港口的可開發泊靠能力超過萬噸,港口規劃全部實施后,預計年綜合通過能力約17億噸,具有稟賦豐裕的資源優勢、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來發展向海經濟。近年來,廣西聚焦推動區域合作共贏,充分發揮“一灣相挽十一國,良性互動東中西”的地理位置優勢,先后出臺《關于加快發展向海經濟推動海洋強區建設的意見》《向海經濟發展戰略規劃(2021—2035年)》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積極推動融入新發展格局,用好用活各類開放平臺,推動重大戰略向沿海布局,加快形成內聚外合、縱橫聯動的向海區域發展態勢。2022 年廣西海洋生產總值2296.9 億元,同比增長4.2%[15]。而4 個向海經濟核心區城市南寧、北海、欽州、防城港的地區生產總值則達到了9777.63 億元,年均增長比上年增長3.3%,高出了廣西地區生產總值平均增速。廣西外貿進出口總值6603.53 億元,對東盟國家進出口總額2811.13 億元,對RCEP 其他成員國進出口總額3214.33 億元[15]。發展向海經濟逐漸成為推動廣西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二、向海經濟滯后,是制約廣西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因素

在西部大開發20 多年來,重慶、成都等地正崛起為帶動西部地區開放開發的核心增長極,對比而言,廣西GDP總量從西部12個省區排名第2,滑落到第5名,經濟總量排名多年停滯不前[16]。究其原因,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沿海經濟總量上不去,嚴重制約了廣西高質量發展。

(一)沿海城市經濟體量小

與東部沿海地區內陸城市相比,廣西的差距并不大。以2022年為例,除了北部灣經濟區6市(南寧、北海、欽州、防城港、玉林、崇左),廣西內陸城市柳州、桂林、百色等8市GDP共1.32萬億元,其中前三位柳州3109億元、桂林2435 億元、百色1729 億元[16]。與廣東的其他內陸地市相比,如廣東肇慶、清遠等地市的GDP[17],均比廣西少。與福建相比,2022 年福建省GDP 為53595.51 億元,增速與江西省并列全國第一,除沿海外,內陸龍巖、三明、南平3市GDP 總量超8500億元[18]。由此可以看出,廣西的發展差距并不在于內陸城市,主要體現在沿海城市經濟總量上不去。2022年北海、欽州、防城港3市GDP 總量僅為4559億元,發展水平總體均較低,對全區經濟總量的提升促進作用較小。

(二)發展重心傾向內陸

受歷史等一系列因素影響,廣西過往發展重心在南寧—柳州—桂林主軸和西江沿岸一帶,北部灣地區得不到相應的重視,停留在規劃層面。從2006年廣西提出北部灣經濟區概念至今,北部灣經濟區不但不能同珠三角、長三角比肩,甚至發展增速還低于內陸地區。從近幾年北部灣經濟區6 市GDP 增長來看,均表現一般。除欽州近兩年來發展較快外,南寧、玉林、北海等市增速緩慢,崇左GDP剛剛突破1000億元,防城港至今尚未突破千億,且增長乏力。雖然北部灣港口近年來發展迅速,但同寧波港、上海港等相比較,航線網絡、港航服務、口岸環境差距較為明顯,貨源空間比較小。北部灣沿海只有北海福成機場,吞吐量不高,位置靠東,難以輻射欽州、防城港等地。2021 年11 月,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印發了《廣西新型城鎮化規劃(2021—2035年)》,將建1個主中心城市(南寧)、2個副中心城市(桂林、柳州)、2個區域中心城市(梧州、百色)[19],還沒有體現強化北部灣沿海城市群的思路。

(三)缺乏沿海領軍城市帶動

站在經濟地理學的角度來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東部沿海省份率先開放發展,大多形成了一個政治中心和一個沿海經濟中心的“雙子星”發展格局。比如廣東省“廣州+深圳”,2022 年GDP 突破6 萬億元;福建省“福州+泉州”,2022 年GDP 突破2.4 萬億元[18];浙江省“杭州+寧波”,2022 年GDP 超過3.4 萬億元[20];山東省“濟南+青島”,2022年GDP達到2.7萬億元[21];河北省“石家莊+唐山”,2022年GDP超過1.5萬億元[22]。其中,大連、青島、深圳等沿海城市,更是力壓省會城市,成為所在省份的發展“龍頭”。一些發達省份,仍在不遺余力地培育新的沿海經濟大市,比如廣東提出將湛江打造成為副中心城市,與珠三角中心區域“串珠成鏈”建造濱海經濟帶。對比而言,廣西目前還沒有沿海經濟中心,欽州市、北海市、防城港市(以下簡稱“沿海三市”)也沒有達到沿海中心城市的要求,2022年欽州經濟增速領跑全區,但總量只有1917億元,北海市僅僅達到了1674億元,防城港一直徘徊在千億元以下,產業、人口等吸引力不足,難以發揮輻射帶動全區發展的作用。

