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農業辦學教育精神史考*
——以共產主義勞動大學“共大精神”為例

2023-02-09 00:56胡恒釗廖鎮宇
農業考古 2023年6期
關鍵詞:江西辦學勞動

胡恒釗 廖鎮宇

中國近代第一所農業學校是江西高安農業學校, 是蔡金臺等人于1896年在江西高安設立的蠶桑學堂。 江西作為近代最早的農業教育機構的發源地,農業辦學始終未曾間斷,教育與研究農業知識,實現農業與技術推廣與改良,為我國近現代發展輸送了農業人才,其中,“共產主義勞動大學”是江西農業教育的輝煌一筆。 毛澤東曾經說過,“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 無產階級的革命精神就是由這里頭出來的?!保?](P162)1958年6月,江西省著手創辦江西共產主義勞動大學,簡稱“江西共大”。1958年8月1日建軍節這天,江西共大成立,在南昌設有總校,另有“井岡山分校、黃崗山分校、油山分校、大茅山分?!?等多所分校同時舉行開學典禮[2],1980年改名為江西農業大學。江西共大是“江西地方特色大需求、國內教育新模式大探索、國際教育改革大氣候綜合作用的結果”[3],“是突破蘇聯舊的教育模式探索中國自己教育模式的產物”[4]。

江西共產主義勞動大學在辦學歷史中孕育了具有農業特色的江西共大精神, 這是江西農業教育史上師生共同凝心聚力、不懈奮斗、頑強拼搏的動力之源。江西共大創辦之初,學校物資匱乏,然而廣大師生排除萬難、艱苦奮斗,發揚革命傳統,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堅韌不拔意志,廣泛創建生產基地,籌集辦校資金,同時在學制、課程、教材上銳意革新,推行教學改革,科研成果也取得了斐然成績,實現了教學、科研與生產的三結合,并展示出齊頭并進的新局面。 江西共大精神在艱辛探索中孕育,在困境中謀出路,在時代發展中不斷創新。江西共大精神是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抗大精神、陜公精神的延續與發展、繼承與創新,凝結著廣大江西共大人學習實踐和艱苦勞作的品格與風骨,具有豐富的科學內涵與深刻的時代價值。

一、江西共大精神的科學內涵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磅礴厚重、志存高遠的大學精神。江西共大精神的內涵有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兼容并蓄、辦出特色的創新精神,求真務實、‘學習、生產、科研’三結合的科學精神,社來社去、扎根基層的奉獻精神,師生互愛、同心同德的集體主義精神”[5],可以簡單概括為“艱苦奮斗、自力更生、求真務實、教勞結合、團結進取、守望相助、扎根基層、服務‘三農’”。

(一)艱苦奮斗、自力更生

艱苦奮斗、自力更生是共大精神的力量源泉。黃定元把江西共大精神概括為“艱苦奮斗、自力更生”[6](P131)。 中共江西省委黨史資料征集委員會提出,江西共產主義勞動大學的精神是“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勤儉辦?!保?](P199)。

“江西共大開辦時條件十分艱苦,師生們面對的是深山老林、荒坡草灘,入學的第一堂課就是上山砍毛竹、割茅草搭草棚、燒磚瓦蓋校舍?!保?]盡管建校時條件艱苦、困難重重,但廣大師生員工意志堅定、埋頭苦干、自力更生、不畏艱難,沒有校舍,就自己動手燒磚瓦;老師不夠,就聘請領導干部、勞模。江西共大師生員工發揚吃苦耐勞、艱苦樸素的光榮革命傳統,開辟荒地、植樹造林、籌資辦學,建校僅半年就開墾荒地面積四萬多畝, 大多學校實現了糧食自給或半自給。在鄣公山分校,師生們自己動手,開荒種地、修筑公路、建設校舍。在東固山分校,共大人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砍芭茅、搭草棚、建校舍、學種菜、養豬禽,在建校的第三年就基本實現了錢糧收入的自給自足, 解決了當時物質匱乏的難題。

