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完善高校教師評價體系的思考

2023-02-09 04:09王藝凝路婕彤
吉林工商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師德師職稱高校教師

王藝凝,趙 金,路婕彤

(吉林工商學院,吉林 長春 130507)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三次會議時發表的重要講話時指出,要突出培養一流人才、服務國家戰略需求、爭創世界一流的導向,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統籌推進、分類建設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主陣地,需要肩負起推動高等教育高質量、內涵式發展的任務,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人才支撐。高校教師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踐行者,也是科研創新活動的重要參與者,在服務社會經濟和促進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方面都發揮重要的作用。對高校教師進行科學、合理的評價,建立行之有效的高校教師評價體系,對教師個人成長以及高??茖W創新水平都具有深遠影響,更能落實立德樹人、為國育才的教育使命。

一、現階段高校教師評價體系存在的問題

(一)師德師風評價尚不完善

高校作為人才的聚集地、人才培養的搖籃,肩負著人才培養、知識創新和服務社會的重要使命。高校教師作為高等教育的第一執行者,直接面對學生,其價值觀和個人德行對尚未走向社會的學生能夠起引領和表率作用?,F行高校教師評價體系中對教師師德師風的評價并沒有完善的量化評價標準。在評價形式上,很多高校的師德師風測評往往僅看重教職工同事之間的互評分數,缺乏學生群體參與教師教學評價。在師德師風的評價過程中,通常只是將同部門的同事聚集起來,每個人根據固定的問題給出相應的分數,然后由一名同事現場唱票并宣布結果,就完成了整個師德師風的評價。在整個過程中,評分方法和評分過程過于簡單,缺乏科學性與私密性,同事互評的過程中缺乏監督與保密,評分結果僅來源于同事心中的個人印象。在獎懲措施方面,教師參與師德評價后,僅需達到良好(百分制的80分)及以上就可以參與評優評先、職稱評聘等活動。對于師德師風測評成績優秀的教師,學校沒有特殊的表揚和獎勵;對于師德師風測評不通過的教師,高校管理制度中也缺乏實質性的懲罰措施,很多時候僅需要該教師接受上級談話或口頭批評。

(二)科研能力評價傾向“以刊評文”

科研能力是高校教師必備的職業能力之一,也是教師評價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科研能力評價體系應該對高校教師有正向指導作用,幫助教師在科研領域快速成長、勇于創新,為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提供制度保障。但是近些年來,在各種排名的導向下,高??蒲胁块T在進行教師科研能力評價時更注重其發表刊物的等級、收錄數和引用率,缺乏對文章本身質量的判斷,尤其是一些科研評價管理部門在評價教師學術成果水平時,將發表SCI、CSSCI、SSCI等期刊上的學術論文視為完成科研工作量的主要依據與獲得科研獎勵的重要條件。鼓勵教師在高質量刊物上發表論文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根據學術刊物等級機械劃分和評價論文的學術價值作為唯一評價標準并不可取。目前,大部分國內外頂尖期刊的收錄范圍十分有限,文章收錄對于學科門類、研究方向、作者職稱、課題以及項目依托等方面都有嚴格的要求,導致部分撰稿人不符合高質量刊物的投稿要求,部分高質量的、具有創新性的科研論文只能發表在普通刊物上。另外,部分國內外頂尖期刊的投稿渠道單一,投稿費用高昂,甚至少數期刊出版商會因為自身利益,降低期刊收錄標準,甚至出現所謂“利益鏈”。因此,高校在對于教師科研能力評價的過程中,“以刊評文”表面上是鼓勵教師產出更多高水平學術成果,實際上可能導致了部分學術成果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不利于教師積極創造學術成果、傳播學術思想,很大程度上挫傷了教師進行科研活動的積極性。

(三)教師評價存在公正性與科學性問題

教師評價體系中涉及到的雙方,分別是給出評價的主體和被評價的教師。目前,國內大部分高校的教師評價體系的評價主體都由本校高職稱專家、高職務專家和部分外校專家組成。被評價的教師作為評價的客體,往往缺乏對評價主體提出建議的機會。以職稱評審為例,在評價的過程中評分占比最多、相關意見最為重要的往往是校內的高職務專家,部分高職務專家在面對被評價教師的時候,容易受到主觀因素的影響,給出帶有主觀色彩的評價,有可能導致評價結果缺乏公正性和科學性[1]。因此,一些教師會為了取得評價主體的好感,而帶著“功利心”去完成相關的教學與科研任務,這類功利化的教育思想背離了普及化時代教育的本質,背離了以人為本、以學生為導向的高等教育目標。因此,對于高校教師評價體系來說,如果參與的評價主體擁有絕對的評價權力,且長期由固定人員擔任的話,評價的結果很容易失去公正性與科學性。