(四)臨港產業競爭力不足、同質化較為嚴重

沿海地區是發展臨港產業的最佳布局地。從東部地區沿海城市發展經驗看,基本是依托沿海優勢,構建完善的臨港產業體系,成為陸海連通的重要產業樞紐。目前,東部沿海地區大多已步入工業化后期,2022年全國工業化率(按照工業增加值占全部生產總值的比重核算)是33.2%[23],廣西是25.7%①根據2022 年各省沿海各地市GDP 公布數據計算得出。,北部灣沿海三市平均25%左右,整體尚處于工業化初期到中期的發展階段,沒有形成核心產業競爭力。從產業結構來看,三市大力發展石油化工、新材料、裝備制造、電子信息、造紙等產業,產業規模不斷擴大,但同質化競爭也在加大。尤其是欽州和北海之間的石化、新材料產業競爭日益激烈。近年來,欽州市依托西部陸海新通道,大力發展石化產業,欽州石化產業園進入全國化工園區前20 強,打造了全國獨有的“油、煤、氣、鹽”多元化石化產業體系,上海華誼、中石油二期、浙江恒逸、浙江桐昆等重大化工產業項目加快建設,并提出打造國家級石化產業基地的目標。臨近的北海市也大力發展石化產業,加快建設鐵山港(臨海)工業區石化產業園,引進了中海油、中德化學、建滔綠色新材料等一大批企業和項目,并發揮臨近廣東的地理優勢,積極向湛江、茂名靠攏,聯合打造國家級石化產業基地。由于內部競爭激烈,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廣西石化產業的整體布局。此外,北部灣三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少,欽州中石油、北海中海油“一企獨大”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改變,產業結構系統效應弱,中小企業規模小、發展層次較低,新興產業產值比重不高,新舊動能轉換不足,龍頭項目大多數處于建設階段,產業發展整體配套條件較弱。

(五)開放優勢發揮不足

在世界經濟重心東移的大趨勢下,東盟正成為世界經濟向前發展新的“發動機”。2020 年以來,東盟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中國則連續12 年保持東盟最大貿易伙伴地位。在面向東盟國家的開放合作中,近年來廣西立足向海優勢,搶抓《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機遇,加快推動互聯互通、區域經貿、產業合作,加速構建區域產業鏈供應鏈。但總體來看,在發揮沿海三市的開放帶動作用上,還有一些短板。一是北部灣區域港口競爭激烈。泛北部灣區域中,各港口長期以來一直競爭激烈。其中,湛江港具有天然的40 萬噸級深水良港優勢,是粵西區域僅有的“一帶一路”海上協作支點城市。目前,由于北部灣港口岸集裝箱貨物進出口環節中物流成本偏高、流程較為復雜,開通的航線密度不夠,國際班輪航線數量偏少,特別是直達世界主要港口的直航航線不足,而且航班期限長、可預期性差,遠洋航線運力不足,集疏運的交通網絡仍未能有效滿足港口吞吐量快速增長、貨物大進大出的需要,西部地區貨物從湛江港運輸比北部灣港運輸費用更低廉,速度更快捷,西部省市包括廣西貨物都繞道走湛江港,西部陸海新通道海鐵聯運到發集裝箱數量不到集裝箱吞吐總量的5%。未來幾年,隨著北部灣經濟區華誼化工、中偉新材料等一批重大項目逐步投產,貨運量進一步增大,港口集疏運體系與日益增長的吞吐量需求的矛盾將進一步凸顯。此外,隨著我國最大自貿區海南自貿港建設不斷深入,廣東、海南兩省已成立省級協調機制,廣東省發布了《關于深化與海南自由貿易港合作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目前北岸湛江徐聞港綜合交通樞紐中心已開始運營,南岸??谛潞8劬C合交通樞紐站項目進入沖刺階段,建成后將提高面向東盟的開放水平,也將在更大程度上形成對北部灣港的競爭優勢,北部灣港面臨“進則干線港、退則喂給港”的嚴峻局面。二是開放平臺發揮作用偏弱。目前,廣西在北部灣經濟區設有面向東盟的中國—東盟博覽會和中國—東盟投資峰會、自由貿易試驗區、中馬“兩國雙園”、欽州保稅港,以及東興、憑祥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等重大開放平臺,廣西邊境貿易進出口總額連續7 年排中國第一[24]。但部分平臺發揮的作用不充分,政策創新的引領性、示范性不強,產業集聚能力較弱,自由貿易試驗區、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保稅區、工業園區的定位不清晰。面向東盟的自由貿易改革創新缺少實質性的內容,人民幣跨境使用總量小,投資貿易、運輸往來等集中在農產品等領域,個別自貿區越來越實體化、園區化,項目審批煩瑣復雜。