(二)求真務實、教勞結合

求真務實、教勞結合是共大精神的鮮明品格。江西共大學子能夠自力更生、 吃苦耐勞、 團結進取, 歸功于求真務實的治學態度與嚴謹治學的學風。江西共大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原則。 尤其注重對學生的勞動觀教育,讓學生摒棄輕視農村與勞動的傳統觀念,講解“勞動創造了人本身”,“勞動推動了社會的發展進步”,“勞動創造價值”等思想,確立正確的勞動觀念。

江西共大提倡半工半讀、教勞結合,既注重教學、科研,又注重生產,形成了“產、學、研”三結合的鮮明辦學特色,要求學生既懂一定的專業知識,又會靈巧的操作本領。 江西共大創始人之一的劉俊秀在江西共大總校開學典禮時說,“我們同學必須在黨的領導下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拿起兩種武器——筆和生產工具,一面學習,一面勞動生產?!保?](P49)通過一邊學習,一邊勞動,促進了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結合, 解決了大批工農及其子弟文化水平與技術水平較低的問題。

江西共大從實際出發, 激勵學生積極參加各種體力勞動。注重在實踐勞動中傳授專業理論,實現了“生活即教育”,“教學做合一”,“在學中做,在做中學”。在20世紀60年代初,師生根據紅壤土地的性質,培育出140萬斤水稻良種,花生、棉花等也獲得大豐收。1977年,師生通過艱苦實驗,為南城縣提供了22750斤優良品種雜交水稻。共大學子們的感受是“勞動使我們曬黑了皮膚,磨破了肩膀,煉紅了思想,明確了方向”[6](P58)。

(三)團結進取、守望相助

團結進取、 守望相助是江西共大精神的發展基石。 江西共大教育教學過程中不僅有勞動觀教育,還涉及了集體主義教育,體現了團結進取、守望相助、師生互愛的精神。廣大師生團結互助、同心同德,領導干部與教師們榜樣示范,與學生們同吃同住,師生講求人人平等。江西共大極其重視集體勞動鍛煉,在集體勞動中培育了學生刻苦耐勞、不怕困難的精神與緊密團結、 守望相助的團隊協作精神。

在建校初期,許多外來學生水土不服,思想上有很大波動。有些學生肩膀破皮、手腳起泡;有些學生不能吃苦,怨聲載道;有些學生疾病纏身,叫苦連天。這時輔導員、班主任、學校領導就會主動為困難學生排憂解難, 為學生洗潔傷口、 請醫送藥,撫慰他們的情緒,解決了廣大學生學習困難問題。在勞動建校中,師生們斗志昂揚,鼓足干勁,教師、學生、農民、工人等共同完成教學、科研、生產任務,他們互相幫助、互相學習、教學相長,具有強烈的集體使命感與團結協作的集體主義精神。共大充分調動了政府、師生、社會各成員的凝聚力與積極性,省委領導、工程師、勞動模范、基層干部、科學家、技術員、作家等都在共大任教,建立了緊密團結的教工隊伍,發揚了團結協作的精神。這種團結進取、 守望相助的精神激勵著共大學子同心同德、追求進步、奮勇拼搏、發憤圖強。

(四)扎根基層、服務“三農”

扎根基層、服務“三農”是共大精神的價值旨歸。 江西共大課程專業都是為了滿足社會需要而設置的,走與工農群眾相結合的道路,為農村建設與發展服務,培養目標主要是服務“三農”的復合型人才,培育了一大批愿意獻身農業、扎根農村、為農村發展貢獻力量的建設者和實干型人才。

江西共大遵循“社來社去”的原則,從哪里來,就到哪里去,學生在學校學什么專業,畢業后回農村就從事什么工作。江西共大建校時,農村亟需農林牧副漁等方面人才, 因此江西共大秉承服務基層,服務農民、農業、農村的導向,鼓勵學生深入廣闊的農村中去開辟新的天地, 把自己的職業理想融入鄉村山區的發展建設中。 學校鼓勵學生同廣大農民群眾一起學習,一塊開展科學實驗,共同促進農村科學技術水平的提升。共大學子“學習、科研、生產”三結合,并身體力行,既學到了本領,還磨練了意志, 很大一部分人成為農村的技術工作人員或管理工作者。 共大精神激勵著廣大江西共大學子積極報效祖國、奉獻農村。