(四)教師評價過程輕視社會實踐環節

教師評價是一種對教師科研能力、教學水平等多方面價值的判斷過程。在我國,高校教師的主要評價方式之一是職稱評價,而職稱評價可能帶來的問題則是重科研、重成果、輕實踐。這是由于我國過去科技成果評價中的“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觀念所影響的,由此導致了部分高校教師只注重教學效果和理論研究,缺乏對于教師參與社會實踐方面的關注。目前,高等教育普及階段強調高校應該與社會緊密聯系。但是,高校對于教師的評價指標里卻很少包含參與社會實踐活動這一維度。高校教師評價對社會實踐的忽視,導致了大部分教師不愿意參與社會服務、企業培訓、自主創業等活動,而僅停留在完成必需的教學和科研任務,教師則不能很好地認識到企業和社會日新月異的變化和要求。對于專業的理解和更新也僅停留在書本知識上,缺乏實踐鍛煉。最終,這部分教師無法做到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成果為導向,無法將持續改進的理論思想滲透到日常教學工作中,最終導致教學能力下降、教學思想過時。

二、完善高校教師評價體系的對策

(一)科學性評價體系

雖然部分高校的教師評價體系以唯論文、唯帽子、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的“五唯”為主要評價手段,引發了很多的負面影響,但是仍不應該忽視“五唯”本身具有的內在價值?!拔逦ā笔巧贁悼梢越y一量化且操作簡便的評價指標,因此傳統評價指標中錯的并不是“五”,而是“唯”字,忽視對高校教師過程性評價的價值,只將教師評價結果與職稱、工資等內容掛鉤,會使相當一部分人將效率主義貫穿于日常教學工作中,使現行高校評價體系運轉變成以“五唯”為指揮棒的評價體系。構建科學的教師評價體系不僅要看重教師教學水平與取得科研成果的情況,更要關注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溝通能力、創新能力、崗位勝任力和社會實踐能力等。

(二)分類性評價體系

由于高校的類型及層次不同,高校中的教師具有不同的崗位職責和工作特點,同一所高校中的教師也可能處在職業生涯的不同階段,不同學科之間研究項目、成果形態、成果價值及成果應用領域存在較大的差異,因此應根據不同學科分類、崗位特點劃分不同層次的考核內容和考核方式。例如對基礎研究領域的評價應側重于其研究的創新性;對應用研究強調研究成果的實用轉化性;對教學為主教師應該更側重于教學實績;對科研為主的教師應該更側重于科研成果價值。在兼顧社會價值導向的前提下堅持分類評價,制定不同評價體系才能對高校教師進行準確的客觀評價,最大限度地激發教師的潛力。

(三)系統性評價體系

目前的高校教師評價體系對教師的評價多數是定量考核指標,而像師德師風、教學反饋、專業貢獻等定性指標多是只作為考核參考,而《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中明確提出把師德表現作為教師資格定期注冊、業績考核、職稱評聘、評優獎勵首要要求,強化教師思想政治素質考察,推動師德師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2]。因此,系統性的高校教師評價體系不僅包括高校教師的教學研究能力評價,也要將師德師風、社會服務等定性指標定期考核,尤其是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時代背景下,可以將更多影響因素如教師在社交媒體的科學普及、教學推廣的數據信息納入指標考核內容中,對高校教師進行全面系統的評價。

(四)動態性評價體系

近年來,我國科技事業整體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高等教育的受眾群體不斷擴大。高校是我國科學研究、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場地,肩負著我國創新發展的重要責任,高校的發展也要緊隨國家的科研進步。信息化教學技術的發展以及國家課程教學資源的建設成果促使傳統教學模式改革,所以新時代下對教師的要求在不斷提高,對教師的評價內容也需要隨之動態調整。同時,參與教師評價的專家隊伍也應該每年進行調整和優化,適當增加企業專家和外審專家數量,有利于確保評價結果的公正性與科學性。因此,普及化時代高校教師評價體系不應該是一成不變,而是符合國家發展的動態指標體系。

猜你喜歡
師德師職稱高校教師
新時期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的實踐路徑
做好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答卷人
以“四個回歸”為本加強高校輔導員師德師風建設
高校教師平等權利的法律保護
申請科研項目,不應以職稱論高下
如何強化小學師德師風建設
論高校教師的基本職業道德修養
職稱
職稱評審實現了“兩大轉變”
論高校教師繼續教育的人力資本開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