三、發揮向海潛力,做大向海經濟,奮力舞起全區發展“龍頭”

總體來看,廣西發展優勢在海、潛力在海,最大的經濟短板也在海。要扭轉內陸思維,向海洋思維轉型,集中精力、集中資源、集中要素做大做強北部灣經濟區,把沿海優勢發揮好,打造廣西經濟新增長極,真正發揮“龍頭”的帶動作用。

(一)牢固樹立向海思維

立足于廣西未來發展的戰略高度,打破內陸思維、突破視野局限,樹立全新海洋觀和現代海洋思維:大海洋、大空間、陸海一體,能夠大力去培育和弘揚海洋文化,努力營造大氣開明的發展氛圍。一是進一步“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牢固樹立向海思維、開放理念,統籌好江海聯動、邊海聯動、山海聯動,跳出廣西、站位全國、放眼全球,把發展向海經濟作為推動廣西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戰略,把發展向海經濟作為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重大工程,以向海經濟高質量發展帶動全區經濟高質量發展。二是進一步完善思路、創新舉措,著力抓好平陸運河世紀工程和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這一牽引工程,全力推動重大戰略、重大資源、重大項目向沿海聚焦。進一步提升南寧港核心港區六景港的碼頭規模和能力,促進六景港與欽州港的協同錯位發展。強化區內腹地城市與北部灣經濟區的聯動協作,打造優勢互補、繁榮互惠的邊海經濟帶,全力推動發展格局、發展空間不斷向海洋拓展和延伸。三是進一步提升南寧輻射功能和發展能級,努力將南寧建設成為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的國際化大都市,加快北部灣經濟區向海發展,深度推進北欽防一體化建設,支持在沿海三市中選擇一個經濟基礎最優、人口最多、腹地最廣的城市,設立副中心城市,打造北部灣沿海龍頭城市,與南寧形成兩大戰略支點,帶動整個北部灣經濟區向海崛起。

(二)培育做大向海產業

2023 年以來,黨中央實施力度空前的宏觀調控政策,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支持東中部產業向西部地區轉移。從東部沿海來看,與老牌的沿海產業聚集區相比,北部灣沿海開發空間巨大,北部灣沿海有優勢成為承接東部地區、粵港澳大灣區產業轉移的最佳地區。一是充分發揮北部灣沿海產業基礎和資源優勢,密切關注東部地區有意外遷企業信息動態,出臺一系列扶持工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積極主動承接大灣區、長江經濟帶產業轉移,強化重點產業集群和關鍵產業鏈的深度協作,推動產業平臺共享、園區共建、科研合作,探索打造總部經濟在大灣區、長三角,生產協作在廣西,產品外銷在東盟的跨境產業鏈供應鏈。探索在北部灣沿海打造一批產業平臺,依法依規探索適度靈活的外來勞務用工政策以及進出口監管制度等,重點承接東部地區和國際產業鏈關鍵環節、關鍵企業轉移。注重發揮中石油、華誼化工等重大龍頭項目的帶動作用,強化以商招商、產業鏈招商,狠抓一批千百億級龍頭項目,注重提升臨海產業園區的承載功能,輻射帶動腹地特色產業發展,構建具有廣西特色的現代向海產業體系。二是深化與西部陸海新通道沿線產業、貿易合作,做大做強北部灣經濟區石化、新能源材料、海洋裝備制造、電子信息、造紙等優勢產業,打造國內企業開拓東盟市場的戰略支點。參照川桂國際產能合作產業園的模式,吸引重慶、湖南等內陸通道沿線城市到北部灣沿海合作共建臨港產業園。三是依托正在積極布局建設的平陸運河經濟帶,破除行政壁壘,設立平陸運河經濟帶管委,出臺一系列大力度優惠政策,重點布局對水運依靠大的冶金、裝備制造、石油戰略儲備、石化及新材料等產業板塊,在沿線開辟“飛地”經濟試點,打造一批臨港產業“飛地”、自貿試驗區“飛地”、西部陸海新通道城市產業溢出“飛地”,打造南寧—欽州向海發展軸,使其成為產業、交通、物流、商貿深度融合的重要載體,成為我國中西部地區特別是西南地區參與國際合作、利用國際資源新空間的重要平臺。四是深化沿海產業空間布局和功能分區研究,在整個沿海區域內建立優勢互補、分工合理、相互促進的產業化分工體系,實現區域資源的最佳配置。尤其對于已經出現產業同構現象的化工產業,要對沿海三市進行產業細分,在下游產業鏈上做文章,以避免產業同構帶來的區域內惡性競爭。