二、江西共大精神的時代價值

校名中“‘共產主義’代表‘精神’,是行動指南、奮斗目標”[10](P2)。共大精神點燃了江西共大人艱難困苦時的希望燈塔,讓夢想照亮了現實,具有輻射社會與思想激勵的重要作用。 大學生需要弘揚偉大的共大精神,從中汲取前進力量,獲取精神力量的支撐。共大精神所蘊含的科學人文精神、求真務實精神、 革命老區精神等是當代大學生的寶貴精神財富,對于辦好當前的大學教育,尤其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勞動教育有著重要啟示。

(一)繼承與豐富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

江西共產主義勞動大學建校時物資極其匱乏,“住無房,睡無床,寫無桌,露天教室,野外食堂”[11](P2), 但是江西共大全體師生員工不畏艱難,敢挑重擔,吃苦在先,養成了堅韌不拔的意志與艱苦奮斗的作風, 大力弘揚了自強不息的中華民族精神。

江西共大非常重視對學生的勞動教育, 通過勤工儉學、艱苦奮斗的思想宣傳,并且在勞動實踐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使共大學子轉變了勞動觀念,克服了輕視工農的觀念與畏懼勞動的思想,摒棄了“農村耕田沒有前途”、輕視勞動等錯誤認知,尤其是來自城市的學生經受住了磨煉, 體會了勞動的價值與艱辛。江西共大的勞動建校、教勞結合模式,在艱苦的環境下磨煉了師生的意志,也建設了生產經驗豐富與專業技能強大的“能文能武”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學校經常舉辦短期培訓班,如教育訓練班與定期輪訓班, 對各分校的教師進行培訓, 并派著名專家學者去分校輔助他們的教學工作。學校還邀請了老紅軍同志到學校給師生授課,為大家講述長征故事, 通過一件件感人事例鼓舞廣大師生憶苦思甜、克服眼前困難,通過弘揚革命精神鍛煉學生的意志, 樹立為社會主義農村山區服務的理想信念。這種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是戰勝艱難險阻的不竭動力。

(二)重塑與弘揚立德樹人的大學精神

江西共大既重智也重德, 學校設置了課堂教學、一般勞動和專業實習的教學計劃,有政治課、基礎課、勞動課和專業課。專業課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與解決實際生活當中問題的本領。學校開設了糧食豐產學、農村金融學、棉花種植學等專業課程,還開設了毛澤東哲學著作、政治經濟理論、馬克思列寧主義原理、中共黨史等思想政治理論課,提高了學生的思想覺悟,使他們樹立共產主義的勞動觀和為人民服務的理想信念,也培育了許多無產階級革命的接班人和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注重精神激勵,采取學習黨和領導人政策講話以及發揮各級黨組織的團結作用等措施, 提升所有師生的革命熱情和歸屬感,引導他們自覺地完成組織任務”[12]。學校也非常注重教師專業素養與思想的培育,教師們努力學習馬列主義經典著作, 提高了自身的政治覺悟。

江西共大把教學業務與思想政治相結合,追尋樸實、立德樹人的大學精神,展示著江西共大人追求科學真理、 不斷探索進取、 迎難而上的精氣神。學校既注重提高學生的勞動技能,也注重提高他們的自我品德修養,著力于愛國愛校教育、校史教育,弘揚愛國主義思想和社會主義精神,消除學生對理想前途的困惑迷惘。 江西共大繼承與發展黨的革命優良傳統, 塑造學生吃苦耐勞的剛毅品質,以先進的思想案例感召人、鼓舞人。共大立德樹人的大學精神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培育了大量農、工、牧、林等專業技術人才、科技精英與勞動模范,為發展職業教育、終身教育提供了范例。

(三)創新與融入生產生活實際的辦學模式

江西共大“沖破傳統觀念和體制的束縛,在教育方法、教學內容、評價方式、辦學體制等多方面進行創新”[13],形成了“又紅又?!钡霓k學理念與“半工半讀”的辦學模式。學校堅持江西地方特色,充分利用江西各地區現有的資源, 讓地方政府參與管理、聯合辦學,并建立相應的專門協調機制,“將多層次的辦學體系與統一領導、分級管理的管理體制密切關聯”[6](P17),推進了學校、社會的協作,促進了農村科技文化水平的普及與提升。

江西共大立足大學實際、 社會生活實際與學生實際,堅持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辦學方針,根據學生自身的文化水平和學校的專業設置因材施教。專業課程堅持從實際出發,秉承“少而精,學以致用”的原則,學生與社會需要什么,課程內容就講授什么,滿足現實生活生產的需要。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克服單純的思想理論灌輸,把學到的知識在實踐中進行檢驗。 學校常常把現場教學與課堂教學相結合,采用邊演示、邊講授、邊討論等多種形式,就地取材,解決實際生產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學校面向廣大勞動人民辦學, 降低了上學的門檻。在招生制度上規定“凡是年齡在17-30歲之間, 具有一定生產經驗的社會人員或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男女學生和社會青年, 均可申請入學”[14]。既不看戶口與家庭成分,也不一定要高中畢業才能入學,“只要做過幾年工, 或務過幾年農都可以入學”[15](P8),這為家庭出身不好的青年提供了就學機會, 為上不起學的孩子提供了技術學習的場所,同時也解決了生源不足的困境,為廣大農村輸出了大量優質人才。在分配制度上采取“社來社去”的面向基層方式,積極探索出一條適合自身辦學特色的人才管理招生分配制度。此外,共大不唯學歷的選拔教師人才制度, 也有力地解決了師資不足的難題。

共大在當時國內外都享有盛名,許多院校、單位、學團等都慕名前來參觀學習。江西共大“探索‘以校辦廠,以廠養?!?,‘突出專業學習,為經濟建設服務’的發展路子,把學校辦成教學、實驗、生產基地的辦學方式不僅對中國, 就是對世界同樣也是有意義的”[16](P227-233)。

(四)培育與厚植熱愛鄉土的“三農”情懷

為“三農” 服務是江西共大人矢志不渝的情懷。學校十分重視對學生的愛農務農、愛農重農教育,鼓勵學生扎根農村、獻身農業、服務農民,增強他們對鄉土文化的認同與獻身農村的信念, 同時通過艱苦的勞動鍛煉來培育與厚植教師與學生的鄉土情懷。許多學生體驗了勞動的苦與樂,增強了對勞動人民的真摯思想感情, 加深了對農村勞動人民的熱愛與鄉村的熱戀。

學校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與“社來社去” 的原則,激勵學生回報社會、回歸鄉土,改變了過去有些學生重城市輕農村、重腦力輕體力的錯誤觀念。學校重視培養教師和學生深入農村的工作積極性,教學理論聯系生產生活實際,開展現場教學與科學實驗,提升了學生的勞動技能,并且深入農村地區進行多種社會調查, 提升了學生為人民服務的意識,讓他們看到農村的遠景,認識到農村大有可為,并且愿意扎根農村、主動服務農村山區。從“1962年開始到1963年,江西共大已向農村輸送畢業生一萬多名, 大部分初技畢業生回到農村參與生產勞動,中專畢業生回到原來的墾殖場、農場做技術工人, 大專畢業生被分配到國營農林企事業單位做技術干部”[7](P3)。 江西共大培育與厚植熱愛鄉土的“三農”情懷,為我國農村的建設與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為實現農村的現代化發展奠定了堅實之基。

三、結語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切向前走, 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么出發?!保?7](P121)盡管江西共產主義勞動大學名字已不復存在,但是江西共大所創下的業績是輝煌的,“半工半讀”的鮮明特色打造了勞動教育的樣板, 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培養出無數的共產主義事業的奮斗者與建設者,推動了我國農村基礎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的建設與發展, 尤其對當前涉農高校的建設發展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共大精神永不磨滅,在時代發展中熠熠生輝,折射出強大的精神力量,激勵著當代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永攀知識高峰,為鍛造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不竭動力。

猜你喜歡
江西辦學勞動
江西銀行
勞動創造美好生活
快樂勞動 幸福成長
中外合作辦學在晉招生錄取情況一覽表
網絡平臺補短板 辦學質量穩提升
我愛江西奶奶
熱愛勞動
拍下自己勞動的美(續)
江西立法遏制涉醫涉校的“以鬧索賠”
落實和擴大高校辦學自主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