(三)提升向海開放水平

以開放的視野和思維,全面系統深入推進全方位開放帶動戰略,積極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以北部灣經濟區為重點,用好用活各類開放合作平臺,深耕藍海,深耕東盟。一是抓住廣西被列入全國首批交通強國建設試點的機遇,全面提升北部灣國際門戶港運營管理水平,加快打造高效的現代化向海交通網和“集疏運”體系,持續擴大海鐵聯運主干線規模,努力把從北部灣港至重慶、四川等線路打造成穩定的規?;hF聯運骨干線路,加強與貴州、云南、陜西、甘肅等省份的合作,推動南寧、柳州、貴港乃至云貴川大西南等地的大宗貨物由北部灣港出海。繼續開通加密航線網絡,提高國內航線密度,逐步實現航線網絡對世界主要港口全覆蓋,重點支持欽州建設成為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拓展外貿航線網絡,培育至歐洲、美洲等遠洋航線,加強與新加坡等國際大港合作和海南自貿港聯動發展集裝箱中轉業務,積極探索打造與東盟國家港口的“海上穿梭巴士”,規劃建設支撐千萬標箱國際門戶港、平陸運河的江海聯運航運服務集聚區。二是提升與東盟信息互聯互通水平和經貿合作層次,統籌推進基礎設施、信息共享、技術合作、經貿服務和人文交流建設,努力把中國—東盟信息港建成以廣西為核心、面向東盟的國際通信網絡體系和信息服務樞紐。三是加強與海南自貿港的戰略協作,完善桂瓊兩?。▍^)合作共建機制,在擴大對外開放上加強戰略協同,擴大海南港口與北部灣港相互中轉,加強通道物流資源整合、海鐵聯運班列、航運服務業、開放平臺共享等方面的合作,加快重點港航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共同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攜手構建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四是依托重大開放平臺,把建好用好平臺載體作為一個重要的突破口,創新思路理念,統籌整合資源,爭取將各類平臺職能理順,充分發揮其專業性、綜合性作用。以自貿試驗區為重點,積極推動各項跨境金融先行先試,進一步加強與東盟國家在金融領域機構互設、資金互融、貨幣互兌、監管互動等方面合作,擴大人民幣在雙邊貿易投資中的使用范圍,助力人民幣國際化。以構建跨境產業鏈為支撐,打造升級版中國—東盟博覽會,延伸展會價值鏈,提升其專業化、信息化、國際化和品牌化水平,從而提高“南寧渠道”的國際知名度、影響力,提升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對廣西開放型經濟的帶動力。以中馬“兩國雙園”為藍本,加強與東盟國家合作共建產業園區,深化中國·印尼經貿合作區、馬中關丹產業園、中國(廣西)—文萊漁業合作示范區、廣西—文萊經濟走廊等一批“走出去”重要平臺建設,深化拓展與東盟國家在汽車、電子信息、綠色化工、生物醫藥、加工貿易等方面的國際產業合作模式,逐步實現單一合作開發向“園中園”和產業深度合作轉變,不斷提升在面向東盟的跨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中的地位,實現與RCEP 區域發展同頻共振,努力構建更加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

(四)增強向海發展活力

大力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加大對沿海地區在項目用地、水電供應、融資配套、能耗、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努力使資源要素能夠向沿海地區合理流動、高效聚集,從而為向海經濟發展增添動力和活力。一是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聚焦發力,抓住企業關心的用地、用電、用氣、用水、物流等關鍵要素,加大要素市場化改革力度,落實減稅降費各項政策,理順電價、氣價、水價,對標國內先進港口降費提效,積極爭取運價政策支持力度,全面清理通道港口運行收費,形成價格優勢。二是在優化營商環境上持續發力,依托自貿試驗區集中在北部灣經濟區的改革創新優勢,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進一步壓縮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審批事項應減盡減,堅持“非禁即入”,持續營造公平競爭環境,打造沿海最優營商環境目的地。三是發揮頭部創新型企業引領作用,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建立“項目來自企業、平臺建在企業、成果對接企業、人才服務企業”的資源配置機制,對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壯大和引進給予激勵支持,充分調動企業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的積極性、主動性。四是強化人才支撐,堅持“高精尖缺”人才導向,在重點產業發展領域實行“柔性引才”機制,大力引進領軍人才,抓好人才培養、引進、使用各個環節,加強與科研單位、高校之間的資源共享、人才培養、成果轉化、產學研合作。

猜你喜歡
向海北部灣廣西
港口——向海,向未來
逆水行舟,向海問路——讀《造舟記》
為什么椰子都向海的方向生長?
北部灣大學坭興陶教學改革探究
向海而生
廣西廣西
建強堡壘鑄就“ 北部灣第一哨”
廣西尼的呀
北部灣的風
Preparatory Work before 2016 Pan-Beibu Gulf Economic Cooperation Forum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